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023-05-30 13:13赵乔宝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3年1期
关键词:颁奖词表现性牧羊人

赵乔宝

一、活用文本插图,评价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本不仅文辞优美,配备的插图也独具匠心。依据插图设计阅读任务,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

例如,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中一则消息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依据教材,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教师设定一个快速浏览文章的目标,了解各路军的渡江情况。学生读文本能准确、快速抓住关键信息吗?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设计一张表格,让学生根据表格内容在文中找出答案,再由个别学生回答。这一教学活动不利于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实际上,教师可以让一个学生做“广播员”,其他学生听“广播”。听完后,教师让学生直接在文中插图上标注渡江部队的名称,圈出各路军的渡江区域,写上各路军的渡江人数。看似简单的表现性任务,但学生圆满完成的却不多。主要是新闻稿中提到的地点较多,写中路军时有一句“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写西路军时有一句“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很快在插图中标注出中、西两路军渡江的区域。东路军则没有这样明确的表述,不少学生就卡壳了。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表现,及时点拨,提醒学生再次阅读文本,抓住文本中关键信息。学生根据提示,找到了两句“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根据这两句,学生完成了任务。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据单元目标,结合学生实际,设计表现性任务,让难以考查的理解性目标有了可检测的手段。教师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及时掌握学生完成情况,在学生遇到疑问时给予学生帮助。学生明白了自己在阅读时的短板,也明白了写新闻时要报道关键信息的重要性,为后面要进行的新闻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通过朗读,评价学生对文本情感的体会程度

文章是感情的产物,教师如何知道学生在阅读文本后有没有真正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情感呢?对于一些饱含情感的文本,教师可以制定朗读标准,通过学生的朗读,判断学生是否真正体会到了作者情感。

例如,《故乡》开头部分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能体会出“我”回到故乡时的心情。教师依据目标,制定朗读评分规则:读音准确,停顿正确,5分;吐字清晰,抑扬顿挫,5分;有表情地朗读,读出作者的情感,10分。

学生在开始朗读时虽然字音读准了,但是情感把握很难到位。如读“啊,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这一句时,有的學生在读“啊”时语调短促上升后下降,重音落在“这不是”上,全句语调平直,给人的感觉是一下回到二十多年的故乡,非常高兴;有的学生读“啊”时语调上升,重音落在“时时记得”上,全句节奏紧凑,一气呵成,表达的是归乡时,一切未变,又喜又惊的心情。以上两种朗读表现都反映出学生还没有真正读懂文本。教完全文,学生认识到故乡变得越来越不像从前了,少年的伙伴也与“我”产生隔膜了,这完全不是“我”希望见到的样子。学生再读“啊”时语调短促下降后骤然上升,重音分别落在“不是”和“时时记得”上。全句语调略微上扬,语气肯定,肯定故乡已变,但出乎意料,不是变好了,而是不如过去,从而表达出惊叹、失望、悲凉的复杂情感。

通过学生的朗读表现,师生依据评分规则对学生评价,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和对作者情感的体会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点拨、引导。学生对照评分规则,知道了自己存在的不足,在后续的学习中,能深入文本,结合时代背景,树立全文意识,逐步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读出文章的韵味。有了这节课的铺垫,学生在读《范进中举》中的两次“噫!好了!我中了”时,就会细加揣摩,从而读出范进几十年辛苦努力终于获得功名的惊讶、激动、喜悦中又带有辛酸的复杂情感。其他一些感情强烈的诗歌如《黄河颂》,整节课都可以朗读为主要任务,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情感,揣摩用词的精妙。

三、拟写颁奖词,评价学生对文本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教材中很多经典作品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如何更好地评价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高低?好的颁奖词文辞优美,对人物主要事迹概括准确,评价中肯,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为人物拟写的颁奖词来评价学生阅读水平。

以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的教学为例,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就文章内容提出问题。上课时,教师先请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预习内容,然后分别板书在黑板上,并且组织大家评价,加以修订和补充。经过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中,质量比较高的问题有:老人到底为什么种树?为什么说老人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若能解决这两个问题,本文的人物形象就清晰了,主旨也就清楚了。

为了促进大家深入阅读和思考,教师在课上设置如下任务:为植树的牧羊人写一则颁奖词,字数100字左右,并且结合颁奖词,介绍一下人物的主要事迹。围绕此任务,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共同提出了对颁奖词进行评价的标准:人物事迹,30分;典型特征,30分;人物精神,40分。

教师带领学生细读文章,关注细节,由浅入深地把握人物形象,逐步得出本文的三层意蕴:一是牧羊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不难看出,牧羊人植树造林,改造自然,使得荒山秃岭变成绿水青山;二是牧羊人是如何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显然,文章着力描写了牧羊人的慷慨无私,不图回报,造福他人和社会;三是牧羊人如何处理“人与自我”的关系的,这是本文的难点,如问题“老人到底为什么种树”“为什么说老人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也与此相关。细读文章可以发现,失去亲人的艾力泽老人孤居深山,不管外面世界的变迁,只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在此过程中,活出了更好的自己,获得了幸福的生活。牧羊人用这种无私的爱不仅帮助了别人,更是实现了自我的价值。

在阅读、讨论和评价后,再让学生修改自己撰写的颁奖词初稿,并进行展示、交流和评价。这样,在完成颁奖词写作、评价、修改的过程中,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逐步深入,对课前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也有了答案。在真实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表现踊跃,情绪高涨,提高了对文本中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表现性评价在有力推动了课堂教学实施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结合学生实际,优化表现性目标,选择合适的表现性任务,制定好可操作的评分规则,并运用评分规则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表现或结果做出评价。将评价嵌于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从而以评价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反思,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中市八桥中学)

猜你喜欢
颁奖词表现性牧羊人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去可可托海,做一个牧羊人
用最美的文字致敬最美逆行者
用最美的文字致敬最美逆行者
——《为逆行者写写颁奖词》教学设计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牧羊人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
大地已为查干湖撰写了颁奖词
牧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