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本科“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3-06-16 11:25文玉芳王放王丽妲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10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教师队伍

文玉芳 王放 王丽妲

[摘           要]  职业本科教育肩负着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高标准技术传承、高品质就业的重要责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进程。为保障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本科院校必须重视教师队伍的“双师”能力培养。作为第一批职业本科试点院校,西安汽车职业大学创新“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的五能力培养模式,探索职业本科“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路径。

[关    键   词]  职业本科;现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0-0089-04

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职业本科教育是产业升级对高层次人才规模的新需求,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与世界职业教育接轨并且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2022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了职业本科的主路径,明晰了职业本科发展的关键制度。职业教育法在纵向发展中形成了“中职—职业专科—职业本科”技术技能型人才体系。

2019年,教育部批准15所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目前全国已有32所职业本科院校,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发强烈,提高职业教育的层次,开展职业本科教育是世界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职业本科教育肩负着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高标准技术传承、高品质就业的重要职责。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进程。“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本科的特色,加快推进职业本科“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健全职业本科“双师型”教师标准体系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高质量职业本科教育的保障。因此,职业本科院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双师”能力培养,加快实现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布局,培养更多社会与国家需要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

一、顶层设计完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

2019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建成师德高尚、技艺精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各校需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制定资格准入、聘用考核制度。

2022年,教育部继续提出,持续开展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工作,逐步健全完善的“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体系,并在国内迅速、高效、高标准地完成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

为贯彻国家“双师型”文件精神,响应各省市对国家级“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的迫切需求,从认定范围、基本标准、实施过程、发展通道等方面出发,2022年10月,教育部继续制定并颁布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试行)》的重要指导文件。

上述一系列政策的颁布与实施,足以说明职业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地位,也为职业本科院校开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未进行分级认定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10月,全国大部分省份均有发布“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相关办法,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各院校均从认定对象、认定条件、认定程序与聘任激励等方面制定了“双师型”教师认定方案,进行一次性认定,所有通过“双师型”教师认定仅仅达到了初级“双师型”水平,体现不出教师真实的“双师”水平。采用未进行初、中、高“双师型”分级的认定方式,无法引导“双师型”教师可持续发展,也无法激励教师走逐级提升的“双师型”道路。

(二)“双师型”教师认定缺乏科学的考核体系

我国大部分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中没有设置考核环节。据调查,大部分院校认定条件主要有两种模式,包括“双证”和“双职称”。“双证”即要求教师拥有教师资格证+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双职称”即要求教师拥有教师系列职称+初级以上职业技术职称。这样的认定条件,导致的结果就是有“双证”不一定有“双能”。部分院校虽然有考核环节,但存在考核内容过于单一、考核方式过于简单、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将导致通过“双师型”认定的教师其实践教学水平与“双师型”教师要求不符。

(三)校企合作“双师型”培养制度不健全

“双师型”教师的能力培养要建立在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基础之上,而当下各院校开展的校企合作局限于少部分教師参与,大部分专业教师能力与企业实践岗位能力存在较大差距;职业院校开展“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中,存在校企合作深入不足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时间较短,且不具有延续性,同时,因为高校的教学任务重,大多数教师无法完整参与企业工艺技术和科研项目的开发。(2)高校环境是脱离企业生产的,教师实践技能薄弱,往往无法帮助企业解决研发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至于影响企业合作的积极性。

三、职业本科“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提升路径

西安汽车职业大学作为第一批职业本科试点院校,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的重要任务。西安汽车职业大学创新“五能力”引导的培养模式,建立多维度评价标准。“五能力”指的是实践、教学、创新、科研以及社会服务能力。构建“五能力”引导的培养模式可实现教师“双师水平”同步提升的培养效果,最终建设一支能实践、精教学、有创新、专科研、善服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构建分级递进式考核体系,提升“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

西安汽车职业大学以汽车工程学院为试点,为精准对接汽车专业技术能力,制定了系统、科学的考核方案,并成功开展了四期汽车类“双师型”教师的培训考核工作,为全国职业本科汽车类“双师型”教师培训考核提供了客观有效的经验参考。对推动职业本科汽车类“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实现对汽车专业教师实践能力递进、分级培养,学院设计了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初、中、高三个层级培训考核体系。这种递进式体系设计促进了职业本科汽车类“双师型”教师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保障职业本科汽车类“双师型”特色,提升专业教师发展的内核动力、职业认同感、职业荣誉感、职业自信,同时引导教师知识技能持续更新。

职业本科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师考核体系如表1所示。

针对教师能力成长规律,为精准对接汽车专业技术能力,西安汽车职业大学邀请校企合作单位专家参与,制定了“实践能力为重、紧跟产业技术前沿”的考核内容。

初级注重汽车维修基本技能的考核;中级注重理实结合能力、系统分析能力和新技術认知能力;高级注重汽车故障综合分析能力及教学能力。

1.初级“双师型”技能考核内容

为加强汽车专业课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以自制实训台架为载体,进行汽车维修基本技能考核。初级应具备对汽车机械零部件、电器元件进行拆装、测量、修复的能力。具体考核内容如表2所示。

2.中级“双师型”技能考核内容

为加强教师的理实结合能力、系统分析能力和新技术认知能力。中级考核培训利用校企合作项目实训车辆设备,采用“拆装+绘图+实车讲解原理”的实操考核方式。中级具备对汽车总成和系统进行分解、装配、制图和原理分析的能力。具体考核项目如表3所示。

3.高级“双师型”技能考核内容

基于“岗位职业能力”视角,为加强教师的技能培养和教学能力培养,高级考核培训采用“故障综合分析能力+教学能力”的考核方式,形成对专业教师专业发展的正确导向,切实提高教师的真实“双师”水平。高级具备对汽车机械电子控制系统进行综合分析、故障排除以及案例教学的能力。具体考核项目如表4所示。

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职业教育的支持。自2019年起教育部先后出台的国家“双师型”精神文件,充分说明国家逐步重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职业本科院校要聚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因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建立顶层设计完善、专业技术能力精准对接的职业本科“双师型”考核培训体系,真正提升职业本科“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以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二)逐步完善教学团队竞赛机制,不断提升“双师型”教师的创新+教学能力

西安汽车职业大学于2021年成立“汽车工程技术创新团队”,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团队顺利通过了陕西省教育厅的评选,成为省级“技术创新团队”。团队教师积极参与各类大赛,包括省市级高技能人才大赛、教学能力大赛等,以期形成校级—省部级—国家级三级竞赛工作体系。此外,团队积极申报“双师型”教师队伍相关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形成经验成果。以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国家级职业教育活动为契机,形成“校级—省部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在线精品课的评选体系,这对于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教学能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提升育人质量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搭建科研平台,提升“双师型”教师的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根本。作为职业本科“双师型”教师应积极参与科研,想要让教师在科研的道路上扬帆起航,良好的科研氛围少不了,还必须搭建科研成长平台,多渠道、多途径为职业本科“双师型”教师搭桥铺路。为此,学校制定了《西安汽车职业大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

2022年,汽车工程技术陕西省工程研究中心利用平台组织学院教师积极申报虚拟仿真平台开发、汽车运动性能相关科研项目,以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目前,学校已形成校级—省部级科研平台双级联动体系,将进一步提升学校科研综合实力,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西安汽车职业大学构建了“一核多星”的科研平台,下设新能源汽车与储能技术研究、汽车大数据工程研究、车联网与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制造工程等八个研究分中心。

汽车工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要有汽车改装技术创新、智能网联与大数据、虚拟仿真训练技术三个研究方向。学校利用“一核多星”这个科研平台夯实科研平台工作,做好科研项目统筹,把牢科学研究方向,促进科研成果产出。各中心可进行联合探索、研究设备共享、共同申报,培养更多的科研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科研兴教,科研兴校。职业本科“双师型”只有具备科研能力,才能去追求创新,创造出更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多适合现代汽车产业的优质人才。

(四)构建协同育人办学机制,提升“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需要全方位、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制度的支持。为此,职业本科院校需重视校企合作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构建全方位、深层次的协同育人办学机制。在招生方面,引入行业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联合制定招生方案;在教学方面,采用“校企双导师制”,共同制定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学模块;在毕业设计方面,职业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问题,成果接受企业鉴定。

校企合作任教教师优先选择“双师型”教师。通过与优质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双师型”教师能够掌握企业要求并能够及时将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典型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一方面掌握企业前沿技术的“双师型”教师可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高层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双师型”教师能为企业提供新技术、新理论支持,能为企业新产品开发、新工艺创新提供支持,从而为企业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同时能为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提升企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

在“双师型教师+企业导师”双主体、全过程模式下,构建“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一方面实现精准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另一方面也是辅助提升职业本科“双师型”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四、结语

职业本科院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功能,关系着我国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素质。为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职业院校需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西安汽车职业大学创新“五能力”引导的培养模式,精准提供考核培训、竞赛平台、科研平台、校企平台等,建立多维度的考核评价标准,重点培养教师的“五能力”,最终建立一支“能实践、精教学、有创新、专科研、善服务”的职业本科“双师型”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李晓娟.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路径依赖及破解[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2,21(6):45-52.

[2]钟斌.高职“双师型”教师分层分类培训的生成逻辑与实施进路[J].职教论坛,2021,37(8):95-102.

[3]杨嵩,楊大伟.地方院校联合跨界培养“双师型”教师机制研究[J].职教论坛,2021(4):96-101.

[4]李鑫,李梦卿.企业需求视角下“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20(31):35-40.

[5]房敏.“双师型”教师培养中校企伙伴关系构建:关键要素及优化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10):49-54.

[6]杨公安,刘云,米靖.“双师型”教师“七位一体、多元立交”培养体系研究[J].职教论坛,2020(4):78-82.

[7]彭红科,彭虹斌.面向教育现代化2035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与路径[J].成人教育,2020,40(2):58-64.

[8]乜勇,万文静.双师教学三段循环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1(2):83-88,96.

[9]佛朝晖.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实施现状、问题与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5):24-28.

[10]降雪辉.新工科高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J].中国高校科技,2021(5):99.

[11]张靖,郑新.教学关系视域下的双师课堂:特征、问题与优化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22,43(10):19-25.

[12]职姚远,赵善庆.职业教育“双师”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建设路径[J].成人教育,2021,41(2):69-78.

[13]朱宁波,严运锦.新手教师学习机制解析:从“边缘”走向“中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19):33-38.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教师队伍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