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工作倦怠现状调查分析

2023-05-30 06:56王玲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3年1期
关键词:工作倦怠中职教师问卷调查

王玲

摘  要:文章针对中职学校教师工作倦怠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调查问卷说明、调查结果分析三个部分展开论述,从中找出黑龙江大庆市中职教师出现工作倦怠的原因,为今后更好地提供教师服务奠定理论基础。调查结果表明,该市职业学校教师在工作中情感消耗较大,普遍存在个人成就感不足,工作出现疲惫感的轻度工作倦怠状态。

关键词:中职教师;工作倦怠;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研究调查了我市10所中职学校和1所省属中职学校共计490名教师,分别是A省属学校96人(19.59%)、B校81人(16.53%)、C校31人(6.33%)、D校43人(8.78%)、E校16人(3.27%)、F校31(6.33%)、G校56(11.43%)、H校43人(8.78%)、I校32人(6.53%)、J校44人(8.98%)、K校17人(3.47%),选取覆盖市、县级中职学校的各种类型,并考量了性别、教龄、职称、家庭情况等10个方面。

二、调查问卷说明

本研究调查问卷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教师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学校、性别、教龄、职称、受教育程度等11个问题,为了保证调查的客观真实,采用匿名方式进行。

第二部分为中职教师工作倦怠现状调查,使用的是以往研究者制订的专门用于教师群体的MBI-ES量表,该量表共22个问题,从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三个维度进行。

第三部分为在查阅了已有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结合学校实际和研究情况,经过讨论最后制定出的相关调查问题,共包含20道客观选择题和3道开放性问题。

三、调查方法和工具

调查运用问卷星平台,在线创建《大庆市中职教师工作倦怠调查问卷》二维码,由大庆市教师发展学院发送至各学校,被试教师在3天时间内完成答题,通过问卷星回收有效问卷490份。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中职教师工作倦怠现状总体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中职教师工作倦怠属于轻度范围。从各维度来看,存在轻度的情感衰竭和低成就感,不存在去个性化的问题,也就是说教师在工作中情感消耗较大,普遍存在个人成就感不足,工作出现疲惫感的轻度工作倦怠状态,相关数据如下。

(二)中职教师工作倦怠分类比较

1. 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子女、担任班主任年限五因素的差异比较

以上五项因素在工作倦怠各维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情感衰竭方面,女教师得分高于男教师,在低成就感方面女教师低于男教师,得分越高表明成就感越低;高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的教师在工作倦怠总分、情感衰竭、去个性化方面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类教育程度,说明高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的教师工作倦怠较高,特别是情感衰竭和去个性化较高;研究生及以上教育程度的教师在低成就感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其他三类教育程度;离异教师在工作倦怠、去个性化方面高于其他三类,未婚的教师在情感衰竭和低成就感方面高于其他三类;但育有二孩的教师在工作倦怠总分、情感衰竭和去个性化方面得分高于其他三类,表明育有二孩的教师工作倦怠明显,特别是在情感衰竭和去个性化方面,而未育的教师低成就感低于其他三类,表明未育的教师具有较低的成就感;担任班主任工作10年及以上的教师在工作倦怠、情感衰竭维度上的得分高于其他三类,表明担任班主任工作10年及以上的教师工作倦怠程度较高,尤其是情感衰竭程度,而未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在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方面高于其他三类。

2. 职称、教龄因素、兼任学校行政工作、任课类型、每周课时量五因素的差异比较

不同职称、教龄、任课类型对工作倦怠、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维度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但对情感衰竭维度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具体对比分析可知,初级>其他;中级>其他;高级>其他;16-20年和30年以上均明显大于5年及以内,16-20年明显大于21-25年和26-30年;基础课得分显著高于专业课。

是否兼任学校其他行政工作对低成就感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但对工作倦怠、情感衰竭、去个性化3项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具体对比差异分析可知,三者“是的”均显著高于“否的”;每周课时量对去个性化维度、低成就感维度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但对工作倦怠、情感衰竭维度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在工作倦怠方面,15节及以上,8节及以下,15节及以上,8-12节,在情感衰竭方面,12-15节,8节及以下;15节及以上,8节及以下;12-15节,8-12节;5节及以上,8-12节。

(三)对客观题和开放题的调查分析

本调查问卷第三部分是由课题组成员参照以往经验,分析教师可能存在工作倦怠的原因,经过共同研讨编写出20道客观选择题和三道开放性问题,这些题是对第二部分问卷调查结论的补充,具体统计数据如表3所示:

通过上表可以发现,导致中职教师出现工作倦怠的客观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會对中职教师的认可度不够,使得教师感受不到应有的尊重,导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大部分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较低,认知水平不高致使教师很难开展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比如家长对孩子进入职业学校已经失去信心,他们把孩子扔给老师后就很少再过问孩子的事情,更不要说会配合老师的工作;而且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又缺少好的学习习惯,尽管在职校教师之间没有太大的竞争压力,但能够上好每一堂课,能够让学生喜欢学习对老师来说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教会学生做人,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耗费了老师大量的心血却不一定获得期望的效果,使得职业学校的老师身心疲惫;三是在工作中有过多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情消耗掉教师的情感,尤其是教师的积极性,加之学校内部缺乏竞争机制,教师的工作干与不干没有太大区别,多干活和少干活一样待遇;四是缺少进修的机会,整个社会针对职业教育方面的培训少之又少,教师缺少进修的机会与途径,使得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育思想无法得到更新,更无法与时代接轨,导致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

在问卷的最后设置了三道开放题,可以让教师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想,期望从这些回答中发现更多的问题。第一道题是“您选择教师作为自己职业的首要原因是什么?”74%的教师填写的是喜欢、热爱、教书育人、实现自我价值等,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喜欢、热爱教育事业,不少刚刚从教的教师是非常有教育热情的,但学校的条件和环境,功利性极强的业绩评价,都在不断消磨着教师的进取心以及对教育的探索热情,没过几年就被环境“同化”了,也陷入职业倦怠或甘于平庸。但从中我们也要乐观地看待这个问题,还有那么多的教师最初选择教育作为自己职业的初衷是热爱,尽管外部环境会影响他们,如果能够找到适当的方法,便可以激发出他们曾经的热爱,找回他们的初心。

第二道题是“您认为中职教师的职业压力来自哪里?”有230人次认为职业压力来自对学生的管理,有60人次认为来自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有178人次的职业压力来自外部,比如职称的评定、社会的认可度、学校的管理机制、教学条件等等,可以说缺乏激励和职业上升通道,学生顽劣、家长不积极配合、学校管理手段和评价机制单一等情势下,教师的成就感也会变得越来较低。

第三道题是“您认为中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来自哪里?”有242人次的幸福感来自学生的成长,有120人次的幸福感来自外部的认可。有学生才会有教师,学生的存在体现了教师存在的意义,学生的成长体现了教师的价值,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令人欣慰的。还有141人次的幸福感来自外在的认可,比如同事、领导、社会的认可;待遇的提高等等。成就感会大大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从职业发展来说,这样的过程能让教师建立起对教育的信仰,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方法论,带出好的班级,教出令自己自豪的学生。这也为课题组今后的研究方向指明了道路。

综上所述,首先教师个人情况迥异,相对男教师而言女教师很容易获得工作成就感,但也更容易情感耗竭;学历水平越高的教师在从事中职教学工作中越容易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学历较低的教师可能由于自身文化素质和能力水平的限制,导致力不从心,或者更趋于求同,展現出工作热情不高的现象;在生儿育女方面,拥有两个孩子的教师可能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于家庭和孩子,致使他们的工作倦怠水平较高,这也在情理中,而未婚、未孕以及离异的教师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感受。

其次教师职业本身存在诸多问题,如多重角色,身兼数职,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师的个人成就感,但同时也使教师身心疲惫,情感耗损较大,比如担任班主任工作年限越长越容易让人感受到倦怠,工作热情有所下降,且教师的行政事务繁多,进一步增添了他们的工作压力,同时职称、教龄、课时量以及任课类型也会影响到教师的工作倦怠情况。

再次,学校乃至社会对教师的影响,比如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教师如何看待自身职业的重要性,以及中职学校的生源情况、教师层次的构成、运行机制等各个方面都与义务教育相差甚远,这些已经严重影响到教师的积极性和进取心,甚至是让教师淡忘了自己的初心与使命,当初从教的热情消失殆尽,尤其是他们的个人价值不容易得到肯定与认同,导致中职教师越来越成为一项高强度高压力的职业。

五、结语

总的来说,我市中职学校教师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存在着或轻或重的工作倦怠问题,他们在工作中情感消耗较大,普遍存在个人成就感不足,工作时常疲惫的情况,因此需要学校以及社会的高度重视,给予中职教师更多的支持,尤其是情感支持,了解他们的内在真实需求,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激励教师工作的正性情绪,比如可以多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展示的平台、晋升的通道等,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工作,合理安排工作量,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教师提升业务能力,帮助他们开启自己的快乐教学之旅,激发自身生命热情,从而有效遏制工作倦怠问题,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与学校精神面貌,确保学生能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健康成长,促进教育事业不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展琳. 中职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分析[J]. 职业,2017(10):54.

[2]林春艳. 预防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0):249.

[3]王珊珊. 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 文理导航(中旬),2018(02):84+98.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工作倦怠中职教师问卷调查
试论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的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浅谈加强中职教师师德培养教育的困境及突破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员工职业生涯高原、自我复杂性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
消费者不道德行为与员工工作倦怠的关系:服务型领导的调节作用
民办高校教师工作倦怠原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