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时代教材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既是课程建设、课堂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必要条件,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也是学校高质量发展内涵的重要内容。占我国高等院校绝大部分的地方高校,应根据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通过做好教材建设的科学化规划、专业化队伍、精品化教材、立体化建设、标准化评价、规范化管理等六大方面的探索,大力推进新时代教材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地方高校;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
教材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工具与载体,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直接保障,起到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价值引领、知识传授的作用,是国家事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教材建设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教材建设的“一规四法”[《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等文件,各省、各高校也都相继出台了相关实施细则,建立了教材建设的管理、规划、编写、选用、审查等机制,奠定了新时代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占我国高等教育的绝大部分,他们是祖国未来建设大军中的核心力量和主力军,教材对他们的影响至关重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在教材建设上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主线,坚持正确方向,全面推进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是地方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认真梳理,分析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地方高校往往是行业划转高校和地方特色高校,其教材建设的重点与一流大学不同。伴随着高等教育经历的精英教育、大众化教育、到目前的普及化教育阶段一起,也可以说地方高校的教材建设也经历了基础发展、快速发展和目前进入的高质量发展三个阶段。在基础发展阶段,解决了特色教材的有无问题;在快速发展阶段,解决了种类齐全问题;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主要应该要解决教材的质量问题。梳理目前地方高校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科学的教材规划、管理机制、评价机制几个方面。
(一)科学的教材规划
首先,高校、出版社、教师三方在教材规划上缺乏统筹兼顾、协调一致。其次,教材建设应围绕“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并且紧跟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成体系做好科学的教材规划。
(二)时代的精品教材
建设符合时代的精品教材,是高校建设“一流课程”、培育“一流人才”、争创高水平高校的重要抓手,也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地方高校在编写教材时对教材的基本内涵、要素、标准、要求把握不够准确;对教材的基础理论知识、历史发展脉络、实践技术应用、国际前沿比较、时代性等方面缺乏全面系统和科学深入的研究。因此,精品教材首先应适应现代人才培养变革的需要,紧跟时代性,并融合现代新媒体技术,主动适应现代互联网时代教与学变革趋势,在呈现方式、使用模式等方面率先创新,加快开发介质多样、设计新颖、表现力丰富的新形态教材,探索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在教材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方面实现弯道超车[1]。
(三)规范的管理机制
高校设立专门教材科,完善科室职能,由专人负责管理教材相关业务,建立健全学校的教材管理体系,加强教材选用,做好教材研究、使用模式等方面率先创新,完善反馈机制,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与秩序,打开学术创新的良性局面。要建立配套的制度,如编审专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和培训制度、优秀教材奖励激励制度、教材落实国家事权的监管和惩处制度[2]。
(四)科学化的评价机制
在业绩考核、职称评定、科研成果奖励、先进评选等环节中,加大政策引导力度,要形成科学的质量评价指标,以及对考核结果的合理应用。
二、多措并举,推进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
地方高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自己的优势。推进地方高校新时代教材建设,核心是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提升教材质量,充分发挥教材育人作用;任务是要做好教材建设的铸魂工程、培元工程、奠基工程和提质工程等四项工程;内容是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做好教材的科学化规划、专业化队伍、精品化教材、立体化发展、标准化评价、规范化管理等六大方面建设(以下简称“六化”),推进教材建设健康平稳的高质量发展。
(一)教材规划要科学化
首先,学校要根据学科优势与办学特色制定教材发展总规划,学院再据此制定教材建设分规划。学院着重规划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教材,重点是高水平教材,注重补齐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紧缺教材。其次,教材规划应结合专业发展规划,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专业方向等科学制定。最后,还应掌握行业其他高校同类教材建设的情况,做好选题,列好计划,防止再出现同类教材版本庞杂、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无序现象。
(二)教材队伍要专业化
(1)要建设高水平的教材编写队伍。新时代教材建设,必须依靠高素质专业化的教材队伍。首先,学校应改变单打独斗和临时组团、按个人职称所需编教材的现状,应制定切实有效的激励措施,将优秀教材作为各种评优评奖考核的重要依据,对教材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等,形成一流专家编写一流教材的机制;其次,要按照学科分类,吸引高校同行、企业专家联合参与教材建设,建立、建大、建强教材团队;第三,要鼓励、指导青年教师参与教材建设,编写讲义、教学案例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等教学资料,培养教材编写团隊的后备军。
(2)要提高教材编写队伍的政治素养。编写团队成员要政治立场坚定、教学水平高精、科研成果丰硕、师德师风优良,热爱教材建设事业,乐于研究教材规律,善于跟踪教材变化,具有奉献精神,能够编写精品教材,能够保障教材质量。
(3)要培养教材编写队伍的研究能力。要通过培训、锻炼、研讨等途径,改变编写人员临时性居多、编写经验不多、交叉复合型人才不多等问题,遴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研究深厚、文字功底扎实的教材专家,培养一批中青年能手,提高队伍的教材研究水平。
(4)要建设高水平的教材管理队伍。要注重配齐配好教材管理干部和人员,使他们能够做好顶层设计和实施过程精细化管理、建立完善教材选题、选聘教材专家、储备优秀审稿专家等工作。
(三)教材编写要精品化
新时代教材,必须紧跟学科前沿,具有专业特色;必须树立精品意识,打造经典教材;必须持续优化选题,及时修订内容,不断创新教材新形态。
(1)着重价值引领,培根铸魂。首先,新时代的教材,必须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中华民族情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满足课程思政要求,提升服务育人;其次,教材必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祖国大地,引导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学生成为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紧跟科技前沿,内容更新。首先,教材要在内容上不断反映知识的迭代更新,学科的前沿性、时代性,并能体现科学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其次,要求教材内容要充分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反映学科发展和科研最新进展,全面准确阐述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学术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提出的新要求。
(3)聚焦双创教育,启智增慧。新时代教材要体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双创教育元素。首先,要具有创新。教材应贯穿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内容创新等创新思维和意识。其次,要能够实用。教材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同时,应让学生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真正具有学习价值和应用价值。最后,要紧密结合学科发展、课程建设,使学生通过教材能够热爱专业、喜欢专业、启迪智慧。
(四)教材发展要立体化
(1)要融合专业发展。要将教材建设纳入一流专业建设、新工科、新文科等四新建设中,形成专业课程的教材体系,达到重点教材精品化、一般教材优秀化、专业教材特色化。
(2)要融合课程建设。要将教材建设纳入一流课程的建设中,要依据课程体系和学科方向,结合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围绕专业课程群,打造系列专业教材。
(3)要融合课堂建设。要将教材建设纳入一流课堂建设中,增强所编写教材适宜性、有效性、创新性上狠下工夫,把所涉猎的学科知识规律与学生发展认知的发展规律、教师教育教学相关规律紧密结合起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循序渐进地开展,从课堂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上求真、求新,讲授方式引人入胜,课堂教学深入浅出,最大化诠释教材内容。
(4)要融合教学改革。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其主体是学生。教学要根据教学大纲、结合课程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和教材内容而展开。因此,首先,教材首先要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要求,符合教学计划课时要求,便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教材形态要符合不同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满足线上线下或线上线下混合式等不同教学方法的要求。
(5)要融合信息技术。要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创新教材形态。随着互联网技术、数字媒体、在线教学技术、新的教学平台开发等新一代教学信息化技术及教学技术的革新正在快速发展,以前的纸质教材、线下课堂教授、实体教具等逐渐无法适应信息化時代教育的发展需求,教材建设需要与时俱进。除了纸介质教材(包括教材、讲义、教学参考书等)外,还要建设立体教材、新形态教材(慕课、微课、视频课、融媒体、数字教材等),以及根据教学内容指定的新形态辅助教材。
(五)教材管理要规范化
(1)管理制度要完善。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学校要完善教材建设的各项制度规范,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抓好过程管理,以管促建,建管结合,规范管理。
(2)领导机制要健全。学校要真正落实党对教材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集决策、执行、研究和咨询多位一体的教材工作委员会,实行校、院二级教材管理,推动形成统筹为主、统分结合、分层负责、上下联动的教材工作体制。
(3)教材编写要审查。学校要严格落实教材“凡编必审”制度,要在教材建设立项前,对教材编写人员实行“政治审核、专业审核、综合审核、专题审核、对比审核”等五个方面的审核。政治把关重点审核教材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学术把关重点审核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使党和国家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标准有机融入教材内容。
(4)教材选用要审查。学校一是要建立优秀教材选用的指导性目录,供各学院、各专业优先选用;二是要坚持凡选必审制度,使任课教师、基层教学组织(系/教研室)、学院教材管理小组、学校教材工作委员会层层把关,形成对选用的教材进行“质量审核、内容审核、版本审核、教学审核、程序审核”等五项审核机制。
(5)教材修订要定期。学校自编教材既要根据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科学技术新突破、学术研究新进展等充实新内容,又要保持教材结构和知识体系的相对稳定,及时淘汰内容陈旧、缺乏特色或低水平的重复教材。
(6)使用过程要监管。要建立教材使用“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出现负面清单内容的教材立即停止使用、视情节轻重和所造成的影响予以及时处置和处理的机制,要建立学生、教师、学校各方参与的、常态化的、全方位的教材监控机制,做到“问题教材”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不留死角。
(六)教材评价要科学化
(1)要进行政治性评价。尤其要对自编教材(包含讲义、辅导材料等),选用的教材如外语类、民族类、中外合作办学类等敏感教材(或教学材料、视频资料、图片资料、教学案例等)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宗教倾向等进行政治评价,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2)要进行学术性评价。教材中涉及的概念的阐释、定理的论证、公式的推导、定律与定义的叙述、数据的引用、现象的描述等必须准确;教材内容既要符合人的认识规律,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又能反映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并且教材中可以反映出学科的最新成就及其最新发展趋势。
(3)要进行系统性评价。教材要能系统地反映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专业发展,内容详略得当、主次清楚、结构合理,各章节之间衔接紧密、层次分明、逻辑关系清晰。
(4)要进行配套性评价。教材要与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案例材料、课程网站等形成配套,有力地支撑本门课程的全方位教学。
(5)要进行前沿性评价。教材要能反映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提出该学科领域尚未解决的难题,具有启发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的作用。要注意本科教材与高职、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教材之间的合理区分与内容衔接。
三、结论
推进地方高校新时代教材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抓好“六化”建设,实现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使用高质量、管理高效能、评价高水平,融合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综合发展,落实价值引领、培根铸魂、知识传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服务国家战略的一流人才。
(1)教材规划要科学化。要根据专业发展规划、教材建设情况、学科优势与特色,综合制定学校教材发展总规划及学院分规划,规划配套的、系列的、完整的特色教材体系。
(2)教材团队要专业化。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材编写队伍,提高其政治素养,培养其研究能力,同时还要建设好教材管理队伍,形成学校高素质的专业化的教材队伍,确保既能做好顶层设计和实施过程精细化管理,又能保证出版的教材质量。
(3)教材编写要精品化。要结合专业特色,持续优化选题;紧跟科技前沿,及时修订内容;着重价值引领,不断创新形式;聚焦双创教育,树立精品意识,努力编写新时代的精品教材。
(4)教材建设要立体化。要融合专业建设、融合课程建设、融合课堂建设、融合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全方位视角、立体化维度,推进教材建设,使之成为人才培养的坚实基础。
(5)教材管理要规范化。管理制度要完善,领导机制要健全,凡编必审要抓实,凡选必审要把关,教材定期要修订,使用过程要监管,确保优秀教材进教室,进课堂,进书包。
(6)教材评价要标准化。要进行政治性、学术性、系统性、配套性、前沿性等评价,并合理运用评价结果,使评选的優秀教材成为经典,使获奖的作者成为榜样,真正推进地方高校教材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瑾莉,王天泽.新时代地方高校教材建设:实践审思与行动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20(8):104108.
[2]罗生全,杨柳.论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法理逻辑[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1(5):3543.
基金项目:2021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攻关”项目“基于特色发展 内涵发展 高质量发展的地方院校一流专业建设路径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1BG033)
作者简介:万明(1963— ),男,汉族,湖北荆门人,硕士,三级教授,研究方向:纺织工程、高等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