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教学策略

2023-06-01 20:32孙庆博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3年3期
关键词:铁罐陶罐寓言

孙庆博

寓言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期,诸子百家就常把寓言当成一种辩论的手段,后又经历先秦的说理寓言、两汉的劝诫寓言、魏晋南北朝的嘲讽寓言、唐宋的讽刺寓言和明清的诙谐寓言等五个阶段,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审美情趣的文学艺术形式。

寓言故事具有一些显著的文学特征:篇幅短小,结构简单;情节虚构,有悖常理;多种修辞,生动形象;借喻描写,寓意深远。那么,小学寓言该教什么,又怎么教?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巧抓角色对比,品悟人物形象

寓言是虚拟的故事,每篇故事都有不同的主要人物。寓言故事通过对人物的艺术化塑造来凸显其性格特点和鲜明的形象,从而寄托深刻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在刻画人物时,作者常常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如《自相矛盾》中,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前后的夸口对比强烈——“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寒号鸟》中,寒号鸟的得过且过和喜鹊的辛勤劳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陶罐和铁罐》中,可以形成对比的地方不止一处:陶罐的脆弱与铁罐的坚固形成了对比,陶罐的谦虚与铁罐的骄傲形成了对比,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结局也形成了对比。寓言故事中,角色的对比十分鲜明:大与小,强与弱,黑与白,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这样写,不仅是为了让人物的形象更饱满、鲜活,可以冲击人的心灵,更是为了鲜明地表达文章的主旨。

在教学时,教师如能让学生抓住角色对比,学生就不难体会出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生动的形象也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故事要倡导什么,鞭挞什么,颂扬什么,讽刺什么,学生自然就能感悟到。

二、注重朗读训练,教授学习策略

写人的文章,往往会通过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来刻画人物。寓言故事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刻画人物却一样可以生动传神。这一点,特别反映在寓言故事对角色的语言描写上:《狐假虎威》中,狐狸与老虎的对话;《陶罐和铁罐》中,两个罐子的对话;《坐井观天》中,小鸟与青蛙的对话;《我要的是葫芦》中,种葫芦的人与邻居的对话;《鹿角和鹿腿》中,鹿在池塘边自我欣赏和虎口逃脱后感叹的语言。

因此,加强对话朗读训练,应是寓言故事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在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字面的意思,还要让学生读懂言外之意;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文章语言的表达技巧,还要教给他们读懂语言、练习表达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既得意,又得言,还得法。徐世荣先生认为:“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予作品生命。”因此,在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第2自然段的朗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朗读带有感叹号的几个句子,学生关注到了语气缓急的不同和语调高低的变化,读得绘声绘色。对话朗读训练增强了学生的角色意识,学生也逐渐品味出语言的温度和味道。

三、设置情境表演,领会深刻道理

俄国寓言作家陀罗雪维支曾说:“寓言是穿着外衣的真理。”这里所说的“外衣”就是故事,而“真理”其实就是蕴含在故事中的深刻道理。作者不是板着严肃的面孔在训诫,而是通过活泼有趣的故事将其中的道理自然地传达出来,从而达到催人自省的目的。

寓言故事中的人物个性鲜明,教学时,很适合学生表演。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表演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表演的热情。学生既是演员,又是观众,还是编剧和导演。学生在参与中,品味词句,学习表达;深化认识,体悟道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表演过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理性反思,找出问题,探讨破解的方法。例如,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时,是这样指导学生表演的:

(出示铁罐奚落陶罐的对话片段)

师:我想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这段对话。大家一起来揣摩一下人物的动作、神情,看看“轻蔑”的神情和“恼怒”时候的动作应该是怎样的?

(生表演)

师: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生:我感觉铁罐的头再昂起一些会更好,眼睛不要看陶罐。

生:我感觉在表演恼怒的时候,可以用手指着对方,声音再响亮一些。

师:按照大家的建议,你们再次表演这段对话。

(生再次表演)

以演促悟,扎扎实实地培养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的运用能力,让课堂更有生趣和活力。

四、填补文本空白,促进思维发展

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在文本的许多地方留下很多不确定的“空白”,我们称之为“留白”。这些“留白”不是作者行文时候的疏忽和无奈,而恰恰是作者不愿点破的韵外之致。

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留白”,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展开合理的想象,补上言语的空白、情感的空白和意境的空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促進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

1.在讲述中补充。人物的描写方法有许多种,但为了凸显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在特定的语境下,作者可能只重点运用其中的一两种方法来描写。在品读课文时,我们可以通过补充描写,让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和传神。

如课文《守株待兔》只简单描写兔子撞树桩而死,宋人捡兔后还想复得兔子的过程。捡到兔子时宋人的欢喜,等兔子再来撞死时的焦急,以及庄稼绝收、兔子没有复得的懊悔和失望,文章都没有写出来。如果在讲述故事时,学生能把这些细节加进去,故事情节会更加完整和生动。

2.用表演补充。在表演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文本,记住台词,揣摩人物的一言一行。在表演时,学生除了要完成文本的一些规定性动作之外,为了让表演更出彩,还可以根据一定的语境去创造性地添加人物的动作或者语言。

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教学,表演临近尾声,我问学生,那个种葫芦的人盯着掉下来的葫芦,会说些什么。学生议论纷纷,然后你一言,我一语地表演了起来。

生:他盯着掉下的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太糊涂了!”

师:你知道他糊涂在哪儿吗?

生:没有叶子,小葫芦就没法吸收营养。

生:唉,我不该不听邻居的劝告呀!

3.用叙写补充。寓言有“小故事,大道理”的特点。为了阐述道理的需要,有的故事情节并不是完整的,如《坐井观天》就没有结尾;有的故事虽有结尾,但最终结局留下许多不确定性,如《滥竽充数》中,南郭先生逃跑后的故事。抓住这些“留白”进行续写,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兴趣,让学生在写作中体验到表达的快乐。※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开发区中华园小学)

猜你喜欢
铁罐陶罐寓言
陶罐会呀会跳舞
河南三门峡西周墓出土器物
写好人物神态,彰显人物性格
寓言
成长的寓言
时装寓言
故乡是你心中的那只陶罐
对话显“品格”
铁罐帆船
古代遗址的陶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