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路径

2023-07-18 23:58曹琳
甘肃教育 2023年10期
关键词:构建路径高年级双减

曹琳

【摘要】构建“双减”背景下人文性和工具性相融合、预设型和生成型相统一、全面发展和特长张扬相融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相统一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高效课堂,可以从设计有效的问题、课堂评价、有效的学生活动、有效的作业、有效的板书等方面来实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高年级;高效课堂;构建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10—0078—04

关于课堂高效的问题,研究及论述颇多。但有一个基本的描述,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张祖庆老师认为,真正高效的语文课堂,要从最基本的环节入手,把功夫花在最基础的地方;真正的高效课堂,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应有明显的正向影响。笔者作为市、县级兼职教研员和二十年教龄的语文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历练和多次的评教评学,就“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谈几点思考。

一、设计有效性的问题是前置条件

课堂上总会有教师设计的问题针对性不强,提问的问题和时间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和提升素养;有的教师会接二连三地提出一个个细碎的问题,一厢情愿地牵着学生朝着“正确答案”上走。而且提的有些问题模糊不清,学生无所适从;有的提问没有层次性,对较难问题没能铺设好台阶;有的提问形式单一,提问面较窄;有的问题开放性不够,忽视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这些问题忽视了课堂目标的实现,忽略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就谈不上是高效的课堂。

课堂问题通常从学习材料中来,从课程资源中来,但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便是从学生的问题中来、从课堂的生成中来。有效问题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导火线,也是激发学生感悟的硬举措,更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显微镜。要真正实现有效提问,笔者以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重视提问的计划性。先问什么,再问什么,教师必须胸有成竹,并对其进行合理策划,提问的过程还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2.提问要具有启发性。提问必须要能引领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和深度思考。

3.问题难易度要适合不同学生。在提问的时候要依照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展,应该将过大或者困难的问题分解成具体的小问题,使学生学会层层深入思考最终解决大问题[1]。例如,在教学五年级课文《田忌赛马》时,笔者力求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其思维能力。在分析田忌、齐威王、孙膑三人的人物形象时,同样预设了几个达成目标的问题。为了了解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也为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设置了以下问题:“如果把这场赛事放到今天,假如你就是赛事解说员,你打算如何把这场赛事解说精彩?”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在同学们的推荐下小昊同学上台,然后“观众”打分,并说出打分的理由。“英雄所见略同”,都为小昊同学的精彩解说打了9分,因没有创意而扣掉1分。

教师在为学生的精彩解说与精准评价而喝彩,在怕影响课程进度而准备开始预设流程时,又有许多同学要争着解说赛事,情急之下笔者提出了一个要求:“既然同学们要继续解说,那就必须在小昊同学9分的基础上,把失掉的1分也要拿回,没有胜算我们就不再重复。”没想到这一句“搪塞之词”激起了学生的斗志,小狄同学没等老师点名就跑上讲台自信地说:“给我这个机会吧!老师!”笔者用掌声示意他可以。小狄同学先用文中的语言把“观众”拉进了一场激烈的赛马场景中,当“观众”还沉浸其中时,他华丽转身,以记者的身份采访“观众”中的“田忌”“齐威王”“孙膑”,被采访到的人也仿佛真成了故事中的人物,一言一行,身临其境,博得大家的阵阵掌声,他们都毫不吝惜地打了满分,而笔者却在黑板上写下“15分”。笔者先让同学们点评并说说打满分的理由,然后笔者再说多奖5分的原因,在你一言我一语的点评、碰撞中,翔翔同学连老师加5分的理由都“替”老师说了。

这节课虽然没有按照教案的预设进行,但在机智的两个生成问题中师生共享了有效课堂,让有效学习真正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发生了。其实教师可以大胆取舍,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架构设计寓教于乐的学习问题,让学生自己站在课堂中央,充分地静思默想,进行积极的语言实践和生动的课堂展示,这样方可构建有效的生本课堂。

二、设计有效的课堂评价是关键所在

部分教师的课堂评价指导性不强,对于来自学生的信息不能及时给予恰当的评判和指导,从而致使学生不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有一个正确的估计;部分课堂评价启迪性不足,当学生的答案发生偏差时,教师总是迫不及待地过早告诉学生“正确答案”,不会抓住时机给学生以启迪;部分课堂评价中师生、生生互动性不好。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多向互动的交流过程,教师要善于运用评价,既让学生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运用口头评价语言,又学会欣赏别人。当学生回答不理想或者错误时,教师可以适时评价式地问:“你从该同学的回答中发现了什么?你有更好的看法可以说说吗?”先让同学来评价,避免教师居高临下的判断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扑灭学生的思维火花。通过多向互动的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能动的状态,从而引起学习需求,不斷向更高目标迈进。

教师课堂中的评价可以从多角度、全方位就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智慧、自信心态、发展潜能等方面给予肯定、鼓励、提示、点拨,让学生在师生和生生的评价中收获更多。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于学困生,教师更应做到语言亲切,富有感情,维护好他们的自尊心,激励起他们的上进心,寻找到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同样感受到自己天天在进步。

三、设计有效的学生活动是主体环节

课堂上有的教师只抓住文中的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这既是教师的引导示范不到位,也是学生早期形成的不良朗读习惯导致,致使这20分钟的朗读效果不佳;有的教师也设计了学生的讨论环节,但讨论的问题对学生而言却比较简单,学生活动的有效性不高;有的课堂表面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收获并不多,而且偏离了本堂课的重难点;还有的课堂上教师讲解灌输的内容比较多,忽视了学生应有的活动。

那么,如何让课堂活动有效呢?关键是教师的引导要得法,即课前应设计好每一个流程。

1.灵活导入。可紧密联系单元主题和授课内容,通过背景介绍、预习检查、比赛演讲、小组交流等多项式让学生很快进入状态,参与其中。

2.初读感知。对于高年级教材,导入后可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自主解决生字新词,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畅谈初读收获,比如复述课文、找出易错字词、重点段落、主题思想、写作方法、困惑疑难等。

3.品读感悟。此环节既是理解课文的重难点,又是课堂的关键点,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教材中单元导读页的引领,重点抓住课后习题设计课堂教学,再根据学情寻找到适合有效的方法,比如讲授、提问、交流、展示、评鉴、引导等,在有效的活动中让师生共享课堂。

4.当堂检测。有效的学习应该堂堂清、天天清、月月清,形成学习、复习、温习的良性循环。

5.有效拓展。可以开放课堂,促进拓展,教师对学情作总结,学生谈收获,课外延伸布置开放性的多样作业。

四、设计有效的作业是有机延续

在平时的作业布置中,部分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布置作业总是比较随意,如“写完《配套练习》第20页”“下午自习把语文卷子做完,包括作文。”有的教师布置的作业形式单一,内容重复,如抄写几遍生字、词语、古诗词,更有个别教师要求学生抄写原文,学生也是为了应付教师而极不情愿地动笔,不但实效性不高,还导致大部分学生出现厌写作业的情况;有的教师评价学生的作业,尤其是作文,要么只有字、词、句的碎片化波浪线,要么只有最后的几句总评,鼓励性多,指导性少,作文的讲评课很少见到教师的示范作文。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是学生成长的有机延续,合理的作业不仅能巩固课堂知识,而且能当天监测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应根据单元要素和实际学情承认全班学生因为主客观原因而存在的发展差异,对全体学生分类设计作业、分层布置作业,并进行比较科学、务实全面的评价与指导,这样既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收获,也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短板,发展自己的潜能。《小学教育心理学》中提到:小学高年级学生则表现为为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而尽力学习的成绩动机[2]。教师要尝试创建一个面向全体学生实际,凸显发展奠基的作业评价体系,既能让学生感受到作业的快乐,还能培养学生今后良好的学习习惯,久久为功,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作业建设的有效性。

1.基础类作业。比较适合中等生学生完成,可在课堂中集体评议,教师随机指导点拨,课后教师全批全改,这样有利于学生做好巩固与延伸,夯实基础,也有助于教师对学情的全面掌握,改进教学。

2.实践类作业。适合全体学生完成,把集体交流反馈和家长沟通意见结合起来,做到家校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提升类作业。适合部分学生完成,可让他们将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表达,教师拔高指导,让优等生發展了自身思维的同时,也帮助其他学生打通思路。

4.创新类作业。应属于选修作业,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根据本人的兴趣特长自主作业,在社团活动中互相交流,导师评议,让学生从兴趣入手,在特长中成长。

5.阅读类作业。适合全体学生完成,每位学生每天坚持20分钟精品课外书的阅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阅读书目,选择好词佳句的积累、文章内容的梳理、人物精神的感悟、阅读方法的运用、写作特色的学习、学科知识的摘记等,进行课前“三分钟分享”和“阶段性演讲”,第一轮是自主识记性的,第二轮是小组专题性的,第三轮是即兴提升性的,让学生在掌声中获得奖励,在欢呼声中享受喜悦。

五、设计有效的板书是思维导引

有的课堂板书满黑板飘着字,失去了板书本来的意义,让人眼花缭乱,也不利于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有的课堂板书随着教学的推进随意书写,内容有很大的随意性,导致学生对学习的重点把握不准,学生云里雾里,很难理清头绪;有的课堂板书字体虽然工整,但采用的展示方式与教学内容不是很匹配,华而不实。

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文章内容的集中展示,是教师教学理念的艺术藏品,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思维导图。因此,优秀的板书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兼具启发性,为本节课的课时目标服务,能一目了然、简明扼要地把语文要素用关键词展示在黑板上。其次要有施策的精准性,兼具指导性,为学生的疑惑和思考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做到有条理,系统化。教师要从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课堂的需要出发,在预设中生成,在生成中提炼,展示出灵活、多样、有效的板书。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工整美观的粉笔字更是一项基本功,对学生的作业书写还起着示范引领作用。

1.提纲式:主要适用于第一课时,运用于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结构,初步感知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如五年级的《落花生》第一课时的板书应该用动词提携,可以展示为: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2.比较式:通过比较能让学生的理解更加清晰。如六年级《桥》在环境描写的渲染下,村民和老汉在大灾大难面前突显了“老汉”的临危不乱以及共产党员心系村民的高大形象,第一课时的板书可以这样展示:

3.关系式:关系式表现出某一结论的思路与方法,形成基本推理过程的雏形,使知识系统化,加深理解。

《桥》的第二课时板书运用关系式更好,优秀的“党员”就是伟大的“父亲”,心中大神版的“父亲”就是灾难面前沉着冷静、一心为民的“共产党员”,板书可以如上图展示。

在双减背景下,作为教育一线教师,应充分认识“双减”构建的教育新生态,不断优化课堂,优化作业布置,优化评价方式,努力构建以生为本、充满活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周安,马楠楠.语言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育误区与提升策略[J].语文建设,2020(16):04-07.

[2]屈晓兰,周正怀.小学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构建路径高年级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创新创业视角下高校跨学科创新课程体系的构建探析
从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看和谐社会构建
浅谈小学高年级英语分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