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教育”理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

2023-05-30 03:49陈佳虹
幸福家庭 2023年2期
关键词:情境教育规则创设

陈佳虹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学生生活基础,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成长规律,践行知行合一理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教师应顺应学生天性,通过情境创设将学生的情感与认知联系起来,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价值

研究表明,有积极情感伴随的学习活动更加高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情感,发挥情境的教学功能与育人功能,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激发情感,调动学习兴趣

情境创设的重要价值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可以创设真实而美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辨别善恶和美丑,增强道德判断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催生思考,激发认知冲突

“思”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情境教学应当突出“思”,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乐思、善思,使思维活动贯穿教学始终。在问题情境中,教师将问题融入具体场景,使得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增强直观,助力感悟理解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将知识融入客观真实的场景,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用直观的形象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助力学生感知理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场景,借助实物演示、图画展示、角色扮演等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又能助力学生感悟理解,帮助学生建构道德与法治知识体系。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

创设的基本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知识从感官开始。”这是学生认识的基本规律,直观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促进学生的理解。情境教育基于这一原理,通过创设具体场景,不仅能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教学直观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要坚持直观性原则,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尽量使教学内容变得直观生动。

(二)情感性原则

激发学生情感是情境教育的核心,也是创设情境必须坚持的原则。教学的情感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情感,教师要以饱满的情感投入教学,做到以情激情,将学生带入情境,使其投入愉快的学习;二是学生要有情感,除了教师自身的情绪,教师还要利用情境萌发学生的情感,以情感人,引起学生心理共鸣,促进学生情感共振。

(三)趣味性原则

生动有趣的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营造趣味性的课堂氛围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情境创设应具有趣味性,这种趣味性不仅体现在内容的真实有趣,还体现在活动形式的有趣。比如,教师可以创设表演情境或游戏情境,组织学生开展角色表演活动,趣化知识学习,以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玩的效果。

三、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

在创设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发展需要,借助各种材料和多媒体手段,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

(一)营造生活场景

生活即教育,生活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大课堂。教师应结合生活中的人和事,营造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模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获得愉快的体验。比如,在教学“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时,笔者营造了多个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开展探究学习。

(二)选用时事新闻

许多时事新闻和道德法治密切相关,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选用合适的时事新闻,创设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以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法治观念。比如,在教学“生活离不开规则”的相关内容时,笔者选用了一些生活中的交通事故新闻作为教学素材,教导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文明过马路。

(三)依托真实案例

案例是指典型事例,具有鲜活性、真实性、代表性等特点。道德与法治教学要依托真实案例创设情境,如结合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展开教学。例如,在教学“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时,笔者结合班级的两个真实案例展开教学:一是期中考试小虎偷看同桌答案,以此引导学生要遵守考试规则;二是小丽下课后冲出教室,在门口与隔壁班同学相撞,以此告诉学生要懂得进出教室的规则。教师通过真实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激发学生的同理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认识。

(四)还原教材案例

案例是道德与法治教材的重要内容,还原教材案例是创设情境的有效方法。所谓还原教材案例,就是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的方式还原案例,或者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事情发生的过程。还原教材案例,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例如,在教学“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时,笔者采用了还原教材案例教学法,组织班级学生模拟了“过十字路口”的场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情境式教学模式

情境式教学用情境串联教学活动,通过创设情境、进入情境、跳出情境、回归情境四个环节,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体验、反思总结、应用内化。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是情境式教学的第一步,教师通过创设具体的生活场景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在观察感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生发出探究学习的主题。在传统课堂中,问题通常由教师提出,学生只需解决问题。而新课改倡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使其成为真正的思考者与探究者。例如,在教学“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时,笔者创设了一个游戏情境:男女生进行拍皮球比赛,男生队派2人,女生队派3人,男生拍10秒钟,女生拍15秒鐘。游戏结束,男生大喊“规则不公平”。“哪儿不公平?”笔者追问道。“人数不相等”“时间不相同”,男生给出了一个个理由。学生在游戏情境中发现问题,认识到规则和公平的重要性,并提出要重新制定规则,这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以增强视听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进入情境,探究体验

新课改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实践探究体验活动。探究体验是情境式教学的重要环节,情境式教学是一种整体式教学,可以由一个大情境贯穿始终,也可以由若干个小情境将教学过程串联起来。在探究体验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帮助他们理解教材,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形成良好的品质。例如,在教学“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时,笔者先从游戏活动中引出规则,再从游戏规则拓展到生活规则的主题。接着,笔者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几组生活场景图,引导学生寻找生活规则。在学生初步了解生活规则之后,笔者设置了一个“过十字路口”的情境,组织学生模拟行人过马路,让学生感受按照红绿灯过马路和自由过马路的不同之处,使其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三)跳出情境,反思总结

学生道德修养、法治观念等核心素养的形成,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过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适当让学生跳出情境,进行总结反思,提炼出一般性结论,使学生的道德情感与道德品质得到发展。例如,在教学“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时,笔者在引导学生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之后,组织学生探讨遵守“上下楼梯规则”的重要意义。接着,笔者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其他规则,说说规则作用,谈谈应该怎样遵守规则。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反思:“你们在生活中有过不遵守規则的行为吗?当别人不遵守规则时,我们该怎么做呢?”这可以使学生明白“遵守规则要自觉”。

(四)回归情境,应用内化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目标,内化是道德与法治观念的慢慢转化,通过同化与顺应形成认知体系,变成内在的心理特质,从而引领行为。内化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重要价值,应用是内化的重要方法,在应用内化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归情境,在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内化规则,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笔者创设了几个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辨析讨论:“遇到这些情况你会怎么做?”笔者还给学生布置了监督课后任务:“请你在校园、社会中寻找不守规则的现象,劝导他们自觉遵守相关规则。”这种活动可以让学生回归生活,回归社会,促进学生规则意识的内化,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苏州石湖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情境教育规则创设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小学低年级开展思品教学的点滴体会
情境教育视野下的幼儿体育活动设计探析
让中华传统文化在情境中浸润儿童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