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不忘形”的字体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感悟

2023-06-16 09:56陈瑞绮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10期
关键词:图形化字体汉字

陈瑞绮

[摘           要]  字体设计课程自带德育功能,“形意相生”的汉字作为中国人的宝藏,凝聚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审美价值,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探讨了课程思政视域下当前字体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内容“西化”,教学过程中重“形”、轻“意”,缺乏深入挖掘、提炼课程内蕴的思政教育资源等问题。将字体设计课程思政与教学改革相结合,提出了字体设计课程思政内涵的挖掘思路。该“得意不忘形”的字体设计课程通过探究汉字的形意结合,融入了与专业知识相对应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创新意识,锻炼设计思维,让汉字德育浸润无声。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字体设计课程;思政元素;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3)10-0041-04

字体设计课程是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培养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如何利用艺术与设计学科在课程思政、文化育人方面的先天优势,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字体设计课程教学融为一体,结合课程优势践行课程思政理念,塑造文化自信、创新精神及设计思维等优秀品质,落实立德树人,是相关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

一、字体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字体设计对于艺术与设计专业的学生和设计师来说,是在信息化时代做好设计的核心要素与核心能力,字体设计在整个设计活动中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字体设计课程作为高校艺术与设计类专业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着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可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大背景下,如何在专业课程中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成为时代之需。这就给字体设计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之相关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都应跟随时代变化而更新。

言为心声,字为言表。文字作为常用的视觉符号具有记录、交流与传达的作用。字体可以理解为文字的不同形体,字体是时代的产物,是文化的载体,同样也是社会的缩影。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开展字体设计课程中,教师不再只是向学生教授字体设计原理、技法,而是将重心放在了引导学生结合当今时代语境进行思维的训练,并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尽管如此,仍有许多字体设计课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利用好课程在德育方面的优势,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当今的一些字体设计课程中,教学内容较为“西化”,课程出现了侧重英文字体设计的情况,导致英文字体设计部分的学时占比较大,而汉字字体设计部分的课时占比较小。以致学生在上完一门字体设计课程后,对中国汉字文化依旧一知半解,缺乏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知。由于大学生正处在“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导致部分学生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更倾向于用英文字体进行设计创作,这一现象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由于字体设计具备较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因此许多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汉字字体设计时缺少对汉字文化内涵的解读,注重字体设计技法表现,过度关注字体笔画结构的形式感,重“形”轻“意”,使学生片面地认为字体设计就是对字体形态进行创作,导致学生在学习与创作过程中缺乏创意与情感因素,难以用设计语言表达深刻的文化内涵。

第三,不少字体设计课程在开展教学活动中缺乏深入挖掘、提炼课程内蕴的思政教育资源,或生搬硬套地融入不恰当的思政元素,导致课程德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在实践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课程泛化、标签化、功利化、机械化等现象,或是在理解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关系时出现了错误认知。

虽然字体设计是一门专业课程,但是其蕴含的知识不仅体现在专业层面,还体现在精神及文化层面。专业课本身的独立性可以使它单独地从事教育教学,并寻求不断改进和发展,但是专业课的独立性也是相对的,当其自身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别的课程特别是思想政治课的配合和支撑,否则就难以达到更高的境界。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专业课程教学的角度来看,课程思政不仅是对思政课程的简单补充,更是让显性的思政内容在专业课程中得到深入的感知与隐性的贯彻,进而使专业课程的育人效能升华。

二、字体设计课程思政内涵的挖掘思路

字体设计课程思政必须打破认知壁垒,教师要树立思政教育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应主动挖掘专业课程本身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将专业课程资源转化为德育资源。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实现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政课程教育的有机融合。

(一)了解汉字的起源及发展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汉字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古以来汉字就是中国人传情表意的重要载体,发挥着文化交流、信息传递的作用。中国的汉字体系与西方的拉丁文体系相比可谓独树一帜,汉字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拉丁文字是一种由不同字母组合而成的合成字,而汉字则是一种意合型文字,并且每一个字都具有自己特定的意义,每一个汉字都是“形”与“意”完美融合的文化符号。纵观汉字发展历史,汉字作为世界上历史悠久并沿用至今的自源文字体系主要起源于象形图形,汉字的发展一直保持着象形特质,象形字是汉字体系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汉字逐步发展为表意文字,汉字以其独有的“形”与“意”别具一格,凝聚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审美价值,正因为如此,汉字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

在字体设计课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学习中国汉字历史及文化,通过对汉字造字理念、演变规律等方面的学习,感受汉字背后蕴含的审美意识、道德修养、民族精神与百科故事。学生在探索汉字起源和發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在了解汉字笔画结构的基础上体会汉字背后最为深层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还可以在独立思考与自我启迪中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民族自豪感,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不谋而合。对此,教师需要肩负起文化传承的重任,带领学生溯汉字之源、感受汉字之美,完善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和升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统一。

(二)进行汉字图形化设计有助于培养创新意识

字体设计对于文字的信息传达、艺术美感及丰富内涵的呈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汉字图形化是字体设计中极具创意的一种表现手法,可以理解为用图形化的方式将汉字的意境表现出来,让汉字“图文并茂”,同时发挥文字的语言功能与图形的艺术功能。鲁迅先生曾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汉字图形化设计可以很好地将汉字的“形美”与“意美”同时呈现。从本质上来说,汉字可以被视为语言的图形化呈现,其发展过程围绕着“图形化”的造字理念,其字形结构具有明显的图形性质,汉字的图形特征中往往蕴含着中国人的审美意趣。

久居法国的艺术家陈德弘发现汉字中蕴含着丰富的造型艺术基础是西方表音文字没有的,为了让世界各地的人看到中国汉字的智慧,陈德弘将汉字的形或构成元素变成画,并在色彩及技法上进行了中西融合,创作出了许多高度创新的汉字图形化艺术作品,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实例就是作品《妆》。该作品描绘了一位婀娜多姿的女子在梳妆镜前梳妆打扮,观众透过图形语言,不仅可以识别出“妆”字的“形”,又可以品味出“妆”字的“意”。

汉字的一撇一捺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意义深远,其表面呈现出的形态往往蕴含着某一事物的精华,通过汉字的字形可以看到中国人的生命哲学。教师可以在字体设计课程教学中结合特色主题融入汉字图形化设计环节,强化学生的创新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发散性思维,同时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图形价值,体会中国人独有的审美特质和人文精神,进而坚定文化自信,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开展实践项目有助于锻炼设计思维

在高校中,艺术设计类课程多为实践性课程,教学环节涉及理论讲授、案例讲解、设计指导、作业展示或汇报等。在字体设计教学中,开展的实践活动大多都是字体临摹与设计练习。一些传统字体设计课程前期阶段的训练往往过分强调字体临摹,虽然进行规范字体的临摹可以有效地让学生了解字体结构与特点,但是将教学重点设置于此会让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难以在后续创意设计中有所突破。因此学生在学习完字体设计相关专业知识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系列实践项目训练,如开展“实题实做”“实题虚做”与“以赛代练”等,以此锻炼知识应用与设计思考能力,也有利于学生代入设计师角色,培养责任意识。

以往的字体设计训练多采用虚拟课题,虽然虚拟课题的灵活性较强,但应用性较弱,并缺乏完整性,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欠缺严谨与完善的思考,导致设计作品往往停留于表面形式,因此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得到真正的锻炼、提高。而“以赛代练”“实题实做”与“实题虚做”等类型的实践项目训练与虚拟课题训练不同,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可以较好地提高综合表现能力,并接触到严谨、完整的字体设计流程,如项目解读、设计构思、草图绘制、矢量图绘制、细节修改、字体生成、字体应用等。因此,教师可适当地在课程中增加该类型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设计方案和进行设计思考,可以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的设计思维,与此同时可以较好地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沟通能力。

三、“得意不忘形”的字体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得意不忘形”的字体设计课程主要面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二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还未系统地接触过字体方面的专业学习,因此对字体设计概念及实际应用还较生疏。课程思政的理念及其实践是对专门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形态的一种突破,这种形态变革是由显性教育向隐性教育的一种延伸,是全情境育人的一种形态,是将特定的价值体系蕴含在多元化的学科知识体系中,为学生的价值塑造和品格形成提供了一种“默会”情境。因此,为了使字体设计课程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课程核心教学内容是中国汉字文化,通过挖掘、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文化自信、创新意识、设计思维等思政教育资源,在专业知识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精神引领,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审美情感以及理智情感,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一)基础教学阶段

课程初期,教师以理论讲授为主。通过梳理汉字文明发展历史,探索汉字的结构与编排,向学生展示各个时期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时期汉字的形态,以“形”为基点去探究、感知汉字的“意”,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每个汉字的字形符号与其所表达的意义、概念之间是具有微妙联系的。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述汉字故事的方式,将传统文化内涵与当代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在加强学生对汉字内涵的认知和了解的同时贴合思政育人的本质。同时启发学生用设计师的眼光将不同时期的汉字作为视觉符号去理解,用汉字呈现出的视觉元素去探究其蕴含的意义,改变学生日常生活中将汉字“形”“意”分离的习惯,以全新的视角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究的过程中认识汉字之美,完善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解读和升华,引领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汉字是中国人的宝藏,面对每一个汉字,我们都可以打开一个完整的世界,发现其内部惊人的美。在该阶段,教师可以对一些汉字进行“说文解字”,带领学生透过汉字感受中国人的生命哲学与价值观。如教师在讲解“国”字的时候,可先让学生聆听歌曲《国家》,品味歌词中“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所表达的意义,体会人民对国家的热爱与依恋。其次向学生展示“国”字的字形演变,向学生讲解“国(國)”字的构形中,外部的大“口”表示的是国家有四方疆域,内部的小“口”表示的是人口;而“一”,表示土地;“戈”则表示军队用来保卫国家的武器。引导学生思考,从古至今,随着时代的变化,国字的形态、含义虽在不断变化,但却可以从这些笔画中感受到人们内心不变的“家国一体、家国同心”的家国情怀。另外,也可从始终保留的代表土地元素的笔画,感受到热爱祖国的基本是热爱国土,通过该案例的讲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同时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何为爱国。

(二)专题练习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对汉字的起源、发展与汉字的“形”“意”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漢字与图形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展开汉字图形化专题练习,引导和鼓励学生培养发散性思维,不断发现汉字之美。由于汉字具有很强的形象性与表意性,自古以来具有图形符号语言的民间汉字佳作数不胜数,一件件妙趣横生的传统汉字艺术作品也推进了当代汉字图形化设计的蓬勃发展。

因此,教师可以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向学生展示有趣的、有特色的汉字图形化设计案例,将思政内容植入其中,让学生了解一些艺术家、设计师对汉字文化的表现手法,同时发挥榜样作用,引发学生思考,提升其思想境界。如在传统汉字图形艺术方面,可以给学生展示《中国传统艺术汉字装饰》中收录的清代时期的“寿字纹食盒图案”(见图1),桃树的枝干以“寿(壽)”字形茂盛生长并结出了硕大的果实,这个作品通过喜闻乐见的图形视觉语言表达了人们对“长寿”的美好愿景,既体现了中国深厚的民俗文化,又展现了汉字独特的魅力。

在设计练习部分,可以让学生立足本土,以家乡名为主题进行汉字图形化设计练习,将创新理念融入字体设计,在感受地域文化的同时加强对汉字文化内涵的理解(见图2);也可以让学生以中国节日为主题进行创作,如“国庆中秋”(见图3)。通过欣赏与创作汉字图形化作品,不仅能引导学生认同民族文化,让学生了解到汉字图形艺术中的“意”融合了客观事实与主观情绪,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未来的设计创作中富于创造,充分体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

(三)项目实践阶段

在以往的字体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容易将重心放在讲解字体设计原理、技巧方面,缺乏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以及责任的塑造。汉字字体设计应该承载着传播、提升中华民族文化和思想价值的作用。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设计师开始关注社会的真实需求,立足本土彰显地域特色,用字体设计讲好中国故事。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实践项目让学生尝试运用字体设计满足社会实际需求,培养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只有“形”、没有“意”的字体设计是缺失灵魂的,同时学生可以在严谨、完整的设计流程中锻炼设计思考能力,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为日后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得意不忘形”的字体设计课程中,教师带领学生立足当代现实生活,鼓励学生参加了“惠州手信品牌标识暨文创设计大赛”。学生根据大赛任务目标及要求,在探索惠州城市的文化、理念和精神的基础上,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惠州手信标志设计。学生在筹备比赛过程中,从汉字的表意特性出发,将创意及情感融入字体设计作品中,深刻感受了汉字独特的艺术价值及宝贵的文化价值。此外,教师还带领学生参加了“惠州市惠南学校”新校徽实践项目,深入挖掘了惠南学校校本文化资源,并进行了“地方传统文化”“地方革命历史”“地方文化景观”等系列调研,激活了学生对地方文化的思考与传承。通过这些实践项目,让学生逐渐意识到,汉字字体设计的功能不仅是让观众共形,更重要的是共意与共情,艺术设计类学生应当学会用设计的手段让汉字绽放生命力。这些项目同样也使学生更加了解了设计流程,锻炼了设计思维能力,培养了工匠精神,促进了课程的育人作用。

四、结语

字体设计课程作为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课程思政大形势下发挥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字体设计课程应当打破当今汉字艺术中存在的误区,通过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脱离重形式美的传统字体设计思维,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汉字字体设计不仅仅只是起到装饰性作用,更重要的是凸显其意,成为情感、内涵表达的载体。本次“得意不忘形”的字体设计课程,结合了汉字的“形”与“意”,挖掘了与教学知识相对应的思政元素,使课程在追求与时俱进的同时活态传承汉字文化,将汉字中所凝聚的中国历史、艺术、思想、价值观等体系融于课堂,有利于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创新意识,锻炼设计思维,充分发掘汉字德育功能,以字养德。

参考文献:

[1]张正光,张晓花,王淑梅.“课程思政”的理念辨误、原则要求与实践探究[J].大学教育科学,2020(6):52-57.

[2]刘建军.课程思政:内涵、特点与路径[J].教育研究,2020,41(9):28-33.

[3]杨威,汪萍.课程思政的“形”与“质”[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1(2):195-202.

[4]魏俊儒.“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中国画课程教学改革路径[J].包装工程,2022,43(S1):413-415.

[5]邵婕,何心一.应用型高校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以《字体设计》课程为例[J].科幻画报,2020,301(11):141,143.

[6]张晓静.职业院校“浸入式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22(10):86-91.

◎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图形化字体汉字
字体的产生
LKJ自动化测试系统图形化技术研究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运用图形化听写式复习,构建高效地理课堂
图形化地区电网无功优化软件开发与应用
组合字体
图形化仪表控制系统上位机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字体安装步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