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丽霞
【摘要】近年来,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师德师风建设任务作为重要目标。文章以学前手工课程为例,通过构建“思政、知识、能力、素质”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索课程思政融入学前手工一流课程建设的教学设计,以更好地发挥思政全方位育人的作用。
【关键词】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一流课程建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10—0015—04
课程思政建设不仅要求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增减、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更需要教师围绕课程内容凝练思政元素,聚焦思政元素遴选授课素材,构建课程知识体系,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更确切地说,课程思政不是“加法”,而是“方法”[2]。2020年12月,教育部等三部门发布的《“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考察标准,突出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就是在课程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3]。学前手工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手工实践能力及职业能力。课程讲授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发扬,以美育为途径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肩负立德树人神圣使命,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并重。笔者所在学校的学前手工课程2019年获批甘肃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获批省级一流课程, 2019年上线“学银在线”平台面向国内开放,同年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多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为落实一流课程“两性一度”的课程标准,结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一流课程建设要求,探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课程思政融入的学前手工一流课程建设,实践多维度、多类别融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基于多年对学生学情、学习效果评价和教学过程的分析与反思,我们对学前手工课程教学融入思政元素教学设计进行了探索。
一、现状分析
(一)学前手工课程思政建设不成体系
学前手工课程思政建设现状表现较突出的是线上线下模块化课程内容中,课程思政建设不成体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难以有效落实。学前手工是为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学生开设,以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专业特点为依据设立。学前手工是专门研究造型规律、制作特点、表现媒材和学前儿童手工教育的一门专业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或幼儿师范院校学生必修的教师教育技能课程之一。赏析手工作品,从中汲取养分,丰富文化内涵,继承传统艺术,坚定文化自信。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指导为辅。主要分五个模块,纸造型、泥造型、编结造型、综合材料造型与幼儿园环境创设。这五个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教学基于制作材料的种类、性能、肌理和特点,通过折叠、切割、抟捏、编结等造型技法,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加工手段,创造出立意新颖、造型美观、充满童趣的手工作品。
学前手工通过实践提升学生手工应用能力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游戏活动及环境创设的能力。当下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仅重视知识传授,没有深挖课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传人、手工技艺及手工作品等思政元素,也没有系统梳理思政元素与模块内容的有机融合,没有体现出课程思政育人的重要意义。
(二)师德践行能力难以有效提升
学前手工课程思政建设现状还表现在学生学习空间拘泥于高校课堂,深入幼儿园及校外实践基地的机会较少,学生师德践行能力难以有效提升。一些学校大二学生深入一线幼儿园见习观摩的次数有限,每学期只有一次幼儿园见习的机会,时长一周,与一线优秀教师的交流机会较少,尚未参与系统的幼儿园教学实践活动,对教书育人的家国情怀、关爱幼儿的大爱之情更多体现在理论层面的内涵理解上,未自觉融入课程学习之中,也无法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行动中,系统提升教师核心素养、艺术素养和创新素养等综合素养存在瓶颈。
二、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课程思政构建思路
(一)充分利用学习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
学前手工课程思政建设要积极利用学习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利用平台资源呈现优势、学生学习方式灵活等特点,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在学习通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活动,学生灵活选择观看视频,自主学习,线下课堂教学中解决存在的问题,由教师启发引导。这样的课程形式多樣,学生参与度高,还有个性化指导,小组讨论、线上讨论区互动、交流、作品展示分享等,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二)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1.以价值引领为导向,更新教学理念。通过学前手工理论与实践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学生中心、问题导向、聚焦质量、持续改进”的创新理念为基础,以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为主旨,以“在线课程+智慧课堂+翻转课堂+开放互动”的多维度、多类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方向,重塑课程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无私奉献精神和工匠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助力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2.以课程内容为主线,融入思政元素。课程重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建新型教学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学前教育教学活动。资源建设方面注重广泛学习与借鉴,大量吸收国内外学前教育的先进经验,通过对课程中启发性课题的讨论、国内外优秀手工作品的鉴赏,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避免学前手工学习只重视技能的片面性,保证了良好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将课堂教学与作品创作、环境创设、大学生艺术展演、学科竞赛、幼儿园见(实)习毕业创作等相关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达到联系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侧重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注重美育与学前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强化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理念,指导创意手工工作坊,将竞赛与课程深度融合,使用竞赛引导式教学法,以“学”支撑赛事组织,以“用”扩充学习内容,以“赛”反哺学习水平。
3.以全面育人为目标,丰富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传人、手工技艺及手工作品等思政元素,系统梳理思政元素与模块内容的有机融合。注重探索以在线课程为依托,线上线下结合有机融入思政内容“四位一体”的课程思政体系。
三、学前手工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学前手工课程建设应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作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在明确课程目标的基础上,还要系统梳理与课程目标对标的思政元素,课程各模块中都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不同材质的手工艺品,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人及作品赏析;优秀传统民间手工艺人及手工作品赏析;优秀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创新等思政元素,我们将其融入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的教学设计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设置“四维度”立体化教学目标
学前手工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将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发扬、艺术价值观的渗透与培育立德树人的使命与职责有机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据“四新”建设要求与一流课程建设标准,围绕“文化自信、工匠精神、一带一路”为主题的课程思政建设方向,聚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凝练出本课程的“思政—知识—技能—素养”四维度目标,既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也适度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进一步明确课程达成的靶向,以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与创新设计并重[4]。
(二)确定“模块对应”系统化思政内容
优化课程模块内容,对应相应的模块内容,梳理提炼课程思政对应的融入内容,将思政内容有效的对应融入学前手工课程概述、纸造型、编结造型、黏土造型、综合材料与幼儿园环境创设等模块内容中,实现基础教学内容与思政内容的有效融合。
(三)完善线上线下多维度融入方式
针對学习空间拘泥于高校课堂、深入幼儿园及校外实践基地的机会较少、学生师德践行能力难以有效提升的问题,本课程的思政融入强调“拓展阵地、三课联动,润思政于无形”,强调积极利用学习通线上教学平台,实现学习通“线上线下”多维度课程思政融入方式,在不同渠道、不同方式、不同方法的支撑下更有效地促进课程思政在本课程中的融入。
为拓展课程思政阵地,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本课程还紧紧抓牢课外创意手工工作坊和校外“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社会实践阵地,坚持将立德树人融入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的各个环节,持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行动中深化服务社会的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邀请幼儿园优秀园长和专家型教师形成“双导师”指导组,将课堂教学与作品创作、环境创设、大学生艺术展演、手工工作坊、幼儿园见(实)习等相关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以有温度、重实践的专业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立足新时代、深入幼儿园、扎根于人民的现实主义艺术观,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实际开展师德践行活动,根植教育沃土,砥砺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形成“艺术+专业+思政”的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创新成效分析
(一)高度提升课程学习效果评价
线上学习数据全过程、多维度创新改进考核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共同参与评估决策的机会,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注重过程性评价,随时了解学生学习进度与学习满意度,做到及时肯定激励,激发学习动力,变被动为主动。
(二)有效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近年来,本课程指导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加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全国创意手工大赛、校外“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社会实践活动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活动,年均有20人次以上的学生参与活动,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10余项,校级奖励10多项。
(三)引领艺术类课程创新发展模式
学前手工精品慕课依托学银在线平台(xueyinonline.com)面向全国高校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浏览量842890,累计互动次数2368,选课人数2974。扩大课程示范辐射,学生及学习者受益显著。教学改革成果在协同育人方面起到示范作用。课程得到部分领导、专家和课程平台好评。融入课程思政的学前手工一流课程建设创新成果对国内艺术类及其他课程的教学工作具有较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连续5期使用课程的学校有60多所,对国内艺术类及其他课程教学工作产生了良好的推广示范效应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04-09.
[2]蔡映辉.评估与“金课”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9(05):49-54.
[3]《“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实行)》印发——突出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N].光明日报,2021-03-24.
[4]魏雨.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探索[J].高教学刊,2022(32):17-20.
(本文系2019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以学前手工MOOC应用为例”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9]GHB2201)
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