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道凤
核心问题是数学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好的核心问题可以明确整节课的中心和重点,使整节课的内容串联在一起。但核心问题如果设置得不好,则会影响整个教学流程,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有效设置核心问题,教师能有效地组织课堂,引导学生开展探索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认知框架。
一、小学数学教学设置核心问题的意义
教师如果能熟练地设计核心问题,并以核心问题为驱动进行教学活动,就能更好地抓住教学重点,减轻教学负担,做到有主次地讲解。教师也能将更多精力放在对核心问题的讲授上,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来说,核心问题的设置可以使课堂学习更有连贯性,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本节课的知识点。通过自主对核心问题的探讨和解答,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推理过程和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掌握多种解题技巧,从而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对整个教学活动来说,设置一个核心问题,教学活动就有了重点,教学流程就能围绕核心问题展开。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进行教学活动的创新设计,可以提高课堂活动的灵活性,方便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改进和创新。
二、核心问题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核心问题的设置和运用存在着很多问题,这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所以,教师有必要对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加以探讨研究,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缺乏核心问题,教师没有做好引领
部分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直接以教材顺序为依据进行教学,没有设置核心问题,这使得讲课没有侧重点,教学活动比较随意,没有中心,教学流程偏离教学目标。教师没有设置核心问题,学生在学习时也可能找不到重点,不能很好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导致顾此失彼,学习效果不佳。部分教师设置的问题属于基础性问题,没有涉及核心层面,不具有挑战性,学生不用深入思考就能回答问题,感受不到挑战性,无法理解关键性知识。此外,部分教师会设置过多的問题,这会引起学生的厌烦,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没有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效果不佳
部分教师在设计核心问题时,只考虑到知识层面,忽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使得核心问题的设置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生无法理解核心问题,难以从核心问题出发思考和解答问题,这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此外,部分教师只把核心问题当作一个教学环节,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让学生集体回答,这样就无法兼顾所有的学生。当大部分学生理解而少部分学生不理解时,学生的齐声回答会让教师难以注意到没有完全学会的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核心问题的作用会大打折扣,无法达到教师预期的效果。
(三)问题设置平淡无味,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的专注度不够,教师需要设置灵活多样的教学环节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师设置的问题如果只是对教学目标的重复,那么很难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教师可将核心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或以一种创新有趣的形式表示出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部分教师设置的问题过于宽泛、不够具体,学生即使理解也不知道如何组织语言进行回答,这不利于学生后续的学习。
三、核心问题引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把握本质,设置核心问题
教师要以核心问题为驱动来开展数学教学。不同的章节的侧重点不同,导致核心问题也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把握本质,确定核心问题,避免教学活动的推进偏离航线,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核心内容。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梳理,明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厘清教学思路。同时,教师也要将这节课的内容与整个数学知识体系进行对比分析,将它与之前讲授的知识点相联系,找准这节课的定位,抓住本质,确定核心问题。教师只有设计好核心问题,才能使课堂内容主次分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在上课时也能把握好学习的重点,把注意力更多地分给主要的、困难的问题,从而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特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点、面、棱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区别和关系等问题。其中最本质的问题是“什么是长方体,什么是正方体”,只要正确把握了这两个问题,其他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二)以启发为策略,引导学生思考
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启发性教学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可以确保学生正确思考。启发性教学与课堂活动的核心问题相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帮助学生将已学的知识与新学的内容相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启发性教学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方式,能推动学生吸收新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的教学为例,部分学生刚开始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坐标系的概念。教师可以以教室里学生的位置为例,在某个学生的座位上画十字坐标轴,让学生根据其位置判断其他学生的坐标,并在图纸上画出坐标系,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坐标系的概念。
(三)以问题为引领,激发学生兴趣
以问导学是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其通过分析探究得出答案,以此来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采用问题引领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探索的形式解答问题、学习知识,这是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过程。主动探索能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思考,即使是错误的思考,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探索、一种进步、一次记忆加深的过程,都可以让学生在头脑中整合相关联的知识。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怎样通知最快”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王老师带的舞蹈班一共有15人,在一场演出活动前,王老师需要打电话通知大家,大约1分钟只能通知1个人,请你为王老师设计一个方案,让王老师用最短的时间通知到所有人。”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在一旁适时指导,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根据大家讨论出的多种方法,教师集中分析比较,师生一致认为王老师依次通知学生,每个接到通知的学生都继续通知其他学生的方案速度最快。但考虑实际情况,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是由教师通知小组长,再由小组长通知组员的方案最为可靠。经过以问导学、主动探索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在类似的情况下也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
又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的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拆解圆柱体,再结合之前学习的长方体和圆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试着写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先用纸制作圆柱体,再进行拆解,从而得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当学生在实践中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时,如一些学生不清楚圆柱底面圆的周长与侧面长方形的长之间的关系,或者错把圆柱底面圆的直径当成侧面长方形的宽等,教师要引导他们改正错误,让其对知识点的记忆更加牢固。
(四)以学生为主体,灵活掌握进度
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其设置的核心问题要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教师要依据教材和课程标准,还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用学生能理解且感兴趣的方式表示核心问题。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些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在设置核心问题时可以巧妙地用具体事物表示抽象概念,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表示数学中的一些符号,赋予这些抽象的符号以实际的含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灵活运用数学概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教师可以在关键概念上设置核心问题,并利用核心问题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
(五)在新知探索中设置数学难题
掌握数学新知识的另一种方法是让学生利用学到的新知识进行“创作”。在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经历不懂到懂、出错到准确、模糊到明白的阶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小学生理解如何用含有字母的算式表示数量关系。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今年11岁,老师比学生大23岁,那么老师今年多大?能否用算式表达?”在学生列出“11+23”后,教師提问:“在学生1岁、2岁或者3岁时,应该如何表达这一算式?”在学生列出“1+23”“2+23”“3+23”后,教师继续提出“怎样用含有字母的算式来表示老师的年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得出“a+23”这一答案。教师通过层层提问将学生带入探究学习流程中,让学生认识到含有字母的算式不仅可以表示不确定的数量,还可以表示某种数量关系。
结语
用核心问题引领小学数学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的课程设计中,核心问题的合理设置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更好的效果,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管理课堂、讲授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可以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转换成习题,利用习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要把握本质,找准核心问题,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核心问题进行创造性转化,让核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作者单位:晴隆县紫马乡紫马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