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效果评价研究

2023-06-16 09:56刘丽萍张春雨崔力川韩茜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10期
关键词:审计学维度育人

刘丽萍 张春雨 崔力川 韩茜

[摘           要]  提升审计学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建设离不开对思政教育效果的评价。为了提高评价思政教育效果,以广西师范大学“审计学”课程为例,基于“审计学”课程学习构建以学生为主导的“审计学”思政教育建设效果评价体系,了解审计学当前融入思政教育的状况和效果。结果表明:我国对审计人才的培养相对于社会需求较为滞后,与实际人才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建议革新课堂教学方式,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专注于学生价值发展,增强思政教育的持续性。

[关    键   词]  思政教育;审计学;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0-0037-04

一、引言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对审计学专业本科教学的现实情况中仍存在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即“重理论,轻实践”等诸多问题较为明显。广大教师普遍认同思政教育在教育质量提高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但仍有部分教师对于为什么要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存在一些疑问。思政教育是学校塑造道德价值观这一核心使命的关键所在,尽管目前的思政教育设计结构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它可以帮助解决专业教学中思政育人方面的关键问题。思政教育建设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可以为其提供一套符合当前时代发展要求的价值标准。面对高等教育改革出现的新问题与新情况,应当积极解决思政工作与思政课程发展的难点问题,即解决如何进行思政教育的问题,以此协同处理思政课与专业课间的关系,放大协同育人效应,切实发挥思政教育的统领与指导作用[1]。评价思政教育建设的有效性是提升思政教育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教学实践性活动等德育教学管理过程,实现面向学校的全程化、全方位和个性化育人[2]。因此,在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学中仍要积极落实思政教育建设,确保思政教育建设工作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切实培养专业技术与思想道德修养协同发展的优秀人才[3]。

目前,审计工作能够有效应对财务舞弊案件或内部控制缺陷问题,完善企业管理流程,提高内部运营的有效性,当前的审计教育也能通过实践教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完成现代化设计[4],因此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审计学课程管理既是审计人才培養的关键,亦是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的重要基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加快,培养专业型人才和高素养的审计型人才成为当前现代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基于我国宏观政策、技术革新等对审计人才需求的影响,陈艳娇等(2022)提出了由品德、知识和技能三个一级指标组成的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三要素模型框架[5]。在改革步伐加快的背景下,将立德树人教育融入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过程是当下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经之路,审计教学过程更加注重把德育融入并培养发展对社会有用的技能型人才,因而对审计学课程的要求也逐年提高。张献莹(2022)通过研究国内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要促进院校特色和审计实践相结合,科学地培养应用型审计人才,同时要求高校着重审计专业思政教育和教学实践,全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能力,提高审计人才的思想道德修养,为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6]。

在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被赋予了新的“以文化人”内涵,强调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引导和探究育人的方法途径[7]。思政教育的使命是为学生提供价值引领和人格教育,以及促进其政治素质的形成与提升,在提升教师教学质量水平的同时,坚持“教书育人,以德树人”的基本观念,并且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审计学思政教育建设,一方面可以全面提升教师的审计学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通过价值理念引导并渗透专业教学实践的各重要环节、各具体步骤,将知识传授和教师价值引导融入一个和谐的整体;另一方面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通过多种形式搭建教学交流互动平台,召开全校专业课教师例会与部分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全力打造教师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协作的研究型教学实践团队,打破学生单向的教育思维观念限制[8]。学生是思政教育最直接的感受者、受益者、学习者,因此,有关“审计学”的思政教育研究应以学生为第一视角,全面考察思政教育建设中人才培养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广西师范大学审计学思政教育为例进行评价与分析,为思政教育建设提供对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审计学思政教育融入的现状研究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9]。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落实党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更好地发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作用。在此指导精神的引领下,我国审计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我国高校教育对审计人才的培养仍落后一步,与审计人才实际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9]。

我国高校审计课程始于1985年,开设审计学专业的以财经类院校为主,以财政拨款为主要资金来源。其中二级学院中下设的审计学专业经济动力主要依赖其在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教学、科研、师资结构优化需求是否强烈以及企业资源优势共享的意愿是否强弱上,与职业教育领域相比经济动力还不够强劲[10]。而目前在我国高校的专业化建设过程中,审计学往往作为会计学专业的附属专业或者是以会计专业下属方向的形式设置[11]。

目前,高效审计课程以“立德树人”为课程整体目标,以培育审计新思想为具体目标,通过教师个人素养、言谈举止影响学生,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以真实的舞弊案例自主探究学习。但在审计课程融入思政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部分问题,如教学观念更新不及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做得不到位,虽授课方式和内容都有创新,但学生尚未成为课堂主体,缺乏对学生审计职业道德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财务舞弊的危害及缺点等负面影响认识不足[12],难以实现审计人才专业化、综合化发展。

(二)思政教育建设效果研究

思政教育的提出,开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也促进了思政工作理念的创新,主要目的是在大思政格局下打造全方位的育人局面,一方面改变传统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独奏的育人局面,另一方面是实现各类课程的同步进行与协同育人[1]。

近年来,学校思政教育建设工作在推动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提高教师思政教育素养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果,因此,思政教育理念与德育的效果是正相关关系,并有明显的积极影响[13]。思政教育有显性和隐性功能,思政教育往往以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原则及内容与各类学科进行有机融合,在教学方法上挖掘其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调动学校全方位育人的积极性,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从而使得过往的思政教育单打独斗的局面将得以改变,育人的载体增多,教育平台得以搭建。

相对于显性功能,隐性功能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和接受。专业课程将思政元素如法治观念、家国情怀、使命担当以及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自然地融入教学过程之中[14]。思政教育建设以课程为媒介,把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通过专业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激发爱国热情、培育民族精神、提高道德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思政教育建设在专业课程教育的基础上,除了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工匠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等之外,还能帮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进行自我定位与自我价值的肯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运用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满足学生精神层面的价值需求[15]。在精神价值层面,思政教育建设能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其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将大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6]。

三、审计学思政教育建设效果评价研究设计

“三全育人”的总体工作模式直接反映了高校课程建设的成效。为了确保审计思政教育建设对于人才培养的效果评价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本文基于学生视角,从实践维度、专业维度和理性维度入手,根据学生成长发展、学生能力提升和学生获得感三个主要指标,形成了以学生为导向的“审计学”思政教育建设效果评价体系,其中包括3个一级指标,以及9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其中,学生成长发展的实践维度包括情感认同、道德品质、纪律观念三个方面;学生能力提升的专业维度包括判断变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三个方面;学生获得感的理性维度包括思政元素融入度、思政课堂体验度、思政内容趣味度三个方面。

本文根据评价体系,对2020—2022年广西师范大学参加审计学课程学习的全日制本科生通过线上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团队最终回收问卷200份,剔除填写不完整问卷21份,有效问卷179份。使用Likert-5点法测量学生对于调查问卷的回答,其中1~5分别对应着“完全不符合”“基本不符合”“不确定”“基本符合”和“完全符合”。

四、审计学教学中思政教育建设效果分析

(一)思政教育建设效果总体情况分析

审计学思政教育建设效果整体综合得分为81.69分,最高分为93分,最低分为65分。其中,59.2%的问卷调查个案得分在80分以上,5%的问卷调查个案综合得分在90~93分之间,1.1%的问卷调查个案综合得分在70分以下。这表明审计学思政教育整体建设效果较好,“三全育人”的课程教学总要求完成率比较好,在较大程度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立德树人成效也较为显著。

(二)各维度效果分析

学生成长发展效果分析。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维度中40.8%的学生都选择基本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情怀维度中47.5%的学生都选择完全符合;实事求是、诚实守信维度中51.4%的学生都选择完全符合;廉洁自律、客观公正维度中63.1%的学生都选择完全符合;坚持准则、严谨细致维度中51.4%的学生都选择完全符合;守法经营、依法纳税维度中62.6%的学生都选择完全符合;商业伦理、社会责任维度中60.3%的学生都选择完全符合。问卷结果显示学生成长发展与思政教育结合程度较好。

学生能力提升效果分析。职业判断、逻辑判断维度中60.3%的学生都选择完全符合;明辨思维、灵活应变维度中47.5%的学生都选择完全符合;认知能力、分析能力维度中43%的学生都选择基本符合;想象能力、批判能力维度中41.3%的學生都选择基本符合;团结合作、协调组织维度中39.1%的学生都选择完全符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成长发展与思政教育之间有较好的结合,学生能力培养属于思政教育建设的同一内生维度,影响学生能力发展的因素对思政教育的贡献度较大。因此,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越有效,思政教育建设效果越好。

学生获得感效果分析。课堂提问、终期考核维度中57.5%的学生都选择完全符合;实验实训、作业论文维度中58.7%的学生都选择完全符合;案例设计、小组讨论维度中56.4%的学生都选择完全符合;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维度中49.2%的学生都选择完全符合;线上线下、打卡发圈维度中40.8%的学生都选择基本符合;小组评比、师生互动维度中45.8%的学生都选择基本符合。这说明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获得感不高,目前思政教育的教育和教学模式同学生的期望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要想弥补这一差距,就需要提高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度、思政教育内容体验性以及思政教育方式趣味性。

综上可知,在以学生发展目标为主要导向的前提之下,审计学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思政教育知识领域的发展,并且学生成长发展、学生能力提升和学生获得感都从不同的层面对思政教育建设的有效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体来说,学生成长发展效果和学生能力提升效果的提升均有助于有效推进思政教育建设的发展,而学生获得感的缺失则可能会对思政教育建设有效性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为主要导向的审计学思政教育建设应将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和支持学生未来进一步发展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整合,在此过程中不断加强思政元素与学科专业知识的联系,以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体验性和趣味性,具有进一步提升和优化的空间。

五、结论

“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施行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实施过程中以全员育人为基础,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思政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内容建设等各个方面。本文从“三全育人”的视角出发,归纳审计学课程发展现状,分析审计学课程学习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以审计学课程为例探讨思政教育效果评价的问题并从实效性、持续性、实用性三个层面提出对策,构建出以学生为主导的审计学思政教育效果评价体系,通过阐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思政教育对审计学的重要性,了解审计学当前融入思政教育的状况和思政教育效果。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革新課堂方式,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课程中涉及学生发展需求的部分与涉及课程内容的部分相呼应。正如学生在成长经验、生活体验和学习认知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学生所接受的思政教育也是不同的。在思政教育的构建过程中应注重根据学生的现实发展需求来优化思政教育内容的设计,探索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思政教育的体验性、趣味性。一方面,科学合理地挖掘思政元素。思政教育授课教师应着眼于社会人才需求、行业需要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深度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与社会相关的热点案例纳入课堂教学,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盐溶于水”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在课程教学中利用多元化的思政教育教学载体营造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引入翻转课堂、分组教学﹑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式,使思政教学中枯燥无味的内容具有耐人寻味的价值涵养,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获得感。

(二)专注于学生价值发展,增强思政管理教育的持续性

知识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载体。在思政教育中,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培养需要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相连,以促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为了保证思政教育知识内容的完整性和合理性,使得育人效果充分有效,思政教育建设的过程中应以学生为导向,将思想教学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以实现思政教育“知行合一”的目标。首先,关注学生精神成长。教育不仅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思想教育不仅仅是学生单方面地接受课程理论的传输,在学生发展的阶段中还表现为学生知识观念上的提高或能力上的提升。其次,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学习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论或头脑上,同时还需要将知识内化为直觉,这样才能将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思想体系,形成完整的人格。因此,在思政教育建设中应注重对学生生活中价值观的培养,从而提升思政教育育人的可持续性。

(三)着眼于知识技能训练,增强思政教育的实用性

创造性的能力培养的核心在于应用所学知识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新方法,但这种能力须通过学生的积极主动思考来实现。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提出对专业人员的能力要求,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将能力培养和实践需求彼此关联。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思维能力,在具体课程的实践过程中探索未知领域,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学生成长和发展。行为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反映,而行为规范又体现了学生在实践维度上的成长。为了提高学校思政教育的实践性和可持续性,要将价值观的引导融入学生个体生活和未来发展的各个方面,这样学生的价值观才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和升华。

参考文献:

[1]李富臣,徐杰,周晓进.高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进路研究[J].才智,2023(8):24-28.

[2]孙雯.新时代提高高校教师逻辑素质的创新路径:基于与欧美逻辑素质教育的比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24(6):128-133.

[3]邵东.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与“实”[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1):71-73.

[4]江月.大数据背景下审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16):124-126.

[5]陈艳娇,赵砚,钱青烨.审计学专业本科课程管理研究:基于审计人才需求视角的分析[J].财会通讯,2022(21):161-165.

[6]张献莹.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审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商讯,2022(23):187-190.

[7]毛娜.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与融合的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28):91-93.

[8]夏永庚,刘奕冉.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政策·理论·实践”三维建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年的历史贡献与经验[J].全球教育展望,2022,51(8):3-14.

[9]王兵.审计学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内部审计,2022(12):72-75.

[10]周方舒,施平.高校审计学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财务与会计,2019(24):68-70.

[11]雷宇.从审计内容拓展看审计学科和专业建设[J].财会月刊,2021(16):92-100.

[12]杜运潮,角雪岭,邓豪瀛.高校审计课程的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 21(2):55-58.

[13]刘梦星,张红霞.论全人教育视域下“审计人”素质课程架构的整合设计[J].教学研究,2020,43(3):60-66.

[14]盛庆辉,刘淑芹.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以“审计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21(11):46-50.

[15]陈颖.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管理的变革与创新:评《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6):255.

[16]王菲,王亚飞.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的基本原则与实践探索[J].衡水学院学报,2023,25(1):46-50.

◎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审计学维度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学专业建设的思考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审计学》课程教改研究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应用型本科院校《审计学》教材的编制与创新性人才培养
民族地区本科院校审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