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汛 张继龙
[摘 要] 不断完善、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针对当前航海基础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融合为导向,结合教学设计、航海文化和教学载体三个方面的一体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探索可行的航海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案。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航海基础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0-0045-04
2020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各个学科门类的课程思政内容提供了指导原则,明确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1,2]。特别对于大学的公共基础课而言,受众覆盖范围广,本科阶段的青年学生在年龄上正处于由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转变、泛化的集体知识向内化的个体思想转变的关键时期,此时蕴含于课程之中,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航海基础课程作为我校基础模块的必修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富矿”,要把蕴含其中思政元素提炼好、加工好,真正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需要不断探索实践。因此,本课程提出以融合为导向,结合三个方面的一体化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改革思路,研究探索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为相关公共基础课程领域教学提供参考。
一、现状分析
航海基础内容体系上主要涵盖基础知识、地文航海、天文航海、船舶机动、航海仪器、航海气象等几大模块,各模块采用从概念到原理、从原理到方法、从方法到实践的编排方式,呈现知识点多、覆盖面广、实践性强等特点,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内容既注重保留传统经典的航海基本理論和方法,又注意充实新内容、新技术和新方法,让学生及时了解航海学科的发展方向,掌握航海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航海作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良好的航海作风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由于航海基础课程知识点多面广、内容饱满、实践性强,从近两年的教学工作来看,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设计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教育方针,特别是在课程思政的具体设计和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课堂讲授中重授业、轻传道,由于现有教学内容已较为饱满,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为达到既定教学目标,偏重知识技能等显性目标传授,轻价值引领、情感塑造等隐性目标培养。二是教学设计重形式、轻内涵,特别是当前教学方法多、更新快,如BOPPPS、O-PIRTAS和ADDIE等,运用得当,确实能起到一定效果,但刻意谋新求新,只重内容拼接,往往忽视育人内涵,影响课程思政的效果。三是重有无、轻深度,由于公共基础课往往是由不同教师施训,教师对课程思政目标容易从各自理解出发,不能准确地把握思政寓于课程的教学理念,把控程度不一,导致只重视有无思政元素,但融合到课堂知识的深度不足,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明显。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当某种现象、特征或价值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价值内化就开始了。”因此,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融入教学,让课程思政的效果不仅仅是简单地实现对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灌输,而是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航海作风和航海文化的熏陶,实现爱国爱岗的自我精神内化和思想上的升华,需要将思政真正融合进入课堂、进入教学,提升课程思政对学生的吸引力和价值内化启发力。
二、课程思政的融合探析
针对航海课程思政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学生学情现状和航海教学特征,基于现有的航海教学内容体系和组织结构,根据本科层次人才培养要求,梳理航海课程中的知识内容体系,分析研究航海课程的知识特征和课程思政的内在联系,为了使航海课程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有机统一,融合价值塑造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设计将思政内容与课程专业知识内容相融合,将课程思政目标与教学目标相融合,解决课程内容教学和思政教学之间的时间分配矛盾和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缺位和错配等问题。
航海基础课程内容多、涵盖面广,可以挖掘较为丰富的思政元素[3]。融合的课程思政内容的提取和思政目标的提炼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进行扩展,纵向扩展是指原内容体系的知识沿着抽象的方向扩展,通过理论关联该知识领域内更深、更高层次的知识迈进,建立更广泛的基础性框架,经过凝练,拓宽视野,加深学习理解,成为方法论、认知论、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和创新思维;横向的扩展是从本课程的知识域到价值域的扩展,从而引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国际视野、道德观念和工作作风。在纵向和横向上,通过分析研究国内外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实践,还可以以更抽象的方式,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进一步归纳总结形成与本课程内容相适应的课程思政内容和思政目标。
(一)基于历史和中华民族情感的融合
充分挖掘中国古代悠久灿烂的航海历史,使青年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例如,在第一章的基础知识中,在介绍航海学发展史时,课上介绍我国古代利用指南针率先“定量航海”,发展到明朝,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完成15世纪以来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活动。除了课上教师介绍外,课后学生还可以自主调研对比我国如何领先“大航海”时代的欧洲航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另一方面可以激励学生“不畏艰险、开拓探索”的勇敢精神。
(二)基于航海相关的典型人和经典事迹的融合
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学习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不断增强学生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在讲到卫星导航时,可以介绍北斗卫星导航领域的先驱者和开拓者陈芳允院士,从双星定位方案启动,筚路蓝缕开创,北斗团队一波三折持续攻关,最终建成全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学习他们“为祖国、为人民,永攀科技高峰”的责任担当意识。在典型事迹的融合上,可充分利用经典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既可以选用正面的案例引导学生,也可以选用反面的案例警醒学生。通过还原事情经过、分析事故原因、吸取经验教训等,告诫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务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否则在以后的工作中,仅仅只是混淆了一个概念、认错一个物标、少做了一个步骤就可能酿成重大事故,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让学生时刻秉承“认真、细致、准确、正规”的航海工作作风。
(三)基于哲学思维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融合
充分拓展航海相关的哲学思维和辩证唯物主义内涵,启发学生在课程中逐步培养唯物辩证思维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建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例如,在天文航海中,天体是运动的,也是稳定的,可以用于航海导航,但天体的运动也是复杂的,特别是描述天体运动的坐标变换比较烦琐,因此,我们在航海中将天体的各自实际运动都转换为天体在视觉上的运动,将各种天体的复杂运动,从观察者的角度转换为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便于我们进行理解、学习和使用,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航海实践中的具体运用。通过这种在天文航海中复杂问题的成功转化处理,引导学生对哲学思维的关注和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认同。
三、结合教学设计
在课程思政与教学设计的结合中,要注重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有机结合,课前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对象,组织相关内容材料,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课前预习,引导学生注意学什么,明白为什么学。课中是教学活动的实施阶段,教学设计中注重任务式、案例式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注意如何学、如何用。课后则将课程思政效果纳入考核范围,解决学得如何。如图1所示,通过课程思政与教学设计的全面结合,使课程教学内容和思政内容同向同行。
(一)课前从学习目标出发,进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习目标除了知识目標、能力目标以外,还要注重课程思政目标的确立。课程思政的目标主要体现在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培养,价值观是学生对客观事物以及对行为结果的意义的看法,而课程思政目标所锚定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培养蕴含在价值观中的情感和态度。情感方面可以是对知识学习和探究的热情和兴趣,对历史和前辈的敬仰,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态度方面可以是对知识和技能积极学习和掌握,学习和研究本身所需要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从事航海业务的认真、细致、准确、正规的工作态度。确定了教学相应目标后,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依据他们的认知规律,组织相关内容材料,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二)课中设计情景、任务和问题,引导构建知识、能力和价值观框架
所有在课中涉及的情景设计、课堂任务和提出的问题,都是相关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的共同载体,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且同时能够符合整体框架,从而让学生掌握整体知识点、能力以及价值观相契合,问题的设置要使知识点与知识点能够形成逻辑整体,理解所学知识的用途以及各个知识点间的关联,形成一定的认知和思维方式,从而达到对价值观的培养。
利用案例,设定情景,针对某一问题或任务,通过教师或者学生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逐步分解,直至解析出所要讲解的知识点。教师可以结合解决思路,选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如引导式、锚定式、任务式和协作式等,牵引思考问题的方向,阐述将要学习知识的用途,总结所需知识点,引导价值观的共鸣。这样的优势是,首先,学生可以从感性认知方面对某一点产生浓厚兴趣,同时加强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最终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发现和掌握知识的不同侧面和细节,并逐步形成契合主题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观判断,从而实现思政育人功能。
比如,在地文航海模块中,引入某船舶发生航行事故的案例,在课程进行前,将该案例背景资料发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其中运用到了哪些陆标定位方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航行事故,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今后如何避免,课中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完成分析过程,并给出事故的分析意见并进行总结,那么在运用其他定位方法完成航海工作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从而不断培养扎实的航海作风,锻造过硬本领,树立责任意识。通过案例的牵引,吸引学生关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完成课程内容讲授的同时,顺利实现课程思政目标。不仅如此,教师要不断充实更新课程中的航海实践案例,时时关注热点问题,深入挖掘相应思政内涵和思政元素,在教学设计中不仅采用案例式,还可以采用情景式、任务驱动式和翻转课堂式等多种方式,充实教学设计,丰富课堂活动,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而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塑造的统一。
(三)课后多样化考核,形成课程思政育人闭环
课程的考核除了要考核学生对航海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应注重考核思政育人效果。课程的考核方式不应拘泥于终结性考核,应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方式,重收获、轻结果,注重学生个体思想政治、情感、观念和态度的成长。除了课堂表现和回答问题以外,一是要注重课后布置作业完成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评价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对待学习和业务工作态度;二是要注重实践技能的掌握水平和速度,重点评价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航海作风的养成;三是要注重在线上教学内容主动学习参与程度、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类小组研讨活跃度和所做报告质量等方面,重点考核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团结合作意识和问题思辨能力等,形成指标并逐步完善,从而将思政育人效果进行考核评价,折算分数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纳入总评,最终形成课程思政育人闭环。
四、结合航海文化
航海文化是航海人员在航海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航海政策、航海运输与贸易、航海科学研究、航海船舶、航海活动、航海精神和航海文学艺术等多方面内容[4,5]。因此,从航海文化的本质属性上来看,航海文化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思政育人功能,是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航海文化具有强大的导向功能,是推动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技能融合的动力和能量。文化联系着历史,文化也引导着未来,是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并推动人类进步的原动力。比如,以郑和精神为代表的中国古代航海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不断的航海实践中,用汗水和生命与风浪搏击中逐步积累而成的,这些传承下来的文化历史,可以不断地激发起今天与未来的炎黄子孙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对于院校而言,悠久灿烂的航海历史和文化是学生航海课程思政教学的源泉和优势所在,可以让学生从航海文化中获得精神力量,激发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除此之外,航海的历史是科学航海、安全航海的历史,現代航海是各类先进科技应用的集中体现,决定着世界的发展和中国的未来。航海的未来发展对今后航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现代综合驾驶台及综合导航系统,还是未来智能系统、智能船舶在航海中的应用,都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不断提出新要求。这些航海文化的内涵是课程思政内容挖掘融合的宝库,也要求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有效掌握相关技能,同时崇尚科学、更新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不仅如此,航海文化还具有极强的外塑功能,是彰显良好身心素质的重要方面。海上工作环境、人际和社会环境的特殊性对生理和心理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航海文化始终浸透着一种外向性、开拓性的情怀,培育校园航海文化并与课程思政相结合,让学生在校园中接受航海文化的熏陶,可以培养学生勤奋、敬业和不畏困难险阻等宝贵品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如海洋般的深厚情感、积极乐观的情绪和高尚的情操,从而真正实现“三全育人”。
五、结合教学载体
“航海基础”教学载体较为丰富,因此,本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除了要考虑既有的课堂授课以外,还要与MOOC和微课,以及特有的航海实习环节等多种教学载体相结合,从而进一步丰富课程思政的实现手段。比如课程思政所涉及的要点可以在MOOC和微课中有所体现,从而通过线上课程以及有针对性的微课,实现多种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利用这种方式,可以为线下课堂教学节省大量时间,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更多地开展针对高阶目标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有更多的精力关注和体会到课程思政中所涉及的德育要点。
此外,海上实习环节是结合课程思政的有利时机。海上航海实习内容丰富、实践性强,学生通过海上航行实习,亲身接触各类航海船舶、实地体验海上生活、完成航海作业,其中的个人体验感是在课堂上所不能相比的,只要找准课程思政与航海实习的结合点,就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党爱国、胸怀海洋的热烈情感,形成勇敢、坚定、沉着、果断、顽强的宝贵品质。
六、结语
从课程思政角度对“航海基础”进行教学改革探索,研究航海基础的课程思政建设,在课程教学知识有效传导、能力素质有效培养中实现立德树人,是教师要不断思考的问题。本文提出的以融合为导向,结合三个方面的一体化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改革思路,研究探索形成的课程思政方法,可进一步把握航海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规律,教改成果可为同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6)[2022-12-11].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 606.
[2]孙瑞敬,路维,李桐栋,等.“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思政建设实践探究[J].科教导刊,2021(32):87-89.
[3]张继龙,戴建国,路君.航海类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以“航海基础”课程为例[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21,18(2):69-71.
[4]胡大力.航海文化与海员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6):38-40.
[5]张勇明,张天浩,詹昊可.海上航行实习教学改革探讨[J].科教导刊,2016(33):88-89.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