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晓敏 刘春玲
摘 要:本文通过对“双减”政策的解读,对在其政策下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化学作业设计所需遵循的四个原则:兴趣性原则、生活性原则、层次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并结合原则提出了作业设计的三条策略。
关键词:双减;作业设计;初中化学
2021年7月“双减”政策的提出,教育者掀起了为学生减负的浪潮。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教育逐渐不再关注“有学上”的问题,更加开始关注“上好学”的问题,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新课标更加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重视课堂的教学,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忽略了作业的重要性,为了适应减负的大政策,而采取无作业的形式,这样的行为太过于极端。故而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专业素质,积极探索合理的作业形式,对作业进行有效设计,充分将课堂和作业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两种,课堂作业是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中完成,并且教师及时地为其订正答案,了解偏差的一类作业。而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自然延伸的学习方式。[1]通过作业的完成,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并完成教学的反馈。但问题是一些学校作业层次不好,作业数量多,质量不高,无法让学生巩固旧知识,掌握新知识,并且占用了学生很多的时间,这些时间学生本可以用来做一些体育锻炼、多一些休息的。但是如何发挥作业的真正价值,以及如何利用作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是所有初中化学教师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一、“双减”政策解读
如今中小学生负担太重,成为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两方面的内容:在校内方面,中小学生作业量大,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在校外方面,培训机构横行,打破了教育的平衡,常常进行超前超标培训。针对以上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2](简称“双减”)。“双减”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使学校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更加合理地布置学生的作业,课后在学校增设课后延时服务,提倡多种形式的教学,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限制一部分不合理的培训,让家长不再寄希望于校外培训。针对作业方面,“双减”政策提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所以,初中化学教师应对作业的设计多加研究。
二、“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原则
在“双减”政策下,结合新课程理念及相关教育性理论,关注初三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提出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兴趣性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22年校改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要激发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形成物质及其变化等基本化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科学的探究意识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其终身发展的意识[3]。俗话说,兴趣是一切行动的源头,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动力开展之后的学习活动,才能在兴趣的驱动下掌握知识,提升成绩。再者,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课上实验的完成,在这种好奇心的驱动下,学生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起来,但是也不能忽略了作业的重要性。作业的设计更加讲究兴趣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作业的完成中,为学生创设有趣的作业情景,而不是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如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赵川中学的一次月考中,就将学生最感兴趣的早饭吃什么的问题与第十二章《化学与生活》中的课题——《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知识点结合,将蛋白质、油脂、糖类、维生素、无机盐、水等知识点完美地镶嵌在美味的食物中,激起了学生莫大的答题兴趣。初中化学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在保证作业贴合课标的基础上,创设丰富的作业情景,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
(二)生活性原则
初中化学所学的内容比较基础,和日常的生活紧密联系,比如,我们赖以为生的空气,用来供给呼吸的氧气,用来灭火的二氧化碳,常见的金属,厨房中经常用到的酸碱盐等。化学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初中化学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生活问题化学化,以及化学问题生活化。只有这样的作业设计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地让教学活动走进我们的生活[4]。所以在设计作业时,要遵循生活性原则。
(三)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作业设计的最重要的点是解决好层次的问题。千人千面,每个学生的发展认知水平,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不同,对作业的难度的需求量也不相同,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层次,根据其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认知发展水平,不再统一布置相同的作业。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作业设计时,针对学优生,减少基础题,增加综合题及思维拓展题的数量,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针对中等生,少量基础题,多一些综合题,促进学生将知识进行有效联结;针对学困生,降低作业难度,增加基础题的练习,目的在于掌握知识。
(四)适度性原则
适度是指事物保持其质和量的限度,是质和量的统一。针对“质”来讲的“适度”就是要与已学知识程度相适应,课本的编排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循序渐进,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逐步加深的。比如,在初中化学中,中考选择题最经常考到的一类题型就是“物质分类”,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课本为例,学生最初接触物质分类是在第二单元的《空气》,初步将物质划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随着微观世界中的分子、原子的学习,以及宏观世界的元素这些知识的学习,将纯净物再次进行划分,按照元素的种类划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中包括了氧化物,但是除了氧化物,还有哪些分类呢?课本中没有去说。直到学完了《酸碱盐》之后,对这一部分的分类又做了补充,除了氧化物,还有酸碱盐,其共同组成了化合物。所以说,这些知识点出现的顺序都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中的,循序渐进,一步步加深,故而初中化学教师在作业设计时,不要急于求成,掌握好“度”,逐漸加深,涵盖知识点,遵循适度性原则。
针对“量”来说,“题海战术”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一个词语,指的是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做大量的练习的一类战术,简称“刷题”。形成了只要多刷题,成绩就能提升的错误理念。不注重质量,只注重数量的刷题,只是在浪费时间。尤其在“双减”政策提出后,教师布置作业时,更要注重质量,为学生减负,不要给学生太大的学业压力。所以初中化学教师在作业设计时,不要简单重复,要的是一道题中包含多个知识点,而不是几道题里包含同一个知识点的无效重复。精选习题,适量布置。课堂作业尽量在课堂完成,课后作业在10分钟内完成,遵循适度性原则。
三、“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根据设计原则,做出如下的设计策略:
(一)控量提质
为提高教学质量,初中教师在作业布置时不可采用题海战术,遵循适度性原则,控制数量,精选优质题目,作业中尽量不要提供重复的知识点,否则繁而多的作业会使学生感到畏缩和厌倦。初中化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及认知能力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判,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练习时将其突破。市面上的练习题多种多样,教师在设计时均可作为参考,选取代表性的题目与自主出题相结合,培养学生通过一道题掌握一类题的能力,掌握其技巧和规则。
结合化学的课程标准及某节课的教学目标,给学生布置一些体验式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实践参与其中,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做、多看,激发学生兴趣,将游戏融入学习和作业当中,以达到更好的效果。现针对《碳及碳的氧化物》这一章内容做如下作业设计:第一题普通的低效题目,第二题为控量提质型题。第一题,题目虽然很长,但只考查了一个知识点,那就是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相同的原因。而第二题,同样的图形,不仅考查了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还考查了两者具有共同的化学性质,都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这一知识点;除此之外,还让考生对两者导电性的问题做了辨析。每一个知识点都属于基础性知识点,但利用一道题让学生掌握了多个知识点,减少了学生的做题量,增加了做题的质量。
例1:右图是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示意图,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 )。
A.碳原子结构不同 B.石墨含有杂质
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碳元素化合价不同
[答案]C
例2:金刚石和石墨两种物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据此,下列关于金刚石和石墨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物质中的碳原子大小不相同
B.两种物质中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相同
C.两种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
D.两种物质的导电性能都好
[答案]C
(二)尊重学生差异,共同进步
学生在完成教师的任务,得到教师的肯定时,会从内心感受到一种自豪感,进而让学生更有信心地去完成以后的学习任务。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不要一概而论,给学生足够的引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发展。对其完成作业任务给予适当的奖励,逐渐建立自信心,让学生不再惧怕,喜爱去做作业。[5]
如在讲解化学式的意义、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计算元素的化合价这节内容时,该内容在教材中处于中间位置,在此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认识了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和组成物质的元素,在此基础上来学习理解化学式的意义就比较轻松,以及化合价的学习可以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结合课程标准,尊重学生的差异,笔者设计的本节课的课堂作业如下,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三)注重小组合作,交流分享
通过合作学习,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思考状态,也培养了其科学探究能力。课堂和课后作业的设计中都可以加入小组合作的环节。如课堂作业,学生分小组完成镁、锌、铁、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并通过实验现象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课后作业如《空气》一章,可以分组让学生对“空气污染问题探讨”,学生课下收集材料,实地考察,制作PPT在课上和学生交流讨论。这样的策略,给学生一种很好的学习体验,让学生积极D2参与其中。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化学课本为例,在讲解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第二小节《水的净化》时,分小组让学生课后去自制净水器,之后上课一起讨论各组的设计成果。学生对水资源都很熟悉,所涉及的知识点都很简单,但是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不断思考,将课本的知识点应用于生活,用实践去检验真理。学生大部分利用的工具是:空的塑料瓶、纱布、棉花、活性炭、细砂、粗砂、小鹅卵石,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首先,小鹅卵石做最初步的过滤,然后粗砂和细砂可以过滤掉更细的杂质;其次,活性炭去除异味和进一步净化水质,棉花是将水进行最后的滤清,这样出来的水基本上就比较干净了。学生的制作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有一组的具体制作是这样的:先将矿泉水瓶的底部剪掉,之后把适量的棉花从瓶嘴塞入;然后把纱布铺在棉花上面,再加上几厘米厚的活性炭;再铺上一层纱布,上面再加上细砂、粗砂、小鹅卵石各几厘米,这些中间就不用纱布了。通过这样的设计一个简易的净水器就制作成功了。这样的作业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将课上所学习到的沉降、过滤、吸附这些知识点,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去探索,将其应用于我们的生活,真正将学以致用落到实处。类似的作业设计还有很多,初中化学教师要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发掘学生更大的潜能。
结语
“双减”政策的提出,使初中化学教师对作业的设计势在必行。合理高效的作业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去探索,还可以控量保质,为学生减负,更重要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初中化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遵循作业设计原则,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不断优化作业形式,丰富其内容,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单月华.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优化[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03):113-1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3-01)[2021-07-24].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5.
[4]牛积伟.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的作业布置及处理探微[J].初中数理化,2021(08):72-73.
[5]孙永清.初中化学个性化作业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0(16):18.
作者简介:戴晓敏(1994— ),汉族,河北张家口人,学科教学(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进行初中化学教学研究。
*通讯作者:劉春玲(1976— ),汉族,吉林梨树人,副教授,主要进行化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