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花
摘 要:在“双减”政策提出之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普遍出现短视化、功利化倾向,教师及学校过于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机械性记忆,盲目追求学生的知识学习速度以及学习效率,忽视了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以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导致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设计内容、形式单一,作业量与学生的数学作业完成能力和完成兴趣不相匹配等问题。针对此,本文基于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的问题,对于师及学校如何优化数学作业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8-0056-03
1.“双减”政策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双减”政策是在当前中小学生作业负担较重、课业负担超过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完成能力背景下所提出的教育政策。其中的“减”主要包括“减轻作业负担”和“减轻校外培训负担”。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性格较为活泼、好动,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的数学作业设计应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但当前我国教育行业正处于向素质教育转型的关键阶段,经济、教育条件等因素都导致不同学校之间在作业设计、教师作业设计理念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仍有许多教师及学校认为小学数学作业应当通过单一的习题来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贴合学生学习能力、作业完成心理态度的作业设计能够明显提升学生的作业完成热情,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度。而在“双减”政策下,教师的作业设计方向和设计重点应从原本机械性习题转变为以学生能力、态度为基础的作业设计,其内容应更具创新性,提高数学作业的整体价值。
2.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的问题分析
对教师及学校而言,虽然“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已经成为许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作业设计中的重要原则,但在实践中,由于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以及学校教学改革等多因素的影响,许多教师依旧不能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数学作业,其作业评价也过于单一,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以及评价等方面依旧存有诸多问题。
(1)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过于单一、形式化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应当通过数学教学以及数学作业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以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以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以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但由于教师本身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不透彻、教学能力参差不齐且未经过系统性培养,因此在作业设计中依旧认为数学作业主要是学生完成数学习题,数学作业仅有习题或思考问题这一形式,数学作业的各个内容以及作业的各个环节也没有“强关联性”,导致学生出现无法完成数学作业、数学感知迟钝、数学知识学习被动、对数学知识的了解流于表面,无法深层次掌握、运用数学知识,缺乏数字敏感度以及数学学习思维等问题。
(2)缺少有效作业评价
数学作业是检验学生数学知識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因此,恰当、有效的作业评价对学生数学学习而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作业评价,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基于此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以及作业评价应当关注学生作业完成的过程、完成的主动性、作业完成的信心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情感态度等,而非单一地关注学生的做题能力,关注学生是否完成数学作业。
但当前大部分小学数学的作业评价都是“结果式评价”,教师过于关注学生是否完全完成数学作业,甚至将其作为作业评价的唯一内容。以乘法知识教学为例,大部分小学教师在乘法教学的作业设计中,更倾向于布置习题由学生解答,以此来锻学生对乘法知识的熟练度,作业评价一方面体现在学生是否能够及时在课后完成习题,另一方面也更注重学生完成的作业的正确率,但乘法在学生的生活中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数学知识解答实际数学问题,但教师在作业评价中却不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用数学知识解答现实问题,而是关注学生作业完成量的单一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数学能力提升。
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
(1)注重作业设计多元化
首先,作业设计多元化是指小学数学作业不仅要有习题作业,更应包括思考题、探索题、实践题等,数学作业的内容应当多元、完成形式应当多样。以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加减法(一)”作业设计为例,在设计时,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目前知识学习能力,以及一年级生的性格特点。一年级的学生尚未建立起系统性的数学学习体系,教师在作业设计中不能布置习题作业,更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设计“三个方便面总共重多少千克?”等数学问题,并为学生设计自主探索的环节,鼓励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来得到数学答案。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答教师设计的现实问题,逐步培养对数学知识学习、应用的兴趣,为学生后续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其次,在数学作业评价中,教师应当紧紧围绕作业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数学作业评价环节,并将作业评价过程化,将作业评价融入学生的作业完成过程、融入学生知识学习过程。在加与减作业评价中,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家长参与数学作业评价,由教师引导、家长配合,督促学生开展数学实践,完成数学问题。此外,教师可以在学生实践作业中设计不同的思考问题,并根据学生的问题答案、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收获来评价作业的效果以及学生的数学能力。
最后,在数学作业以及评价设计中,教师一方面应将其与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融合,将学生课堂学习内容融入课后作业中。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当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同学互动的过程以及作业注意力集中情况、学生对数学思考问题的探索等纳入作业设计与评价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为学生设计多元化的作业内容和方式。
(2)分层分段作业设计
基于“因材施教”教育理论和现代认知理论,作业设计应当遵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当针对不同基础、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而设计的不同形式作业,并将作业分层、分段,从轻负高质层面,在对政策文件及教育趋势的详细解读下,确定“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而在“以学生为本”理念的背景下,教师应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数学核心素养设计数学作业与评价环节,关注每名学生是否能够通过数学作业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实现数学知识学习和数学思维培养。具体而言,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当认识到不同学生对同一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各有不同,对一堂课内的数学知识吸收度也不同,而为了避免学生由于数学作业难度过高导致其无法完成,降低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数学作业完成标准,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探讨、完成数学作业的探究内容。
首先,在作业设计阶段,教师应当遵循“以学生为主体”“轻负高质”的设计原则,其作业设计流程应当为“了解学生数学学习情况—找到学生数学学习薄弱点—吸收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建议—展开具体数学作业设计”。例如,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数学作业设计中,对一道乘法计算题不同学生可以应用不同的计算方式,如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通过口算来获得答案、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通过列竖式来计算、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将乘法分解为加法进行计算。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现实的数学背景,并观察不同学生对各种计算方法的理解度,再了解学生是否喜欢小组讨论、习题探究等作业内容,根据学生反馈设计作业。
其次,教师应当坚持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内容的多元化,坚持分层作业设计和趣味作业设计。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正逐渐从机械性作业转变为“轻负高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业内容,因此,数学教师应当坚持作业设计的多元化,在设计中坚持采用分层作业和趣味作业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作业完成兴趣和知识学习兴趣。分层作业与趣味作业的结合能够有效调动小学生的数学作业完成积极性,调动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兴趣,进而鼓励学生在“最适合发展区”学习、进步。例如,在千克、克、吨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调查生活中的数量单位?”的数学作业,鼓励学生调查生活中的调料、零食、自己的体重等数量的单位是什么,并记录在调查报告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其作业评价目标也有所不同,如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调查报告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单位转换”的环节,鼓励学生在调查报告中以千克、克、吨三种计量单位来表达同一个数量。
(3)借助信息技术设计趣味数学作业
在信息化2.0背景下,教师应当充分挖掘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点,并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设计趣味数学作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教学视频或动画,在作业设计与评价中,教师再利用云教育平台将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数学作业,鼓励学生观看云教育平台的教学视频,并与教师进行实时互动,鼓励学生及时与教师互动作业完成情况和完成进度。例如,在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变换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鼓励学生通过计算机软件,利用旋转来设计表达自己风格的图案,并上传至云教育平台,鼓励学生利用云教育平台互相讲述自己的设计过程和想要实现的效果。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每位学生的作业完成過程、完成质量借助云教育平台进行分析,将学生的作业完成效果以及质量进行反馈,由此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提升教师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
除此之外,针对有一定数学基础和信息技术基础的高年级学生,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数学小报”的趣味作业,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数学小报,与小组同学合作完成数学小报的排版、内容设计。由于数学小报需要学生拥有利用计算机软件来设计数学小报的能力,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建立数学小组,将设计并绘制、印刷数学小报作为学生的趣味作业之一,以周为单位带领学生完成数学小报,在校园内印刷或发布在校园网、校园公众号中。例如,在图形的变换数学小报作业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收集班级内学生设计的图案,并将其在班级内进行比分,将比分高的图案发布在数学小报上,通过数学小报来激发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数学能力来完成数学作业。
(4)为学生设计“点单式”数学作业
“点单式”作业是指教师在作业设计中,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学习能力选择喜欢的数学作业完成方式和作业内容,作业清单应当包括不同的作业内容以及作业完成方式。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应当尽可能地避免设计机械性的习题作业,在作业设计方面注重内容和完成方式的多元化;在作业评价方面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面积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点单式”数学作业。首先,教师为学生设计数学作业内容“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找出最大的图形并计算面积”。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利用1×1的正方形网格来比较图形面积、计算数学面积”和“通过剪裁图形,将每个图形减下来比较面积,拆分图形”两种不同的作业完成方式,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完成作业的方式。其次,在作业评价中,教师不仅应当关注学生是否完成数学作业,更应当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在班级或小组中表述自己是如何完成数学作业,自己应用了哪些方式以及学生是否准确计算出图形的面积等环节。通过“点单式”数学作业,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业完成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根据自己的数学学习兴趣以及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数学作业,进而实现“双减”政策“减负高效”的要求。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减负高效成为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重要方向。对此,本文从当前小学数学作业存在的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等问题出发,对分层作业设计、趣味作业设计、信息技术的应用、“点单式”数学作业等不同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对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董宇.“双减”政策下指向“增效”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12).
[2]吴纯.试论“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12).
[3]陈元梅.“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结构调整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