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2023-07-29 21:32张凤翠
成才之路 2023年21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职业教育课程思政

张凤翠

摘要: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措施,是构建三全育人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也是职业院校提升育人效果的重要路径。为落实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提高育人效果,职业院校要不断转变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完善课程思政设计制度,优化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文章从职业院校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三全育人背景下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困境、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路径、职业教育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四个方面,对“三全育人”视域下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职业院校;职业教育;课程思政;三全育人;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1-0025-04

基金项目:2022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三全育人模式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JLJY202246385614);2022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20605073100550);2022吉林省高教科研课题“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JGJX2022D470);2022年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文科视域下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2B1)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这既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当前,在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是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大国工匠的重任。因此,推动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重要举措。

一、职业院校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1.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2]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改革进程进入关键时期,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高校的社会责任更重。从国际形势看,国外一些思潮不断涌入,滲透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渗透手段更加隐蔽,需要每个人加强警惕。从国内形势看,社会价值观进入多元化阶段,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传播形式更加多样,信息内容更加多元,有时也有部分虚假信息充斥其中,对大众的基本价值观判断造成了干扰。职业院校开展思政工作主要面向的是学生,学生是其开展思政工作的对象。但需要注意的是,职业院校的部分学生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学习基础相对薄弱、自我成才意识相对淡薄,再加上很多职业院校更注重学生的实训课程,忽视学生的基础理论学习,使得学生更容易在多元化的舆论中迷失自我。因此,职业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能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需要。

2.满足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需要

职业院校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紧跟时代步伐,拥有核心竞争力。职业院校还要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主旨,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为中心,根据社会需求变化情况,不断创新培养方案,坚持与时俱进。这就要求职业院校教师具有思想前瞻性,全身心投入到人才培养中,培养基础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强,拥有较高职业素养和较强职业能力的学生,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的开展,可以满足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需要。

二、三全育人背景下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困境

1.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有待提升

课程思政概念形成时间较晚,一线教师长期从事专业教学研究工作,对此并未形成清晰的认识。一方面,部分教师误认为立德就是单方面的道德输出,强调价值的单方面传递,只要完成课程思政的理论教学,就能够完成立德的任务;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误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单纯的专业技能传授,因此不需要涉及任何的价值观念。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知识都蕴含着隐藏的精神价值,若忽略学科知识的精神价值,即使培养出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人,也无法真正完成立德的任务。

2.课程思政设计制度有待完善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涉及人才培养的各个主体、各个环节,而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各个主体之间的配合,事关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当前,在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两张皮”现象依然存在,专业课程教育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思政教育无法完全融入专业课程。部分职业院校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中多数是在点上发力,顶层设计不足,无法从面上进行推动,影响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3.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单一

当前,课程思政的教学形式主要采用讲授式,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略显生硬,教学过程以教师的讲授和灌输为主,学生参与感和体验感较低,无法真正参与到课程思政课堂中。除此之外,职业院校的一些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弱,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动力不足,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4.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当前,职业院校忽视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无论是学校层面,还是教师层面,都未将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内容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教师授课效果的标准,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不足。由于教师专业素质不同,其对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发掘程度也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不完善、学生学习效果无法监控等问题。换言之,课程思政是否需要纳入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能力如何,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成长,都需要纳入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不完善,势必会影响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5.课程思政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职业院校在进行教师招聘中,更看重教师的业务能力,在课程实施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缺乏将思政课程融入专业课程的意识和能力。一方面,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程度有待提升。一直以来,职业院校较为重视教师的师德建设,但部分教师并未接触课程思政的相关政策,过度重视专业课程的教学,缺少课程思政的转化能力。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有待提升。当前,多数教师认识到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但缺少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无法在实践中践行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

三、職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路径

1.强化立德树人,转变课程思政教学理念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政育人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提升课程思政程教学的信心。一是教师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德育素养、人文底蕴,矫正自身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偏差,明确课程思政的重要价值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观念的转变,会让教师认识到课程思政并不会占用学科知识的教授时间,只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就会提高学科知识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科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二是教师要强化立德树人理念,与专业教师共同组建教育团队,通过教学内容研讨、思政元素挖掘等方式,树立立德树人理念,形成课程思政教育良好的生态。在课程思政教育良好生态下,教师能转变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认识到学科知识与思政教育是不可分割的,两者要互助合作、相互支持,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2.强化顶层设计,完善课程思政设计制度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职业院校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要做好顶层设计和协调布局工作,充分体现职业院校的发展特色,完善课程思政设计制度。一是制定校级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制定院级课程思政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课程思政建设任务和建设重点,落实立德树人责任。职业院校要建立“专业群—专业—课程”为框架的课程思政基层教学组织,建立“二级学院—教师—学生”三维联动课程思政管理机制,明确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持续推进组织保障。二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职业院校要在充分进行产业分析、行业调研的基础上,明确本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将课程思政的理念、目标、原则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并在教学环节中落实。

3.创新实践,优化课程思政教学方式

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创新,是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是提高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水平、课程思政教学实效性、课程思政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是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职业院校要以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为引领,推进课程思政课堂改革,认真落实课程思政改革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将其贯穿课堂教学、课程考核、课程实训等各个环节,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强化示范课程的引领作用。教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利用各类红色资源的场馆、基地进行教学,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感悟能力。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课程思政现场教学观摩活动,打造课程思政示范性课堂,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二是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在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中,案例教学法是最具感染力的教学方法,其来源于对口专业真实案例的分析,能保证所选的案例具有代表性,提高学生的认同感。但对于已经选择的对口专业案例,如果教师仅从专业角度对案例进行分析,难以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因此,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在思政思维的指导下精心选取案例,并且案例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明确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突出案例的针对性、实效性及示范性。

4.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是持续推动课程思政建设长效机制,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因此职业院校有必要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教师、课程教学、学生的评价量表,以构建完善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一是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包括课程标准的完善程度、教学方案设计的完善程度、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融合程度、教学效果反馈程度、育人活动实施效果等,都应纳入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标准,以此达到对教师的客观、公正的评价。二是对学生的评价。人是能动的、创造性主体,教师要以此基点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3],对学生的评价要坚持软指标和硬指标相结合的思路。软指标包含学生的职业知识能力、专业知识理论,硬指标包含学生的职业道德精神、生活作风等[4],教师要将所有内容都纳入学生评价体系中,通过全面综合的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提高课程思政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因此,职业院校要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以提高课程思政教师队伍素质。一是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包括专任教师、兼职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通过多种方式培养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能力。二是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职业院校要健全党组织生活制度,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开展教师思想政治轮训,提高教师的思政意识、责任意识和道德素养[5],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能力,以确保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

四、职业教育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是职业院校形成协同育人合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重要路径。

1.职业教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原则

(1)坚持差异性原则。从课程属性方面来讲,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分属于不同类型的课程,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一方面,两者的角色定位不同。思政课程是立德树人的核心课程,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能够体现当代学生的政治属性。课程思政是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凝练课程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这些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两者的形式特点不同。思政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拥有完整的课程体系,采取显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课程思政以专业课程为支撑,采取隐性教学和显性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是一种全新的育人方式。因此,在协同育人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差异性原则,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优势,以实现两者的同向同行。

(2)堅持统一性原则。尽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分属不同类型的课程,但两者在育人步调、育人方向上具有统一性。一方面,坚持育人方向的统一性。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均触及价值观、文化价值认同方面的问题,但仍要以课程思政为依据,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统一,形成文化自信的统一性。两者育人方向的统一性,能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坚持育人步调的统一性。在育人步调的统一性的前提下,教师要让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形成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以实现二者的共同提升。

2.职业教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设计

(1)实现协同育人的整体设计。职业院校协同育人的整体设计目标,就是要打破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壁垒,形成两者教学整体推进的结构布局。一方面,要实现教学内容体系的互补,思政课程内容设计就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将专业课程要素融入思政课程,增加亲和力;课程思政内容设计还要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与思政课程教学理念融合。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做好课程设计工作,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发挥课堂的育人功能。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网络课程教学,不断拓展教学空间,以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互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通,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2)实现协同育人机制设计。协同育人机制设计,目的在于实现协同育人机制的一体化运行,为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思路。一方面,实现育人机制设计主体的一体化。当前,协同育人的作用已远远超越教学管理的范畴,因此职业院校对协同育人机制的设计应上升到学校顶层设计层面。这要求职业院校党委组织承担起协同育人责任,统筹设计协同育人机制,建立“校党委组织—院党委组织—基层党委组织”三级联动机制,为协同育人机制的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另一方面,实现协同育人监督评价机制一体化。协同育人监督评价机制,是协同育人机制发展程度的重要衡量标准,要求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系统性。因此,在协同育人的效果监督评价上,职业院校要联合多部门共同设计监督评价指标,以实现监督评价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光明日报,2016-12-09(01)

[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 2020(17):4-16.

[3]郭和才,朱德全.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的价值理性与教育逻辑[J].民族教育研究,2021(05):44-54.

[4]林素琴.高职院校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11):83-88.

[5]车辉.“三全育人”视阈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效路径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20(12):186-190.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Zhang Fengcui

(Jilin Police College, Changchun 130012, China)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lement the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talent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construct the strategic layout of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and an important path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requir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continuously transform the concep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improve the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sign in courses, optimize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and improve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ourses from four aspects: the importance of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ifficultie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cour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the practical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courses, and the same direction a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build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职业教育课程思政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