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娟 李丽生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融合教育。在国家政策层面,特殊教育需要从人文关怀走向行动支持和专业支持,包括大量的时间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家长、教师、同伴、学校行政、特教中心等都要对特殊儿童提供长久的支持。学校作为提供融合教育服务的主体,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如何统筹资源,推动融合教育与普通教育协同发展、实现共赢,是摆在学校面前的难题。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桂江第三小学(以下简称桂江三小),在实践融合教育近30年的历程里,同样面临着这一难题。历经3次改革,结合品牌特色学校创建探索出合乎政策、校情的融合教育模式,有效促进了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和普通儿童的共同进步。
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普通儿童和特殊教育需要儿童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桂江三小特教班开办于1993年,目前学校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有30人,占全校学生总人数2%左右。他们的安置形式有:特教班、随班就读和资源教室。笔者自2014学年在桂江三小任校长,统筹融合教育工作8年以来,一路摸着石头过河,感触良多,总结如下:公立学校开展融合教育,必须做到有要求、有指引、有支持。
有要求:贯彻落实政策文件
贯彻国家方针政策。回顾教育这十年,国家大力开展融合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提出提升特殊教育硬件设置、建立特殊学校,让每个孩子有书可读、有地可去。《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开始重视特殊学生的安置模式、特殊儿童的评估、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追求有质量的特殊教育。2022 年,《“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到 2025 年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初步建立,全国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要达到97%,要加强学校无障碍设施设备的建设,加强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融合。
国家政策对融合教育发展的倾斜,是学校开展融合教育工作的“利器”,政策扶持让学校开展融合教育的理由更加充分,师生更愿意参与。
落实地方指引文件。广东省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工作,特别是融合教育,将其纳入整体规划。2020 年广东省发布《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在认定与安置、教育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及培训、支持与保障等几个方面提出要求,《细则》成了我们开展融合教育的行动指南。
作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佛山市开展共融校园的建设,支持融合教育师资的培养;南海区开展“全员育人,优质融合”课题研究,为普通学校和资源教室提供专业支持。地方指引文件是开展融合教育工作的“肥沃土壤”,有了地方扶持的滋养,融合教育的氛围更加浓厚,师生更乐意支持。为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和地方文件,桂江三小根据广东省细则细化了融合教育制度并做到制度上墙。
提出融合教育工作目标。融合教育工作不只是一项“爱心工程”,更是“民生工程”。这不是可做可不做、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的任务,而是必须要做且要按要求做的事情。桂江第三小学自1993年起已有近30年的残疾儿童服务经验,建设共融校园达8年之久。在已有专业资源教师的基础上,学校依然出现了普特学生融合层次低、教师特教专业不足、随班就读学生行为问题多和学习质量低等关键问题。根据上述四个问题,我们对应提出了四个融合教育工作的目标:建设接纳、关怀、互动、互助、共赢的融合文化;培养“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特殊教育师资和“能开展随班就读教育教学”的随班就读师资;提高学生行为管理和学校应急处理能力;建设有效的、个别化的、专业的“三位一体”融合课程。
有指引:指引团队发展的方向
科研引领,高位发展。科研兴则师兴,科研强则校强。教师科研水平的提升,可以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第一生产力,大大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融合教育工作以科研为突破口,在科研课题引领下开展融合教育实践,提炼教育成果、总结教育经验。教师在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实践—推广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深挖、完善—提升、引领—推动”,形成了“学生—教师—学校”共生共长的教育生态。
教研为重,深化发展。以研促教、以教促学,教研能有效提高融合教育教学质量。在普通学校组建以资源教师为核心的融合科组,能有效推动融合教育教研。普通学校融合科组以其对象特殊性和学科独特性,仅靠校内资源无法全面支持融合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在教研上要注重“内外兼修”。“内”有校内教研,“外”有市和区的专业指引。
佛山市教育局定期组织特殊教育专题培训,南海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每年开展随班就读督导,南海区中心教研组每学期开展教研活动和总结会,促进融合教师提升专业知识、磨炼专业技能。科组内开展教研活动,每周开展融合科组活动,每年组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开展青年优质课比赛、新教师汇报课、随班就读研讨课等。
课程建设,规范发展。课程是育人的重要载体,建设融合课程是实现融合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融合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教育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就必须重视并推动课程的发展,使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和普通学生一起充分平等地参与学校课程活动。因此,桂江三小开展系统的融合教育课程建设,分三个类别:一是特教班课程,二是资源教室的个别化课程,三是随班就读课程。
特教班课程要考虑学生的障碍程度,桂江三小特教班课程以培智课标为主,开设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劳动技能等课程;以义务教育课标为辅,如生活语文和生活数学参考语文、数学低年级的内容。资源教室个别化课程会根据学生能力需求和个别化教育计划进行设置,每学年开设的课程不固定,主要有感觉统合、沟通社交、学科辅导、学习策略、情绪行为管理等课程。除此之外,桂江三小资源教室还开展面向全校学生的融合活动课程,如融合劳动实践活动、融合艺术活动。
引领示范,辐射发展。桂江三小是佛山市最早一批开展特殊教育服务的普通学校,是桂城街道的特殊教育资源服务中心,是佛山市第一批共融校園建设的基地学校,也是广东省第一批随班就读示范学校。作为基地学校、示范学校,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携手并进同发展。桂江三小在做好校内融合教育工作的同时,还开展跨区域的交流活动,每学年参与区域内的巡回指导、随班就读督导工作,资源教师到街道内各个随班就读学校开展个案研讨活动,对个案进行评估,指导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指导环境和课程调整。
有支持: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融合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各种要素的支持,构建完善的融合教育支持保障体系是提供融合教育质量的关键。《“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建设以资源支持为保障的格局,包括融合教育发展的发展目标、实施策略及支持体系三个方面。《广东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计划》提出要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包括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师资队伍等。根据政策指引和实践中的需求,桂江三小为融合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人力支持、场地支持、资金支持以及文化支持。
学校可以通过各类活动加强宣传融合教育,营造关心支持融合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桂江三小通过开展融合宣导月活动和建设融合阵地宣传融合文化,开展国旗下讲话、全校融合主题班会、融合艺术展、融合艺术活动、公众号宣导等多个活动对全体师生、家长进行宣导,让身边的人更了解特殊需要学生。学校开设融合书吧,让学生和老师多阅读融合文化相关书籍,开展融合阅读分享活动,让这里成为校园又一个融合文化的阵地。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科研一般项目课题;“小学融合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批准号2020YQJK182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邓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