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飞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是在该阶段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可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又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素质教育背景下应注重加强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教学也不例外,因此教师需基于核心素养背景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品质课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和法制素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只凭教材和经验,而要有创造性教学,与新时期党的教育理念相结合,呼唤学生对话,以“怎样学”为主线,通过多项学习活动的设计,努力构建高质量的课堂。
关键词:核心素養;小学;道德与法治;品质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8-0042-04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把核心素养理念贯彻到基本要求中,并使之更加完善。在核心素质的基础上,教师要对教学流程进行持续的优化。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基本的教学标准,对课堂进行最佳化,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达到最好的程度。以核心素养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同时,以核心素养为契机,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多维的知识探索。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把核心素养理念贯彻到基本要求中去,并使之更加完善。
1.核心素养的概念
“素养”是指通过后天的训练和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素质,包括品德、文化、道德和艺术。20世纪90年代后期,就对“21世纪信息时代怎样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它又被称为“21世纪素养”。在新课改中,教育部把这个概念定义为: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所以,教育机构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重要的技能,如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
2.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品质课堂构建意义
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直接关系到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社会地位。我国的传统教育,往往只重视教材,以家庭作业、考试成绩为标准,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品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要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在学校、家庭,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学生都会在潜意识中表现出这种杰出的核心素质。教育部规定,教育部门要大力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而最近多个省市都宣布,将不会再发布小学生的成绩单,这也是教育部门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重心,加强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该课程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核心素养、文化素质、思想品德、法律知识、法律意识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各种教学方式的尝试,各种教学策略的实施,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这一实践活动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有效地实施各种教学策略,关注学生实际需要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优化教学方式,使先进思想与重点教学内容同步指导学生的学习进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要具备有趣味的思想,在教学中注意有趣的形式和轻松的活动空间,可以使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兴趣思维与教学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实施各种教学策略与方法,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趣味思想还能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从而达到小学德育和法制教育的目的。
3.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品质课堂构建的问题
(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在任何一门课程中,兴趣都是很有价值的,现在看来,部分学生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从教育的观点来看,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一个重要载体,同时,兴趣也是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知识的真谛,并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内化方式。小学生正值活跃期,注意力很容易被别的东西所吸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盲目地采用“填鸭式”教学,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由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内容比较单调,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导致课堂纪律受到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下降。部分学生对学习已经失去了兴趣,因此他们的学习状态也不会很好。结果表明,有些学生上课时不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教师提问时,有些学生会因为教师的提问而把自己的脑袋埋得很低。这些现象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而且,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也未必会留意,这个问题很大。教师的职责其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好的兴趣,对学生的兴趣不够重视。教师在教学前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而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这样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到课堂的质量。
(2)教学目标模糊不清
在新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并不陌生。然而,目前教师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尚处于探索与探索的过程中,缺乏清晰的教学目标和有效的教学手段。还有些教师只关注初中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和教材,还要安排大量的课外补习作业,这就为学生的学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主要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不够深刻,教学改革比较保守,难以真正落实核心素养。教材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主要工具,是教师教育的基础。但是,教科书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并不能涵盖所有的道德和法律知识,除教科书外,还有更广阔的领域。在实践中,部分教师因循守旧,以为只要将课本上的内容传授给小学生,就可以完成教育。因此,课程的内容都是按照课程的要求来的,教师缺少对教材内容的系统性整理和深入研究,没有积极地挖掘新的课程资源。小学生思维受限,对知识的接受是消极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就不能得到启发和教育。
(3)教学模式单一僵化
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不仅要靠教师的讲解,还要靠学生的内化。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小学生的弱势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时教师也知道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和表达,但教师对“度”的把握,并不准确。一节课45分钟,教师和学生的课时应该是“3.5∶1”。目前,教师的讲课时间和学生的讨论时间是“1∶1”,这就造成了教师上课的时间比较短。虽然有了自主学习的权利,但并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讲解和教学扩展,许多教师都在尝试着去做一些变化,却在不知不觉中,再次变成“一言堂”。当前,一些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师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缺乏对道德与法治的深刻理解。教育方法与学生的现实认识和教育需要相适应,是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传统教育的原因,部分学生、家长对小学道德与法治的重视程度较低,致使部分教师在教学方式上缺乏创造性。此外,还有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他们的教学方法还处于原始状态,有些教师会积极地使用新的教学方法,但因为理念的缺乏,导致他们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一些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虽然看上去比较新颖,但缺乏对教学内容和对象的分析和思考,从而使教学难以进行下去。
(4)课程性质把握不准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是立足于学生的生活,把学生的优良品格作为中心,从宪法的精神出发,加强大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增强法制意识;具有探索精神,热爱生活,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通过培养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使他们成为具有爱心、責任心、行为习惯、人格素质的优秀公民。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设置,旨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因为这个时期的学生对世界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所以设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围绕着学科的本质来进行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达到课程的目的。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绝大多数的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上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观念上,它已不能满足新的课程需求,很多教学内容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另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方法和理念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体系,导致其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对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目前小学德育和法制课堂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教师仅仅是教授一些基本的知识和一些老生常谈的附加知识。在现阶段,教育目的是要把思想品德教育、德育和核心素质教育结合起来。
4.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品质课堂构建的策略
(1)开展情境教学,体验人文底蕴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在课堂导入环节进行教学,以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在情境的影响下,学生可以认识到人们的日常活动是与公众生活密不可分的,同时也认识到公共设施与公众生活都是由人共同维护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可以进行情境教学,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感受到道德和法治的魅力,并能创造出一些情境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生活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生动、有趣的微视频创造情景,充分、真实地展示教材内容,并将学生引入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提高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掌握,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
例如,教师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买东西的学问”时,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购物习惯,遵守购物行为规范,做文明消费者。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进行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在日常购物场景中,有没有比较难忘的经历?”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教师可以再询问学生:“在购物中是否出现过纠纷?因为什么?”学生可以进行分组讨论,能够清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做到理性平和。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购买商品的时候如何鉴别的内容: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正规生产厂家等。帮助学生归纳整理购物技巧,便于学生整体掌握,落实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小学生的理解力相对较低,观点单一,往往会出现有失偏颇的观点。通过对小学生进行规范的指导,本课程可以设定问题情境,并针对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特点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环境中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方向,达到更清晰地学习目的,丰富他们的学习经验。教师还可以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舞台,引导他们向学生展示课本上的例子,让他们自主选择服装、道具和台词,从而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相关基本技能。
(2)确定教学目标,领会科学素养
以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仅仅是对小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灌输,是一种单向的学习方式,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在落实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通过对课本的了解,指导小学生自主探究、质疑、实践,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我们的衣食之源”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大米要经历“育秧—插秧—护田—收割—碾米”这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珍惜并且感恩劳动人民。教师可以准备农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相关的几组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劳动者的辛苦,尊重和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首先,在小学德育和法制教育中,应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使他们获得更多的人生体验。要让学生有充分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培养他们的思想品德。其次,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加工教材的内容,以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方式,以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要在教学内容上适当地扩展,引入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教育改革方向的教材,在保证课堂教学的前提下,保证学生对新时期核心素养的理解,促进小学生的长远发展。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后自行收集学习资料,并把这些资料带到教室里,与同学共享,从而扩展他们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3)运用信息技术,突出责任素养
通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整合,使传统的“教师、教材、学生” 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面貌,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观念。在备课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网上资源,加强对课程内容的搜集,拓展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理论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充分发挥图文结合、动静结合的优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记住所学的知识。教师将课件上传至课堂分享平台,让学生在课后观摩,从而突破学习中的困难与重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提供相关的网址、搜索引擎、关键词等信息,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能够在网上自由地探索、开阔视野、恰当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充分体现了教学改革的特点。
例如,教师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时,教师可以借助视频展示多种浪费的现象,让学生结合自身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且交流看法。由视频引入,激发思考热情。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教材的内容出发,发掘教材的教学内涵,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目的。一方面,教师要对课程的教学内容与重点有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核心素养来进行教学任务的设计。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互动教学,在互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互动训练,使学生在一体机上进行问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4)开展多样实践活动,促进实践创新
要拓宽思政教育的途径,就要灵活多样地开展家国情怀的培养,转变课堂上单一、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灵活运用道德与法治的实践,在探究道德与法治的过程中,加强对祖国、民族的责任意识,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一名有信仰、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优秀人才。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思想,并注重引导他们的价值观。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有待提高,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缺少社会实践的经历,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国家的情感,真正地将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内化,从而在多元的思政活动中得到最好的实践和学习体验。在课堂教学中,仅靠课堂教学还不足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能力。为此,教师应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强化学生对课本内容的认识,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
例如,教师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时,本节课是让学生了解家乡风俗,感受风俗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并体会这些风俗所蕴含的传统美德。关注风俗的变化,并学会理性对待风俗的演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索传统文化习俗、生肖传说故事等。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寻找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了解自己的道德品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注意生活,把课本上学到的品德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生活材料丰富教材的内容。同时,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也要富有趣味,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然而,在选择真实的生活案例时,必须将所学的知识和案例相结合,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而且,小学生对生活中的事情并不了解,所以教师在挑选生活中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积极的方面,给他们正确地指导,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5.结语
总之,在实践中,要以学生为核心,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讲授过程中,采用科学、高效的方法进行讲授,既能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又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品质课堂构建实施,既是培养大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又是培养大学生成长为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文忠.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构建[J].智力,2022(31).
[2]张萌萌.核心素养下如何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J].天津教育,2022(26).
[3]季颖.浅谈核心素养下如何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J].新课程,2022(33).
[4]冯守庄.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本课堂的构建策略[N].科学导报,2022-07-26(B03).
[5]劉咪咪.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J].新智慧,2019(36).
[6]苏棉艺.核心素养下搭建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的思考[J].试题与研究,2022(03).
[7]励娜.让核心素养的培养植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J].新课程,20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