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婧瑶
摘 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学生进入小学以来,从写话逐渐过渡到写作,难度增加的同时,部分学生也减少了兴趣。交际语境下的写作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写作现状,在交流中提升写作能力。践行交际语境下的写作教学,可以创设真实的写作情境、设置明确的写作任务、搭建丰富的写作支架三方面为抓手,切实提高写作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交际语境
交际语境下的写作,是指为达成特定交际目的,针对某个话题、面向明确或潜在的读者进行的意义建构和书面交流。这种写作的主要特点是:将写作置于真实或拟真的社会情境、任务场景或者具体语境中。也就是说,交际语境写作就是在真实或拟真的语境下的书面表达和交流。[1]
交际语境下的写作教学,要创设一个真实的或拟真的言语交际语境,要有明确的写作任务,并提供丰富的写作支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进行真实的写作。[2]
一、创设真实的写作情境
交际语境写作的“语境”,须在交际语境写作教学的“情境”中诞生。[3]
好的写作情境应该从学生真实的生活、学习出发,让学生有代入感、参与感和表达欲。教师创设真实的写作情境,有助于学生获取真实的写作材料、表达真实的写作情感。
(一)情境助力真实的素材积累
小学生正处于习作起步阶段,习作经验和生活经验匮乏,获取写作素材的能力不足,常常会因缺乏写作内容而愁眉不展。教师联系课文,创设情境,学生在活动中表达交流,以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
围绕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竹节人》一课,我展开了写作教学。首先,创
设制作竹节人的情境,请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竹节人,介绍自己做的竹节人,并亲手操纵竹节人进行争霸比赛。之后,完成一篇习作,题为《竹节人诞生记》。学生第一次做竹节人,肯定有疑问、有挫折、有成功、有心得……那就互相说一说。带着自己亲手制作、亲自取名的竹节人,开始竹节人的“自我介绍”。有的竹节人体态纤细,行动灵活;有的四肢沉重,显得十分魁梧;有的虽其貌不扬,但手中的武器格外亮眼……一个个竹节人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一串串问题也随之而来:“它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个创意很好,你是怎么想到的?”“在制作竹节人时有没有遇到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就这样,有问有答,交流氛围浓厚,写作素材也得到不断积累。将桌椅稍加组合,就立刻变成了竹节人争霸的战场。竹节人的动作、控制者的神情、自己在观战中的心情变化、教室里热闹的场面……都是真实的写作材料。学生在该情境下实践、思考、交流,再用写作重现“竹节人争霸赛”的精彩场面,写作兴趣浓厚,实现了写作能力的提升,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
(二)情境激发真实的情感表达
不论何种题材的作文,写作情感的分量一定在所有技巧、文笔之上。写作是一种表达自我情感以及与世界、他人沟通的方式,是学生的“另一张嘴巴”。写作不是虚情假意的表演,而是自然的真情流露。只有在真实情境中激发真情、表达真情,写作才能回到它本来的面目。教师创设真实的情境,能够促使学生表达真实的情感。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题目是《我想对您说》。这次写作恰逢家长会召开前夕,我创设了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的情境,让学生可以表达心声,抒发真情。在真实的情境之中,学生的情感也自然流露出来。有的想借此机会表达对爸爸妈妈的感谢;有的想让爸爸妈妈改掉一个坏习惯,更健康、快乐地生活;还有的提出了对爸爸妈妈的希望,希望他们多关心自己一点……在交流中,学生单纯而质朴的情感格外动人。在家长会上,父母和子女相互阅读对方写给自己的信,情感体验达到了高峰。
二、设置明确的写作任务
交际语境下的写作任务,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需要,启动学生的内在言语表达机制,弥补写作经验的不足。[4]有效的写作任务往往需要学生的参与、有明确的写作对象、有具体的材料,强调写作的交际功能。因此,写作任务中应当包含明显的语境信息,如本次写作要达到什么目的、写作的对象是谁、有哪些具体的要求等。面对真实、具体的任务,学生写作的热情也会随之迸发。[5]
《我的心愛之物》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题目。学生很容易写成直白地介绍心爱之物的作文,或者用苍白的一句“我真喜欢它”来表达感情。对此,教师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将相关作文要求转化为交际语境下的写作任务。于是,我给全班学生送上了一份邀请函:
各位“心爱之物”介绍员们,邀请你们给《我的心爱之物》作品集里的图画配上文字,向其他同学介绍你的心爱之物。要求:介绍得清楚明白,让大家明白为什么它是你的心爱之物。
这样的写作任务,交际语境要素非常明晰:写作目的是介绍,写作的对象是其他同学,话题是心爱之物。在这样的写作任务中,学生的表达热情自然得到提升。
由此,学生也自主完成了任务分解:首先,要描绘心爱之物的样貌,不但要真实可感,还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摹;其次,要介绍清楚为什么它是心爱之物,肯定少不了讲心爱之物背后的故事,尤其要选择能表现自己对心爱之物珍视、喜爱之情的故事。
交际语境是动态的,教材要求是静态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教材形态的写作任务顺利进入语境形态的写作任务。[6]明确的写作任务,让学生走向真实写作,成为自己写作的掌控者。
三、搭建丰富的写作支架
交际语境写作理论认为,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言语建构过程,因此,写作支架的搭建显得尤为重要。[7]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有效的教学必然会把写作目标设置在学生的“现有发展区”之外,学生需要借助支架才能达到。因此,在交际语境写作过程中,需要适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支架,帮助学生走出写作困境。[8]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类文阅读、观察记录、思维导图是交际语境下实用且有效的写作支架。
(一)类文阅读
从“这一篇”出发,能够找到许多或是写法相似,或是题材相近的“另一篇”。学生广泛阅读同类文章,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收获,能够习得写作表达的门径。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主题是《介绍一种事物》。学生此前从未写过说明性的文章,所以,教师引导学生从课内的两篇说明文《太阳》《松鼠》入手,在交流总结中学生收获了说明文中“说明白”的法宝:每一小节围绕一个特点写,可以用总分结构;可以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打比方、作假设、作比较等;要按照一定顺序写;可以用细节描写,让语言更加生动……
学生还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书目,如科普性质的课外读物《青少年百科全书》等,尽情发散思维,在相互交流中总结提炼写作方法,比如:不再局限于课文中出现的介绍事物的角度,而能拥有更多的视角,比如介绍植物时,抓住外形、生存环境、品种、作用、栽培方法等。
教师提供类文阅读的支架,引导学生交流表达,发现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能让说明文的表达更加清晰明了、准确到位,这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策略支撑。
(二)观察记录
小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是要学会观察。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将仔细观察、连续观察落到实处?可以借助观察记录,确定观察角度,搭建表达支架。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是写观察日记。要真正写好观察日记,不但要连续观察,还要能观察事物多方面的变化。怎样让这些明晰地呈现在写作中?我们选定生长中的绿豆芽为观察对象,开展为期5天的“小豆芽成长记”分享会。设计观察记录表(见表1),帮助学生仔细观察豆芽成長的变化,学会清晰且有层次地表达。
从横向看,绿豆芽在发芽的过程中,每一个部位都产生了变化;从纵向看,绿豆芽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化也越来越大。教师引入观察记录表这一支架,帮助学生细致观察,发现绿豆芽成长的变化。在观察后的交流中,学生借助支架清晰表达,在相互补充中完善写作的角度,由此,学生不但能习得连续、细致观察的方法,在写作的时候也能做到具体、生动、清晰地表达。
(三)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图文并茂,是深受学生欢迎的表达支架。借助思维导图,将思维可视化,确定表达的框架,有助于构建出写作的整体思路。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习作主题是《神奇的探险之旅》。学生对这一主题很感兴趣,能够在分享交流中畅所欲言,但要写出曲折精彩且符合逻辑的情节,成了难点。学生在探险故事的情节设计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我选择思维导图这一表达支架,辅助学生构思,形成写作提纲。
在确定探险人物、场景和装备之后,主人公等一行人可能会遇到什么险情?又是怎样脱险的?我设计了以下思维导图(见图1),让学生以此为支架,设置三个情节,罗列出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这样,学生无形的想象就化为有形、可控的表达。教师和其他学生也能在第一时间参与评价、修改,直到构建出整体文本。
借助思维导图这一支架,学生在交流中学会了曲折地设置情节。如一位学生设置了在热带雨林遇到粮食危机这一困难,解决办法是同伴共享背包里的食物。同学们纷纷表示不够精彩。有同学建议解决办法改为发现野果,确认无毒,采摘食用,情节更加曲折,被大家采纳。思维导图能直观地展现写作的关键信息,有助于学生在交际语境中合理表达,从而构建出顺畅且清晰的整体写作脉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9],“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10]。可见,写作的目的是满足“交际”的需要,表达真实的情感。若学生能在真实的写作情境和明确的写作任务中,借着写作支架,习得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何愁写作时不知如何下笔呢?
参考文献:
[1] 荣维东.交际语境写作[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6:5.
[2] 陈欧,陈宇.小学语文交际语境写作的教学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8(20):64.
[3] 祝荣泉.基于教材文本的“情境变式”:交际语境写作教学的有效路径[J].江苏教育,2022(91):31.
[4][6][7] 王成.小学交际语境写作研究概述[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8):92,92,92.
[5] 于萍萍.交际语境写作教学实践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23(4):81.
[8] 曹国锋.具身、具象、具法:交际语境写作教学的策略探索[J].中国教师,2023(4):45.
[9][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