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角下大学生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思考

2023-07-27 06:57廖菲菲潘洪科王成元简小生张武
科技风 2023年20期
关键词:教育改革互联网+互联网

廖菲菲 潘洪科 王成元 简小生 张武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研究的转型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关于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其重点应该是如何应对信息化时代的教育问题。文章围绕课程理论、课程实践以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等关键性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加强团队合作、升级教育教学方式、转型研究范式、重建学科体系四个层面提出互联网视角下大学生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发展途径。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未来研究应从课程与教学信息化对理论和实践的交互作用角度进行重新思考,集中力量研究解决信息技术背景下课程与教学领域出现的新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课程与教学论;信息化;教育改革;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背景下,各领域的发展都发生了巨大变革,教育领域同样如此。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做好大学生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工作,积极回应“互联网+”背景下课程与教学发展中的问题,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提供重要支撑,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一、大学生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基本情况

首先,大学生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重点在于如何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意见与政策,其中的重点就是如何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中去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基础教育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当前该领域所关注与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内容。

其次,大学生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发展方向是对“实践问题”的关注。当前,课程与教学论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现象,“实践问题”受到课程与教学论领域的重视,一支支有着鲜明特色的研究团队正逐步建立,同时他们对课程体系的实践价值的关注也变得更加明显。

再次,自2016年以来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焦点集中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关于核心素养的发展,学术界进行了热烈、充分的探讨,其主要涉及核心素养的内涵、本质特征以及其指向的课程教学等,为课程教学指明了方向,对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最后,如今人们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在这种情况下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趋势也逐渐转向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面对新时期的课程与教学的挑战,过去的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已经不再适用。信息化视角下学校课程教学发展不断出现新的理念和模式,体现在由微课、慕课、翻转课堂逐步发展到创客教育等,而与此相关的一些教学软件、设计及模式都逐渐进入了教学领域,进而改变了课程与教学等结构。

二、大学生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新进展

(一)课程理论研究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

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相关的学者就认为其根本任务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及课堂教学的改革中。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统筹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进教材的基本途径。在“进教材”的路径研究方面,众多教育专家学者都认为“融入式教学”是一种可行的方式,犹如盐溶于水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2.学校课程建设

学校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其主要内容是整合三级课程资源,对课程结构、内容和实施方式进行统筹,以此来实现学校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虽然各地都在积极落实学校课程建设,并亮点频出,但还是有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存在。对此,学校在课程建设中应协调好增加与精简、地基与顶层、局部与整体以及内核与表层的关系,这样才能突破学校课程建设中课程结构设计、核心教育理念解析和确定育人目标的难点。另外,还要在学校课程的建設中关注地方性、校本性与独特性,不断拓宽研究视野,创新研究方法。

3.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

在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建设中,应该重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通过这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合理规划课程资源的建设。有学者就认为,在解决当下教学资源不均的问题中,教学信息化有着深远的意义。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动态表象,对学生解决同结构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实践研究

众所周知,课程改革是一个连续、持续的过程,其关键在于对教学主体行为的改变。有研究者曾提到,在过去的课程改革实践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着课程资源的开发过于广泛、教师作用的淡化以及教学目标的不明确等问题。对此,需要明确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要采取合适的方式来发挥教与学的能动性,并在学生进行课内外学习任务时提供相应的指导,保证实施方式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并要采取恰当的评价方式对教学的探究活动予以评价。

(三)教学理论研究

自2015年以来,教学理论研究的重点就放在了:教学研究范式转型研究、教学模式研究、教学评价研究、深度学习等结构方面。就以教学研究范式转型研究为例,研究者应该对自身的教学研究历程进行不断反思,根据教学实践来改进与调整研究的方向,确保理论与行为可以统一。如今,全球范围内的教学研究发展基本是从单一的理论研究者转变为团队合作,研究的重点由学生的“学”替代了教师的“教”,而研究的方法也转向了定量与定性结合的多种研究方面。课程教学的研究正处于转型之中,新型的研究范式正在形成。

(四)学习理论研究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有学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学生受到学习阶段、性别、区位以及学校类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限制,在提升其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应注重从三个层面入手,即建构过程性学习评价体系、树立学习信念和优化课程教学资源配置。有学者在分析现有网络学习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学习构想,即以社交网络模型为基础,以资源整合为目的,并对其基本架构和实施路径进行了探讨。

三、当前大学生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一)团队合作亟待加强

学科之间缺少必要的合作研究与学科内部缺乏合作是目前课程与教学问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在新时代社会背景下,课程与教学实践领域存在着许多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前提是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合作,并形成理论建构。另外,团队合作的研究应依靠学科间的联盟,学习论研究者、教学论研究者与信息技术理论研究者等组成的合作团队对解决学习方法变革、翻转课程等问题起着关键性作用,也是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体系建成的基础。团队之间的合作是解决实践领域问题的前提,这样才有利于重构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学科体系。

(二)教育教学亟待升级

立足于互联网视角下,随着近几年互联网媒体的飞速发展,有各式各样不同的理论和声音出现在互联网中,对于认知不足的学习者而言,容易由于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对其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不利影响。教育者应该利用好互联网这个工具,积极引导,正确赋能,构建互联网支持下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教育生态系统。目前,各大高校都在推进信息化与党建工作、信息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融合。比如,以开展学生的青年党课学习的方式帮助我国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我国的发展历史以及各地区的发展现状等,也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大事,借助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出学校党组织的建设性作用,能够将我国高校作为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的阵地之一,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我国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够体现出其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地位,并且增强大学生的科学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更好地建设出有利于我国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全面型、创新型人才,体现出互联网在课程教育教学中所展现出的重要地位。为此,当前升级互联网的“育人”价值,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师教育教学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学生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发展中的必然阶段。

(三)研究范式亟待转型

过去的教学研究旨在建立能解决一切场域中发生的教学问题与课程问题的体系,具有普适性的特征。但是这种方法只能对线性、静态的课程问题进行揭示,无法解决动态的、不断变化发展的课程与教学实践问题。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这种情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依然没有反思演绎思辨的研究范式,导致这种改观不足以解决当前课程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如今的现实情况来看,相关的研究者需要以团队合作的方式针对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课程与教学实践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的方向是关于微课、慕课及翻转课堂等,最终的目的在于构建新的学科体系,引领教学实践的发展,让现代课程与教学论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师应明确教育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真正转化成为实践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后期学习时的整体学习效果,并且满足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学习不仅是认知性的,更具有实践性。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够体现出一个学生在实际学习时的效果,提升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延伸性等。这些内容都需要学生主动去参与更多的实践活动,才能够更好地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很多时候,理论教学以及笔试的考核无法真正展现出一名学生在学习时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效果,它需要学生更好地去深入实践活动中,综合实践与理论能力于操练过程,才能够较全面地体现出学生对这一学科的掌握程度,避免实际过程中学生对于某一个学科掌握得相对差,但是理论能力却相对较好这一弊端。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既要有理论探讨,还应重视课程与教学的实践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让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在归纳研究之路上获得新的生长点。

(四)学科体系有待重建

为进一步优化整合知识资源,提升学习效率和知识的应用能力,学科体系的解构与重建是在知识变革时期面临的重大课题。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地位在近几十年的恢復与发展过程中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价值日渐彰显。究其原因,是由于在引领与解决我国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中,课程与教学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以学科形式存在,而要想获得进一步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教育潮流,对自身理论思维水平进行不断完善与提高,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时代特征、本土实践特色的学科体系。如今,信息化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也使得教育领域中的很多认识、观念及做法都有了很多变化。这种情况下,课程与教学论所关注的问题同样会有一定的变化。所以,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认真、深入考虑信息技术背景下学科体系的构建问题,使信息技术能够在学科体系建设中落实。但是,关于这方面的相关文献并不是太多,关注的问题也是以过去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问题为主,针对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学科发展路径等问题少有涉及。虽然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已经认识到信息化时代对传统教学规则与教学结构会施与巨大的冲击,给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会带来一定挑战,但依然对困难估计不足,使得对课程与教学的这种局限和挑战会存在很长时间,限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对于研究者来说,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不能只围绕技术层面去进行反思,更不应该去评定哪种技术的嵌入方式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使教学达到最佳。当前很多的研究都还停留在具体的问题探讨中,如微课的价值与限度问题、慕课合理运用问题、翻转课堂优劣势的问题以及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融入方法等。这些研究都未从整体、全局的角度进行思考,并且大多数研究者都是孤立的,没有形成团队研究力量。对此,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有关研究者应从课程与教学信息化对理论和实践的交互作用角度进行重新思考,集中研究力量解决信息技术背景下课程与教学领域出现的新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加强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促进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影响。目前应重点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信息化对理论与实践的影响,如何构建学科新体系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关于课程与教学论领域研究的核心在于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相关教育工作者应给予重视,从而可以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提供重要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叶春波.“互联网+”背景下薄弱学校内生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当代教育科学,2020(05):7880+96.

[2]孙军英.“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与作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42(S1):5658+72.

[3]王丹.“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思考——以艺术类高校舞蹈实训课为例[J].四川戏剧,2020(04):180181.

[4]蔡其全.知识学习的发展功能及其局限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1.

[5]张海珠,陈花,李金亭.“互联网+”时代乡村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检核模型的构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7(02):143150.

[6]胡愛华,李建科,张鹏云,等.“互联网+实践教学”范式改革尝试——以FPGA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04):181183+187.

[7]陈建吉.“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先做后教”在师范教育中的实践——以H校《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20(04):5357.

[8]王继新,田俊,王萱,等.基于教学行为数据分析的“互联网+在地化课堂”优化对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04):93101.

[9]徐蓓.“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就创业一体化应用平台构建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20(03):117122.

[10]周薇薇.西藏社会艺术教育在当前“互联网+”热潮下的发展[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5(01):185190.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智慧教育视域下个性化学习环境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1YB239);2020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点、线、面、体立体化育人模式的课程思政改革研究——以《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为例”(编号:JXJG20202);2020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课题编号:JXJG20206)

作者简介:廖菲菲(1983— ),女,汉族,江西新余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潘洪科(1971— ),男,汉族,江西萍乡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土木工程结构损伤与耐久性及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研究;王成元(1986— ),男,汉族,江西新余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课程思政、人才培养;简小生(1979— ),男,汉族,江西新余人,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研究;张武(1984— ),男,汉族,江西新余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猜你喜欢
教育改革互联网+互联网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