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琳丽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国家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创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各界对特殊教育学校及其教学方式的关注度也随之提升。当前,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展现出了独特的作用。本文就特殊教育学校如何更好地利用生活化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与课堂质量做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 特殊教育学校;培智数学;生活化教学
在特殊教育中,应该以特殊学生的具体身体情况和智力水平为基础,推进生活化教学。数学作为培养特殊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的基础课程,应采取生活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好数学。需要指出的是,当前部分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尚未对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即便采用了生活化教学策略也过于形式化,没有将数学教学和生活真正联系在一起。此外,部分教师传统教学观念较重,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对特殊学生的身体、智力情况也缺乏考虑,依旧局限于传统教学方式,因而无法提升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的质量。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革新教学理念,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他们的生活中提炼教学内容,并以提问的形式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一、当前特殊教育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问题
在当前的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中,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可度,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创新性的改造。生活化教学能将师生联系在一起,提供更有效的沟通渠道,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更加积极地投入数学课堂,还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节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然而,仍有很大一部分特殊教育学校及一线教师对生活化教学认识不够,对生活化教学的研究还停留在表面,对生活化教学的深刻内涵缺乏理解,更无法形成具体的、有效的实施策略。因此,生活化教学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学课堂上的实际应用是极其表面化、形式化的,其有效性是值得怀疑的。例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以传统教学观念为指导,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且由于过分强调这种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更不会考虑到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特殊性,对不同学生的具体身体情况与智力发育水平缺少考量,教学缺乏针对性与科学性。[1]
二、生活化教学在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学课堂上,生活化教学意义重大。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身心障碍,在数学教学中采取生活化的方式展开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习数学知识。面对特殊学生,设计符合其智力水平的教学计划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也颇不容易。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生活化的教学场景中,学生会不自觉地进入思考状态,并且能够和教师进行有效互动,从而在无形之中提升学习效率和智力水平。同时,生活化教学在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还能提升教学质量。数学对特殊学生的智力开发、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教师采取生活化教学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生活化教学作为连接师生的重要纽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实施。教师可以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能力水平,为之后的教学策略优化提供参考,从而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思维发展迟缓,通常只具有具体形象思维,往往需要借助特定情境才能理解特定的对象。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对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来说,理论知识是抽象的、枯燥的,口头讲解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很多时候甚至还会引发其烦躁情绪,遑论令其对数学产生兴趣,进而发展其智力。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教师以趣味性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数学概念引入课堂,则能够有效激发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此外,在特殊教育学校采取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提升自理能力及学习能力。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教师不仅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教给其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方法,使其在面對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可以从数学层面加以思考,并借助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这个过程既能让特殊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开发和提升他们的智力。
三、特殊教育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结合教材,创设生活化情境
创设真实合理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将课堂与生活的连接桥梁建立起来,让学生通过课堂了解生活,通过生活巩固课堂学习。日常生活和数学课堂的有效互动,对于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智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可能无法完全将真实的生活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但是教师可以结合教材,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生活、理解生活,从而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因此,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探索这种教学模式,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真实合理的生活化情境。[3]
例如,在对部编版《生活数学》一年级下册“比长短”这一章节进行教学时,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应先带领学生回忆上一节数学课的内容,并区分左手、右手,对于搞不清左右手的学生,及时进行纠正。接着,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张开自己的手掌,带着学生比较五个手指头的长短,再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视频与图画展示各种长短不一的对象,如各种小动物的尾巴、各种规格的袜子等,并让学生比较它们的长短。通过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比较,使学生形成长度的概念,并掌握比较长短方法。
鉴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特殊性,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谁的尾巴最好看》的音乐动画,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都有哪些动物,接着再出示猴子和兔子的玩偶并提问:“大家看一看,小猴子和小兔子的尾巴在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比一比小猴子和小兔子谁的尾巴更长。在这个对比过程结束之后,教师再次让学生摊开手掌,观察一下哪一根手指最长、哪一根手指最短。在学生学会观察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教室里的人、物等各种对象进行长度比较。
为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开发特殊学生的智力,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三支不规则放置的铅笔,让学生观察哪一支铅笔最长。此时,学生的回答可能各不相同。对于这种无法通过眼睛直接观察得出答案的问题,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对比长短的方法,即将两个或者多个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观察另一端,接着再引导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并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比较。通过让学生动手比一比的方式找出正确答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吸收课堂授课内容。从上述教学过程可以明显看出,生活化教学策略还应结合教材,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这样,生活化教学才能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又帮助其锻炼数学应用能力。
(二)突破传统教学困境,深入生活提取素材
在目前的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中,校方与教师仍沿袭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活动主要围绕教材来进行。诚然,教材是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的首要依据,但仅仅局限于教材开展教学势必存在一些教学的盲区。教师必须认识到,教材仅仅是为教学提供大方向与基本思路,内容的拓展、形式的创新等,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将教学局限于教材,而应当通过多种方式来突破教学瓶颈。换句话说,教师的教学应以教材为蓝本,结合特殊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深入实际生活提取教学素材,对教学模式进行生活化探索与创新。通过从生活中提取出来的教学素材,促进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可以提高特殊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增强其生活自理能力。[4]
例如,在开展部编版《生活数学》一年级下册“上下”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校生活环境中的各种设施用作教学辅助,“上下讲台的行为动作”“讲台桌子的上下”都可以向学生展示何为上,何为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在课间带领学生参与上下楼梯的认知活动,这种形式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上下”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生活中的其他现象作为教学素材呈现给学生,以作课堂导入。试以下面的情境为例: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贴上大树的图片,并将小兔和小鸟的图片分别贴在大树的根部和树枝上,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小鸟和小兔谁在上面、谁在下面。当学生在一番观察之后说出小兔在小鸟的下面、小鸟在小兔的上面时,教师就可以开始引入该章节的主题“上下”。这一环节的设置,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由于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学生能够依据生活经验快速区分上下关系。
(三)以问题为导向,推动生活化教学落地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活化的、符合学生思维水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進入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保持课堂注意力;另一方面这些生活化的问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简单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5]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将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情境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思考。例如,在进行“长方形”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对教材知识进行直观呈现,让学生观察长方形的特征,并提问:“大家知道自己的身边都有哪些东西是长方形的吗?”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的方式在教室中找出长方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带领学生在教室中找出各种长方形。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问题的指引寻找身边的长方形,可以加强其对长方形与其他平面图形的认知,同时也能让他们理解数学的重要价值。这样,通过问题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热情,并使他们在参与过程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6]然而,在当前特殊教育的教材中,内容都是基于理解数学的基础知识而设置的,缺乏对学生实际思维能力的考量。因此,教师应该立足教材,从生活中提取教学素材,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数学任务,让学生扮演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引导他们提出相应的策略,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学教学中采取生活化的教学策略非常重要,对于提高特殊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理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应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利用好生活化教学,推动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如此,生活化教学将使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强化其对基本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并促进他们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教师通过课堂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创新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洪志.数学生活化在培智教学中的应用[J].求学,2021(44):35-36.
[2]史兰菊.培智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1(9):98-99.
[3]翟晓娟.以生活化教学为驱动 有效进行培智数学教学[J].清风,2020(24):62.
[4]李娟.让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培智数学课堂中扎根[J].清风,2020(14):66.
[5]刘晓玲.浅谈特殊教育学校培智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0(16):75.
[6]刘晓婷.特殊教育学校培智数学“生活化”课堂的建构[J].知识文库,2022(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