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
〔摘 要〕 开展小学科学课后服务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是新时期学校课后服务的探索,它对于进一步完善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是有着积极意义的。故而,在小学科学课后服务活动中,学校和教师应切实落实好依托生活现实,灵活拓展教材内容;善用课外资源,丰富科学探究活动;审视学情实际,优化科学活动设计;创新教学模式,提高科学探究兴趣;开展多元评价,保持科学探究活力等环节,使之更利于小学生科学探究意识提升,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关键词〕 小学科学;课后服务;资源开发;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15-0013-03
教育部于2017年颁布的《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课后服务的主要内容,既有学生完成学校、教师所研制的作业练习等,又可以阅读学习指导,以及开展体育、艺术、科普、娱乐活动等。由此可见,把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纳入课后服务活动,无疑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因此,开展小学科学课后服务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是做好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学校课后服务活动组织与实施中,教师要围绕小学科学学科特点,遵循小学生科学学习规律,积极地开展小学科学课后服务工作的谋划,以此来助力小学生科学学习的持续深入,为他们科学素养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依托生活现实,灵活拓展教材内容
依托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其中蕴含的小学科学课后服务资源,将其合理地整合于小学科学教学之中,是教师明智思考的体现。为此,在课后服务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中,教师要紧扣小学科学特点,围绕生活进行课后服务学习资源的开发,这是提高课后服务实效性、促进小学科学教学创新与变革的突破口,更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兴趣、提高其科学探究意识的基本着力点。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化的素材、资源,来丰富小学科学课后服务内容,拓展教材内容,这样,有利于小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发展,并提升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比如,在一年级科学《观察一棵植物》教学后,教师就可以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带领学生走进校园或田野,或在班级的绿植角等场所,引导学生学习观察一棵植物的外形、颜色等特征,并引导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方式来观察植物,记录下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由于一年级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不足,教师要鼓励他们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所观察到的内容。如,他们会用画图的方式来描绘植物的外形、色彩等。这样,就能较好地补充课内的学习,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形成较好的探究意识,养成观察、记录等基本科学探究习惯。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实践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回家去试着种植一棵植物。例如,与家长合作,开展亲子共同劳动活动,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进行绿豆的种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家长指导下对绿豆进行浇水,记錄下绿豆的原始形状,再到慢慢发芽、逐渐长大的过程。如此,利用生活化素材,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课内的知识,还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投入植物观察、生长记录、分析等科学探究活动之中,逐步养成有序观察、认真观察与分析的良好习惯,让他们对科学课后服务活动充满兴趣和探求的渴望。
二、善用课外资源,丰富科学探究活动
用好、用活各种课后服务资源,是提升小学科学课后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小学生科学探究兴趣发展的主要动因。因此,为了用好生活化内容来拓展课后服务学习活动,教师还要重视课外其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而让小学科学课后服务探究活动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为学生科学素养更好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例如,在四年级《茎和叶》一课的课后服务活动教学设计中,教师就可以围绕该课主题进行课外资源的筛选,灵活地选择多样化的茎和叶等资源,引导学生开展更为丰富的学习探究,从而较好地建构起茎和叶的知识架构,使学生在不同学习活动中发展好探究意识,形成科学探究本领。如,结合校园花圃中的绿植,走向校外小农场……这样就可以把科学课后服务活动真正地延伸到校外,融入学生生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很自然地组成探究学习小组,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会积极地探究其中某一种植物的根、茎和叶的基本特征,并试着用书本中所学的知识来解读这些植物,试着用不同的思考来探究植物的茎和叶。
其中一部分学生会选择如凤仙花,还有一部分会选择红薯等,随着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开始,他们会用课堂所学习到的有关茎和叶的知识来探究凤仙花、红薯的生长特点。他们会发现,这些植物的茎是各有差异的,凤仙花是立于地面的茎,横切开后发现其中较为明显的运输通道,使学生对茎具有运输功能认识得到加强。再看红薯的茎,发现会冒出很多白色的液汁,学生也会在深入观察中发现其中的运输通道存在。随着探究学习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较好地认识植物的茎,明白它们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
三、审视学情实际,优化科学活动设计
教师应高度重视课后服务,但切不可将其沦为作业。要把科学教育与科学文化有机地融合起来,让学生在趣味性的探究中增长科学知识,积淀科学探究活动经验,使学生的科学学科思维、创新思维等,在具体的实践性、探究性活动中得到更好发展。
比如,在五年级《水的作用》课后服务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围绕这个看似非常简单的话题进行深度思考,努力把它设计成一个既能引发学生深度探究的科学活动,又能较好地促进学生对课内知识的复习与巩固的活动,还应以此来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兴趣,让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获得一定的发展。例如:开放式活动,找一找有关水的实验活动,试着做一做,从中积累那些有关水的知识;开放式话题,自主式探究话题,能够较好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复习课内知识,更好地梳理学习的知识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搭建相应的科学探究活动平台,引领学生去实践。例如,学生选择不同的土壤开展实验,让学生在模仿雨水冲刷的试验中,感知水对土壤的作用,特别是对不同土质土壤所产生的影响,进而初步思考不同地区、不同地形地貌形成的基本原因,初步感知到水与地形之间的联系等,使他们的科学探究思考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获得发展。由此不难发现,设计多元化的科学学科课后服务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开展对应的实践学习活动,推进自主探究、合作实践学习的开展,又能焕发学生科学学习的活力,使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深度思考探究意识等素养得到较好积淀,也能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环境与自然知识,提高他们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的意识。
四、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探究兴趣
小学科学课后服务活动是需要教师精心打造的。教师要努力创新课后服务活动模式,优化科学探究活动,使小学科学课后服务更利于学生科学探究活动开展,促进他们科学探究素养的积淀,为他们深入学习科学知识提供支持。为此,小学科学课后服务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活动内容,摸清学情实际,掌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基本特点以及学习需求,进一步优化课后服务活动,使小学生科学探究学习兴趣变得更为浓厚。
比如,在六年级上册《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的课后服务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反刍课内知识学习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后服务活动的主体,这样才能较好地释放学生学习活力,激发他们科学学习与探究的兴趣。在课后服务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组建研究团队,形成合作学习小组。同时,鼓励他们先进行小组集体思考,找到适合本组研究的基本课题。学生在互动中,梳理出本小组需要进一步探究的机械与工具,如一个小组要自行设计一个综合性的省力机械,能够用较小的力气来完成较大的重物的搬运(类似于简易的起重机械)。随着主题的形成,学生会进行设计思考,联想到课堂上、生活中常见到的工具,比较省力气的,如杠杆、撬棒等。其间有学生提出,起重机一定会用到滑轮等机械,在群策群力下,学生就能在课后服务活动中开展不同的实践尝试,进行简易起重机械的研制。这一活动的开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课内机械、工具、技术等部分学习内容,使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在活动中得到较好发展。
五、开展多元评价,保持科学探究活力
小学科学课后服务活动是建立在课内学习基础之上的,是需要体现在对应的科学实践性体验之中的,它是建立学生有兴趣探索、有动力探究等维度上的。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后服务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对学生活动评价的思考,这样,就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科学学科学习的需要,有利于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力的迸发,让“我要学”真正落到实处。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从优化活动设计、优化学习活动评价等角度来构建课后服务活动,让小学生对科学探究学习充满热情,具有强劲的内在驱动力。
比如,在四年级《种植凤仙花》一课对应内容的课后服务活动中,教师要围绕植物种植这一主题来设计课后服务学习活动,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知识形成的探究者,学习走上科学探究之路,让他们在相应的科学实践、观察、记录、分析、总结等活动中积累知识,形成有效科学探索经验,使他们的科学探究学习活力持续保持下去。当然,作为一名教师也应清醒地意识到,科学地给予学生活动评价,不仅是课后服务活动的需要,更是激励学生爱科学、学好科学的动力。
为此,在课后服务活动组织中,教师要在灵活构建主题活动同时,还应结合活动的开展情况,做好必要的课后学习活动评价。可以是教师的全面评价,也可以是学生自我学习活动评价,让学生通过自我画像方式来完善课内学习,扩充科学学习认知,积累科学活动经验,还可以是学生同伴之间的互动评价,使科学学习视角得以扩展,科学思维形成良好碰撞。这样,可以加速小学科学课后服务学习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使小学生科学课后服务学习活动形成一个良好的整体。
综上所述,积极探索小学科学课后服务的资源开发以及相关活动的组织,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参与教师所必须解决的课题。教师要深度研读国家有关政策以及小学科学课后服务组织实施标准等,让课后服务真正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科学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当然,学校、教师都要清醒地意识到,课后服务是学校层面的工作,需要建立在学生自愿、家长自愿的基础上,是能够较好地满足学生与家长现实需求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必须符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要求。在日常小学科学课后服务活动中,教师要贯彻上级文件精神,把握好学生科学学科学习需求,以确保学生科学探究兴趣与科学探究能力持续发展,为他们科学学科素养的积淀提供动力。
【本文系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十四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 “‘双减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后服务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XL1452022268】
参考文献
[1]傅洁.“双减”背景下小學科学课后服务质量提升的策略分析[J].时代教育,2022(21):13-15.
[2]李冉,高丹阳,陈柬竹.“双减”背景下中小学课后服务“网络走班制”的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2(2):88-94.
[3]曹莹,于浩然.“双减”背景下我国中小学课后服务的问题检视与路径探析[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2(5):14-19.
[4]杨晓娟,袁涛,王姝.“双减”背景下的小学科技课后服务实践[J].学园,202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