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茹晶 耿英瑞 梁启航 陈璇
【摘 要】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当前高中学生绿色低碳意识及接受绿色低碳教育现状,探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绿色低碳教育的优势。在此基础上,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第二册为例,深入挖掘绿色低碳要素,探索绿色低碳理念与高中地理课堂融合的路径,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中地理 绿色低碳理念 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08-58-04
环境问题是所有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解决环境问题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首要任务,因此培养国民的绿色低碳环保意识,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尤为重要。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到:“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即“双碳”目标)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后续发展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对推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发展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2022年,教育部印发《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强绿色低碳教育,将绿色低碳理念纳入国民教育教学体系。《山东省“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中特别提到“在中小学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中强化应对气候变化有关内容,普及提升学生应对气候变化科学知识”,面向青少年普及应对气候变化教育,推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落实。
青少年作为未来的社会建设者,将直接参与“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因此青少年绿色低碳意识的培养与“双碳”目标的实现紧密相连,对青少年进行绿色低碳教育势在必行。
为更加具体深入掌握当前高中学生绿色低碳意识及绿色低碳教育现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山东省部分高中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梳理山东省高中学生绿色低碳意识现状及绿色低碳教育特点。调查问卷的样本选择为山东省部分高中,共发放问卷1360份,最终回收1258份,回收率92.50%,有效问卷1132份,有效率89.98%,调查结果真实有效。
一、高中学生绿色低碳意识现状
在调查中发现,高中学生对绿色低碳的基本态度正确,但对于绿色低碳认识不全面。认为低碳环保与中学生有关系,且低碳环保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学生占比90%以上,认为关系不大或没有关系的学生占比不足2%。90%左右的学生同意或非常同意“在日常生活中,我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我认为低碳生活是个人道德的体现”“作为一名公民,低碳生活是我的责任”等相关说法。这充分说明高中学生这一群体对绿色低碳持积极态度。在进一步调查中发现,虽然有90%以上的高中学生知道低碳的大概含义或内容,但是其中熟悉低碳含义和具体内容的学生不足40%。这说明部分学生对绿色低碳的基本认识不够充分。同时在“低碳”是关于哪方面内容的调查中发现,近乎100%的学生认为绿色低碳是“节能减排,绿色出行”和“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鼓励使用清洁能源”,但认为“珍惜粮食,减少浪费”关乎绿色低碳的学生不足45%,比例差异较大,在一定层面上反映出学生对绿色低碳的认识不够全面。
高中学生对绿色低碳认识不全面在他们的行为表现中也有所体现。在对高中学生日常实际出行方式的调查中发现,骑车或步行出行占比70%以上。若出行路程短,90%以上的学生更愿意步行或骑自行车。这与近乎100%的学生认为绿色低碳是“节能减排,绿色出行”和“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鼓励使用清洁能源”的调查结果较为一致。然而只有约10%的学生在平时就餐中不剩饭剩菜,有时或经常会造成食物浪费的学生占比50%以上。这与学生对食物浪费与绿色低碳关系的认识不足有一定关联。此外,习惯于重复利用自来水的学生占比不足30%,凭自身舒适程度或随意设置空调温度的学生占比近70%,将剩菜剩饭直接倒掉的学生占比超过30%,习惯进行垃圾分类(包括一定会和经常会把垃圾分类放入垃圾桶)的学生不足60%,众多调查数据表明高中学生绿色低碳意识有待提高。
二、绿色低碳教育现状
中学生接触绿色低碳教育的途径十分广泛,有新闻媒体、影视作品等社会途径,还有学校环保组织、课堂教学等学校途径,极少接触绿色低碳知识的学生占比不足10%。但学生接触绿色低碳知识,接受绿色低碳教育的层次较低,多为活动宣传或者课堂中与学科相关的绿色低碳知识的讲解。40%以上的学生表示所在的学校不会定期举办有关绿色低碳教育活动,40%以上的学生表示从未参加过绿色低碳教育活动。超过65%的学生认为自身绿色低碳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是“学校低碳环保意识宣传力度不够,了解不多”,超过30%的学生认为“学校不重视低碳环保意识的教育”也是导致自身绿色低碳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见,一些学校绿色低碳教育实践的组织落实情况不够理想,绿色低碳教育开展得不够深入,未形成教育体系。
调查发现,超过80%的学生认为在地理学科学习中接触绿色低碳知识较多,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地理学科在帮助学生树立环保观念、形成绿色低碳意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此外,近50%的学生表示在地理学习中,教师会经常倡导大家低碳环保生活,并且会讲述一些低碳环保的具体生活方法。这说明地理教师的绿色低碳教育意识总体良好。但还有超过50%的学生指出地理教师很少列举低碳环保行为的具体做法,可见实际中还有一些地理教师绿色低碳教育意识薄弱甚至缺失。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绿色低碳教育的优势
利用学科教育渗透绿色低碳意识对提高学生的绿色低碳意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绿色低碳意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地关系、地理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科学的人际关系,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对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并且“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内容涵盖了我国的地形地势、人口、资源能源、城乡发展、产业发展、区域发展、交通布局、国家战略等丰富的国情内容”[3],这些内容与绿色低碳教育紧密相连。“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地理科目是中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接受低碳教育最多的学科,在学校低碳教育的开展中起着‘主力军作用。”[4]因此,高中地理课程在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渗透绿色低碳理念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是落实绿色低碳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结合社会时事与现实问题,加强绿色低碳理念的渗透,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学生结合地理知识将绿色低碳理念落实到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中,促进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提升绿色低碳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推行低碳生活新风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同时对于当前国家相关政策的贯彻与落实也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通过探索教学路径,可以丰富地理学科课堂教学理论和实践。
四、地理课堂教学与绿色低碳理念的融合
地理课堂教学与绿色低碳理念的融合关键在于精准把握地理专业知识与绿色低碳理念的关联。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第二册为例,基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所传达的教育精神和教育理念,挖掘各章节知识内容与绿色低碳理念的关联并提出教学建议(见表1)。
五、结论与建议
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課堂帮助学生养成绿色低碳生活的观念与行为习惯。地理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学生绿色低碳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绿色低碳理念及行为习惯。同时,教师还应意识到,培养学生的绿色低碳理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不懈努力,将其作为学科课程目标,加强地理课堂教学中绿色低碳理念渗透的衔接性,确保理念培养的连续性与一致性。此外,教师还应避免在课堂教学中偏重绿色低碳教育而忽略地理知识教学的现象。通过地理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绿色低碳就在周围的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绿色低碳意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0(28):6.
[2]牛敏.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5):116.
[3]林悦,王健,钱伟,等.“课程思政”理念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融合[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3):18.
[4]张双达.中学地理教学中低碳意识培养现状及对策分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