龙有英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辨别能力较弱,小学阶段正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德育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首要工作,也是教师的重要任务。学校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把德育渗透到各项活动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作为学校德育活動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同时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教师有义务、有责任进一步优化德育管理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结合自己所在学校的教学现状,找出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分析了小学阶段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原则,探讨了具体的实施方法和策略,以供参考。
一、小学阶段德育管理工作的相关理论和特点
(一)小学阶段德育管理工作开展的理论基础
教师需要学习与德育管理工作相关的理论,以使德育活动的开展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小学阶段德育管理工作开展的理论基础有二。一是人本管理理论。以生为本是教育活动开展的基础,教育因学生的成长需要而存在。在将德育融入小学阶段校园活动时,教师需要秉承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其核心内容为解放学生的天性,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和引导,促使他们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完成转变,在德育活动的帮助下提升他们的品德修养,逐步成为完整的人、真正的人和自由的人。二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小学德育的主要目的是纠正学生错误的言行举止,引导他们逐步学会如何正确地为人处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行为科学理论要求,在实施德育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特点、个性,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品质。教师要以行为科学理论为指导开展德育工作,尊重学生,多鼓励、肯定学生,构建激励机制,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逐渐发现自身的问题,并在同学或教师的帮助下不断成长。
(二)小学阶段德育管理工作的特点
小学阶段德育管理工作具备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德育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这里的“系统”体现在德育管理工作的各个细节上,德育管理工作中的主体、资源、目标和内容都可以独自形成相对独立的系统。教师要分析德育管理工作各个环节的开展情况,系统地统筹资源,发挥各方优势完成相关工作。
二是德育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主体性。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开展和实施德育管理工作的主体是各层级教师,要想提高德育活动的实效性,就需要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第二体现在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施对象为全体学生,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纠正他们的错误行为,最终实现他们的远大理想,帮助他们养成良好德行。
三是德育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小学阶段除了要将德育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还需要将德育活动拓展到课堂之外。教师在开展相关德育活动时需要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给予他们耐心的指导,引导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品德,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二、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原则
(一)一致性原则
实施德育需要凝聚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整体功能。假如仅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德育的最终目标将很难达成。只有建立和巩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才能把思想道德建设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为小学阶段的德育管理工作创设一个良好的实施环境,才能增强德育活动的效果,更好地助力学生发展。
(二)活动性原则
实施德育一方面可以结合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需要相关负责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但这种教学方式效率较低。德育是小学日常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在教育目标的指导下让学生自由探索,使其在探索中提高道德实践能力;为他们创设能够充分自由地活动、具有更多交往和价值选择机会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在交往中增强义务感,通过自由选择培养责任意识;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活动形式,引导他们通过参与活动主动地改变自己、提升自己。
三、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法
(一)校内德育相关负责人统筹安排德育管理工作不仅是教师日
常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应该充分重视德育管理工作,安排相关负责人统筹规划德育工作,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领导体系。笔者所在学校由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负责统筹,凝聚全校教师的力量,在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日常活动安排的基础上,将德育融入日常校园活动,以学科课堂融合、校外活动拓展的方式进行德育工作渗透,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德育活动。
(二)在思政分管的基础上引入教师协作
小学德育管理工作需要在思政分管的基础上引入教师协作,思政处需设立德育总目标和分目标,各个年级负责不同学科的全体教师在组织德育活动时都需结合自身情况和学科教学内容进行任务认领,在协作的前提下共同完成德育工作。
四、现阶段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部分学校不重视德育工作的开展,没有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组织的相关活动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部分学校缺乏有效的德育管理机制,在统筹德育工作时没有设立明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目标,不注重教师间的协作,使得德育活动较为分散,杂乱无章。除此之外,部分学校出现形式主义现象,不注重德育活动的实际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部分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用较为死板的方式开展德育工作,其教育手段缺乏创新、比较单一,这使得学生对德育活动不感兴趣。
五、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
(一)树立以生为本理念,重视学生良好行为的培养
部分学校常出现学生随手丢垃圾、随地吐痰等不符合小学生行为规范的现象。教师发现学生在校园中的不文明行为后,常常会用一些不恰当的行为(诸如大声训斥、报告班主任等)来制止和教育学生,这使得学生只是被动地服从管理,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教师应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结合学生的错误行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学校要让教师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价值,使教师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主题教育活动,利用班会、晨会、公开课等形式引导学生从日常小事做起,遵守行为规范。
以笔者所在学校的“建设文明校园”公开课为例,主讲教师播放了一段动画短片,其主题为“一口痰的自述”,从“浓痰”的角度出发讲述了随地吐痰的危害,引导学生了解随地吐痰对校园环境和其他师生的影响。学生在参加该公开课后意识到了自己此前随地吐痰行为的错误之处,从此以后,随地吐痰的学生少了,爱护公共卫生的学生多了,这使得校园环境得到了改善。
(二)拆分德育管理工作任务,各司其职密切协作
德育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对学生进行长时间的教学渗透。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为了提高德育教学效率,学校可以结合全体教师的实际情况,将德育管理工作进行拆分,以学科为分类,以各层级教师为分项,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全体教师在各司其职的同时协作完成德育工作。
以语文学科为例,笔者所在学校的语文教学组全面分析了德育工作与语文学科的融合方法,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语文学科德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将爱国主义教育划分为国家认知、爱国启蒙、家国情怀三部分,结合低、中、高年段的语文课本将这三部分有机融入语文课堂教学,并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协作,同步德育主题,共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结语
德育工作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学校和教师需要正视德育管理工作,健全德育体系,进一步明确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工作领导和管理办法等。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深入分析德育的开展现状和出现的问题,善于反思、敢于创新,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育人,在实践中育人,帮助学生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优良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
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