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研修模式的内涵意蕴与构建策略

2023-05-31 17:46:05李新权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构建策略

李新权

摘   要:在教育发展的新时代,整合教师发展资源,构建“教—研—训”融合一体的研修模式,创新研修机制,提升研修实效势在必行。深入理解构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教—研—训”融合一体研修模式的必要性,厘清其内涵意蕴及运行机制,分析其构建的路径策略,对于促进教研、科研、培训职能转型升级,更好地落实教师发展机构的职责,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融合一体研修模式;内涵意蕴;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09-0051-04

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呼唤着区(县)教师发展机构隶属的教研部门、科研部门、教师培训部门进行有机整合,实现“研修一体”,着力解决教师发展中长期存在的教研、科研、培训三者衔接松散、彼此远离、各自为战的顽疾。作为地方教师发展机构,在推进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深刻认识构建区域“教研—科研—培训”融合一体研修模式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深刻思考与探讨“教—研—训”融合一体研修模式的内涵意蕴、运行机制及构建的路径策略,有助于增强实现区域教研、科研、培训职能转型升级的责任感、紧迫感,清晰其行动要领。

一、构建“教—研—训”融合一体研修模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要求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第一资源,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重任。党和国家强调做“四有好教师”、做“四个引路人”,坚持“四个相统一”,既是对教师成长与发展提出的根本要求,也是对教师发展机构开展工作提出的根本遵循。只有改革、完善、创新教师发展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教师发展机构才能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一)构建融合一体研修模式,拓宽教师综合性成长路径

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素质不仅仅局限于学科专业本身,且更需要向综合化方向发展。诸如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课堂教学改革以及线上教学的实施等等,都需要教师不断提升技术素养与应用能力,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教学现代化,这就需要教师发展机构为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搭建平台,拓宽路径。相比传统的教研、科研、培训三者彼此脱离的教师研修模式,构建“教—研—训”融合一体的教师发展研修模式,促进教研、科研、培训在实践层面有机融合,能大大优化研修资源配置,为教师搭建更宽阔的成长平台,激励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带动教师教育教学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二)构建融合一体研修模式,促进研训者自觉提升专业水准

教师发展机构的研训员承担着推进区域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等重要任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也对研训员的综合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进入新时代,面对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需要研训员作为课程实施的传播者和指导者、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学科团队的引领者和建设者、教育科研的组织者和研究者、教师培训的设计者和实施者。融合一体的研修模式能够促进广大研训员积极加快自身的专业发展步伐,并提升综合素质,自觉成长为理论视野高远、教学理念先进、专业素养优质、研修指导能力高超的“教师首席”,切实有效地引领一线教师专业发展。

(三)构建融合一体研修模式,优化教师发展机制,提高研修效益

系统论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由部分构成,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范围内,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举措,教育科研是提升教学研究品位的必然路径,教师培训是教师素质继续提升的重要环节。但从过去的实践视角来审视,三者各自分别服务于教师发展,尚没有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促进教师发展的综合机制,因而,教师发展成效也差强人意。在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切实构建起三者融合一體的研修模式,使教师发展成为一个有机衔接的整体,优化教师发展研修机制,能充分发挥研修职责功能,聚焦教育教学突出问题,共同为教师发展提供更优质的研究、指导与服务。

二、“教—研—训”融合一体研修模式的内涵意蕴及运行机制

秦皇岛市海港区教师发展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效能为追求,以解决教师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为核心,尝试构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教师培训”三者有机融合为一体的教师发展研修模式,以期更好地发挥教师发展机构的职能作用,促进区域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一)明确融合一体研修模式的内涵意蕴

“教—研—训”融合一体研修模式是创新工作机制而形成的以实践为主体的教师研修理念与研修模式。其核心主旨是优化教师发展中心业务科室——教研室的教学研究职能、教科室的教育科研职能、培训室的教师培训职能,它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形成统筹规划、协调运转、同频共育、功能融合的教师研修实践模式,使教师发展走向研修实践一体化、研修方式合作化、研修资源共享化、研修效能最优化。

构建“教—研—训”融合一体研修模式是站在区域教师发展全局的角度,去研究、谋划、推进教师发展整体工作,它不是站在区域教师发展机构某一科室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也不是站在科室之间合作、帮忙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是各业务科室在宏观统筹下统一谋划、统一行动、统一步调,以“研修一体”的方式推动区域教师发展。

(二)厘清融合一体研修模式的运行机制

管理机制本质上是管理系统的内在联系、功能及运行原理,是决定管理功效的核心问题。符合实际、顺应新情况的管理机制能够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更有利于激励被管理者积极主动承担使命、挑战自我、创造价值。因此,任何一项改革,机制建设是最关键的,需要管理者针对新变化健全机制,完善机制,创新机制。

从一定意义上讲,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教—研—训”融合一体研修模式,是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机制。这种新机制归根到底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来引领教育教学的,进而再通过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學质量的提升。它可将在实践中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整合提炼为教育科研的“研究课题”,再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提供教师培训的“主题”,在“教学问题——研究课题——培训主题”的螺旋式的融合进阶中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因此,构建与完善相应的具体运行机制,能为充分发挥融合一体研修模式的功能筑牢基石。

1.强化服务教师发展的统筹运转机制。虽然构建“教—研—训”融合一体研修模式是教师发展机构的工作内容,但它涉及机构领导配置、研训人员补充、管理政策制定、研修资源供给、研修成效考核等多方面事宜,需要政府、行政部门、学区及学校等各方面主体的高度认同、鼎力支持与密切配合。这就必须要强化区政府主导、区教体局主管、教师发展机构实施、学校密切配合的教师发展统筹运转机制。同时,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强化为教师发展服务的理念和意识,确保教师发展机构相应的管理自主权,以保证融合一体式研修落实到位。

2.建立以教学研究为中心的协同联动机制。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直接促进者,教研部门的优势在于直接联结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师的教学实践。教育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真正的成长是在教学实践中。新的教育思想必然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产生;新的教育理念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的探索中才能逐步确立;教育科研与教师培训的成效也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最终显现。构建以教学研究为中心的教研、科研、培训协同联动机制,有利于凸显教师教学的中心地位,紧密联系教育教学最前线实际开展研究;有利于统筹工作规划,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项目驱动;有利于指导学校和教师加强校本研修,形成工作合力。

3.健全研修指导常态化服务机制。常态化研修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成效的基础环节。建立健全研修视导、研修组织、研修规程、研修评估等常态化服务制度,有利于规范研修活动,掌握研修动态,诊断研修问题,改进研修工作,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切实保证研修实效。

4.完善骨干带动与帮扶长效机制。针对区域、校际、学科教师发展不平衡状况,必须充分发挥优质学校和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按梯次有序推进。同时,通过城乡联动、校际联合、跟踪指导、示范引领、送课助教、现场观摩、名师工作坊等方式,放大优秀教师效能,帮扶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和弱势学科教师及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从不同层面探索帮扶实践模式。

5.搭建人工智能技术支持机制。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发展中心和学校要努力为“教—研—训”融合一体研修活动搭建人工智能技术平台,推进教师大数据建设与应用。在此过程中,利用网络随时随地开展研修活动,可保障教师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开展资源获取路径,从而确保研修时间,提高活动效率。

6.建立研修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明确不同主体的研修工作职责,实行研修责任制和项目负责制,以考核评价促进工作开展。探索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整合考核方式,以成长、提升程度为评价要素,分别对教师发展机构、学校、研训员和教师进行研修工作考核。研修工作考核结果将作为岗位责任制、年度考核、评职晋级、评优选先、提拔任用、工资晋升的重要依据。

三、构建“教—研—训”融合一体研修模式的路径策略

构建区域“教—研—训”融合一体研修模式必须以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发展机构、学校和教师为重点,多维度统筹推进。

(一)顶层设计,行政推动

构建融合一体研修模式涉及多个主体、多项事宜、多种利益,单靠教师发展机构自身的力量不足以达到预期成效,需要区委区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做好顶层设计,加大行政推动力量。教师发展中心要主动协调沟通,积极谋划实施并寻求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与支持。

(二)高位思考,自觉求动

要真正实现从教研、科研、培训到“教—研—训”融合一体化的转变,教师发展机构领导和三个部门人员都要从教育事业改革的大局出发,摒弃传统思维惯性,理性思考、深刻理解“教—研—训”融合一体的重要意义和内涵意蕴,厘清融合研修的运行机制和研修的工作职责,自觉改善原有的行为方式和管理方式,实现通过工作形式的实质改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

(三)项目引领,实验催动

项目化研究是通过实验找到问题答案或解决办法的研究方法。教师在研修中,将遇到的重点问题或难点问题凝练成研究项目,依托研训员、基地学校、骨干校长和教师组成研究团队,开展专业性项目实验,在目标导引、认识指引、行动牵引下,促进研修模式走向贯通和融合。目前,海港区正在完善智能化教育基础设施环境,通过搭建区域智能研修平台,改造现有网络环境、软硬件基础设施环境,新建智能录播教室和智慧教室,实现现有资源体系和应用数据与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的连接互通,从而推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教师队伍建设深度融合。

(四)课题跟进,研究驱动

将研修模式构建以及基层教育教学中的热点、弱点、疑点,基层学校师生的改革关切点等问题,设立为研修课题。课题基本要求:在教学、研修中发现问题,归类、汇总,找到共性问题,即课题;以科研为引领,通过设置区域重点课题,引领教师积累素材,厘清思路,在教学、研修中开展研讨攻坚克难,解决问题,即研究;通过研究解决问题,再把成果总结提升,将成果转化成培训推广辐射,整个过程都是在成长,即成果。通过课题研究,引发教师群体的教育反思,提升研修品味,更好地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五)完善制度,政策带动

用制度和政策固化下来的研修模式能带动学校和教师踊跃投身于融合一体研修活动,能使研修模式发挥长久作用,并逐渐上升到文化层面。因此,教育行政机关、教师发展机构、学校要根据区域实情,结合研修实际需要,制订并出台研修学习奖惩、研修管理、研修考核、研修文化等系列制度,为“教—研—训”融合一体研修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何文明,郑彩国.新整合教师培训机构研训一体的实践研究[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0,(007).

[2]王七林.教科研训一体化的区域实践与思考[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0,(4).

[3]骆东升.教师培训机构与区域教师专业发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7).

[4]赵士雪,刘   红,严   洁.发挥资源优势,完善“研训一体”机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2).

[5]冯向一.教师继续教育需要专业队伍的支撑——对“研训一体”的再思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4).

猜你喜欢
构建策略
优化教学,提高质量
考试周刊(2016年91期)2016-12-08 21:19:01
谈谈宽松和谐式小学语文课堂构建
探索医院人才工作联动机制的构建策略
经济师(2016年10期)2016-12-03 11:31:01
对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三点意见
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20:24:23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4:50:45
内部治理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经济管理模式构建策略研究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18:56:02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的探索与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8期)2016-11-24 13:18:15
浅析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7: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