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2023-05-30 22:07张培培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培养路径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张培培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五个方面。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具体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提出可通过创设情境、知行合一、精挑素材、指引合作探究、开展实践活动等路径促进学生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01-0060-03

新时代对学生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内涵着手,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分析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可行路径。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指具备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能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认同主要表现为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家国情怀三个方面。

(二)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是指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并将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道德修养主要表现为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三)法治观念

法治观念是指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理念,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法治观念主要表现为: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守法用法意识和行为、生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是指具备正确的自我认识、积极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能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和友爱互助。

(五)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是指具备承担责任的认知、态度和情感,并且能转化为实际的行动。责任意识主要表现为主人翁意识、担当精神、有序参与等。

明确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内涵有助于明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和方向,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一)创设情境,强化学生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也不是浮于表面的东西,需要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强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

1.政治方向。在讲授“坚持党的领导”这一知识点时,笔者请学生课后收集有关自己家庭、家乡近几十年发生的变化的资料,并让家里的长辈尤其是上了岁数的老人说说他们的感受,从而使学生对社会发展变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课堂上,笔者把学生搜集到的素材整理归类,并进行补充完善,接着让学生通过总结认识到这些发展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进而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笔者还结合中国近几年疫情防控的情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对比其他国家在疫情防控方面的举措后,认识到我国在疫情防控中坚持人民至上,认识到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

2.价值取向。在讲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时,笔者首先给学生播放唐山打人事件的视频,让学生谈谈自己對这一事件的看法,说说假如自己当时也在那个餐馆就餐会采取怎样的措施。通过情境探究,学生明白了无法治不自由的道理。然后播放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片段,引导学生理解爱国主义,明确中国取得的一切成就离不开所有中国人的奋斗;在新时代,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需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让学生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内容,并学会在实践中内化。

3.家国情怀。通过《我和我的家乡》电影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自己的家乡建设出力。学生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网络建设等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厚植家国情怀。昆山是学生的故乡,笔者还组织学生参与“我为昆山建设出力”的活动,引导学生从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建言献策,并付诸实践。

(二)知行合一,提升学生道德修养

学生要想提升道德修养,需要将相关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即需要在丰富知识储备的同时提升践行应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1.个人品德。这里以诚实守信为例。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明确诚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践行诚信。为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笔者在班级开展“每日一诺我践行”微活动,让学生每日给自己订一个小目标,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日积月累,小善成大善。

2.家庭美德。这里以对父母尽孝心为例。组织班级学生利用母亲节、父亲节等契机,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为父母送上自己的礼物,传承优良家风,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3.社会公德。这里以生态文明为例。生态兴则文明兴,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事关国家的常态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安康。为了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笔者向学生展示能反映当前我国资源环境现状的数据。此前,我国资源环境整体情况不容乐观,但是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在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已得到总体改善,从而使学生树立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垃圾分类倡议书上签名,在学校、家庭中尽己所能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宣传和实践活动中,提升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在课余时间,笔者引导学生参与到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中,还带领学生参与环境美化等志愿微活动,汇聚点滴力量。

4.职业道德。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明白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劳动观念,明确劳动不分贵贱,只是社会分工不同。结合班级教学和管理实际,笔者在班级实行劳动责任制,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实干精神。与此同时,笔者请学生家长到校参加家长活动,通过家长对自己职业内容和从事这一职业的相关要求的介绍,让学生明确每一种职业都有特定的职业要求和内容,正确认识职业兴趣和职业品质,逐步培养敬业意识。

(三)精挑素材,帮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法治观念的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在素材的选取方面需要精益求精。

1.宪法法律至上。比如,笔者以国家领导人进行宪法宣誓的视频为素材,引导学生思考宪法的地位;结合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制定和出台过程,引导学生明确生活中应坚持宪法和法律至上。民法典可以称得上是生活中的百科全书,于是,笔者在班级开展法律辩论活动,引导学生围绕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课堂辩论,在观点的碰撞中学习法律;笔者还在班级里举办法律知识小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学法、守法、用法。此外,笔者通过晨读宪法、法治手抄报比赛、法律故事演讲会等一个个小的课堂活动,将法律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把生硬的法律条文具体化、生动化。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比如,笔者引用十八大以来中国反腐的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无论是谁,只要触犯法律,都要接受法律的制裁。与此同时,针对部分学生不能理解“未成年人享有特殊保护”这一知识点的实际情况,笔者展示刑法修正案中的相关内容,以使学生明白法律保护未成年人,但不保护违法犯罪行为,并明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还表现在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对此,笔者结合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的社会热点,向学生展示西藏近几十年的发展成果,包括西藏代表出席人大会议、藏文化获得巨大发展、西藏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等,用具体事例證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是一句空话。

3.权利义务相统一。笔者向学生展示了许多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比如,2022年苏州南环桥市场的某商户不遵守防疫的相关规定,多次出入中高风险地区并且隐瞒行程,导致疫情扩散。他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笔者由此引导学生明白“无法治不自由”的道理,明确公民既要依法行使权利,又要依法履行义务。

4.守法用法意识和行为。笔者选取了“法治讲堂”中的一个真实案例:原本品学兼优的某某同学,由逃课、偷盗、抢劫,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最终等待他的是牢狱之灾。这样真实且有冲击力的案例,能使学生明白知法、用法的重要性,并自觉做守法的中学生。校园霸凌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笔者的班级里就有学生遭遇过校外社会人员的威胁和敲诈,笔者将该事件用到了课堂中。通过小组探究,学生认识到校园欺凌的含义、内容,了解了该事例中被欺凌学生的错误做法,并在此基础上群策群力,寻找正确应对校园欺凌的办法,比如及时告知老师和父母、报警、结伴同行等。与此同时,笔者邀请法治副校长到班里开展法治教育讲座,使学生认识到应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

5.生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笔者通过讲述消防烈士刘泽军的故事,引导学生一起缅怀英雄,向英雄学习。结合消防员这一职业的特殊性,教授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学会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笔者结合“网络生活新空间”这一课的内容,开展“网上交友之利弊”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分析网络生活带来的益处和弊端,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从而知晓网上要交友慎重。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还播放了一些网友“奔现”的视频,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引导学生尽量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朋友,注意保护个人隐私等。

(四)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尤为重要。而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比如,笔者结合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开展主题探究活动。活动开始前,让学生自主搜集北京冬奥会的相关资料。运动员们相互加油鼓劲、团结协作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友爱互助的珍贵;谷爱凌、任子威等运动员挥洒汗水,凭借自身实力登上领奖台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自尊自信的力量。还有运动场上,运动员之间的特殊关系——既是竞争对手又能促进彼此进步,使学生明白合作与竞争密切相关:人们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提升了能力、健全了人格。

(五)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学生的责任意识仅仅依靠理论学习是很难培养的,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加以强化。

1.主人翁意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做自己的主人,学会对自己负责,进而对集体、对社会负责。例如在讲授“我与集体共成长”一课时,笔者让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为集体增光彩。学生在班级卫生管理、教室布置、运动会、文艺会演等中贡献自己的力量,结合自身的特长参与班级建设。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笔者在班级开展了“汇聚星能量”的积分活动,从学习、劳动、纪律、品行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并统计积分,评选每周“星力量”,在教室展示栏展示结果。此外,还有“学习之星”“进步之星”“友善之星”“光盘之星”等各种评比,通过一个个评比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2.担当精神。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笔者注重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使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笔者让学生在校内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文明实践活动,在校外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关心爱护老年人等社区组织的公益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校内校外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

3.有序参与。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笔者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有序地参与民主生活。如在讲授民主生活的相关知识时,笔者引导学生尝试给身边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就自身关注的社会问题提建议、献对策;通过校长信箱等就学校存在的问题建言献策。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提高民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提升初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仅要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功能,还要发挥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合力。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陶海鹰.深度学习 培养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J].新教育,2022 (8):4-6.

[3]  王继元.开展探究式学习提升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J].新课程研究,2020(28)60-61.

[4]  刘艳玲.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7(10):131-132.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培养路径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