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技术 强化评价

2023-06-20 01:30陈卓能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3年1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陈卓能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中,明确了三个层面的学习任务群,其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属于第二层面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同时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提高审美品位等。文章基于以粤教翔云“创创用”层面为基准的信息化实践,以及基于过程性评价目标导向下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开展探究性活动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探究性活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一、案例设计

(一)背景分析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推动着学生个性化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以及通过大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各级学习任务活动的实施,根据研学后教(升级版)“融乐”课堂的理念要求,通过三融打造六乐,这是研学后教3.0课堂教学的新样态。其中,“融通技术”体现了“技术助研学,数据助评价”信息技术、数据分析与教育教学相融合,“融汇四评”中需强化过程评价,以突出思维培养。本案例拟通过融通信息技术手段以及目标强化评价手段,深化“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实施。

(二)任务内容阐述

1. 技术助研学,梳理信息反馈学情

在预习检查中,通过粤教翔云软件自制互动资源“《清明上河图》信息卡”,让学生进行文本信息的配对,以游戏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关键信息的筛选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期待;同时创设生活情境,聚焦关键段落,引发对研学问题的质疑点,生成研学问题。

2. 强化评价导向,聚焦学习任务群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强调,“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和“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根据本课阅读任务,结合文本和研学案等课内外资源,生成过程性评价标准,以此目标为导向,开展指向任务群的活动“向游客介绍《清明上河图》”,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审美输出表达,培养并提升迁移表达能力。

3. 生成评价标准,目标导向活动

根据本课的阅读任务“我来介绍《清明上河图》”,结合课文内容、插图、板书或研学案的补充资源,生成过程性评价标准。同时小组依据评价标准开展小组活动,交流讨论,实施评价活动,最后小组汇报,开展创意表达。

(三)学习目标

1. 通过粤教翔云互动资源,认识“择、宫”等8个生字,了解课文基本信息。

2. 通过研读交流、小组学习、师生互动,说出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3. 通过目标生成、强化评价,能结合课内外资源,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四)过程性评价量表

根据本课的阅读任务“我来介绍《清明上河图》”作为过程性评价点,结合课文内容、插图、板书或研学案的补充资源作为评价主体,生成过程性评价标准(见上表),开展“我是名画介绍小达人”活动。

评价标准依托介绍内容、介绍形式、补充拓展三方面生成,旨在引導学生关注本文的人文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进一步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通过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到运用表达,实施评价活动,激发阅读期待。

(五)教学流程图

二、任务实施

(一)明确学习任务,聚焦关键段落

任务目标:生成研学问题,聚焦关键段落;

需解决的核心问题: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内容;

任务时长:8分钟;

实施过程:

1. 教师回顾“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揭示课题。

2. 观看精彩剪影,引发质疑,生成研学问题(预设):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3. 预习检查,反馈评价。

(1)检查字音:

请给句子中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①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撞上对面来的一乘(    )轿子。

A. shènɡ B. chénɡ

②马笼(    )头被一下子拽住了。

A. lónɡ B. lǒnɡ

(2)检查课前信息收集:(粤教互动资源)完成《清明上河图》名片信息配对。

4. 引发质疑,引向深度阅读: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内容(     )。

A. 第一自然段 B. 第二自然段

C. 第三自然段 D. 第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单元语文要素,视频引入《清明上河图》精彩剪影,激发阅读期待,营造“乐思”的学习情境;结合文中的阅读揭示,明确阅读任务和生成研学问题。利用粤教互动资源功能,快速准确反馈课前预习效果以及开展针对性的补充,体现师生“乐研、乐学、乐思”的高效课堂,为开展深度阅读做铺垫。

(二)开展小组研学,探寻著名原因

任务目标:研读本文,探究《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原因;

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作者是怎样围绕《清明上河图》的特点将每个自然段写清楚;

任务时长:17分钟;

实施过程:

1. 自主研学:第2至4自然段写出了《清明上河图》什么特点;

2. 小组探究: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3. 交流汇报:

(1)人物众多:人物介绍、微课拓展、依照句式介绍其他人物

(2)形态各异:

A. 对比第2自然段和前文《赵州桥》第3自然段在表达上的共同点,理解作者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B. 通过关键词“一寸、黄豆那么大、清清楚楚”和课外补充,感受画作的艺术价值。

C. 回归研学问题,生谈体会。

(3)生动传神

A. 听录音,谈体会。

B. 回归研学问题。

C. 对比第2、3自然段在表达上的不同点,理解“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不同表达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研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明确2至4段分别围绕《清明上河图》的什么特点来写;在学生汇报和师生交流中,以“乐教”促“乐学”:通过对内容的解读,感悟名扬中外的原因,而通过对表达写法的观察,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这些特点将每段话“写清楚”,在体现本单元人文主题的同时,兼顾了语文要素训练点的落实。

(三)目标导向,开展“我是名画介绍小达人”活动

任务目标:生成过程性评价标准,落实任务群活动;

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按照评价标准,运用学过的方法,介绍《清明上河图》;

任务时长:10分钟;

实施过程:

1. 结合课文内容、插图、板书或研学案的补充资源,生成过程性评价标准。

2. 小组活动,交流讨论,实施评价活动:向游客介绍《清明上河图》。

3. 小组汇报:依据评价标准,开展创意表达。

预设1:通过排比手法列举介绍“树下玩耍”的局部图;

预设2:通过动作描写具体介绍“街头卖艺”的局部图;

预设3:通过排比手法和动作描写相结合的方式介绍《清明上河图》。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强调,“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和“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根据本课阅读任务,结合文本和研学案等课内外资源,生成过程性评价标准,以此目标为导向,开展指向任务群的活动“向游客介绍《清明上河图》”,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审美输出表达,培养并提升迁移表达能力。

(四)跨學科融合,生成个性化作业

任务时长:5分钟

1. 生成个性化作业:

必做:(1)写一写:仿照第3自然段,描写一个局部图,注意用上课文的表达方法。(2)说一说:围绕一个特点,向家长再次介绍《清明上河图》,注意要把特点说清楚。

选做:(1)看一看:观摩沙湾宝墨园《清明上河图》大型壁画,注意观察它的传神之处。(2)读一读:好书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你将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感悟。

2. 生谈收获,师总结。

3. 齐读题画诗,感悟优秀传统文化。

【设计意图】结合语文要素的训练和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的学习要求,生成指向书面和口头表达的必做作业,结合本土化资源和阅读推荐,开展“探寻宝墨园《清明上河图》大型浮雕的秘密”活动,体现了跨学科的融合,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探寻地域名胜”主题活动,生成指向观察和阅读的选做作业,体现“双减”政策对分层、个性化作业设计的要求。

三、案例评估与反思

(一)品“乐研”之味:紧扣语文要素,开展研学活动

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以“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为语文要素;在任务1中,通过回顾单元语文要素,视频引入《清明上河图》精彩剪影,激发阅读期待;在任务3中,通过自主研读、小组讨论,明确2至4段分别围绕《清明上河图》的什么特点来写;在学生汇报和师生交流中,通过对内容的解读,感悟名扬中外的原因,而通过对表达写法的观察,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这些特点将每段话“写清楚”。

(二)启“乐教”之旅:剖析研学问题,梳理研学方法

以研学问题为中心,是“研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之一。版块2中在明确阅读任务后,通过学习题目进行引入,引发学生进行质疑,从而生成研学问题: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接着引导学生对研学问题进行剖析,从而引导聚焦第2、3、4自然段,为学生梳理研学方法,明确学习任务。

(三)创“乐学”之情:粤教翔云“创创用”,融通技术助研学

在任务2的预习检查中,教师通过粤教翔云软件自制互动资源“《清明上河图》信息卡”,让学生进行文本信息的配对,以游戏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关键信息的筛选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期待;同时创设生活情境,聚焦关键段落,引发对研学问题的质疑点,生成研学问题。

(四)激“乐思”之趣:强化评价导向,聚集学习任务群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和“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根据本课阅读任务,结合文本和研学案等课内外资源,生成过程性评价标准,以此目标为导向,开展指向任务群的活动“向游客介绍《清明上河图》”,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审美输出表达,培养并提升迁移表达能力。

(五)促“乐动”之机:生成评价标准,目标导向活动

在任务3中,根据本课的阅读任务“我来介绍《清明上河图》”,结合课文内容、插图、板书或研学案的补充资源,生成过程性评价标准。同时小组依据评价标准开展小组活动,交流讨论,实施评价活动,最后小组汇报,开展创意表达。

(六)拾“乐创”之趣:跨学科融合,生成个性化作业,落实“双减”要求

在任务4中,结合语文要素的训练和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的学习要求,生成指向书面和口头表达的必做作业,结合本土化资源和阅读推荐,开展“探寻宝墨园《清明上河图》大型浮雕的秘密”活动,体现了跨学科的融合,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探寻地域名胜”主题活动,生成指向观察和阅读的选做作业,体现“双减”政策对分层、个性化作业设计的要求。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绽放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