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点带面促发展

2023-06-07 01:47朱昱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小学美术

朱昱

摘  要:现阶段,工作坊式教学较多应用于高校或中小学的第二课堂,工作坊式教学主要采用项目式学习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式,以教学目标为基准制定探究项目,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达到学习效果,完成学习目标。文章对工作坊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从化兴趣点为切入点、以个体点推组阵点、连明点为发展长线、变特点向综合全面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总结了工作坊式教学的开展方法。

关键词:小学美术;工作坊式教学;项目式学习

工作坊式教学不同于课堂教学,可以利用更集中的时间,实施个性化、高效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开放式工作坊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不同的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体验教育”,激发学生兴趣“从做中学”,以“项目式学习”达到教学目标。

一、化兴趣点为切入点

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时间相对较短,教学时需要教师变换花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而美术教学相对比较好开展是由于学生对绘画的浓厚兴趣。如何保持学生兴趣才是教学持续开展的关键。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把学生的兴趣点转化为培养全面学习能力的切入点呢?

首先,教师需要转化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多数孩子对美术课程的理解相对狭隘,其眼中的美术学科是狭义的美术课,基本等同画画和手工制作课。这点需要老师从一年级开始对学生渗透综合学科知识,开发学习方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在后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就更容易实现教学目标。

其次,充分放大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时身心是愉悦的,教师应给予学生极大程度的肯定与鼓励,在低年级教师要使学生更多地去观察与体会。随着学生接受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给予一些小的建议,更多的是让学生开阔眼界,看到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从内在提升审美追求。

最后,注重知识点的发散,从图像识读到美术表现再到文化理解的过程不可或缺,要让学生期待美术课的“别有洞天”。

二、以个体点推组阵点

在该校工作坊式学习融入了项目式学习,工作坊中学生多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初期可以以较少人数组成一个小组开展活动,当第一小组的学生形成一定的技术能力和研究能力后就可以作为小组长带领新同学开展项目研究。初期老师的角色是一个领航者,中期相当于一个“工具人”适时地进行引导以及帮助,实现学生更大的成长。

例如:清远县清新区第一小学国画小组开展活动的初期通常是利用中午一点半至两点半的課前时间,第一批同学为三四年级的学生,开展的第一个项目式研究为宋画《出水芙蓉图》,这一组孩子以女生居多且有一定的绘画能力,在对《出水芙蓉图》的解析学习中,先是通过白描掌握了毛笔勾线的方法,从最初笨拙扭曲的线条到一段时间后流畅的线条,对毛笔的使用也形成了从“手抖”到基本驾驭的转变。通过训练,学生可以从中高效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在对新知的获取中获得成就感。小组成员中相互的差异也构成了相互学习、互相比较、共同进步的局面。

在实验阶段,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申请加入活动小组。同一个项目的探究,面对不同时期进入工作坊的同学,就形成了学习的先后差异。如果全部由老师来引导对老师的消耗是极大的(实验阶段教师一名)。但是前期进组的学生是可以对新同学进行引导的,就像大家平时说的“小老师”。对“小老师”而言,成就感的提升会增进自己的学习兴趣,加强自我要求。对新同学来说,同学间的交流轻松愉快。而老师可以在对早期进组的同学现阶段的学习研究指导完成后检验“小老师”的教学成果,在工作坊中就形成了一种传承的局面。

三、连明点为发展长线

在工作坊中,项目探究学习显性目标更明确,隐性目标有无限可能。通常为学生设定项目任务比较明确,如完成某件名家名作的临摹或完成某种主题创作。大家都知道艺术学习,临摹与创作相辅相成。

(一)在临摹类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学生主要面临的问题

1. 图像识读。图像的识别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难就难在读。读,其实就是对图像的分析,分析过程中,学生要对原作的材料、构图、色彩进行一系列的解读分析。其中也包括分析画面的美。在对原作的分析解读过程中达到对美术核心素养美术表现的学习目标。

2. 审美态度。面对一幅名画,有些在第一时间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好漂亮!”“好美啊!”“这是怎么画出来的?”但是不乏一些作品学生不能通过本能理解其中的美感,此时需要教师的引导,试着让学生理解。鉴于学生个性的培养,笔者认为审美态度的培养应多让学生体会,绝不能以老师“一家之谈”强制学生接受现阶段无法消化的美学思想,这种强制教学也是一种缺乏美的教育。因此在临摹探究中同类作品教师可以给学生多一些选择的空间。

3. 文化理解。一幅值得临摹的作品必然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在小组探究的临摹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当今时代数字化程度高,学生对数码产品的依赖相对较高,对传统文化的接触较少。通过对古画的临摹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绘制过程中静下心来对学生来讲是非常难得的。除此之外,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小组中学生的互相交流可以加深学生对自我欠缺知识的补充,加强对文化的理解。

(二)在主题创作中,学生主要面临的问题

1. 图像识读。学生在面对主题创作时通常需要思考画什么,这是对他们眼前或记忆中图像的再认识,符号的表象将会成为画面中的元素,学生对现实图像的理解将构成作品的表达。在小组创作探究中教师更愿意听学生讲故事。例如:小组活动《水果奇遇记》,有一位学生画了一幅橙色为底色的作品,完全看不到水果,如图1所示。教师就可以让她讲一讲故事,就有了“三个小朋友回家发现一个巨大的枇杷,他们发现枇杷对面就是自己的家,于是他们决定翻过这座枇杷山。”这样一个小故事。这件作品中学生主观地将现实中的事物放大,橙色就是枇杷成熟果皮的代表。

2. 美术表现。美育成果分显性和隐性,而美术表现便是显性的一部分。在主题创作中,学生需要一定的绘画表现的能力,教师认为让学生充分表达是好的,但是如何寻找一条适合学生发展的路更重要,观察是表现的前提,在项目探究中,学生会面临想到了内容却不知道从何下手的情况,这类现象发生在低段学生中较多,学生没有足够的造型积累,这时便进入了项目的其中重要环节——搜集素材,通过观察、写生以及上网查找资料来丰富学生的主题创作。

3. 审美态度。在学生中一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表现自己的审美态度,这部分学生通常具有较好的美术表现能力,但是还有一部分學生并不能通过作品直观地传达自己全部的审美态度。这类学生通常会表现出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不想与人分享以及急于销毁自己的作品的情况。这类学生的审美眼光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但是表现能力还不足以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此时教师需要挖掘学生内在的审美表达,告诉学生通过其的作品教师看到了美的表达,对表现能力可以通过练习不断提高。

4. 创新能力。对绘画创作,创新能力是尤为重要的,没有自我表现、没有创新的作品不能够成为严格意义上的创作。在项目式学习中创作前期教师可以使用一张项目清单来辅助学生思考创作内容,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创作思维,抛开儿童画的范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表1所示。这种方法对不知道要画什么的同学来说是基于其个性特点的引导,而不是范式教学,给了学生一个更好的思考空间,填写《主题绘画创作项目清单》的过程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

5. 文化理解。《主题绘画创作项目清单》中第一个问题“通过这个主题你想到了什么?(头脑风暴快速列举)”首先通过文字的形式了解到学生直观地对某个主题的理解。当学生通过绘画创作手段以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时,可以看到的是其更深一层的表达。在拓展阶段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绘画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探索。这样的综合探究是基于学生个人认知的深层探索,也是基于学生兴趣点的探索。

与此同时,本文认为小学阶段的美育活动中要渗透德育,可以在探究过程的后期进行。例如学生画了一大一小两块西瓜,问学生“两块西瓜给谁吃呀?”学生答:“妈妈一块我一块。”“那怎么分配呢?”学生会答“大的给妈妈,我吃小的。”这个时候教师会评价学生“真棒!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这在对该生德育形成的肯定同时也对周围学生起到了德育示范作用。教师发现有的学生在此时会加多一、两块西瓜,问缘由得到给爸爸和弟弟吃的回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充分地表现出了分享的快乐与家庭的关爱。

四、变个性为综合全面

美术课上教师总是跟学生讲要画出自己的特点,艺术作品表现是个性的,但是美术学科并不是个性的,而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在工作坊中教师可以根据项目探究的需要适度地引导学生向多学科的探索。例如:在低段学生作品完成后的讲故事环节,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与想象能力;有些作品教师会让学生在画面中写下自己的想法,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在书写的过程中,图与文的结合锻炼了学生的排版能力;在画《梯田》时孩子们领略了生活以外的风景,知道了一种独特的耕作模式,思考了梯田不被大面积推广的原因等。在美术学科的探究中,教师在带给学生发散知识的同时也是在以身示范如何联想、如何思考、如何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让学生自主探究的目的。

工作坊中培养出的学生,其作品是具有特点的,人是具有独立个性的,是具有综合能力的。

五、在工作坊式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的方法

首先,根据学校作息规划工作坊开放时间,以该校为例,利用中午开校门至下午第一节上课前的课余时间开展活动:周一至周五13:30-14:20尽量保证活动时长和活动开展的连续性。与此同时,建立与学生家长的联系,由于工作坊活动时间多为课外时间,教师需与家长建立联系确保学生安全。

其次,工作坊可以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在第二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可以利用工作坊活动时间延伸拓展。项目式学习需要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明确项目要求与指引。教师需要提升自我综合能力,善于、乐于发现生活中的小问题并具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学校工作坊是开放性的,本着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欢迎校内的每一位同学参与。但是需要制定工作坊的管理制度,包括活动时间、考勤制度以及违规处理办法等。以该校为例,规定学生无特殊情况每月需打卡8次以上,以保证活动时间。打卡排行榜上每月前三名学生将会得到奖励。而活动过程中健全的小组活动记录机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分析和指导学生活动。

文章通过在校内开展工作坊式教学(实验阶段)的思考与总结,探究小学美术工作坊式教学的过程,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美术工作坊式教学中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娟. “工作坊”方式在小学版画特色课程中的应用[D]. 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9.

[2]张文兰. 农村小规模学校如何开展项目式学习——在地教育理念下的案例分析与启示[J]. 中国电化教育,2021(04):35-44.

[3]陶然,张驰. 浅谈工作坊模式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D]. 参花(下),2020(06):87-88.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项目式学习小学美术
“全过程控制”工程项目式教学法在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PLC项目式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浅谈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
网络信息平台支持下的PBL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关于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