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铎源
【摘要】思维导图呈现出的是一种基于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作为新时代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思维工具,具有强大的优势,可以帮助学生消除学习障碍,提升个人学习效能、综合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以导图技术为表现形式,融入逻辑思维理念的内涵,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探索提升教师教学效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方法十分必要。本文围绕思维导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展开分析,具体阐述思维导图对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价值和方法,以营造良好的教学生态。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维导图;综合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10—0054—0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综合能力是指学生顺利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当代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技能。而语文教材内容的广泛性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供了广阔平台,思维导图的应用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遵循思维规律、教学规律,引导学生熟练运用思维导图,能够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有助于优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1]。在此,笔者结合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探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阅读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阅读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发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倡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阅读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十分重要。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充分地阅读,在阅读中去感知,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在阅读中培养语感,以阅读陶冶情操。而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阅读,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绘制出加深理解、提高能力的思维导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同时,阅读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制作思维导图[2]。在教学中,学生学习一篇课文,可以通过“读通”课文,基本掌握文章内容;可以通过“读熟”课文,流利地阅读。在这个阶段,可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读出课文的意境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制作思维导图。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示范。首先,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范读,从自身的体验出发,以情感人,使学生身临其境,教师和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其次,教师可以播放录音、借助教学光盘范读,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教师反复指导,让学生读出感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促进学生正确地理解词句,学生通过正确地理解词句,才能准确地读出情感,加深对词句的理解,进而掌握整篇课文的思想要义,准确精细地绘制和理解文章的思维导图。在此基础上,学生结合思维导图,能深入掌握所学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说,科学合理的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信息,也可以帮助教师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起到总结、梳理知识点,帮助学生记忆知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
二、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是指学生通过思维过程,把客观对象整体分解为若干部分进行研究、认知的技能和本领[3]。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搞清楚每部分知识层次的性质、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学生具备分析能力,可以对相关问题的认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而把握问题的本质,为科学解决问题创造条件,而思维导图正是提升学生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在绘制思维导图之前,需要确定图形的结构,梳理出文章的主题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内容延伸,呈现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论是梳理中心主题,还是对分支主题内容进行再梳理,都需要对内容的关键信息进行提取,使呈现出的信息比较直观简洁、清晰易懂。而这样的思维导图绘制过程,需要学生把握相关要素,通过严谨分析、思考、推理,获得关键信息。
能否用思维导图准确地分析、呈现文章,需要学生尽可能做到对文章熟悉,能深入理解和分析文章。学生掌握了文章的主旨,分析了文章内涵以及学习文章的意义、价值,在此基础上绘制出的思维导图才能体现出帮助学生记忆、理解知识的实效性。
当然,学生分析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一个不断培养的过程,这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教师的课堂教学引导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大胆创新,有益于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也很重要。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对学生分析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学生分析能力提高,也能促使学生找出更多办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升语文学习质量。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学生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将言语信息图像化,将复杂信息条理化,有利于学生思维发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导、思维为核心”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對思维导图方案进行判断和选择,不仅仅针对问题分析,还注重分析导图所涉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在综合整体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独到分析,这样制作出的思维导图更有深度,能更好地体现实用价值,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助力。
三、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是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思维导图绘制还体现着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能有效解决学生“眼高手低”的问题,学生如果在学习中光说不练,就难以锻炼实践能力,学生动手能力越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不仅如此,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思维拓展。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智慧表现在他的动手能力上。在教育教学中,提倡让学生通过亲自感知、观察、操作学知识,这样的思考和动手实操过程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学生在课本上学理论知识,对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一定作用,但通过动手实践掌握的知识更具有实用性,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更重要的作用。行动能力强的学生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往往敢于拼搏,锐意进取,能主宰自己的命运;而缺乏行动能力、缺少毅力的学生则常常表现出意志脆弱、颓废等消极状态,不利于自身长远发展。通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提升行动力,提升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能有效提升动手能力,而想要高质量绘制出一篇文章的思维导图并不容易。很多学生绘制出的思维导图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是因为学生只看到了思维导图的结构层面,没有掌握内容的深层次要点,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要会绘制思维导图,还要能绘制出高质量的思维导图。对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即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语言的构建和应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也是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中,审美能力是指人们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审美能力是学生在培养实践经验、思维能力、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实现感性与理性、认识与创造的统一。
语文学科是一门教学内容极为丰富的学科,语文学科中的文章多为中外优秀作家从不同方面、用不同体裁描绘大自然、现实生活和表达人物思想的作品[4]。文章中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形象等需要学生去探索、感受,而通过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能感受到文章中艺术形象的美、说理寓意的美,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兴趣、素养及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健全人格。
学生在阅读、分析文章内容的过程中,把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透彻了,掌握了文章的主旨要义,才能更好地根据关键词、知识点,构建思维导图的框架。这样的思维导图架构呈现出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学生依照关键词之间的关系确定思维导图的分支。在此基础上,要想通过思维导图把文章知识结构准确、美观地呈现出来,学生还应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从美学的角度设计思维导图,这样的思维导图比较美观大方,更容易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通过观看思维导图,能有效地记忆和分析文章内容,达到真正掌握学习内容的目的。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可以反映学生的文化底蕴、素质内涵。当然,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师生和家长有效配合,才能见成效。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针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不断探索,通过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等,是整个学生综合素养的核心,参与、影响着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教育活动来实现,而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像式的思维工具,是实现教学活动从知识传授向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转变的重要途径。思维导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了普遍认可。学生学习绘制思维导图,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打好了基础。
学生学习一篇文章,根据文章内容,思考呈现文章内容的图形架构,整体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深刻内涵,达到记忆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实现这样的目的,需要学生在朗读、精读、分析、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在梳理知识点的过程中,找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提炼出关键词。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提炼、整理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锻炼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有助于推进新课程实施、新教材应用,有效创新了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同时,针对语文教学实践,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也拓展、深化了可视化认知工具在教学中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多方面能力打好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2]潘丽如,何琦培.思维导图式阅读方法指导课堂实施策略例谈——以指导阅读整本书《尼瑙克山探险》为例[J].广西教育(教育时政),2016(11):54.
[3]赵岩.基于专题学习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设计——以七年级《西游记》阅读教学为例[J].中国教师,2017(14):41-44.
[4]吴欣歆.阅读整本书,整体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17(01):11-14.
(本文系2021年度甘肃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部编教材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1]GHB0341)
编辑:彭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