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术课程能够在认知和实践层面提升学生的体验感,让其在优雅有趣的课堂环境中有所收获。为了激发小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培养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创造精神,小学美术教师不仅要提升自己的课堂讲解能力,还要把目光延伸至课外,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文章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开展课外教学活动提升小学美术教学实效的路径。
关键词:课外教学活动;小学美术;教学实效
作者简介:夏璐(1993—),女,江苏省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中心小学。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越来越受重视。小学美术教师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规律,对美术教学的各项实践措施进行创新和优化,以有效发挥实践活动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效果。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较低,社会实践经验较少,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引入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促使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具体的生活实践当中。同时,在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由于美术学科的实践性,小学美术教师还需要将目光延伸至课外,利用课外的事物补充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效,促进学生美术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开展社团活动,提升美术教学实效
(一)组建美术社团,鼓励学生开展多项活动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社团是很重要的,它能够让学生在专项美术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在交流和分享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艺术综合素质。因此,为了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效,教师需要积极组建美术社团,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表现欲、好奇心和探索欲都非常强,但是传统课堂教学通常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能够将美术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机会比较少,而且美术知识的学习以及相关技巧的训练等都需要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因此,为了弥补美术课堂教学的缺陷,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加入美术社团,在社团中学习和反复练习美术的相关技巧,在社团的集体氛围中感受美术的魅力。具体而言,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制订美术社团的规则和活动内容,充分发挥本校美术教师的优势,并积极引入校外专业美术教师的教学资源,以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学习美术理论和各种绘画技巧。以苏少版美术教材《鸟的纹样》一章的教学为例,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夸张、简化或装饰的手法让小鸟的形象变得更加活泼、可爱。为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基础的图案画的理论知识,学会装饰鸟的形象,并在不断欣赏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鉴赏水平;在课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社团内组织以“小鸟”为主题的绘画或者手工制作的集体活动。这样,在社团内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学生便能将自己想象中的内容以画作或者手工作品的形式呈现,积极表达自我,锻炼绘画技能;同时,在社团范围内,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各种各样的美术作品展示,有效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1]。
(二)不同社团联合,将美术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
社团活动和课堂教学尽管在形式上有着一些区别,但是其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目标是一致的。开展多样的社团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美术学科的魅力,还能够提升其实践和应用能力。基于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组建美术社团,还要经常性地开展各类社团联合活动,将美术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小学美术是一门多元性、艺术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学生从单一的课堂学习或社团活动中很难获得全方位的能力提升,因此要想让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兴趣爱好以及不同活动需求的学生都能实现多重能力的提升,教师组织多学科联合性社团活动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教师可以将科学和美术结合起来,让学生用画笔描绘不同的科学现象;也可以将语文和美术结合起来,让学生利用美术课堂上学习到的绘画技巧画出与文章情感相符的画面;还可以将英语与美术结合起来,让学生制作个性化的艺术字母;等等。以苏少版教材《色彩的明度渐变》这一章的教学为例,本章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明度渐变的基本知识和调色方法,这也是学生提升审美感知能力的基础。在学习完本章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让美术社团和其他社团进行合作,如让美术社团的学生利用所学的明度调色方法画出语文社团中某一首诗词所描绘的景象,讓美术社团和语文社团的学生能够在更大的平台上对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进行分享,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语文与美术学科的魅力所在,还能够让学生在社团联合活动中提升实践应用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发展综合素质。
二、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外教学活动
(一)教师结合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的课外活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深入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样的网络资源丰富美术课外教学活动的内容,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传统的备课模式一般都是教师查找纸质的资料,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内容完善自己的教学计划,如果想要进行创新,那么教师就需要大量地查找资料,这会造成时间的浪费。美术这一学科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疑惑,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快速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材料[2]。当然,教师也可以将网络资源应用于美术课外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布置中。由于知识和专业能力的限制,部分教师在设计有关美术课外教学活动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此时教师便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对美术课外教学活动进行拓展。以苏少版教材《学学构图》这一节的教学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和评析去感受优秀作品的构图,从而掌握多种构图方法并能加以应用。受篇幅的限制,教材上相关构图作品不够丰富,对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便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更多相关作品,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对每幅作品的内容进行观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构图能力;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将自己对相关作品的认识及时反馈给教师,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友好交流。这样通过网络开展课外活动的方式,不仅能够让教师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及时地与学生进行密切交流,还能够让教师有效拓展美术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二)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探究,培养美术探索与创新精神
除了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探究活动,学生本人也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网络资源加深对美术学科的认识,提升美術学习效果。如今,很多小学生都能接触到网络技术,而且小学生天性爱探索,有较强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外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其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美术学习的内容[3]。美术学科的内容贯穿古今中外,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涉及的内容较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了解有关画作的作者、内容等,从而在探索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视听享受以及丰富的艺术、情感体验。例如,在学习苏少版教材《非洲雕刻艺术》这一节的内容时,学生便可以通过网络查找有关非洲雕刻艺术的内容,通过网络资源初步了解世界美术史的知识,感受不同的艺术文化。在通过网络欣赏不同作品、聆听相关讲解之后,学生能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同时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自身的美术综合素养。
三、引导户外探索,提升学生感知能力
(一)延伸课堂教学至社区,提升学生美术学习积极性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以激发学生在各个时间、地点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而延伸课堂教学就是一种有效的课外教学活动开展方式。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而学生最喜欢的环境往往是自己最熟悉的环境。社区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学生对其非常熟悉。为此,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延伸至社区,让小学生认识到美术其实就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这样,学生在社区的各种课外教学活动中会感受到美术教学的开放性、多样性和立体性,同时,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其也能更舒服、更自由地表达自己对生活和美术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进而产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以苏少版教材《看花灯》这一章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花灯”作为社区教学活动的主题,让学生先自行查找与花灯制作和历史有关的内容,模仿制作出自己认为好看的花灯,并在社区内将自己的花灯展示出来。在社区美术教学活动开展的当天,美术教师可将社区公共活动区域分为几个部分,一部分用来让学生制作花灯,一部分用来讲解有关花灯的历史知识,一部分用来设置一些类似猜灯谜的小活动。这样,学生在熟悉的社区内可以自由愉悦地欣赏和交流,并在此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美,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在课外对美术知识进行思考和实践,主动去探索生活和美术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美术教学实效[4]。
(二)延伸课堂教学至自然,让学生拥有发现美的眼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带领学生深入日常生活感受美,还要鼓励和带领学生深入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好,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广阔的美术学习空间,让学生拥有一双能够发现自然美的眼睛。大自然的美是多样的、有层次的、奇妙的,它和日常生活中的美有一定的区别,小学生能够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发现自然的对称之美、颜色对比之美、明度对比之美等,这样的美更具神秘性和抽象性,需要学生仔细品味。在传统的美术课外活动中,教师的主导性较强,所以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束缚感。随着现代化教育思想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美术教师在开展课外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和主体性,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让他们去感受美术的美好。延伸课堂至自然不仅能够充分给予学生探索的空间,还能够促使学生在自然探索中提升自己的认知和审美能力。以苏少版教材《冷色和暖色》这一章的教学为例,这一章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冷暖色彩的特征并学会运用冷暖色彩的知识。因此,美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深入大自然,观察自然事物的色彩变化,让学生在观赏中体会,在体会中思考,在思考后实践,最终形成自己的冷暖色彩认知体系。这样的课外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中加深对美术的认识,帮助其建立自己的审美体系,从而提升小学美术教学实效[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出现,课外教学活动已经成为美术学科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应用相关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课外教学活动中提升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丰富教学内容,延伸教学深度和广度,进而促进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提升,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陈永娟.开展课外教学活动,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J].基础教育论坛,2018(13):41-42.
平晓亮.开展课外教学活动,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J].电脑乐园·信息化教学,2018(12):72.
蔡胜余,马成龙,马勤勇.开展课外教学活动,提高初中美术教学实效[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2019年中小学教育与科技创新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2019:1118-1122.
孙胜贤.开展课外教学活动,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9(11):250.
洪晓艳.关于有效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4(1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