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
摘要:基于项目化学习的高中语文当代文化深度参与路径研究是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及本任务群学习目标的指引下,以项目化学习为抓手,以学习共同体为学习组织形式而展开的。具体路径以项目化学习内容的开发与规划为起点,涵盖了学习主题的积极发掘、学习共同体的高密构建、活动方案的具化设计。以项目化学习的活动过程为核心环节,以聚焦与提炼、剖析与穿透、评价与反思三个层级推进的阶段导引学习者深度参与当代文化。“四维三体两径”的评价和激励体系贯穿当代文化参与项目化学习的始终,有效助力本任务群的学习。
关键词:核心素养 当代文化參与 项目化学习 深度参与
一、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的要义与实施现状
当代文化是指当下的能够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且有一定文化含量的事件、活动,既包含了特定的文化现象,也指向当代文化生活。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指引,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
虽然统编教材刚刚开始使用,但是当代文化源自当代生活的特点使我们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其中。这是本任务群实施的有力条件,也是我们实施本任务群时需要特别观照的现状——当代文化以其当代性包围我们,“始终在场”的表层直觉常常消解我们对其深度解读的敏感性。学习者对当代文化生活极具热情,但是多停留在表象层面的关注上,而未能深入其本质剖析评价,更很难实现理性地传播当代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基于此,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指引,以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理念,笔者认为本任务群的学习旨在实现当代文化生活的深度参与,即从语言、思维、文化和审美角度,引导学生积极聚焦当代文化——提炼、剖析、反思、评价与传播——深度参与当代文化,既获得学科素养的提升,更增强文化自信。
因此,笔者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及本任务群学习目标的指引下,以项目化学习为抓手,以学习共同体为学习组织形式探究本任务群深度参与的路径。(如下图)
二、当代文化项目化学习的开发与规划
(一)源头活水来:“课标·学生·教师”积极发掘参与主题
项目化学习,即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e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学习模式。教学领域的“项目化学习”是指结合相应学科的知识体系,以有意义的学习内容为前提,在真实的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既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又促进学习者主动构建自我知识体系的学习模式。这与本任务群源自真实生活、追求深度参与的目标不谋而合。
项目化学习的起点是问题(主题),即来源于真实情境的具有巨大内驱力的学习内容。在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中,问题(主题)指向学习者热切想要参与的当代文化现象。结合本任务群的特点,高质量地参与主题发掘路径应有三条。一是课程标准的指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从涵义、学习目标、实施建议等方面对本任务群做了全面且精准的阐述,以课程标准为指引来构建本任务群的学习内容才能有事半功倍之效。二是学习者对生活的关注。项目化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者,由其自身来发掘身边有意义的文化现象作为项目化学习的主题,必能使其因为“在场性”而更有探索和参与的内驱力。三是教师辅助构思设计。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的角色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辅助参与活动主题的发掘与设计,可以使项目化学习获得更好的开始。
示例: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指引,本任务群的学习内容设计是多姿多彩。(具体如上图所示)
课例:双黄连“一夜封神”思考(来自学习者的生活)
2020年1月31日—2月1日,全国各地出现了“双黄连”抢购风潮,多地甚至出现脱销的现象。当时不少学生在线上谈及这一现象,但是往往停留在惊讶、惊叹或者嘲笑等感性层面的浅层次体验上,很少能透过现象触及本质,进行深入思考。因而,笔者在所任教的班级中开展了“双黄连‘一夜封神思考”的项目化学习,试图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到这一事件之中。面对这一内容,学生也表现出了非常大的热情,全班43位同学,共有38位同学主动参与其中,组建了9个学习共同体。
(二)数叶迎风起:“培育·自主·干预”高密构建学习共同体
文化是人类社会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可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她以斑斓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丰富和充实了我们的生活;然而她纷繁变幻的姿态也常常是困住我们双眼的迷雾,让我们难以拨开云雾而触及她的本真。因而要真正获得深度参与,参与者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虽然高中生思维能力、文化素养都得到了迅速提升,但是仅以个体力量聚焦、参与、评析文化现象只能在一部分学习者中实现。因此,“2017年版课标”在本任务群的学习建议也是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提出了“要建立各类语文学习共同体”“引导学习者自主创建各类社团”的教学建议。
学习共同体的建立,笔者认为应当追求高质紧密,简单地组合是无法使共同体中每一位学习者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的。结合日本著名教育教学佐藤学教授的观点,高质紧密的学习共同体,应当是学习者在充分考虑自己的学习愿景、个人能力、个性特点之后,以共同的学习愿景为指引,秉承民主、卓越原则自主构建4-6人的结构紧密、共学共研且产能高效的学习组织。构建过程(如下图)中,主体是学生,教师作为学习过程中的“平等中的首席”,可依据具体情况做出适度干预。
(三)匠心定乾坤:“立体·具化·精深”具体设计活动方案
方案设计,是项目化学习的核心内容。结合本任务群的特点,是指学习共同体以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形式围绕所聚焦的文化现象设计的一系列具体且可操性强的活动计划和方案。具体从两大路径着手:一是立体构建指引深度参与当代文化的问题框架体系,二是具化设计当代文化参与的行动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对学习共同体的方案设计应贡献精准的指引,以助力学习共同体获得具化而精深的方案。(如下图)
问题是项目化学习前进的动力。致力于设计具有挑战性和穿透力、宽泛且开放的,有时甚至涉及不同学科的高质有深度的问题,才能引领学习者在知识的探究与建构中不断深入。问题框架体系,由学习目标、单元问题和内容问题三大层级构成。结合本任务群的特点,单元问题是对活动内容从聚焦与提炼、剖析与穿透、评价与传播三个层面的分解与支撑,是具有挑战性和深层次开放性的问题。内容问题则是对单元问题的进一步具化,指引着学习者在共同体中不断拓宽探究的深度与广度并尝试自主建构知识。
具化设计行动方案,主要涉及活动形式设计、合作分工计划、成果形式预期以及活动原则制定。
示例:春节新风俗“抢红包”现象研究(活动方案设计)
(一)问题框架体系
1.活动内容:春节新风俗“抢红包”现象研究
2.活动目标:①聚焦新风俗“抢红包”现象,剖析穿透其本质,探究其内在的积极和消极意义。②迁移参与:搜集整理其他新兴春节风俗,剖析穿透其本质,探究其意义。
3.立体搭建问题框架:从聚焦与提炼、剖析与穿透、评价与传播三大路径入手积极构建。(如图)
(二)具体行动方案
1.活动形式设计:以学习共同体(4人)为学习组织,有机结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线上、线下展开。
2.合作分工计划:搜集资料并描述现象为自由完成部分,提炼本质、剖析原因、评价反思为合作完成部分,文字写作部分则由单独写作、组内交流而后形成较为完善的参与成果。
3.成果预期:形成对春节新风俗“抢红包”有深度思考的文字成果。
4.活动原则:民主与尊重、团结与合作、倾听与沟通。
三、当代文化项目化学习的活动与展能
活动——以合作与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是项目化学习的中心环节;展能是在活动中获得深度的体验,提升参与当代文化生活的能力和素养。这是当代文化参与的重中之重。具体由三个层级递进的环节构成:聚焦与提炼、剖析与穿透、评价与传播。(如下图)
(一)聚焦与提炼:钩玄提要,探本溯源
聚焦,是对当代某一或者某些文化现象的关注、调查、搜集和梳理。当代文化常常以碎片化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聚焦这些现象可以使我们活动在更为集中和丰富的天地间展开,为更好地参与打下基础。提炼,是对聚焦的文化现象进行审视、归纳总结,萃取实质的过程。提炼是聚焦的目的,是在分类对比的基础上以归纳思维探究所聚焦的文化现象的实质。它能很好地弥补语文学习中基础思维训练不足的缺憾。
课例:双黄连“一夜封神”思考(聚焦与提炼)
学习共同体在前期的方案设计中,首先聚焦这一现象,通过组内分工来搜集与这一事件有关的资料。笔者在阅读了方案后,则建议学习者将视野从时间和空间上做一定的拓展,找找有无同类型的事件,而后再对这些事件做进一步的审视、归纳总结和实质萃取。放宽视野后,学习者利用各种资源和工具找到了不少同类型事件,比如2011年福岛核泄漏导致的“抢盐”风波,2003年非典时期的“板蓝根”脱销事件。在对这些事件本身及其发生的背景进行详细的资料搜集之后,学习者从消息散布者、新闻媒体、普罗大众、相关监督机构、销售商家等不同的角色入手,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细致的本质探究,也因此对这一事件有了深刻而理性的参与与体验。
(二)剖析与穿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剖析是对提炼的深化,是对隐藏在文化现象背后本质的进一步研讨分析。它与穿透密不可分,水乳相融。穿透的过程,是从不同的视角来揭示蕴含在其本质意义背后的深刻含义。常见的视角——语文的视角、哲学的视角、社会学的视角、心理学的视角,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可以为学习共同体的探究提供支架知识——相关拓展知识资源以及各种辅助学习资源,激发学习共同体在挑战之中深入探究,获得更深层次的参与。
课例:双黄连“一夜封神”思考(剖析与穿透)
在聚焦与提炼的基础上,学习者基于不同角色从不同的视角入手对此事件做了进一步的剖析与穿透。有学习共同体从新闻媒体切入,以社会学、心理学的视角深度剖析了这一事件,认为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不够强、在科技报道上的专业性较弱,缺乏谦虚谨慎的从业心理是导致这一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也有从普罗大众入手,以心理学的视角并结合了勒庞的《乌合之众》中关于“群体”的哲学社会学知识来分析,指出在危难之下,民众的焦虑心理往往促使焦虑群体的产生,使得个体缺乏基本的判断能力而服从于群体的盲目行为。
(三)评价与传播:思辨求真,行而远之
当代文化参与的一大重要原则是直面反思。聚焦与提炼、剖析与穿透是直面文化,评价即是对当代文化的反思。身处当代文化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不自觉地卷入其中而成为参与讨论的一员。以反思的态度,即以批判性、创造性等思维对其习以为常的文化进行反思评价,既有助于学习者摒弃偏狭,更加深刻地认识这些文化现象,也能有效提升学习者的高阶思维品质,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传播所展现的是学习者对当代文化的认同和自信。传播必须在聚焦、提炼、剖析、穿透和反思之后。于项目化学习而言,它是一种成果展示,在“互联网+”的时代,文化传播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诸如论文报告、多媒体制作、公益演出等等。借助多样化的传播形式,既内化了学习者对当代优秀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增强了对当代中国文化的自信心;也让学习者在优秀文化的滋养之下成为一个真正的文化传播者,让我们的优秀文化行而远之。
课例:春节新风俗“抢红包”现象研究 (评价与传播)
学习共同体在探寻了“抢红包”的本质后,对其作出了较为全面的评价。
“從积极的角度来讲,‘抢红包体现了信息化时代春节风俗与时俱进的变化,也是公众对春节风俗的重视;不分长幼同抢红包,也表现了平等交流的思想。‘抢红包比之传统的红包,不只承载了亲情,还增进了友情。从消极的角度来讲,‘抢红包容易走入物质的歧途,使人们为了‘抢红包成为低头族,而忽略了春节团圆相聚的热闹与美好。”
有了这样的深刻评价,对于“抢红包”的传播,学习共同体便有了极为理性的思考。
有一个小组在其总结报告中这样写道:“随着时代发展,新的春节风俗必然不断涌现。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些新的事物?受这次活动的启发,我们小组认为应当以‘春年的意义作为评判标准。千百年来,春节是除旧迎新的日子,也是团圆的象征,新的风俗要能展现这样的气韵才有价值。比如‘抢红包,只要我们合理参与或者带着家人朋友一起参与,那么它的存在就有了积极的意义。”
四、当代文化项目化学习的评价与激励
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的积极意义是多方面的,它也是本任务的学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积极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能反映学习者的学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也能促使学习者自我审视,寻找学习过程的不足并积极加以改善。有效的教学评价不是教学的终点,而是贯穿教学的始终,既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评价,更有引导促进作用。
基于本任务群以项目化学习为抓手,以学习共同体为组织形式的实施路径,笔者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以“四维三体两径”核心要义设计了贯穿整个当代文化参与过程评价激励体系——由教师、学习共同体与学习者三大评价主体一起围绕项目化学习的过程特点,从学习者个人和学习共同体,过程和结果四大维度两大路径构建活动评价激励体系(如下图)。用以激励每一位学习者积极思考、深度探究。
Beretier曾运用Popper的三个世界理论——物理世界(世界1)、主观或精神世界(世界2)、观念世界(世界3)来引导我们思考学校教育中可以争取的东西。而哈蒂则在此基础上指出:“这三个世界与学业成就的三个世界是对应的:物理世界的表层知识,主观世界的思维策略和深层理解,以及作为表层和深层认知与理解的结果,学生用来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现实的方式。”[1]
就学习者而言,“作为表层和深层认知与理解的结果,学习者用来建构自己知识和现实的方式”,是学业成就的高阶阶段,虽然是可错的,但却是能够被改进的,有生命的世界。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具有持续内驱力的学习方式,将之用于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的学习之中,必定能有效地激发学习者持续的参与热情,积极地运用物理世界和主观精神世界的理解结果来构建自己对当代文化的参与路径,获得对当代文化的深度参与体验而提升自我的学科素养,增强文化自信,成为一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传播者。
参考文献:
[1]約翰·哈蒂.可见的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27.
(本文获第十七届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竞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