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银霞
摘要:教育发展新趋势下,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中阶段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模式对于学生而言有着诸多积极作用,不仅能够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朝着创新化方向发展。但是,在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学中还有许多教师不懂得如何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或者未能掌握合作学习模式的要领、原则以及方法,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应用合作学习、推进课程教学的快速升级,文章结合高中生物人教版教材及对应案例,对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实践探析。
关键词:高中生物;合作学习;教学研究;学法指导
合作学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根本依据,将“集思广益、探究创新”作为教学模式的基本宗旨,将“互帮共勉,激烈竞争”作为核心方式,改变过去高中生物课堂枯燥的氛围,让学生的学习精力、学习动力、学习能力获得显著的提升。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合作学习存在着误解,认为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对教师没有过高的要求,这也是学生难以通过合作学习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师应当认真审视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到正确的教学优化方向。
1 坚持教学原则,把握合作学习主体方向
任何一种模式的教学都必须明确其基本原则,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也应当把握其原则,明确教学开展的主体方向。经过总结与分析,可以得出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高中生物合作学习时需要遵循以下四点原则:
坚持整体性原则,高中生物这门学科的许多知识都需要以具体的实验结果作为依托,影响教学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学生状况、课堂氛围、教学器具的投入使用等。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认真考虑这些因素对教学的影响,坚持整体性原则,做好统筹兼顾工作,使得合作学习模式能够一击奏效。
坚持学生主体原则,合作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以“学生自主研究、探索”为主的学习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引导不应过度,要将课堂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拥有足够的空间展开合作学习,进而对生物知识产生自己的认识。
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合作学习模式本身就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各小组的学习内容和研究方向不可能完全一致。并且,由于学生的生物基础水平、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合作成果必然有好有坏。教师不应立即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或否定,而应耐心且细致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引导,使学生能够顺着自己的思维展开深入探究。
坚持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相比立足于学生个体的学习模式而言,合作学习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上,还渗透到学生的操作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教师要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获得长足的进步,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以上原则是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必须贯彻落实的,教师应当将其作为教学初衷,时刻抓住学生学习的主体方向,让合作学习模式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2 锁定关键节点,确保合作学习质效兼备
在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还需要锁定教学的两个关键节点:设置鲜明的学习主题以及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分组,同时凸显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习质量”的两大优势。
2.1运用鲜明的主题,快速导入学习目标
主题的设置是合作学习的开端,好的开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需要在合作学习的主题设置环节投入大量教学精力,潜心钻研,让学生从看到主题的第一眼起就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之后的学习内容和过程充满期待,这样也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快速导入。
例如,在教学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时,这一章节对细胞的“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两种物质进出方式进行了全面的描述,为学生构建了“细胞新陈代谢”的整个体系。细胞本身是一种微观意义上的物质,学生接触得很少,且没有足够的认识,因而很难对这一章节的内容产生兴趣。因此开展合作学习,设置鲜明的主题就起到了“桥梁纽带”的作用,为学生打开了兴趣的大门。
教师考虑到学生虽然对细胞的了解不够,但是对平时生活中“吃东西较有研究”,为此,教师特意设置了研究主题“探讨细胞是如何‘进食和排泄的”,并且告诉学生,其实单个细胞的“进食和排泄”与人体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并且结合课本内容展开学习研究。
这一主题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为学生指明了基本学习目标,大幅提高了学生的實际学习效率。在主题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深入研究会发现,“细胞也有嘴,为了生存需要进行被动转运,遇到爱吃的东西时还会主动转运”。随着越来越多有趣的现象被学生发现,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生物这门学科其实处处充满乐趣,后续也将投入更多精力进行合作学习。
2.2有效分组,保质完成学习任务
为了保证合作学习的质量,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分工,尽可能做到让每名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小组中发光发热,充分展现自身的价值,这样才能获得显著的合作效果。
例如,在教学“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时,教师在进行合作小组划分之前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简单的调查,确保各小组能力的均衡性。经过调查发现,一部分学生对细胞的结构、组成和功能还不熟悉,无法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当尽可能将这部分学生均衡分配到各个小组中,让他们承担简单的“课本资料查找工作”,使其在其他学生的带领下完成基础性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优异,不仅自身成绩较好,而且早已预习了“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相关内容,建立了初步认识,教师可将这些学生分配到各个小组中,担任小组的“指导工作”,运用其自身知识的储备为小组攻坚克难。
此外,教师还可以选择几名“统筹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对小组成员进行工作与任务上的协调。还可以将一些有技术特长,如图表绘制能力较强或推理分析能力较强的学生分配到各个小组中。这样使得每个小组的学习任务都能够稳步推进,学生也能够相互学习,借鉴其他成员身上的优点以弥补自身的缺陷。
3 抓住教学时机,引导合作学习精准切入
开展高中生物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必须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教学,教师应当抓住时机,精准切入,这样才能收到较为突出的教学效果。
3.1预习环节:相互督促,查漏补缺
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教师会忽略学生的预习环节,认为预习只需要让学生看一遍课本,完成简单的了解即可。实际上预习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影响学生的课堂效率。教师有必要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引入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相互督促,以完成预习上的查漏补缺工作。
例如,在教学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时,这一章节是必修二整本教材的核心,教材通过“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形象地展示了基因遗传的特征。章节的知识点较为复杂,内容繁多,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必须进行有效预习。在以往的预习过程中,有些学生会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对杂交实验过程的分析上,忽略了结论和所得出的定律;也有的学生过于重视实验中“豌豆表现出的形状”,忽略了其可能存在的基因类型,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学生的想法和实际情况出现偏离,影响课堂学习效果。
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可能性就会大幅降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预习成果归纳成一张表格,当所有学生完成预习之后,可以相互传看表格,查找表格中的空缺和不足,进行填补,这能起到相互督促和查补漏洞的双重作用。
3.2课堂环节:思想交流,攻克难点
课堂是学生学习生物的主阵地,课堂学习质量对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影响较大,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环节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重点让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从而共同攻克学习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例如,在教学“遗传因子的发现”时,为深化学生对遗传定理的认识,教师通常会布置一些灵活性较强、难度较大的课堂探究问题,要求学生展开认真细致的分析。然而,学生刚学习这一章节不久,对遗传定律还不够熟悉,很难在第一时间找到思路快速解决问题,阻碍了教学的顺利进行,使得教师只能无奈地公布答案,合作学习模式的导入便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完成研究之后,学生相互之间展开交流,互相告知研究过程中的注意点及关键点,经过一番合作学习,学生快速地解决了问题,攻克了难点。
3.3课后环节:深入研讨,举一反三
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仅凭借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无法使学生对生物知识有深刻的了解與认识,因此,教师还应强化学生课后环节的学习,引入多变性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研究,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后环节的应用便能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深入研究,解决问题,能够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遗传因子的发现”时,教师为了给学生普及遗传学知识,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学生的课后练习中导入了“不完全显性”以及“致死基因”这两个概念。相比课本知识而言,例题难度更高且需要学生自主钻研,为此,教师有必要组织学生展开合作研究,共同探讨“不完全显性和致死基因”问题中所蕴含的规律。通过合作研究,学生有了如下两点发现:一方面,不完全显性中的表现型和基因型是完全一致的,可以直接通过物种的性状判断其基因;另一方面,致死基因在显性和隐性两种情况下的表现完全不同,隐形致死只有纯合情况下才会产生,而显性则只需要杂合就能发生。这些发现对于学生对遗传学的深入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能够让学生以更加灵活的思维分析生物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做到从容不迫、水到渠成,由此也侧面反映出了合作学习在学生课后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4 引入优秀学法,帮助合作学习标新立异
在高中生物合作学习中,教师不仅要给予学生良好的引导,教会学生如何展开合作学习,还应强化对学生的方法教学,让学生掌握一些优质的合作学习方法,进而使学习的实际质效获得再度提升。经过长期的教学经验总结与整理,文章归纳出以下两种优质的合作学习方法:
其一,“MURDER”学习法,这种学习方法有其独特的优势,具备较强的系统性,是将“情绪、理解、回忆、领会、引申与复习”六大要素归结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学生只需要按照流程展开合作学习便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时,采取“MURDER”学习法进行合作学习,学生要完成以下几个步骤:知道学习目标是“了解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是怎么样的”。通过阅读课本,圈画并理解细胞生活的基本环境特征,外液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等。浏览完课本之后,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认识回忆“细胞生活的整个环境”,能够用文字进行简单叙述。小组成员可以互相检查回忆成果,消除学习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如回忆细胞外液时是否提及渗透压的酸碱度、温度等性质,是否讲过细胞中的物质交换等。学生可以结合之前所学知识以及生活经验进行详细描述,如医院中所用的生理盐水、平时肉类的保鲜等。学生展开全方位的复习,总结学习的整个过程并且归纳学习的收获,将其制成表格或者思维导图。
其二,情境再现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合作表演活动,呈现出“细胞生活环境”,比如,可以让小组中的几名学生扮演细胞,另外几名学生分别扮演水、二氧化碳、葡萄糖等,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细胞及其生活环境,使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此外,三步采访法和概念图法也是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可以采取的高效方式,这些方式的投入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朝着“多元化、丰富化”方向快速发展,解决学生“合作困难、合作效率不高”等诸多问题,打造出更优质的合作环境。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意义重大,是教师提升课堂质效、学生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一种便捷方式。教师需要对这种教学模式展开系统研究,掌握原则和要领,把握方向和方法,激发出合作学习的内在活力,打造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新型课堂。
参考文献:
[1]刘杨,李守德,任媛媛.高中生物学合作学习技术的探析[J].生物学教学,2022,47(9):22-24.
[2]王云霞.高中生物合作学习浅谈[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6):256-256,257.
[3]周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合作学习应用的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21):96-97.
[4]罗余红.高中生物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运用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2):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