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初中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2023-07-19 13:00冯辰
中学生物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复习课教学设计

冯辰

摘要 以“人体內物质的运输”为例,对生物学知识进行重组、整合,通过巧设有趣情境、递进问题串、绘制路线图、构建思维导图等形式,探寻初中生物复习课中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以达到高效复习目的,为初中生物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 核心素养 复习课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初中生物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方面。在传统的生物学复习教学课堂中,教师通常会帮助学生回顾知识点,并让学生课后背诵、默写。这种机械重复的复习形式比较枯燥,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下面以“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为例,提出一种指向初中生物核心素养目标的复习教学模式,探寻初中生物学复习课中培养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复习。

1 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出自苏科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第一节,涉及《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人体生理与健康”这一学习主题的两个大概念。通过本节复习课,学生应在发展科学思维、进行探究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事实问题,概括次位概念,进而上升到重要概念,最终形成大概念,进一步巩固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等生命观念,同时养成健康生活的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本节课的复习整体框架如图1所示。

复习课不是新授内容的重现,也不是简单回顾零散的知识点,而是应该帮助学生系统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整体化、结构化。本节课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一起“乘坐神奇校车”,进入小腿受伤的李明同学身体,以“治疗药物是如何到达伤口处发挥药效”为主线,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串,绘制路线图、思维导图及动画视频等方法,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理清概念间的逻辑顺序。

2 教学目标

(1)说出人体血液的组成,描述三种血细胞、三种血管及心脏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2)通过分析药物在体内经过哪些途径发挥药效的情境,概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区别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变化,提高科学思维中的抽象与概括能力。

(3)通过观察血液分层现象和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培养实践探究中的观察能力。

(4)通过对心血管疾病的探讨,认同健康的生活方式,珍爱生命,针对自己和他人的健康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 教学过程

3.1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教师展示李明同学的求助信:我在运动时,不小心划破了小腿导致伤口红肿发炎,现在正在进行输液治疗。我想知道药物在我身体里是怎么到达伤口发挥药效的?接着,教师创设乘坐神奇校车从针孔进入李明身体,观察药物在人体内流动途径的情境。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趣味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此任务所涉及的血液循环的途径是本节重难点,通过任务情境贯穿整节复习课,学生在身临其境中,逐步深入地梳理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使知识整体化、系统化,结构化,最终提升核心素养。

3.2围绕主线,展开复习

3.2.1血液——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

教师展示校车行驶在李明同学身体内血液中的图片,提出问题:校车周围的红色液体是什么?学生回答:血液。接着,教师出示李明同学的问题串1:(1)血液由哪些成分组成呢?(2)血浆有什么功能呢?(3)三种血细胞有什么不同呢?(4)我的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呢?(5)如果我流了很多血,我的爸爸可以直接给我输血吗?(6)我可以献血给别人吗?(7)献血会伤身体吗?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血液分层实验,对问题串进行梳理,归纳血液的组成及三种血细胞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掌握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

3.2.2血管——体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教师提出问题:校车正随着血液在隧道中行驶,这个隧道是什么结构?学生回答:血管。接着,教师展示李明同学的问题串2:(1)人体内有几种血管?(2)你们是通过哪种血管进入我身体的呢?(3)3种血管有什么不同呢?(4)血液在3种血管中的流动方向是怎样的呢?(5)校车周围血液有的是鲜红色,有的是暗红色,这是为什么?学生借助血管模式图,对问题串进行梳理,归纳出血管的种类及其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掌握血管是体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3.2.3心脏——体内物质运输的动力

教师提出问题:是什么结构一直推动着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呢?学生回答:心脏。接着教师出示问题串3:(1)谁发明了听诊器听到了心跳?(2)心率和脉搏次数一致吗?(3)心脏的结构是怎样的呢?(4)心脏里有哪些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呢?学生借助对心脏模式图及心脏简图的观察,对问题串进行梳理,归纳出心脏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掌握心脏是体内物质运输的动力,进一步形成“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血液”的次位概念。

3.2.4血液循环—体内物质运输的途径

教师提出问题:血液是如何在血管和心脏中循环流动的呢?学生回答:血液循环。接着,教师出示李明同学的问题串4:(1)历史上谁对血液循环的探索贡献最大?(2)血液循环包括哪两个途径?(3)药物在我身体里是怎么到达伤口发挥药效的?学生借助血液循环途径的动态图、简图的观察并对问题串进行梳理,最终绘制出药物到达伤口处发挥药效的路线图,归纳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区别体循环和肺循环中的血液变化,形成“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等物质”的次位概念。

设计意图:利用一系列情境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复习,通过解决一个个事实问题,构建次位概念: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血液;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等物质。其中适时穿插血液分层、测量心率和脉搏等活动,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和逻辑推理等能力,层层递进,使知识系统化。

3.3抽象概括促成观念

通过复习,归纳概括出次位概念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进一步概括(图2),由此上升到重要概念:人体通过循环系统进行体内的物质运输。

设计意图:通过构建血液循环系统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理清不同层次概念的逻辑关系,最终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3.4健康生活提升责任

教师出示李明同学的问题:冬天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期,我妈妈有高血压,请问她平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建议。接着,教师播放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动画视频,并进行总结,倡导学生保持健康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生物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从“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次位概念出发,进一步形成“生活习惯与行为选择能够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概念,最终理解“人体受心血管疾病的威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医疗措施是健康的重要保障”的大概念,构建生命观念。同时,学生可以认同健康的生活方式,珍爱生命,形成社会责任意识。

4 教学反思

指向核心素养的生物学复习,旨在改变传统复习课的简单机械重复知识的现象,将零散杂乱的知识点,经过巧妙构思、重组、整合,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全面地复习。在复习过程中,通过有效的问题梳理知识,绘制路线图理清思路,绘制思维导图整合知识,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他们的探究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形成态度责任。在指向核心素养的生物学复习中,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教学重点、把握教学难点,才能设计出高效的复习方案,最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

[2]万小荣.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以“人体的激素调节”一节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18(Z1):68-70.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学复习课教学设计
新课改背景下保障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措施探讨
谈谈如何上好小学英语复习课
在趣味情境中构建知识体系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