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骊 王佳
摘要: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逐渐呈现出教育环境亟待改善、教育评价管理机制欠缺完备、教育主体的教育能力不足等问题。文章通过调查法分析J高职院校的网络思政教育现状和成因,指出应从以下路径着手改善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现状:完善校园网络监督管理机制,打造健康和谐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建立健全教育评价管理机制,提高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积极性;加强针对性培训和专业化交流,提高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新媒体;辅导员;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1-0033-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新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升研究———以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为例”(项目编号:XJKT-2201)研究成果
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16亿,占网民整体的68.1%;短视频用户规模为9.62亿,占网民整体的91.5%。然而,在我国数字经济不断蓬勃发展的背后,网络安全问题仍然存在———“遭遇个人信息泄露的网民比例高达21.8%”。[1]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更需要接受系统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就使得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成为大学德育的主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3]。这些讲话精神和政策文件彰显了党中央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引领,也对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相应的目标要求。因此,各高校要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通过利用网络主阵地,不遗余力地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想引领。
大学生是新媒体时代网络用户的主力军,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政教育,这对推进高校思政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然而,在大力推进高校校园网络硬件建设的同时,部分高校忽视了校园网络软文化的重要性,导致网络思政教育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网络思政教育浮于表面、脱离现实、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等。为深入探索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现状、问题和解决路径,推进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建设,本文基于网络思政教育的含义、范畴和特点,从J高职院校校情出发,通过问卷调查法初步调查了J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访谈调查法,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背后的原因,最后结合专家点评和文献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對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在含义、特点、内容、手段等方面更富有新时代特色。网络思政教育是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为适应网络、媒体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在网络环境的特定空间下产生的一种新形态教育载体。它既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也更富新颖的教育内容,具有多样性、开放性和复杂性并存的特点。
1.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具有多样性
从整体来看,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具有多样性。一方面,微博、微信、QQ、抖音等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发表观点的渠道,也为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可根据学生在新媒介平台上发表的观点进行针对性引领。另一方面,这也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提供了宣传平台,提升了高校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2.网络思政教育手段具有开放性
网络思政教育手段兼具新媒介的特点和传统媒介的优势,高校可以利用这一特点,结合当前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一系列网络思政教育活动,如“红色影视剧配音大赛”“校园网络红色歌手选拔赛”等,并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渲染氛围,以增强网络思政教育的生动性、感染性和实效性,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更深层次地了解每一个素材背后的故事。这不但有利于促进学生由网络思政教育的对象向主体转变,还实现了网络思政教育的双向传输。
3.网络思政教育对象具有复杂性
高校学生在年龄、经历经验、身心特点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别,再加上网络上的信息有时良莠不齐,使得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期的学生可能受到不良信息影响。部分大学生性格冲动、心浮气躁,在这种更新速度极快的新媒体环境下生长的他们更容易丧失自身的明辨力、判断力和思考力。一方面,高校要在明确网络思政教育对象复杂性的基础上,从其个性出发,有针对性地分类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活动。另一方面,高校要善于从网络思政教育对象复杂性中寻找其中的共性,从共性出发,利用群体效应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传帮带”。
1.现状分析
(1)重视网络思政建设。近几年来,《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等纲领性文件为全国范围内的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目标导向和文件支持,并指明了网络思政建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为响应国家号召,J高职院校围绕网络思政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如建设“学院专题思政专栏或网页”、建立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宣传部门、创建网络思政公众号等。这是运用相关政策指导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具体工作,意义重大。
(2)网络设施设备齐全。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省各高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及《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都建立了本校校园网。J高职院校全面深化“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了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了本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2020年,J高职院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已凸显成效,校内网络设施设备齐全,网络育人平台充沛,起到了引导学生做网络文明的践行者、宣传者和推进者的作用。该项工作也得到了省高校教育信息化学会的充分肯定。
(3)思政育人方法落后。J高职院校多采用传统的思政育人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首先,教育方式有限,并未将讲授法和参观法、陶冶法、发现法、探究法等其他教学法相结合,学生无法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其次,教育范围有限,教育对象局限于上思政课、哲学课的学生,无法囊括其他对思政课感兴趣的对象。再次,教育效果收效不太理想。传统思政教育与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相脱节、与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相脱节,育人方式落后,尚未做到“处处育人、时时育人”。
2.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缺乏健康积极的网络文化环境。网络上一些颓废、消极的文化对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有一定的阻碍性。发达的网络技术实现了全世界范围内信息、文化、习俗的不断碰撞和融合,同时网络上的一些负面文化也给受教育对象带来价值观、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影响。部分受教育对象自制力差、考虑问题不全面等,导致其新媒介接触、利用能力强但新媒介生产、批判能力弱,具体表现为能准确查找定位、即时保留储存处理网络资源,但是无法准确判断信息真假、有效与否、来源权威与否等。以J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后发现86.7%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比较依赖网络,“离开了网络,自己会觉得很无聊、很烦闷”;23.9%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有网瘾,“离开了网络自己甚至会开始变得暴躁”;21.1%的大学生不具备一定程度的网络规范意识,对网络行为规范也知之甚少,“在网上,自己想说什么就会说什么,想做什么就会做什么”。这说明部分大学生更易受到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
(2)缺乏完善的教育评价管理机制。当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问题产生的病灶在于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与现有落后的思政教育评价管理机制之间的不平衡。网络思政教育立足于新媒体环境,基于新媒体技术开展,但是J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评价管理机制却未紧跟时代,具体表现在:重技术轻内容,重形式轻结果,重数量轻质量。《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提出辅导员应该“及时了解网络舆情信息,密切关注学生的网络动态,敏锐把握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问题”[4]。J高职院校要求辅导员主要通过QQ、微信、微博等平台进行思政教育,工作任务多是让学生关注某些网站或者观看视频、收截图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辅导员和学生日常疲于应付事务性工作,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甚至影响了部分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有建议不敢提,有想法不敢做”。J高职院校对于本项工作的考核仅仅停留于数量层面,不关注辅导员具体的思政教育内容,不评判辅导员取得的思政教育成果,缺乏完善的思政教育监督管理体制。
(3)网络思政教育主导者教育能力不足。J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进行网络思政教育的内部驱动意识不足、主动意识不够,网络思政教育能力较弱。一方面,除涉及思政教育以外,辅导员还需要负责党团建设、班级学风建设、校园危机应对、日常事务处理、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涉及了心理咨询、党团务、行政、教务、就业、后勤、保卫、招生等专业性工作,工作内容细微、烦琐、范围广。辅导员“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专门用于网络思政教育方面”,导致其网络思政教育的主动意识不够、实践程度较浅。另一方面,当前的辅导员队伍由专职、兼职辅导员组合而成,辅导员的学历不同、能力不同,决定了其对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理解程度不一、响应程度不一,造成其网络思政教育能力不足。
1.完善校园网络监督管理机制
新媒体环境下的J高职院校网络设施设备齐全,网络育人平台充沛,但是缺乏有效的校园网络监督管理机制,导致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存在一定问题,无法保障学生树立正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是当前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为保证网络思政教育成效,社会、学校、辅导员、学生应当充分发挥监督、监管、监察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软环境。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网络传播信息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从源头上保证网络文化清新健康,并从制度上根除不良网络文化。高职院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校情的监督管理制度,形成一支包括校院领导、思政骨干在内的网络监管队伍,并加强全校教职工的网络筛查、监管能力培训,做到人人参与、人人监管,促进校园网络文化健康发展。辅导员应在网络思政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网格化、针对性管理,了解学生在QQ、微信、微博、抖音等热门平台的状态,当学生的思想出现偏差时能及时发现并加以引导。大学生应当自觉养成文明上网的习惯,拒绝不良信息和有害信息,提升自身的网络信息评判能力。
2.建立健全教育评价管理机制
J高职院校过去的网络思政教育评价管理机制重技术轻内容、重形式轻结果、重数量轻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滋生并加剧了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倦怠感和无力感。为缓解这一局面,新媒体背景下的网络思政教育评价管理机制应当兼具全面性、渐进性、针对性和奖励性等特点,从内部驱动和外部奖励两个方面双管齐下,提高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全面性指评价维度和指标具有全面性、客观性,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效果,每一维度和指标都有其自身价值,既不可或缺,也不多加赘余。第二,渐进性指的是评价标准梯级分布、层层递进。只有当评价标准具有渐进性,评价管理机制才可操作。而未能反映职业能力在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连续性和渐进性,将导致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认定和评价不具可操作性[5]。第三,针对性指的是评价维度和指标具有明确性、量化性,每一评价的维度和指标都有实践意义。“很多评价细则都很笼统,又让人难以着手去做”“这样解释可以,那样解释也行,没有一个统一确定的标准”。所以,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效果的评价指标必须是容易理解、能够实现的。第四,奖励性指的是评价维度和指标应与辅导员的个人发展和职称评聘相联系,如将网络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纳入年终工作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体系中,以奖励为激励手段,用渐进性、可实现的奖励方式激励辅导员高质量开展网络思政教育,从而进一步提高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的积极性。
3.加强针对性培训和专业化交流
高职院校要改善网络思政教育现状,就要借助校内培训、校际交流等途径帮助辅导员提高网络思政教育意识和能力。一方面,构建五位一体网络思政教育合作模式,多元主体共同协作,提升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能力。首先,J高职院校应设置网络舆论监管部门,监督学校舆情和学生思想动态。其次,打造“校网络舆论监管部门—学生工作处—思政教研室—二级学院—辅导员”五位一体网络思政教育合作模式,校网络舆论监管部门基于学工处和二级学院的阶段性工作内容,从问题的实效性出发,根据网络思政教育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不同维度构建培训课程体系,帮助辅导员把握当前学生舆情状态。再次,结合新媒体手段,以学院为单位建群,分设一名思政专职教师,解答辅导员在网络思政教育中碰到的问题。另一方面,J高职院校可组织辅导员队伍去其他学校进行相关方面的学习。从学习对象来看,在校际交流沟通时,学校相关部门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意选择学校类型。公办学校和私立学校在办学主旨、管理主体等方面有所差异。第二,注意选择学校层级。本科层次和专科层次在培养模式、学生要求等方面侧重点不同。第三,注意选择交流内容。在进行校际交流前,J高职院校应从实际出发,就培训需求、培训内容等方面对辅导员队伍进行调查,以需求驱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0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22-08-31) [2022-12-21]https://www.gov.cn/xinwen/ 2022-09/01/content_5707695.htm.
[2]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6-12-08)[2022-12-2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 c_1120082577.htm.
[3]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EB/OL].(2017-06-02)[2022-12-21]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 1777/moe_1779/ 20170 9/t20170914_314466.html.
[4]教育部.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通知[EB/OL].(2014-04-14) [2022-12-21]https://www.gov.cn/xinwen/ 2014-04/ 14/content_2658616.htm.
[5]李永山.论高职院校辅导员学业指导能力标准的完善———基于《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 2016(10):104-105.
Exploration of the Dilemma and Solution of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a
———Taking J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Chen Jiali, Wang Jia
(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Jiangxi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 Nanchang 330039,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new media, the process of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gradually presents problems such as the urgent need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the lack of complete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the insufficient educational capacity of educational subjec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auses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J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e improved from the following paths: improve the campus network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create a healthy and harmonious campus Internet culture environment; establish a sound education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enhance the enthusiasm of counselors in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rengthen targeted training and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and improve the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bility of counselor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colleges;online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new media;counselors;universitystud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