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龙
【摘要】《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把1000米跑作为高中男生身体素质考核内容之一,旨在评价学生速度耐力水平。通过对学校近几年的此项成绩进行对比评价,真实分析男生的身体耐力素质水平,测试数据结果显示:学生体质测试优、良率逐年减少,不及格率逐年增加,学生体质水平有所下降,学生健康情况不容乐观。针对此种现状,文章根据课堂中的教学案例和成因透视,诊断分析出了学生健康状况低下的诱因,并提出农村高中男生1000米跑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体育教学;农村高中;体测1000米跑;诊断诱因;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10—0066—04
为了切实将习总书记“野蛮体育”精神融入学校体育工作之中,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2014年,教育部出台《国家体质锻炼标准》,以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标准》明确指出:“在高中体质健康测试中,规定1000米跑作为高中男生体质评定必测项目。”如何让体测效果发挥到最佳,引领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的活动中,从而进一步挖掘1000米跑的运动潜能,提升耐久跑的能力水准,就成为我们所探讨研究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农村高中生体质测试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学生在做完热身运动后,教师突然宣布本节课的测试内容(男生1000米),然后学生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整个队伍就躁动起来,在底下窃窃私语,有学生会说:“老师,这节课能不能先测别的,我们还没准备好,下节课再测我们都会认真去跑”,等下节课后会再向后推。有学生会说:“老师,我不舒服,能不能请一节课假”等等。在这样的情景下测出的成绩可想而知。
案例二:学生对测试的目标不明确,成绩达不到所想要的高度。学生在测试前大多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老师,1000米跑的及格线是多少”“我们慢慢跑,能及格就及格”“反正咋跑都不及格,慢慢来呗”,有的甚至大放厥词说“这种测试对我们毫无意义,测它干嘛?”作为体育教师,听到学生这样的呼声该作何感想,该采取怎样的有效手段才能转变学生的心理呢?
案例三:学生的进取上进心不足,克服不了达到“极点”后的困难,或者稍遇到挫折后就停滞不前。测试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片段:“老师,我实在跑不动了”或者“老师,我不行了”,在看到这种情形后我们也感到非常无奈。
二、农村高中生体质测试(男生1000米)对学生成绩的诊断诱因探究
(一)学生生理、心理准备不足,身心的调动还处在“冬眠期”
男生体测1000米属于中长跑运动,要想跑出好成绩就必须具备速度和耐力,这是双重的能力水平。基于此种情况,教师在体测前就要做好思想动员,在生理、心理两方面都要调整到最佳状态,要达到“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的目的。作为教师,我们要想办法让学生在1000米跑中减负、减压,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下跑完全程,解除这些学生的“冬眠期”。同时,为了让学生发挥坚强的意志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我们要及时鼓励学生,这样不仅会让学生通过努力获得理想成绩,更会达到强身健体的预期目的。
(二)明确体测目标和要达到的高度,引领学生参加耐久跑运动
目标就是高处的灯塔,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1]。因此,在體测前,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准提出不同层次的目标,明确优秀、良好、合格的各个等级标准,让学生有一个可以努力达到且摸得着、看得见的高度,同时让学生清楚不合格的利害关系,再结合经常参加耐久跑锻炼对身体的诸多益处,引导他们朝着自己努力的方向而奋斗。同时,为了及时消除学生对1000米跑的抗拒心理,教师要用激励的语言和赞赏的手势,加以引导那些等、靠、待的学生,让他们动起来、活起来、兴奋起来,真正享受到运动后所带来的快感。
(三)力争上游的信心不足,体测成绩空间的提高还需拓展
在男生体测时,我们经常发现当跑到半程过后就有掉队或慢走的同学,不论别人如何鼓劲加油,他们还是我行我素,没有迎头赶上去的信心。对此,教师在体测前就要结合学生自身能力,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水平提出相应的体测高度,让他们明确通过努力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增强他们对体测的信心。同时,注重掌握1000米跑的技术动作,让他们知道在跑动中如何摆臂、如何抬腿,掌控步频步幅的快慢、大小,以及如何做得更经济、更省力,从战术和技术上给予更有效的配合,拓展他们体测的空间,提高他们体测的成绩。
三、解决策略
(一)把握好心理疏导时机,消除畏惧心理,增强自信心
作为教师,应培养学生积极的运动心理,合理地安排各种运动项目,让所有学生真正感受到积极运动的心理快感,并进一步教会所有学生如何使用简单、有效、安全的锻炼方法[2]。对此,可通过一些心理矫正技能,如自我认知能力、自我暗示能力等一些心理技巧训练,降低其心理恐惧和焦虑感,使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运动信心,以逐步消除学生对参加1000米长跑比赛的畏惧心理。同时,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耐久跑运动知识,慢慢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从而在短期内减轻学生运动时造成的紧张情绪,确保整个运动过程有序、有效进行,真正培养广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顽强进取的拼搏作风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作为教师,我们要搜集有关耐久跑的大量素材,包括运动技术层面和运动后锻炼意义层面,在体测之前就做足功课。比如让学生明确技术层面如何去做,长距离技术动作摆臂中肩关节要放松摆幅要小,节奏感要强;步幅要以髋关节为轴抬腿不宜太高、步幅不宜太大,和摆臂一样节奏感要明显,呼吸要根据跑的节奏合理调节。再如,就是锻炼意义层面上,让学生清楚经常参加中长跑对心肺功能、血液循环等都有很多益处,进而去引导、说服他们克服畏惧心理,用阳光的心态去挑战自我。
(二)理论结合实践,增强耐久跑的认知能力
理论指导实践,也能为实践更好地服务。首先,做好长跑前期的几个准备性活动。先利用慢跑将跑步相关的各个关节、韧带、肌肉充分拉伸开,然后再做2~3个30米以上的加速跑。其次,深入理解1000米跑运动负荷偏大所导致的身体“极点”现象,让学生从心理上明确这是机体的正常反应。并在运动过程中注意呼吸方式,找到自己适合的呼吸方式——两三步一呼、两三步一吸。再次,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分配体力支出。比如,将1000米一个大整体目标分为多个小目标,每段距离使用适当的体力,但不要忽慢忽快,以确保跑完1000米全程。在课堂练习时,我们要有的放矢地去设计,要把枯燥乏味、被动学练的耐久跑变成激情四溢的主动学练。比如,在耐久跑练习的场地规划上就以游戏或路障的形式去设计,分时段、分难度、定时间去学练,每次学练方法都不一样,尽量减少“视觉疲劳”,再配上学生喜欢的、有激励性的音乐节奏,这样的学练效果会更加完美。
(三)分类、分层教学,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的合理性在体育教学中很重要,这是提高体测成绩的关键之所在。运动负荷大,学生吃不消,就会产生厌学或逃避的心理;运动负荷小,就达不到目标高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如何调配好运动负荷,这是我们在教学设计中需要研讨的主要问题。首先,应对当地学生水平情况及时充分地调查与分析,了解农村学生运动情况的各种第一手資料并做到心中有数,根据这些学生运动的综合能力表现,以班段为测试单位,并选择体能耐力发展程度中等的适龄对象作为评估衡量依据,通过比较程度适宜的量和强度来刺激并测试学生正常的活动心率,再以此心率为测试基准划分若干个不同级别的训练层次,实行“分槽喂养”方法,即安排学生根据不同水平的层次规划练习强度,以练习时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次数、组数以及学生不同运动技能的程度和不同时间段为要求来完成分组,促进农村高中生的不同层次需求差异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满足社会各个年龄段学生差异性的需求。
(四)合理取舍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增强课堂趣味性
1.教材内容应与农村高中生成长发育的轨迹相衔接。在课堂教学中对所教内容安排的正确取舍应坚持与学生个体成长的年龄发育特征相结合,注重农村高中生速度、耐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为其他项目的发展打下基础,同时养成他们健康锻炼的长远习惯。在中长跑耐力项目的系统发展上,主要是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发育和提高肌体综合适应生活能力水平等三方面。同时,学生自主、自立、自强、自信和心理品质获得迅速发展,心境成熟度较高,自我情绪扩张倾向和自我个性的展示等心理现象比较突出,因此,教材选择应符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形式的教法、学法,有的放矢地去完成教材目标的难度和高度。比如,把1000米分割成距离不等的几段,每段的完成目标、强度和达到的运动负荷不同,进而提高耐力和奔跑能力。同时,教材内容合理的选择要根据场地、器材的规划,还要根据完成目标的学生数量来衡量,特别是和高中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轨迹相衔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发展。
2.教材内容的适宜度可与学校传统优势项目相吻合。高中年龄段的男生在接受新鲜事物、身心发展轨迹、心智成熟度等方面已趋于成熟,接近成年人的思维想象。他们对于一切新鲜、新奇的事物产生的探索兴趣度较高。作为高中体育教师,首先就要注意在日常体育课程教学与内容的选择编排上,应同学校体育传统优势项目相结合。利用我校是“国家级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国家级篮球传统项目学校”“甘肃省足球传统项目学校”,引导“金中学子”牢记这些来之不易的荣誉,激发所有学生自觉地去锻炼、去拼搏,将这些传统优势项目融入学堂,以独具匠心的设计充分展示给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投入到耐久跑运动训练中来,让他们体会到运动本身带来的轻松快乐。
3.加强学困生、问题生的转化和辅导。1000米跑学困生体质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很多先天因素,也有锻炼不足和没有后天健康教育的原因,还有引导方法不足等,所有课外活动学生都是不愿主动参与的,也不想参与。如果经常出现这种心理情况,而作为指导教师的我们又不能做到及时合理的引导并加以教育心理上的疏导,长此以往,必将导致身体素质训练的恶性循环,将会导致大部分学生的耐力素质日渐下降,对此,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改进。首先,应重视对这类学困生的引导,为他们推出多种“运动处方”,跑的技术有问题就在学法上多指导,意志薄弱就在精神上多鼓励,让学生体验到1000米快跑运动的成功感、快乐感,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其次,在体育的教学训练中,对于这两部分的学困生应适当地降低其速度和完成时间的标准,对运动器械负荷及技术动作的要求。对于学困生出现1000米跑的“极点”时,教师要多做心理引导,在精神层面多鼓励激发他们的斗志。对于技术层面有问题的学生,教师要从跑的姿势动作和呼吸的调整上加以帮扶,逐步解决这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
4.利用形式多样的游戏、教学比赛,提升耐久跑的运动技能。除学校平时课堂与教学活动内外的设计规划和每周组织一场有运动激情色彩的耐力1000米跑比赛活动外,还要鼓励广大学生放下手中沉重的小书本,走向绿荫场地,沐浴在阳光下,感受挥汗如雨的运动带来的快乐。根据高中男生组别差异和学生体质实际水平,选择性地打造适合于学生发展特点需求的活动项目体系,将以前枯燥乏味且单一的室内1000米竞跑运动,通过运用多种形式、多种活动项目、多种互动游戏、多种技能比赛方式融合渗透到课外体育活动实践中。同时,吸引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积极报名参加各类身体功能锻炼活动,并在年级、班级里成立各种课余体育和业余训练小组或社团,利用学校各方面的体育资源开发学校课外各项目的实践活动,形成“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周周有安排”的阳光体育文化氛围。
近几年,我校高中男生成绩与教育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制定出来的成绩达标率评定方案相比,我校男生的1000米预赛成绩达标率仍不尽如人意,存在着很多有待深入解决的难点问题,还有很大的巩固提升空间。结合学校场地、场馆的设施设备,在今后开展的耐久跑运动中要从学生的生理、心理、技术等层面挖掘研究,切实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我校落地生根,使我校体育运动成绩与学生体质双提升。
参考文献
[1]徐问宇.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6).
[2]岑义.我校学生体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体育学刊,2014(08).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