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目标解析及实施策略

2023-07-12 15:31叶丹田应仟陆丽红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实施策略小学语文

叶丹 田应仟 陆丽红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了“思维能力”这一核心素养,这标志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被提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思维能力培养必将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最新趋向。通过研读课程标准,查找相关研究成果,从核心素养内涵、课程总目标、课程内容三个方面对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目标进行解读,进而从设计阅读问题养成乐于思考的习惯、通过对比分析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搭设阅读支架提升思辨性阅读能力、创设思辨情境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四个方面提出了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思辨性阅读 目标解析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04-62-04

一、问题的提出

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重新整合了核心素养的内涵,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核心素养新增了“思维能力”,在课程内容部分,还专门设计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直接对接“思维能力”这一核心素养。

“思辨”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古代先秦时期,孔子在《中庸》中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所谓“思辨”,就是“慎思、明辨”,即提醒读书人要保持谨慎理智的头脑,可见古人对学习与思考的认识具有前瞻性。本文的思辨指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思维活动和主观能动性,在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需要借助已知经验对文本内容进行思考、辨析、推断等,助推学生思维能力由感性到理性的提升。

那么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想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小學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实施有哪些策略?本文结合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表述,根据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已有研究进行相关阐述。

二、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目标解析

“思维能力”作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需要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中落实。从课程标准的安排顺序来看,思辨性阅读从核心素养内涵、课程总目标、课程内容等三块内容,由上位理念、目标到下位任务、内容,层层递进,逐渐细化,对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目标进行解读分析。

(一)核心素养内涵解析

人的思维发展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以感觉为依据的直觉思维阶段,即一种通过个人直观的认识,以具体实践行动为依据去解决问题的思维;二是以具体形象为基础的形象思维阶段,是指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形象或事物为依据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三是以概念为核心的逻辑思维阶段,指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通过概念判定、推理等思维方式理性认识事物的思维。核心素养内涵中将“思维能力”明确定义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感性思维是建立在直觉形象基础上的思维方式,而思辨性思维是建立在抽象逻辑基础上的思维方式,包括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在对核心素养内涵的表达中,思维方式有了明确定位,对感性思维和思辨性思维作了区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以感性思维为基础,发展学生的思辨性思维。

(二)课程总目标解析

思辨性阅读教学注重的是思辨,强调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第七条则是对接思维能力中的思辨性思维。思辨性思维这个目标,是从发展思辨精神和获得思辨技能两方面来阐述的:一是发展思辨精神,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等。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多元化,导致养成了接受现成知识,对身边的事物缺乏思考,缺乏辩证看待事物的习惯,因此要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学会寻找论证支持自己的观点,不人云亦云,具备思辨精神。二是获得思辨技能,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及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思辨性阅读的认知技能必须借助有效的阅读策略,才能有效运用,而非凭借语感粗略感知,也非盲目用力地含混理解。

(三)课程内容解析

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部分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呈现,分为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三个层面,共六大学习任务群,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进一步把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根据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在三个学段的学习内容上作了具体阐述,具体如下:

第一学段重在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多观察相似事物的异同点,安排了“生活真奇妙”“我的小问号”等科普类文章。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事物的奇妙之处,并学会思考这些事物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尝试说出自己的想法。第二学段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知道事实与观点的不同,安排了“大自然的奥秘”“生活中的智慧”“我的奇思妙想”等说理类文章。引导学生依据事实和细节,尝试运用列提纲或画思维导图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第三学段应引导学生思考论据与观点之间的联系,安排了“社会公德大家谈”“奇妙的祖国语言”“科学之光”“东方智慧”等评论类文章。阅读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短论简评,明辨其中的论据与观点,学习其中的思维方式,学会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整体,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思维特点,设置合理的学习任务,不能操之过急。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要注意各个学段之间的衔接,由浅入深,先从学生习惯的培养开始,有了勤于思考的习惯,加以科学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事物,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将会得到提升。

三、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设计阅读问题,养成乐于思考的习惯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思维的内在驱动力,是学生乐于思考、勤于思考的前提。学生对身边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及语言现象,要勤于观察,敢于质疑,善于反思,探究其中的道理和规律,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有着成人意想不到的其他思维方式,学习兴趣常常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应充分分析班上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设置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层层递进的过程,教师要结合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情况,依据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由简到难、逐层深入地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胜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逐渐学会跳出文本去思考、分析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养成乐于思考的习惯。

例如二年级下册第六课《千人糕》这篇文章,在“我”和爸爸的对话中,陈述了千人糕完整的制作过程。千人糕其实就是我们平时生活中常见的米糕,文中为了强调米糕的来之不易,其生产过程需要经过很多人的辛勤劳动才能完成,所以称之为“千人糕”。本课的教学目标:借助插图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在阅读教学前,可结合学生生活率先提问:同学们吃过哪些糕?结合学生回答,并出示各类糕点图片,激活学生认知。接着设置問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千人糕?千人糕是一千个人制作出来的吗?千人糕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紧扣课文设计阅读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厘清文中结构,再带领学生精读,学生逐层细化对米糕制作过程的认识,体会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二)通过对比分析,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在教学时,可从学生语文学习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注重梳理思维方法,包括分析与比较、归纳与推理等方法。运用理性的思维方法学习、总结规律,注重把握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合乎逻辑的思考和讨论。

例如三年级下册《火烧云》这篇文章行文思路非常清晰,第四、第五、第六三个自然段均是描写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字里行间皆有规律,都是按照“出现—形状—变化—消失”这一顺序来写,展现了“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三幅动态画面。教学时,应加强学生对比分析这三段的写作思路,可把三段同时出示在多媒体课件上,引导学生发现写作的相同点,最后按照“出现—形状—变化—消失”的顺序,总结变化规律,并完成表1。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学会了作者的这一行文思路,可引导学生运用此方法仿说还有哪些火烧云的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有条理、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在培养思辨性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辨性表达能力。

(三)搭设阅读支架,提升思辨性阅读能力

小学生由于自身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技能掌握等方面存在不足,对于文本的理解可能会陷入困境,学习停留在浅层面上,无法进入深度学习。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弄清楚学生的思维水平、已有知识等情况,分析学生在文本学习中可能存在无法触及的难点,在学生的思维基础上搭设能使学生调动积极性的支架,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让学生在掌握文本内容的同时,获得思维提升,学会从其他角度看待同一件事物,激活学生思维,提升思辨性阅读能力。

例如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思维的火花”,其中《田忌赛马》是小学语文一篇经典的课文,讲述了田忌听取孙膑的意见,最终在和齐威王的赛马比赛中赢得了胜利,其中孙膑的思维方式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如何通过课文了解赛马的经过,去洞察孙膑敏捷的思维方式呢?教学时可借助课后练习题第2题,推导孙膑的思维过程:

连一连,把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对阵图标画出来。

齐威王       田忌

上等马      上等马

中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下等马

通过对阵图,学生能清晰地知道孙膑的思维过程,那么孙膑认为田忌调换马的顺序后能取胜的根据是什么呢?学生不难从文中找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这句话。为了让学生理解这句话,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这六匹马同时奔跑结果会怎样?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合第一次赛马结果,学生很快总结出“齐威王的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皆比田忌的马快一点点”,如果按照正常一一对等的顺序赛马,田忌必输无疑,从中可以看出孙膑的冷静沉着、聪敏机智。通过不断梳理和讨论,学生的阅读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将得到提升。

(四)创设思辨情境,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

学习最终要回归学生生活,并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情境的创设要遵循真实性原则,越是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的真实情境,学生便越会通过相关联的情境去探索问题。因此,课程依始便要创设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学生对于熟悉的场景往往会有更多参与感,带学生走进已经创设好的情境,从而过渡到课文学习,激发思考,激活思维,同时教师又能够依据这节课文的内容,使学生在情境中思考,从不同视角分析问题,以便于更进一步地活跃学生思维。

例如《桥》是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篇虚构的小说课文,但却有着真实生活的影子。由于学生的经历少,他们对文中这类人与事感触并不深刻,可抓住教材中的“思辨点”——老汉像豹子一样揪出自己的儿子,最后又用力把儿子推上木桥,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老汉的做法看似很矛盾,实则却是情理之中,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聚焦老汉的言行发表自己的看法,最终得出:老汉作为党支部书记,在危难关头如此果断地揪出自己的儿子,让他站在最后,说明他不徇私情,具有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只剩他和儿子时,又用力把儿子推上木桥,完全不顾自己也处于危险中,这一推又让我们感受到父亲对儿子无私的爱。这一“揪”一“推”看似矛盾的举动,把老汉的党性与父亲的爱在矛盾和冲突中彰显出来,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启发。生活中有不少像老汉一样舍己为人的英雄,你知道的有哪些?可据此问题在学习课文后展开讨论,使课文内容接近学生生活。

综上所述,随着课程标准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完善,提升学生阅读的理性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目标之一。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学生思考习惯的培养,同时注意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推动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提高,最终促进学生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的发展。核心素养发展是一个整体,因此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整体,需要和文化自信、语言运用、审美创造等语文核心素养融会贯通,不能独立而论之,需要在整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共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叶丹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从事小学教育研究;田应仟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从事民族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研究;陆丽红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从事小学教育研究(都匀 558000);*通信作者,E-mail:499723758@qq.com

猜你喜欢
思辨性阅读实施策略小学语文
浅析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
以思辨性阅读彰显语文课堂思维品质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探讨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