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 要:“KUD”模式涵盖事实层面的“知道(知)”、概念层面的“理解(悟)”、技巧和过程层面的“能做(行)”。该模式下习作单元学习活动的设计,需定位内容要求,明确设计要点,明晰设计思路。“KUD”模式下习作单元学习活动的细化落实,需紧扣设计要点,整体策划学习活动,同时顺着设计思路,分层开展学习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KUD”模式;学习活动
一、关于“KUD”模式
科学有效地设计“KUD”模式下习作单元学习活动,前提是读懂“KUD”模式,搭建它与习作单元内容之间的关联。
(一)“KUD”模式内涵解读
美国林恩·埃里克森教授和洛伊斯·兰宁教授提出,以概念为基础的课程和教学是极好的培养核心素养的实践。[1]“KUD” (KnowUnderstandDo)模式,就是这样一种以概念为本的教学模式,涵盖事实层面的“知道(知)”、概念层面的“理解(悟)”、技巧和過程层面的“能做(行)”。“KUD”模式下的教学可以为教师提供明确的指标和方向,同时便于学生将事实知识和技能与相关概念在头脑中进行交互、迭代和加工,形成图示,进行超越事实的深度学习,并将概念和理解进行跨时间、跨文化、跨情境的迁移,做到知行合一。
(二)“KUD”模式与习作单元的关联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共8个习作单元,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统一编写。每个习作单元包括单元导言、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训练六大板块,呈现出从读到写、读写结合的序列化编排思路。这决定了教师要以单元的视角整体设计教学,使教学目标概念化、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活动实践化。
在“KUD”模式下设计习作单元学习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整体把握整个习作单元的内容,有意识地联结习作单元教学的知识点,实现习作知识间的联系和迁移,提高语言能力。
二、设计要点
“KUD”模式下习作单元学习活动的设计,首先要明确单元习作内容和要求,才可能统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教学资源,为理析“KUD”模式中学生“应该知道什么”“需要理解什么”“可以做到什么”打好基础,为学习活动设计做好铺垫。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游记单元,教材安排了“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的习作单元教学,以“游”为习作主题。设计本单元的学习活动,需先整体观照教材对写景习作的安排。综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关于景物描写的习作,算上四年级下册的游记单元,共安排了4次。其他三处分别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这儿真美》,要求围绕一个意思写一处身边的美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要求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推荐的理由;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即景》,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物,写出景物变化。这些内容和要求呈现出螺旋上升的趋势。
学生通过前两次景物描写的训练,从聚焦身边的一处景物,到写出值得推荐的美景,再到现在按照顺序写多处景物,抓住景物特点,写出变化,游记单元学习活动的设计连贯清晰。由此定位游记单元学习活动的设计要点:一是学习巧用动词等写好过渡句,实现景点的自然转换;二是选择重要景物,抓住特点写具体。
三、设计思路
聚焦单元语文要素,整合和贯通整个习作单元的教学资源,梳理习作单元表达结构,能够逐渐理出学生“应该知道什么”“需要理解什么”“可以做到什么”,明晰“KUD”模式下习作单元学习活动设计思路。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景物”。由此编排五大板块的教学内容,形成习作单元的完整结构,指向习作表达。“单元导语”,点明语文要素,明确习作要求。“精读课文”《海上日出》《记金华双龙洞》传递了“文章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物”的方法:《海上日出》一课,要求围绕日出的过程,明确如何写定点景物的变化;《金华双龙洞记》一课,要求了解作者游历的线索,习得按照游历的先后顺写景之法。“交流平台”,梳理归纳精读课文的表述方法。“初试身手”,让学生试着用游历先后顺序的方法画出路线图,观察旁边的景物,有条理地讲述。“习作例文”,提供习作范文,促使学生不断积累写作体验和经验:例文1《颐和园》,写景物特点是按部就班,一步一景;例文2《七月的天山》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由远及近,一气呵成。
本单元反复出现的词语是“游览顺序”,强调要让学生把自己在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条理地记录下来。由此,我们可以明晰“KUD”模式下习作单元学习活动设计思路:要能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游记,“理解”如何有顺序地写游览过的景物,“能做”介绍家乡美景的小导游。
四、具体实施
立足“KUD”模式,需要整体策划学习活动,再分层推进。
(一)紧扣要点,整体策划学习活动
“KUD”模式下的习作单元学习活动设计,需紧扣要点,重组学习内容;聚焦不同的习作单元主题、课时、课时目标,设计学习任务,并在此基础上整体策划学习活动。据此,教师策划的游记单元学习活动如下:
“介绍家乡景”主题,需要1—2课时,课时目标有“浅层知道‘游记概念,即把游览过程中景物的记录下来”“理解理清游览线路,使用动词可巧妙连接景点”“选择重点景物,片段练习,写出景物特点”;学习任务为“学习例文《颐和园》,了解游览顺序”“小组合作学习,写好过渡句”“初试身手写片段,自主选择,抓特点写景物”。据此策划的学习活动有“链接生活,以‘灵山胜境为游览地点,设计游览线路”“组内交流多个景点的自然转换”“观看视频,带入情境,感受‘九龙灌浴的神奇场景,抓住场景特点练手”。
“妙笔写美景”主题,需要3—4课时,课时目标有“知道参观过程中要留心观察,随时记录参观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理解作者如何运用数量词和空间位置巧妙转换游览‘双龙洞的多个景点”“迁移学习抓住空隙和内洞特点具体生动地写景点”“跨时间延伸,写出自己印象最深的景物”;学习任务为“学习课文《金华双龙洞记》,探究作者是怎样设计明暗两条线的”“对比发现巧妙转换景点的方法”“聚焦‘双龙洞的重点景物——孔隙和内洞,学习作者抓特点写感受的写作方法”“回忆生活,寻找习作真素材,重新创作”。据此策划的学习活动有“赏美景——走进‘双龙洞,跟作者一起游览美景”“画导图——合作完成‘双龙洞思维导图,做小导游介绍游览路线和景物”“改游记——选择‘灵山胜境的其他景点,完成整篇文章”“自主学——感受习作例文《天山七月》移步换景的手法,自由完成一篇新的游记作品”。
“导游赞美景”主题,需要5—6课时,课时目标有“知道学科学习思想——妙手写美景,巧手著奇观”“能够理解‘游记的写作‘原理,感受身边处处有美景,要用妙手写美景”“迁移生活,为他人介绍家乡景物,赞美家乡景,歌颂家乡情”;学习任务为“自主探究学习名家名著写景物变化的方法”“自主创作,灵活运用写游记的多种角度、不同方法,写自己的游记”“实践应用,如何巧用导游词,介绍美景”。据此策划的学习活动有“自主学——探究学习精读课文《海上日出》,体会同一地点的景物变化过程是怎样写清楚的”“自由写——迁移运用写游记的另一种方式,一个点、一处景,有变化,有不同”等。
(二)顺着思路,分层推进学习活动
整体策划出习作单元学习活动内容后,还要顺着“知道”“理解”“能做”思路,分层开展每课时的学习活动。以游记单元第一课时的两个学习活动为例,展示分层开展学习活动的细化步骤。
1.学习活动一:解“游”意,理“游”踪,写“游”句
(1)从学习主题入手,理解游记之“意”
启发学生知道“游”就是游玩或游览过程中看美景,涉及游览线索,关涉游览时的心情,等等。让学生初步概括“游记”就是记录在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2)从基本问题入手,掌握写游记之“法”
为解决写游记的主问题“如何按照游览顺序清楚地介绍游览的景物”,引导学生首先回答两个子问题“游览的顺序是怎样的”“两个景点如何做到自然巧妙的转换呢”。
(3)从理解运用入手,体会游踪之“理”
借助例文《颐和园》中四个景点转换的首句(见下页图1),让学生感受记录游踪时需要做到自然过渡和用词准确。
(4)从实践迁移入手,习得学写过渡句之“策”
引导学生分三步回顾无锡著名景点“灵山胜境”:第一步,回忆景点,讲述游览线路;第二步,设计景点,游览景点路线图;第三步,迁移例文《颐和园》,同时出示图2,总结写过渡句之“策”。
2.学习活动二:抓“游”景,写“游”色,表“游”情
以《颐和园》为例文,二次聚焦“灵山胜境”,选择重要景点,写出景物特点。要能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活动情境中,知道写游记就是写身边景,表游览情,化难为易,知行合一,感受初次写游记的快乐。
(1)寻找重点,介绍景物说清楚
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生活经验,选择游览“灵山胜境”时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处景点,简单介绍,要做到说清楚。
(2)抓住特点,学习例文写具体
引领学生再次阅读《颐和园》,寻找写好景物的“密码”,如通过直接描写,写出昆明湖“绿”的特点;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把昆明湖周围的景点写得形象生动;等等。接下来,让学生将学到的习作“密码”迁移运用到对灵山胜境景点的描写中,通过数字描写介绍灵山大佛的高,写出其壮观;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百子戏弥勒”的妙趣横生,再现百子嬉戏的画面;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抓住九条龙口吐银水、佛祖莲花宝座绽放等,写出“九龙灌浴”的神奇场景。
(3)还原场面,烘托情感表真情
模仿习作例文描写景物,学生可能对动静结合描写“九龙灌浴”的神奇场景存在困难。教师可以创设真实情境,音画再现,让学生赏莲花瓣从开到合的过程,聆听梵音,感受其美妙与神圣,写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在“共赏—共情—共写—共评”四个环节中提升表达能力。
(4)回归生活,创设游境做导游
持續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回归生活,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无锡“本土小导游”,为身边人介绍无锡景,为外地游客介绍家乡景。此环节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同时,体会游览之乐,分享游览之乐,介绍游览之乐。
需要注意的是,“KUD”模式下习作单元学习活动要有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的量规评价。比如,如果将本单元的学习活动分为“基础达标”“能力转化”“提升运用”三个层次开展,那就需要针对三个层次设定量规,进行分层评价,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习作表达能力,高效达成“知道”“理解”“能做”,真正掌握“游记”写作的基本规律,真正理解“妙笔写美景,巧手筑奇观”背后的思想内涵。
参考文献:
[1] 林恩·埃里克森,洛伊斯·兰宁.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绝佳实践[M].鲁效孔,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