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洁
【摘 要】“双减”政策的出台旨在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完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是学校作为教学的主要阵地可采取的重要举措。文章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品质为目标,拟将问题链教学引入初中英语教学中,将负担式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通过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落实“双减”政策努力。在问题链为引导的课堂中,英语课堂的推进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学生思维提升,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发展其思维品质。
【关键词】问题链教学;“双减”政策;思维品质;英语教学
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一直是我国及其他许多国家或地区教育领域的顽疾,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尤为突出。2021年,国家实施“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双减”政策应该聚焦学校教育主阵地,突出学校教育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核心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而问题链教学对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英语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更应该凸显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也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培养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价值之一,笔者旨在通过问题链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最终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问题链”的相关界定
“问题链”,是指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困惑,将教材知识转换成为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一连串的教学问题。“问题链”中的问题经过精心设计,深思熟虑,且具有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特点。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基于语篇,为学生创造语言运用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投入课堂学习中,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借助循序渐进的问题,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深层次思维模式,并乐于参与到英语课堂的学习和思考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正是此次“双减”政策的重要精神之一。
根据建构主义,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个人意义主动构建的过程,这一过程应是主动的,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更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问题链”教学利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对问题进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在主动构建知识意义的过程中能够深化学习。
二、“问题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应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在初中英语实施“问题链”教学是全面优化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一大重要举措。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问题链教学,通过一连串相关问题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并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提升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品质的发展。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问题链教学,要符合学生的探究心理,考虑其认知发展水平,以及遵循“问题链”设计的指向性和研究性两大重要原则。
(一)“问题链”的设计应遵循指向性原则
问题链设计的目标应该是明确的,能聚焦文本的核心问题。换言之,问题链中设计的问题应指向教学的最终目标,为实现教学最终目标服务。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避免问题设计的盲目性。通常问题链的最终教学目标指向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三方面。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5 Good manners为例,我们将从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培养学生思维三个方面进行问题链设计。
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英国一些基本礼仪和习惯,学会对比分析,并在人际交往之中做出正确的行为,掌握跨文化知识,同时学会用包容开放的眼光看待问题,正确进行跨文化交际。因此,在设计问题链的过程中,应充分备课教学重点,依据学情确定学生掌握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难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There are some different manners between China and UK, can you list some differences? 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利用所储存的知识进行思考、反思,得出问题的答案。
教学难点:
本单元的难点是学会使用英语描述中国和英国礼仪,并能在日常交际之中做出正确的言行举止,能够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并学会对比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水平,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英语作为一种技能,不能只要求学生在应试之时取得高分。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设置如下问题:(1)How do we greet each other?(2)Do we say “please” and “thank you” at home? What about the British? 通过这两个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人际交往,思考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
思维品质:
在本单元学习之后,学生通过了解不同国家人们的交往方式,學会尊重差异,以跨文化的视角看待和认识问题,养成开放包容的心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设计问题链教学时,要能够引起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批判思维。可设置如下问题:People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the saying ,when in Rome, do as Romans do, what is your opinion? 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各抒己见,各种不同的看法交织碰撞,学生的思想将会进一步得到提升,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思考,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 “问题链”的设计应遵循研究性原则
教师在进行问题链教学设计时,应考量每个问题的价值,有价值的问题应满足四个特质:趣味性、联系性、开放性和挑战性。
趣味性: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用引入式问题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学生现有的知识背景,为之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引入式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即符合趣味性的特点。以译林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下册Unit1 Reading 部分为例,教师在导入环节,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呈现国家体育场鸟巢、冬奥村(图中出现冰墩墩、雪融融)、长城等图片。利用事实热点,如冰墩墩能够激发学生较大的兴趣,学生将立刻被吸引到课堂中。问题设置如下:(1)Who can tell me what are they?(2)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se places?
联系性:
教师在设计探究性问题时,要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问题链中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即符合联系性特征。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1 Friends部分为例,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设置如下问题:(1)Who is your best friend? (2) And what qualities does she/he have? 这两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关联性大,每个学生都可做出自己的回答,并投入课堂教学中,激起学生的思考。
开放性:
教师在进行问题链设计时,要考虑问题的深度,尽量不设“Yes”或“No” 这种问题,即符合开放性特征。要激发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既能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1 Reading 部分为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引导学生对比过去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学生学会总结生活中发生的各种变化,通过文章内容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反思种种变化,面对社会问题能够独立思考,形成思辨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同时在问题链教学设计时,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分析,并不设置唯一的答案。教师可设置如下问题:(1)Do you think life is better now? Why? (2) Our city has changed a lot, and weve changed a lot, can you list some major changes in your life in recent years? 问题不设置标准答案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可各抒己见、畅所
欲言。
三、结束语
为了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教师要转变和提升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真正为学生“减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总之,教育要回归原点:从学生出发,育人为本,尊重生命,聚焦意义。将“问题链”运用到初中英语教学中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出科学、合理、有效的问题链,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训练思维能力,发展思维品质。
【參考文献】
[1]程晓堂.关于“双减”政策背景下大规模高利害考试命题的思考——以英语学科为例[J].中国考试,2022(3):1-6,14.
[2]郭异斐.问题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42(10): 61–65.
[3]蒋敏.基于问题链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思考与实践[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8(11): 52–56.
[4]马开剑,王光明,方芳,等.“双减”政策下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生态变革(笔谈)[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14.
[5]王后雄.“问题链”的类型及教学功能——以化学教学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10(5):50–54.
[6]王蔷.促进英语教学方式转变的三个关键词:“情境”“问题”与“活动”[J].基础教育课程,2016(5):45-50.
[7]吴滢.基于发展思维品质的初中英语阅读课问题链设计[J].基础外语教育,2019,21(4):83-88,108.
[8]周洪宇,齐彦磊.“双减”政策落地:焦点、难点与建议[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43(1):6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