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信息化背景下,科学技术与体育资源的融合促进了健身运动类APP的开发和推广。健身运动类APP具有可实时记录、支持个性化锻炼、互动性强等特点,可为教师和初中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学习平台,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体育锻炼。文章阐述借用健身运动类APP提升初中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意义及策略。
关键词:健身运动;初中体育;体质健康水平;体育锻炼
作者简介:夏海虎(1986—),男,甘肃省酒泉市第三中学。
自教育部颁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以来,全国初中生体质健康水平变化总体呈稳中向好趋势,但近视率、肥胖率仍居高不下,且不少初中生存在健康隐患[1]。体育锻炼是促进初中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的重要路径,也是各学校开展体育工作的重点。一些学校设置的体育课程内容过于单一,形式过于死板,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提供有效的引导和指导,致使学生对体育锻炼丧失积极性,并由此衍生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弱、效果差等问题。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信息交互技术的发展,“天天跳绳”“Keep”“咕咚”“悦动圈”“乐动力”等健身运动类APP应运而生。所谓健身运动类APP,是指以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为载体,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实时记录、分析用户健身锻炼数据,指导用户掌握动作技巧、增强体质并逐步养成长期健身锻炼习惯的应用程序,其可为用户提供简洁直观的操作界面、丰富多彩的体育内容以及个性化健身锻炼计划定制服务,对于教师开展体育教学和学生课后进行体育锻炼具有多重积极作用[2]。
一、借用健身运动类APP提升初中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意义
(一)有助于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
健身运动类APP中的海量资源以及个性化设置、互动功能可为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后锻炼营造良好的氛围。首先,APP的应用大大拓展了教师获取体育、健康知识及教学资源的途径,教师可借助APP上的资源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其次,APP的个性化设置功能允许每个学生根据自身体质健康水平及兴趣爱好科学地设置体育锻炼方案,选择个性化锻炼内容、强度、频率、周期,并可与同时使用该APP的同学组团锻炼,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最后,学生不仅可通过APP获取锻炼相关信息,与教师和同学针对锻炼内容进行在线交流和互动,还能将锻炼心得发表在APP平台上。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形成“众参与、齐进步”的集体锻炼氛围[3]。
(二)有助于指导学生规范动作
在体育锻炼中,任何一项技术动作都是由数个相关联的动作要素组成的。这些动作要素既是体育锻炼中确定动作步骤的依据,也是评价动作是否标准的要点。如果学生完成动作质量差或不协调,就会出现错误,甚至导致身体受损,达不到预期锻炼目标。在以往传统的体育课堂上,教师虽然会讲解动作要领和示范动作,但课堂时间和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一一指导,保证每位学生都正确掌握动作。健身运动类APP为学生提供的海量真人秀教学视频能够对动作进行示范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尤其是“Keep”“咕咚”“天天跳绳”等APP中的人工智能动作指导,可将学生锻炼时身体关键点位与数据库中大量的健身专业人士的身体关键点位进行比对,评估学生动作的完成度和准确度,得出针对性动作指导意见,通过语音对学生的锻炼状态进行实时提示和纠错,让学生更高效地完成体育锻炼[4]。
(三)有助于学生养成健身锻炼的习惯
多数健身运动类APP都有视频教学、训练计划、数据记录等功能,即使是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安排好锻炼内容后,APP会对学生锻炼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包括进度、数据、建议等,让学生随时掌握锻炼情况,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意识[5]。相关研究表明,健身運动类APP能明显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使学生锻炼的频次增多,时长增加,强度增大[6]。众所周知,只有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才能实现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然而,有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断断续续,有的学生甚至寻找各种理由放弃锻炼。与成人一样,学生也期盼得到他人的尊重,希望自己在体育锻炼上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好评,更希望获得一定的奖励。健身运动类APP中的打卡签到功能以及勋章与等级制度对学生均能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以“Keep”为例,当学生完成一组跑步训练后,该APP会显示学生跑步数据分析并提示分享以完成打卡签到。打卡签到功能能每日提醒学生完成预设的锻炼计划,而分享打卡行为又能让学生之间互相激励、互相监督。勋章是另一种常见的激励方式,学生只需按照APP系统要求完成任务,即可获得对应的勋章。
二、借用健身运动类APP提升初中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策略
(一)辅助开展线上体育教学和举办线上比赛活动
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和体育技能。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上,教师多采用口述的方式讲解体育基础知识和理论,但学生对枯燥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并不感兴趣,在课堂上时常注意力不集中并缺少自觉锻炼意识。为改变此类课堂现象,教师可利用学生喜欢接触新事物的性格特点,借助APP创设教学情境和完善教学方式。例如,将教学内容录制为短视频,并利用APP中的特效功能增加教学视频的趣味性,在课堂上投放演示,以营造更生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教学的魅力所在,由此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此外,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教师往往需要花费不少时间讲解和示范,而借助APP中的教学视频,引导学生反复、细致观察动作示范,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动作要领,习得体育技能。初中生都有较强的表现欲,而这种表现欲代表了一种积极上进的状态。学校和教师可借助比赛活动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促使学生刻苦锻炼,在比赛中顽强拼搏。例如,2021年12月—2022年2月,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委员会借助“天天跳绳”APP开展“跳动校园”线上跳绳比赛活动。与线下比赛不同的是,线上比赛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学生可随时随地参加比赛。不少学生能每日自觉参与跳绳,锻炼的质量和效果十分明显。
(二)优化课后体育作业环节
课后作业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拓展,也是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和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相关调查中,近五成的学生反映常规体育作业多为跳绳、跑步、仰卧起坐等项目训练,内容和形式单一,缺少创新性;近四成的学生反映常规体育作业缺少可供模仿和学习的教学视频,仅凭在课堂上的模糊记忆,无法保证动作的规范性和按质按量完成作业;一些学生也反映教师单凭学生发送的锻炼照片或视频难以有效地评估体育作业完成质量[7]。究其原因,与体育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有关。体育作业一般以技能练习和体能训练为主,教师无法全程监督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导致作业评价困难。“天天跳绳”等APP与体育学科的“学练赛”一体化教学主张相符,且具有锻炼项目丰富、教学便利、评价直观、操作简单等优点,是教师精准高效布置体育作业的良好载体。如“天天跳绳”APP的教师端“体智云”能够实现一键布置作业和智能批改作业,点击“布置作业”可编辑作业内容,发布作业到班级群;点击“检查作业”可查阅每个班级作业提交情况以及进行学生成绩评价,解决作业无法监督、难评价的问题;点击“云体测”可对学生跳绳、跑步、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等体测项目进行测试;点击“班级”可查阅任教班级学生各个项目排名情况,便于教师对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及能力进行对比,为调整下一步教学计划和作业安排提供参考。学生的体育天赋、经验以及体质健康水平是存在差异的。如果教师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按照“平均水平”安排体育作业,会导致部分学生因作业难度和作业量不合适而完成不了作业或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对体育的兴趣也随之降低。因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分层设计作业,加强对学生锻炼强度和时间的控制,引导和鼓励学生坚持高质高效完成作业,进而增强身体素质,塑造健康身心。
(三)提升教师应用健身运动类APP的能力
有的教师虽然经常听说过或使用过健身运动类APP,但是仅用于个人健身,并未对各种APP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对比,也未研究和探索如何有效地将APP用于体育教学。因此,相关部门和学校需注重教师应用APP技能的培养。学校可定期对教师进行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APP应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APP的筛选、安装、使用以及APP与教学的融合等。学校还可组织教师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分享和讨论APP应用经验,让教师通过交流和研讨提升自身的APP应用能力。
(四)引导学生健康使用健身运动类APP
尽管健身运动类APP有诸多优势,但其对教师开展教学和学生生活也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和减少课堂互动,引诱学生沉溺于网络或产生不良消费等。APP的使用无时间和场地限制,在给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学生过度使用电子屏幕等问题,这与社会、学校督促学生切实参加体育锻炼而增强体质的初衷背道而驰。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健康使用APP,设定每日使用时长,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如学生在进行跑步训练时,预先设置语音提示功能实时播报数据,出现异常状况时再根据实际需要翻查APP,通过自主控制APP的使用而降低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在跟随视频进行锻炼时,可设置持续锻炼15—20分钟,再跟随音乐放松数分钟,再进行下一阶段的锻炼,从而缓解因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引起的眼睛疲劳。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除了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还包括教授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培养学生体育综合素养。教师需避免学生过度以个人兴趣为导向选择体育锻炼项目和过度依赖APP进行体育锻炼,防止因未循序渐进地学习动作和技能而影响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此外,健身运动类APP主要以智能手机为载体,教师应提醒学生对APP中植入的广告等信息加强防范意识,以防受骗。
(五)搭建多元化健身运动类APP应用平台
现在,智能终端上可以供学生选择的健身运动类APP种类繁多,设计及功能各异,既有适合教师和学生选择应用的内容,也有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内容。因此,学校和教师应着力发挥对应用健身运动类APP的主导作用,加强APP在体育教学方面的合理运用,为学生体育锻炼和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持[8]。例如,学校可选择“天天跳绳”“Keep”等APP作为依托,开展线上、线下教学互动,并基于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为学生学习体育锻炼知识和技能提供帮助,实现健身运动类APP与初中体育教学的融合。学校可与健身运动类APP开发公司开展合作,针对学生体育锻炼需求开发体育教学和锻炼平台,并通过各种测试对教学和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进行评估。在APP的內容方面,应减少各种广告和庸俗内容的植入,增加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和演示,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发更科学、更个性化的模块内容;在APP的功能方面,应不断完善优化功能和服务质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为精确的数据信息,丰富学生使用APP的体验,增加学生的满意度和对APP的黏性;在APP的实用性方面,应依托云技术和大数据平台,深度开发位置服务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制订更专业的锻炼计划和指导方案;在锻炼激励方面,建立实用的锻炼激励机制,让学生在使用APP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激励体验,获得满足感和自信,养成自主坚持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三、总结
借用健身运动类APP,通过在线教学和指导,制订个性化锻炼方案,可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效果。健身运动类APP兼具门槛低、实用性强、社交属性优良等优势,能够弥补学校在体育教学上的短板,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切实帮助。教师应深入研究各种健身运动类APP的功能和特点,构建多维、实用、可操作的APP教育模式,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APP指导学生开展体育锻炼,从而为学生创造健康而生动的体育锻炼环境,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王禹.中国青少年身体姿态健康亟待重视 如何合理干预?[EB/OL].(2021-06-19)[2023-02-20].https://www.chinanews.com.cn/ty/2021/06-19/9502579.shtml.
唐飞.APP及智能健身设备在体育智慧学习平台中的应用[J].体育风尚,2021(11):3.
牛金榜.运动APP在大学生体育活动中应用的SWOT研究:以咸阳师范学院为例[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20:20-24.
宋娜,车鑫宇.人工智能背景下运动APP创新发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2):240-243.
陈楚杰,朱丽欢,谭淏尹,等.大学生体育锻炼中健身类APP应用调查: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8):1-4.
龚丽娟,王金凤.运动类APP的使用在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中的有效性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22,43(2):80-85.
路宝祥,王献英.家校联合下初中体育家庭作业实施策略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2(7):114-116,60.
付永国.中考体育改革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1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