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
摘 要:从人类发展和生存过程来看,每时每刻都在一种受恩的情形下生活着,感恩教育是一种以人格完善为目的的人性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感恩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研究
引言
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以及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它不仅是一种责任,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培养孩子学会感恩,不仅是美德的要求,更是生命的一种基本要素。
1对小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意义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伴随着网络科技的推进,现当下的很多网络中都存在着消极不良的思想与信息,这对正处在非常渴求新鲜知识时期的学生而言有很大的不良影响。而小学时期的学生思想、认知都还不成熟,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意识也非常的薄弱,因此,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很容易被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带偏”,由此,会导致学生难以的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很多学生只会享受、对他人自私狭隘,总之充斥着很多负面的性格,而这对于学生以后的身心发展都非常的不利。而日常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则可以让学生对父母、师长、以及周遭的人产生感恩、感激的心理,进而使学生消除一些负面的不良思绪的侵蚀,使学生懂得感恩的道理并付诸行动。与此同时,实施感恩教育,长此以往,对学生的思想也会形成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在无形之中,拥有感恩的思想意念以及习惯。教师在为学生普及感恩教育的同时,还会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意识打下稳固的根基。况且,感恩教育还可以使学生懂得应该如何报答自己的父母、教师以及社会,进而在耳濡目染中,使学生成为符合新时期标准的优秀青年。
2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感恩教育内容范围较窄。一方面,教师很少引导学生对同伴、自然事物进行感恩,大部分教师都会引领学生感恩祖国、父母和教师。例如,抓住国庆节的时机实施感恩教育,让学生形成感恩祖国的意识;抓住母亲节或父亲节等节日进行教育,体会父母的辛苦,并学会感恩等,这些是比较常见的活动内容,而对其他感恩教育的内容很少进行开发,比如,感恩自然界的馈赠、感恩同伴的帮助等,这就导致教育内容的范围比较狭窄。另一方面,教师很少围绕学生的兴趣选择感恩教育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凭借自己的主观意愿安排教育活动,究其原因是班里的学生数量比较多,每个人的兴趣也有所不同,教师无法顾及每一个的兴趣,这样就导致感恩教育的内容片面。
3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研究策略
3.1构建“四位一体”感恩教育制度体系
感恩教育是小学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又易落入“政府发文、学校实施、学生应付”形式主义活动中,呈多主体分散教育形态,教育效果很难让人满意。为此,应当构建“政府引导、学校担责、家庭联动、学生作为”的“四位一体”多主体协作感恩教育制度体系。政府在此体系中要充分发挥统筹规划、充分调研、制定政策、合理引导的功能;学校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完善贫困生认定制度体系,保证公平公正,做深做精资助育人工作;家庭要营造良好的感恩教育氛围,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做好父母榜样作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小学会感恩;受助学生要充分作为,积极参加国家、学校组织的感恩教育活动,充分了解国家资助育人政策,把感恩之心化为报国之志。此外,要做好感恩教育的评价反馈机制,对感恩教育活动的效果满意度进行调查反馈,不断完善、畅通各主体之间的联合协作长效机制,形成措施得力、过程深入、效果满意的感恩教育制度体系。
3.2走出书本走出课堂,教学内容和实践高效融合
由于受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现在的学生,都追求个性自由,在他们的思维模式中,他们对仅从课堂上来接受知识的这种单一的模式并不满足,而是祈望通过社会,来获得更多新鲜的知识。由此,新课程改革即是希望将学生从以往落后的课堂教学中脱离出去,使学生走出课本,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融合,在实践生活中,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如此,才能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也能打开学生的思维眼界,进而快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悉心编排活动课。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思想品德课教程中,每一节课都编排了有关“活动体验”的各种实践活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情以及教学内容,为学生编排出符合学生情况的思想素质教学实践活动,学生借助实践活动,也可提高学生自身集搜、梳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注重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3.3开展校外感恩实践活动
以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为契机,组织小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清明节,通过祭扫烈士墓、拜谒纪念碑,使学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应该感恩先烈,并继承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周末,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开展政策宣讲、党史宣讲、理论宣讲,让党的政策、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疫情严重时,组织学生志愿服务社会疫情防控,如开展防控知识宣传,组织医学专业的小学生支援校外核酸检测,心理专业的小学生向全社会开通服务热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结语
感恩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公民应该具备的道德规范,对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感恩为载体,发扬感恩文化,开展感恩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生中“内化”,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感恩教育有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学校不仅要教学生如何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如何做人,并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感恩教育有助于学生自身心理的健康成長和发展,有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保持一颗纯净的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成为具有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操的新时代青少年。
参考文献:
[1]刘振洋,满春涛.浅析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J].学术交流,2020(2):213-216.
[2]赵婀娜,吴月.创造更为公正的受教育机会[N].人民日报,2021-03-02.
[3]冯涛.小学生资助政策的历史回顾与制度设计[J].中国高等教育,2021(12):40-42.
[4]张阳.高校资助体系下的贫困生感恩教育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2):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