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

2023-06-05 16:45王朝辉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理论课全省

王朝辉

(贵阳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5)

近代以来,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在借鉴学习西方高等教育制度的基础上,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1)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称。在20世纪50年代,被称为“政治理论课”,在60年代初,被称为“共同政治理论课”,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称为“政治课”,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被称为“马列主义课”,其后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90年代中后期被称为“两课”,新世纪初被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该称呼一直沿用至今,为了行文方便,本文统一使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代替不同时期的称谓。,在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关键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兴国必先强师。”[1]因此,认真研究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汲取其中的教训,为当前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历史的经验借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春天。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积累了一定经验。

一、充分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贵州地处西南腹地,自古以来经济文化落后,人们的文化水平不高、思想观念比较保守,教育长期仅为少数人占有,多数底层人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新中国成立以后,贵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在党中央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的指导下,贵州省委、省政府接管了原来国民党时期的旧教育机构,并对当时的旧人员进行改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高等教育,我们主要是以苏联的高等教育体制为蓝本和参照,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在中国人民大学推行红色办学试点,开设了系列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对而言,新中国成立初期贵州的高等教育十分落后,高校很少。仅有贵州大学、贵阳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前身)、贵阳医学院(贵州医科大学前身)、贵州民族学院(贵州民族大学前身)四所高校,且这四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非常紧缺,主要是依靠一些短期培训的临时师资。基于这一历史原因,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四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资的选配和培养。省政府采取临时从其他相关学科抽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弥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数量匮乏这一难题。此外,针对当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不稳定,通过对他们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想上加深他们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教师职业的心理认同,同时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针对当时教师经济待遇不高的问题,省委通过多种措施,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本的物质生活问题,让他们沉下心来一心一意从事教学工作。虽然当时各行各业都处于百废待兴的这一社会现实,但省委、省政府仍然想尽一切办法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已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改革开放以后,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先后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相关要求。随着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重新恢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经历了改革开放后的拨乱反正、恢复和重建时期,中央先后出台和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等文件。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贵州省委和省政府对高校进行整顿,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平反冤假错案,恢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选拔任用与人才培养制度,恢复了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教师职称认定制度。在党中央政策的指导下,1995年9月,贵州省委、省政府正式作出《实施科教兴黔战略的决定》,从此,“教育优先发展”成为全省各级政府制定政策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在这一文件精神指导下,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进入比较快速发展阶段,历届省委领导也非常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把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科教兴黔”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来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2]。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与一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近距离交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这对于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无疑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深刻认识,彰显了党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这在新中国教育史上是首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贵州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全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二、注重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与提高教师质量相统一

贵州不仅高校数量少,而且高等教育起步晚,加之经济比较落后,师资队伍一直是一个相对比较难解决的问题。所以,历届省委、省政府领导一直把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觉悟高、数量充足,具有较强教学和科研能力的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作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在保证基本数量的同时还要始终秉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做到质量和数量二者相统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初期,贵州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要求,明确提出了教育发展和师资力量选配的基本方针,团结广大知识分子,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教育和劳动改造,确定教育为工农兵服务的办学方向,全省高校把苏联专家指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办学经验作为典型示范,结合贵州高校的实际情况,初步确立起社会主义的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方案。这一时期,由于当时高等教育刚起步的特殊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所局限,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紧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改革开放初期,针对当时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紧缺、教师队伍素质总体偏低这一现实问题。1980年7月,教育部下发了《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课的试行办法》的通知,该《办法》提出了高校要选配思想政治素质好、综合素养强的师资充实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来,同时,还要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和提升。该《办法》还指出“对调离了教学岗位而适宜于教学工作的马列主义教师,应该归队,并尽可能补充一批有一定马列主义水平又有培养前途的校内外中、青年干部参加教学工作”[3]10。《办法》还特别强调,要同步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赋予二者同等的重要性。各高校结合自身情况,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提上日程。该方案为采取多种形式分阶段培训现有教师提供了一系列宝贵意见,例如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举办马列主义短期学习班、进修班,以及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经验交流会等,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随着中央各项改革措施的深入推进,特别是教育领域的各项改革政策相继出台,针对贵州的实际情况,省委、省政府要求,一方面,全省各高校通过不断配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数量,以填补教师队伍的缺口。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能因为教师数量而牺牲教师队伍的质量。为此,需要加大力度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抓紧师资选拔和培训工作。通过以上途径实现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与质量的统一,达到相互提高和促进的目的。

进入新世纪前后,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教师队伍建设。1998年6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制定并出台了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98方案”。该方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也有明确要求。在2004年初,为了进一步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中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该《意见》首次提出实施和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随后,中央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意见》,该《意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严格要求。根据以上两个《意见》的文件精神,全省高校不仅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数量,同时还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质量,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意识形态和师德师风建设。

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谋划和部署下,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系列文件。其中,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向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的殷切期盼,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质量和数量的重要体现。以上中央出台的系列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讲话为全省高校既要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又要严格把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质量提供了政策依据。

三、坚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相统一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科研是中心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须努力做到教学和科研两条腿走路,教学可以助力科研,科研可以促进教学。因此,一名优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应具备出众的教学能力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能力通常比教学能力更容易被量化评估,所以当前“重视科研、轻视教学”的现象较普遍存在。数据显示,大部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常首先从科研入手寻找突破口。因此,注重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高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总结。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省高校面临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教育部通过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短期培训班,解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师资问题。加之新中国刚成立,高等教育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相关经验。尽管如此,党中央仍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工作。为此,围绕教学展开科研,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任务。1964年10月,中宣部、教育部临时党组通过了《关于改进高等学校、中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该《意见》强调:“教师应当关心和积极参加学术界的争论,有条件的教师应结合教学进行学术理论研究”[4]53。首次强调教师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具备条件的可在积极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加强学术理论的探讨和研究。

改革开放伊始,早在1978年4月,教育部就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意见》的通知,该《意见》明文规定高校“有研究能力的教师可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应研究所从事一段科学研究工作”[5]74,并要求“至少必须保证理论教师每周六分之五的时间,用于教学和科研工作”[6]74。至此,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备了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相应科学研究的机会。8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在“85方案”实施过程中,结合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任务,合理安排教学和科研时间、正确处理二者间的关系。学校根据本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制定了教学和科研的长远发展规划,目的是既要保证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又要努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能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国内改革开放的实际,努力探索在教学与科研改革中遇到各种问题,以提高全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贯彻落实“98方案”的过程中,“为了改革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需要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有目的地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对学生关心和要求回答的现实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7]45。通过总结这一历史经验,其目的是促进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努力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科研二者的关系问题,以提高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后,国家社科规划办和教育部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中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既作为学术研究问题,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现实问题单独独立出来,作为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申报以上课题获批立项后给予一定的匹配经费支持。这样,不仅提高了全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能力,而且还营造了理论研究与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在党中央这一政策的推动下,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定期对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进行研修培训,先后制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名师工作室”项目、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项目、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项目、全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领军人才培育项目、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项项目、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择优推广”项目、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集体公开展示活动、“手拉手”集体教研活动、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推介计划等。上述各种孵化和培育培养计划,无非是为了提升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总之,全省高校始终坚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并做到二者相统一,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总结。这一经验对于当前加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仍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四、坚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与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统一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和全国高校始终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来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同时,又通过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来倒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这表明教师是一堂高质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和核心。因此,在全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是重中之重。正如长期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管理的顾海良教授所言,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研究中,“提高认识是前提,教材建设和学科建设是基础,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8]。顾海良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中各要素的地位和关系,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和灵魂人物。这一观点高度概括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也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宝贵经验。

正因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课程建设紧密相关,全省需要大批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更好地服务于课程的建设、改革和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严格按照党中央和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始终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与课程建设相统一、相促进,这也是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之一。随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党的相关政策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从这个角度来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推动着教师队伍建设。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历程,通过相关文件的制定、颁布和实施,我们可以看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改进课程建设始终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不同时期,党中央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核心问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提出了相关要求。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身份、阶级立场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选拔的基本前提。尽管其做法不一定符合当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紧缺的实际,只看出身、阶级立场而不看具体思想状况,但毕竟看到了二者间的关系。改革开放至今,党中央先后多次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变革,影响较大的主要有“85方案”“98方案”和“05方案”,整体而言,这三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调整和改革,都是为了适应当时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三次调整“方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从两个层面提出新要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面作出较大的调整和变革。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对其学科背景、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选聘配备、科研组织建设、制度保障等提出了全新要求。很显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调整也直接影响和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部署下,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9]。

在党中央一系列政策文件的指导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改革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同步发展。一方面,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动力。另一方面,只有通过不断加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才能确保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应当鼓励并支持更多的优秀教师积极投身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改革,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来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通过教师队伍建设与课程教学改革之间的良性互动,力争做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与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统一,从而提高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五、积极推进全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

通过回顾和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历程,虽然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某些不足。通过调查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其中全省就存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和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尤其是各学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间在教学方面交流不够,各自只关注自己负责学段的教学内容,从来或者很少关注其他学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或教学内容,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彼此间对其他学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章节安排一无所知或了解不多,这自然不利于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因此,通过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即积极推进全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

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不均衡,好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地处西南边陲的贵州,和发达城市相比,高等教育的发展也相对滞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遑论积极推进全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

新中国成立至党的十八大以前,由于师资力量匮乏和教师素养参差不齐等原因,党中央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一体化这一概念,但部分有条件的地方一直在努力探索各学段之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衔接问题。同样,贵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体而言,全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探讨不够。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2019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并下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强调要“统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10]。在该《意见》指导下,贵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中小学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在各级各类学校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该课程在不同学段、不同类别学校课程设置的侧重点略有差异,但其不同学段的课程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同学段的课程和教学体系均遵循螺旋式上升、循序渐进的原则,随着学生知识储备,认知能力,核心素养的提升和阅历的丰富,对事物的认知也日渐成熟。这意味着教师应针对不同学段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调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形式与教学媒介,以适应学生的生理、智力、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

为了积极推进全省各学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一体化建设,首先,加强领导机构设置。贵州省教育厅整合全省高校马院、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全省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由全国大中小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共同体成员单位贵州师范学院领衔,为全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交流提供了平台,确保大中小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开发、课堂教学的常态化和制度化。通过全省各学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间常态化的沟通交流,为实现全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体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其次,打破隔阂,全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定期开展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研讨和交流。有条件的学校、教师之间应经常举办“手拉手”集体备课交流教研活动,明确各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重难点、形式及目标任务,避免教学内容简单重复和教学形式单调枯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通过一体化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根据不同学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形式,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课程特点和思维方式进行教学,避免“一刀切”,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通过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一方面力争做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纵向贯通,同时达到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整合教育资源、丰富育人模式的目的,形成整体协同推进,而不是各自为政。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宝贵经验。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领导贵州高等教育和在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中,根据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时推进最新理论成果的“三进”工作,急需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通过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历程,不断总结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为当前全省乃至全国高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参照和经验借鉴,以切实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大学生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方面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理论课全省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