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华
摘要:在幼儿成长过程中,互动是其在生活、社会环境中丰富生活经验、提升自理能力、提高自身认知的重要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教育者、引导者和指导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引导幼儿建立积极、正向的情绪,使其健康成长,是幼儿教师的教育职责与教学任务。
关键词:师幼互动;角色定位;积极情绪
师幼互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幼儿后续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相关研究资料的分析发现,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幼儿的交往主动性、交际能力等都有所提升。所以,幼儿教师在开展日常教育工作时,要明确自身定位,主动结合幼儿的成长规律与发展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1 情绪对幼儿健康发展的作用
1.1认知发展层面
幼儿的情绪与认知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当幼儿拥有积极、正向的情绪时,其认知能力呈现逐步发展的趋势,也就是说,情绪可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积极的情绪可以带动幼儿的求知欲望,促进幼儿主动参与到探索活动中,这时幼儿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等方面都会有所提升和发展。与之相反,若幼儿始终处于消极的状态下,在面对一些学习和休闲活动时,则会表现出动力不强、配合度不高等情况。这样不仅会影响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还会对幼儿的心理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1.2行为动机层面
情绪能够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动机,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幼儿的行为与习惯。不同的情绪体验能够对幼儿造成不同的影响,改变其活动效率,并展现出在行为方面的动机作用。积极的情绪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活动效率和质量,增强幼儿主动配合教师进行交流、互动的意愿,进而展现出积极的推动作用。与之相反,若幼儿用消极的情绪与教师互动,则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互动的效率和质量,甚至会导致幼儿出现不良行为习惯,起到消极、阻碍等作用。
1.3个性成长方面
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情绪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与成长环境的作用下,幼儿能够逐步建立稳定的情绪反应,继而影响幼儿性格的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在各种生活、学习情境中体会到不同的情境状态,其情绪变化直接影响性格特点。因此,幼儿教师在落实日常教学工作时,要重视对幼儿情绪的观察,必要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培养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助力。
2 师幼互动对幼儿情绪和心理的影响
师幼互动是指发生在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一种交流活动,从幼儿心理发展的角度出发,这种互动教学模式能够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情绪,在幼儿交际意识、认知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是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有安全感、认同感,有利于促进幼儿主动接触其不了解、不熟悉的场景与知识,便于强化幼儿对社会环境的感知。
幼儿教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教育者等多个角色,并且每个角色都需要教师承担起不同的职责。落实师幼互动期间,教师需要用情感支持、建立榜样、行为引导等方式,促进幼儿实现身心健康成长。在教师与幼儿交流的过程中,语言是幼儿直接接触到的信号,也是帮助幼儿强化认知的重要途径。实际上,幼儿普遍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因此,在与教师交流、互动期间,幼儿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语言和行为,继而促使其掌握更多的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
比如,开展日常区域活动期间,教师的示范性演示和引导性提问都可以成为幼儿学习的对象。在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幼儿的模仿意识得以激发,便于其深入理解教师的行为,有利于幼儿语言词汇、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等方面的积累。
从幼儿认知的角度分析,师幼互动可以对幼儿情绪、认知等方面产生影响,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从社会性角度出发,师幼互动能提升幼儿的交际能力、独立意识以及环境适应能力;从行为角度分析,师幼互动可以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自律认知与自理能力;从情绪发展的角度出发,教师与幼儿互動的过程中,能够刺激幼儿情感发展,使其逐步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 师幼互动中教师正向引导幼儿积极情绪的策略
3.1细心观察幼儿,适时给予肯定
幼儿拥有被关爱和尊重的心理需求,当教师满足幼儿这些需求时,其会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稳定的情绪。因此,教师不仅要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还要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幼儿足够的关怀和尊重,让幼儿有被接纳的感受,从而在和谐的生活、学习氛围中健康成长。教师应善于观察幼儿的性格与习惯,主动站在幼儿的角度,分析幼儿的需求,让幼儿有积极的情绪体验,使其懂得生活和学习的乐趣,促使幼儿形成活泼、乐观的性格。
教师应在互动的过程中扮演幼儿学习支持者的角色,为幼儿提供丰富物质环境的同时,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其中包括教师对幼儿的关心、爱护、认同和尊重,正确把握幼儿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幼儿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为幼儿后续成长、学习打好基础。
例如,教师组织幼儿开展“勇敢者的道路”的互动游戏,游戏规则为“铺设三条道路,其中左右两条是平整的道路,中间一条路则铺满大小和摆放方式不一的盒子,幼儿需要逐个跳过盒子,战胜道路上的“荆棘”。在此过程中,部分幼儿会出现畏难心理,不愿选择中间的道路,还会有部分幼儿在通过第一个、第二个小点的盒子后,对后面的大盒子出现畏惧心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选择第一个出现这种畏难心理的幼儿,观察他的表现和表情变化,接着鼓励幼儿说:“你是一个勇敢的孩子,老师相信你一定能通过这些障碍。”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对中间道路的挑战,不仅会增强其自身的勇气和自信,还能带动后面的幼儿积极选择中间的路,并勇敢地通过。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成为一名合格的引导者与支持者,不仅能为幼儿构建优质的物质环境,还能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激发其主动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敢于面对困难、解决困难。教师成为幼儿坚强的后盾,能够为幼儿提供足够的心理支撑,激励性的语言还可以为幼儿带来安全感,进而实现对幼儿情绪与性格的培养。
3.2参与幼儿活动,感染幼儿情绪
教师的情绪和行为能给幼儿带来较大的影响,尤其幼儿正处于模仿能力较强的阶段,他们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家长的行为和语言表达。因此,教师表现出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在面对幼儿时,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心态,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和行为,组织日常的教学活动,并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用这些积极的情绪感染幼儿。
在日常师幼互动期间,教师应在游戏教学环节、情境教学环节扮演好同伴的角色,与幼儿建立平等、和谐的朋友关系,这样有利于教师加深对幼儿实际情况的了解,包括幼儿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成长规律与发展需求等。随后,教师应针对幼儿需求,秉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效果。
例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梅花绽放”的游戏,当教师说出花瓣数量后,幼儿需要根据教师说出的数字,找到相应的人数,并抱成一团。这种集体性游戏对幼儿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因此,每个幼儿都能在游戏环节感受到乐趣,并充满激情地参与到游戏中。在游戏进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某个幼儿落单的情况,这时,教师应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状态,并组织其他教师一起与这名幼儿抱成一团。当教师加入游戏后,落单幼儿的心理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消除之前消极的情绪,进而主动与其他同伴一起参与后续游戏。
在此过程中,教师以合作者的角色参与游戏,能够为落单的幼儿提供情感层面的支持。此外,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对教师有一种敬畏、尊重的心理,而教师主动参与游戏环节这一行为,能够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进而消除一些消极心理,有效地拉近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一方面,能让幼儿更加积极地参与游戏;另一方面,教师为落单幼儿提供的心理安慰,可以激发幼儿对教师的情感,使其感受到分享、合作的趣味与魅力所在。
3.3强化教育引导,补充互动形式
无论是在自然教育理念下,還是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重视对幼儿的指导,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都是一线幼儿教师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教师为幼儿提供帮助、指导,幼儿对教师的反馈是教师优化教学工作的重要导向。作为引导者,教师应主动关注幼儿的实际情况,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用温柔、亲切的话语询问幼儿的参与感受,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做到足够尊重幼儿。若幼儿在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敢于表达、积极交流,就会有效强化幼儿的自我效能感,让幼儿逐渐肯定自己。与此同时,教师采用幼儿示范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学习、自主交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幼儿的挫败感,拉近幼儿之间的距离,这样有利于幼儿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升,对幼儿后续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劳动教育主题互动活动为例,教师在设计教学课程内容以及游戏内容的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幼儿真实地体会劳动,还要注重对幼儿劳动、奉献等精神的培养。对此教师可以开展多样化的区域活动,转变以往单一课程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如“身边的人都是从事什么职业的?”“你觉得最辛苦的职业有哪些?”“父母的职业是什么?”等,促进幼儿思维发散。教师还可以针对幼儿提出的职业,让幼儿了解这些职业相关的具体工作,以此提高幼儿的认知。其次,让幼儿选择自己想要扮演的职业角色,模仿其日常工作,如建筑工人、教师、医生等,引导幼儿真切地了解相关职业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从而形成尊重劳动者的意识和观念。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对社会中的劳动者进行观察,进一步加强幼儿对劳动者辛苦工作的认知和理解,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不仅幼儿的主观意识得到充分尊重,也让教师进一步了解了幼儿掌握的生活经验,并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落实后续教学工作。在此期间,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幼儿的理解与认知能力。随后,教师应鼓励幼儿以角色扮演的方式,理解社会环境中多种职业岗位,以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3.4疏导消极心理,培养积极心态
当今社会,受家长溺爱、骄纵等因素的影响,幼儿普遍表现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抗压能力不强等问题,若这些问题未能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很容易导致幼儿形成消极的情绪,进而阻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在与幼儿互动期间,教师应做好对幼儿消极心理的疏导、防范工作。
一方面,教师在观察幼儿生活、学习状态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幼儿出现消极情绪,要给予重视,不能简单地认为幼儿这种不开心的情绪很快就能消散。实际上,幼儿在成长期间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刺激出现不同情绪,如出现害怕、娇气、自私等情绪。作为幼儿教育的引导者,教师应针对幼儿出现的心理变化,了解幼儿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再结合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主动与幼儿交流,通过面对面交流、游戏互动等方式,打开幼儿的“心门”,以便在短时间内帮助幼儿恢复乐观、愉悦的心情。
另一方面,受到年龄、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影响,幼儿缺乏判断能力,难以正确分析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社会性事件,因此,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想法会有所偏差。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在互动的过程中,重视对幼儿积极心态的培养,引导幼儿乐观地看待生活,善于发现自身的优势,做自己能够做好的事情,从积极的角度评价他人以及他人所做的事情。
例如,在组织互动活动的过程中,面对在游戏过程中失败的幼儿,教师可耐心地指导幼儿思考自己出现问题的原因,找出失败的关键点,并想办法在下一次的活动中取得胜利。教师的语言鼓励和物质奖励,都能有效引导幼儿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与挫折,进而习惯用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与学习。
综上所述,从师幼互动的角度出发,探究对幼儿积极情绪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幼儿教师可从细心观察幼儿、参与幼儿活动等方面入手,培养幼儿形成积极乐观的情绪,促进幼儿后续健康成长的同时,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亚玲,张坤颖.幼儿情绪调节及其策略与父母元情绪理念的关系[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2,24(5):7-11,76.
[2]史蓉蓉,王静.在自主游戏中培养幼儿积极情绪的实践研究[J].数据,2022(9):146-148.
[3]张明珠,弓雯.3~6岁幼儿情绪智力发展研究现状[J].教育观察,2022,11(12):27-32.
[4]李盼.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J].教育观察,2022,11(9):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