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热爱 所以痴迷

2023-05-30 10:48钱守旺
教育家 2023年13期
关键词:动感数学课程

钱守旺:

正高级教师,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分册主编,教育部国培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动感课堂”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北京市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北京市教育学会课程发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出版个人专著四本,主编与合编教学指导用书40多本,主编学生用书近百本,被老师们亲切地称为“有水平,没架子的特级教师”。

1985年参加工作,到现在工作已经整整37年了。37年的不懈努力,37年的一线实践,37年的行业深耕,让我从一名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成长为全国有影响力的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37年来,我始终带着学习的心态、研究的心态不断追逐自己的教育梦想。正像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的那样:“一辈子做老師,一辈子学做老师”。

把别人的智慧借过来

作为教师,必须建立自己的专业自信,这种自信源于教育背景、教学经验和持续学习的努力。在工作中我提出了“六个读懂”的教学主张:读懂课标、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读懂他人、读懂自己。读懂他人就是要学习借鉴专家和行业高手的智慧,在借用别人智慧的过程中,得到灵感和启发,使自己得到提升。

1985年,我在河北唐山玉田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工作时,当地书店买不到教育理论类图书,我便趁到外地开会的机会四处找书店购书,只要对自己教学有帮助,价钱再贵也在所不惜。有一次出差到北京,为了购买相关理论图书,我放弃了集体参观游览的机会,钻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读者服务部、北京春雨教育书店、北京西单图书大厦里“觅宝”。待学习结束时,我的包里鼓鼓囊囊地塞满了精心挑选的教育理论书。好笑的是,当我提着大包小包的书去坐公共汽车时,被几个年轻人当成了“书贩子”。好多书在当地书店买不到,我就邮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读者服务部、江苏教育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湖北绿叶教育书店、四川成都新教育书店都是我当年邮购图书的地方。2000年,在湖北武汉参加第二期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期间,作为班长我自购教育理论图书近百本。在我的带动下,班上其他学员也纷纷购书,一时间竟将学校旁边的绿叶教育书店的好多教育理论图书抢购一空。现在我家里的教育理论藏书可以抵得上一个学校的图书馆。

以专业的方式帮助和成全每一个孩子,永远是教育者最高的追求。学习成了我工作的常态,闲暇之余看上几页书早已成了我的生活习惯。每次外出讲学,我一定会随身携带两本书,一个来回,基本上也就看完了,很多书都是这样“挤时间”看下来的。我经常在网上观看专家的视频和一线名师的教学录像,还在“终身学习网”购买了VIP卡,很多企业界的大咖都成了我跨界学习研究的对象,从这些企业家和专业讲师身上我学到了很多管理、创新和课程开发的知识。

把看懂的东西做出来

人生就像一场不断升级的游戏,每一次的升级都必须经过艰辛的苦练和学习才能实现。在教育行业,我一直朝着更优秀的方向努力,不断学习和成长。对多数教师而言,当教师是一辈子的事。一辈子干一件事,需要绝对的耐心和勇气。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就能够获得工作的乐趣,消除职业的倦怠感,找到成功的感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在其基本需要满足以后,都会产生更高级的需要。每个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都会有一种想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我们不应仅仅停留在教育教学的层面,还需要投身教育科研中,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以解决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对话—分享”式动感课堂是从长期教学实践中生长出来的教学智慧。基于儿童的天性和保罗·弗莱雷的“对话式教学”理论,我提出了“对话—分享”教学策略;借鉴陶行知“六大解放”,以及应用心理学的感官协同定律,我提出了“手动、口动、脑动”;借鉴人本主义理论我提出了“心动、情动”。同时,我提出的“打造动感课堂的24个策略”“动感课堂十句导航语”“好课六字诀”等具有实操性的学与教的策略,被老师们称为“一线教师最快上手的实战经验”。

动感课堂是以学生高品质学习为价值追求,以“情境、学材、问题链”为抓手,以课堂“五动”为学习引擎,以学生思维深度参与和知识深度理解为目标的一种理想的课堂形态。“对话”包括:与媒介对话、与同伴对话、与教师对话、与自我对话。“分享”包括:分享个人理解、分享学习困惑、分享经验教训、分享情感体验。“动感课堂”主要指“五动”:手动、口动、脑动、心动、情动。“手动、口动”是学生行为上要参与,“脑动”是学生思维上要参与,“心动、情动”是学生情感上要参与。也就是学生的课堂学习应该是“深度学习”,应该是一种被“卷入”的状态。为了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概括出教师行动十字方针:沉默、示弱、等待、连接、评价。学生行动十字方针:对话、倾听、反思、内化、迁移。

课堂从静到动,意味着课堂生态的一场变革,意味着课堂结构的根本性变化。动感课堂是倡导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的课堂,是放大学生的学习体验,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让课堂具有生命的律动,让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从被动走向主动,从“浅表学习”走向“高品质学习”。

作为课程部主任,我对课程部工作进行了重新定位,提出了课程部要扮演好的六种角色:导航仪、播种机、助推器、孵化园、收割机、中转站。组织带领课程部这支年轻的高学历团队扎实开展课程研究,组织了多场课程领导力培训,开展系列课程展示活动,研究课程整合、大单元教学、项目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思政等热点和难点问题。

2021年,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我们策划了多场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在171中学朝阳学校组织的课程展示活动中,《童心向党·红色小导游》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设计精巧,学生参与广泛,投入度高,获得感强。整节课通过视频和小导游的讲解进行场景再现,让学生有一种现场感和参与感。清华附中朝阳学校组织的课程展示活动,书法学科聚焦一个“和”字,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字的丰富内涵;数学学科聚焦“祖国科技发展”,聚焦真实世界、真实情境、真实问题,通过数据、图表让学生看到我国在科技上的优势与短板,激发中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动力。

把研究的成果写出来

教育写作可以促使教师反思现状,改进实践,成为理性的实践者,产生系统化的思想和更强大的教育生产力;教育写作直接助力教师的专业表达,有助于多项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手段;教育写作是创造性教育生活的敲门砖,能让教师摆脱职业倦怠,体会到创造的欣喜和成长的幸福。

37年来,我一直行走在教育的理想与现实之间,一直在求索,一直在努力。2015年2月,我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调入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作为课程部主任,从原来研究教学,到现在研究课程,拓宽了自己的研究领域。我总结提出了八大课程领导力:课程理解力、课程设计力、课程执行力、课程评价力、资源整合力、课程迭代力、英才加工力、文本表达力。课程领导力的强弱决定着学校是否能够规范化、高质量、有特色地持续发展。课程领导力可以成为学校的“软实力”、校长的“真功夫”、教师的“好本领”,最终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课程领导力实质是要求教师对“为何而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等问题有深刻的思考和准确的把握,真正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实现由知识的“传授者”角色向课程的“领导者”角色转型。通过提升全区校长、课程干部和骨干教师的课程领导力,让他们能够站在课程的高度理解新课程,践行新课程。

把成功的经验传出去

将自己知道的讲给别人听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因为这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记忆该知识。当把知识解释给别人时,需要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来说明它,这会强制我们深入理解并且发现其中的漏洞和不足之处。此外,当尝试让别人理解这个知识时,需要将知识组织并整理成有意义的方式,这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记忆和应用这些知识。

自2001年课程改革以来,我在全国各地做了多场报告:《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树立的六种意识》《如何构建有深度的数学课堂》《发现动感课堂的DNA》《聚焦核心素养,培养有灵气的学生》《把握课程改革方向,培养高素质人才》等。从这些报告的题目可以看到我的研究在不断深入,而且越来越系统化和条理化。2018年我的研究成果被第三届华人数学教育大会专家组选中,在华东师范大学作了题为“动感课堂:让师生生命有质感——‘对话—分享式动感课堂教与学策略研究”的报告。中科院专家评价我的研究是立足“五度”搞教改。向哲学要高度,数学教学要教会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向史学要深度,借鉴著名教育家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形态;向相关学科要宽度,应用心理学的感官协同定律,实现数学教学最优化;向新型学科要新度,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元性和交互性;向专业学科要精度,针对小学生正处于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的特点,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

我积极倡导“做游戏学数学”“听故事学数学”,组织实验学校教师开发了30多个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数学游戏,主编了三套儿童数学读本《故事堆里长出数学啦!》《奇妙的数学文化》《有趣的数学阅读》。为“百师课堂”录制了网络课程《听故事学数学:教材主编的21堂思维拓展课》,小学三个学段共63讲。

我的自媒体平台有大量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成了很多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素材。我组织策划的“未来课程微论坛”基于前沿引领和问题导向设置“双减典型案例分享、新课程标准落地、特色课程推介、教学方式变革案例、跨学科主题学习、博士讲堂”等主题板块,通过学校自主报名、课程部审核指导、论坛展示分享、多平台转发推广的环节助力学校系统梳理课程教学中的优势和问题,全面提升区域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引领教师深刻理解课程育人价值,落实育人为本理念。迄今为止已经举办110场课程微论坛活动,受众覆盖了全区100%的学校,在课程理念落地、前沿问题分析、课程改革试验、教学方式变革、课程质量评价等方面积累了大量区域课程教学资源,得到区域课程干部和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

教育的魅力,应从创造中去寻找。真心希望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工作,能够带动一个区域教育生态的变化,建立一种民主、开放、科学、平等、对话、协商的建设性新型伙伴关系。让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提升,努力让每一个不一样的学生经过教育成为更好的自己,具备适应力和持续学习的能力。讓学校的整体变革不断迈向深入,最终由优质走向品质,成为有品牌的学校。

责任编辑:邢晓凤

猜你喜欢
动感数学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动感“燃烧卡路里”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