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针对教法与学法种类以及两者之间不能形成一一对应的实际问题,对学法指导进行了分类,指出不同学法指导缺失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的具体表现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学法指导策略。
关键词:学法;学法指导;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10-0022-03
教法与学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似乎常缺少一种衔接和串联,如教师运用讲解法讲解技术动作时,只要讲清动作内容、规格、要求,就完成了讲解法的运用,而学生运用听讲法的效率往往是因人而异(如认真听与否,怎么听,听进去多少等有差别),实际上,如果不对学法(如何听讲)进行有效指导的话,听讲效率可能会受到很大影响,继而影响学习效率。如何使教学过程衔接更加顺畅、教学效果更加高效,就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学法指导。
一、教法、学法与学法指导分类
对教法分类,常见的有语言法(如讲解法和提问法)、直观法(如示范法)、完整法和分解法、预防和纠正错误法;对学法分类,可分为听讲法、讨论法、观察法、练习法、小团体合作法、展示法和自我评价法。从中可以看到,教法和学法并不能形成完全一一对应关系,一种教法的运用可能需要多种学法的跟进(如运用完整法和分解法进行技术动作教授时,需要学生运用听讲法、观察法、循环练习法等多种学法进行学习);相反地,对于某一种学法(如展示法、评价法、合作法)并不一定能找到相对应的、明确的教法种类。因此,引入学法指导概念既可解决教法与学法之间不能一一对应的问题;也可引导教师从学生立场出发,更多地关注学生学法表现,提出针对性指导,指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表1是教学方法和相应学法指导分类。
二、学法指导的缺失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在教学实践中,关注教法运用,忽视学法表现与学法指导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意识不够强或是指导不够到位,都会影响学生学习表现。从微观上来讲,学法指导与教法之间有许多相融重叠方面,有些既是教法层面的,又涉及到学法指导层面,如提问法的运用与对学生讨论法的问题引导。表2列举了学法指导缺失或不当条件下,学生不同学法运用表现及存在原因。
三、学法指导的策略
要加强学法指导,首先要增强教师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意识,从理念到行动、从学情分析到教学设计、从教法合理运用到关注学法表现上去认真落实学法指导过程。其次,学法指导的时机要把握好,应尽量将学法指导主要落实在学生学法运用之前,而不是在学法运用之中或是之后,辅以在学习过程中运用。
1.听讲法指导策略
听讲法指导解决的是满足学生“在听—听清—听懂”的问题。首先要严格规范课堂教学常规中的纪律要求,集中注意力,达到“在听”要求,也是听讲法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教师的讲解语言要正确、清晰、精炼,力求使学生能听清、听懂,如在讲解(水平五)篮球“传切配合”中的“切入”要领时,可用“虚晃”“侧身”“弧线跑”7字概括,精炼精准、简单清晰,易于学生快速理解与接受。最后,可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组织不同的讲解形式与语言。如体操“单脚蹬地翻上呈支撑”动作讲解时,根据不同技能掌握阶段学生选择不同讲解方式:初学阶段,可编成顺口溜:“蹬地摆动后上行,倒引上体靠腹轻,翻至杠平并制腿,翻腕抬体直臂撑”,并逐句讲解、示范,以提高学生理解与记忆能力;动作提高阶段:“蹬摆腿,倒引体,靠腹平,抬体撑”;动作熟练阶段精炼成:“蹬、摆、倒、抬、撑”。又如,“侧手翻”动作可编成“蹬地摆腿手倒撑,分腿倒立向前行,两脚依次来落地,推手直立唤成功”,也可精炼成“地上一条线,空中一个面”等形象、生动语句。
2.观察法指导策略
观察法指导,除了要解决教学层面(示范法)示范位置选择要准确(使全体学生看清)、示范面选择要合理(根据技术动作要求选择正面、背面、镜面示范)、示范动作要精准、优美等因素以外,还应重视对观察重点提示、观察任务分工等问题,如在进行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示范时,学生会将注意力焦点集中在球是否投进篮筐,而非技术动作表现如何上,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观察前强调注意力焦点应该集中在持球动作、用力动作、运动轨迹上,这样才不会偏离示范和观察目的;又如排球垫球动作示范时可采用师生分别示范,引导学生分别就垫球前准备姿势、手形与击球位置、垫球动作等几方面进行异同点观察,这样的观察既有重点又有分工;又如观察挺身式跳远腾空动作示范前,引导学生整体看空中身体姿态,重点观察腾空步后摆动腿如何下放,还可先观察起跳后起跳腿在身体后怎样伸直保持,后观察摆动腿怎样顶髋前摆等。学生观察前的提示与引导在观察法指导中必不可少。
3.练习法指导策略
对学生练习的指导,应注重对学生开始练习前就如何练习进行指导。如在足球绕杆后射门练习中,普遍存在学生低头看球现象,若在练习中发现并终止练习进行提示与纠正的话,显然有些晚,要在练习前就对练习重点、易犯错误及时向学生提出,并能够提示学生在练习中多观察同伴表现,相互学习,能使学生达到会练(明确练习要求,规避错误动作)、会学(遇到问题观察比较,寻求帮助与合作)的要求。同时,练习法指导运用是还应注意在技术教学为主线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运动技能学习的初始阶段,有时需淡化、弱化技术精准表现要求(如前滚翻教学时,水平低段学生提示应少一些,水平段越高,对精细化动作的提示就越多),转而朝向学生对运动技术的体验与感知上,朝向基于学生认知与理解基础的“替代性教学”上(这种“替代性教学”就包括对技术动作要求的直观、可感知的表述替代),这也符合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对初始教学的要求。
4.讨论法指导策略
讨论法指导要解决的是如何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如何发言的问题。讨论不应是只停留于形式层面的事先预设,而应注重内容与实效,讨论应成为师生、生生交往与互动的重要环节,成为课堂生成资源的来源。首先,要激发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思考与讨论,改变“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在说,大多数学生只听不说,不思考、不讨论”的局面,如何采用随机抽签形式让参与讨论同学就讨论结果发言。其次,教师对思考与讨论的问题设计要准确、到位,问题引导要有层次、梯度。如排球正面下手发球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是“问题串”系列:“能将球打起来吗?(熟悉球性,体会球感)-怎样让球不落地?(对球的控制力,快速移动及规则意识)-你可以用哪些部位打球?(引导学生找击球部位)-哪个部位打球最舒服?击球更有力?(明确击球部位)-能把球打高一点吗?(调整挥臂幅度和速度)-能把球打远一点吗?(控制击球力度)”……让学生带着针对性问题去思考,在思考与讨论时明确方向。
5.合作法指导策略
针对体育课堂中学生合作意识不强,合作流于形式,合作效果不佳等问题,合作法指导第一,要在学生合作前进行激励,向学生传递合作法运用的价值与目标,营造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氛围。第二,要讲清合作的要求与方法,就如何分工,如何合作与交流,如何分享与汇报成果进行引导与布置,如在拓展项目引入课堂实践中就需加强这方面指导。第三,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合作时间,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进入合作状态。要避免因时间不够而导致的走过场式合作。要多关注学生的收获,关注交流与生成;第四,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来,倾听大家发言,保持与学生沟通与交流。对合作进展顺利的小组要适时表扬,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帮助解决问题。最后,合作要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课外时间为课堂合作服务。如在学习和掌握韵律操基本技术动作后,教师一般会要求学生尝试分组编排健身操组合动作,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既要思考创编,又要进行练习,很难创编并熟练完成高质量的组合动作。因此,教师可在课前事先布置合作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及早准备与合作,再在课中进行展示,这样就能有效提高合作的成果质量。
6.展示法指导策略
体育课中的展示行为较为常见,但对于展示法指导却不是很多。往往是教师没有在展示前提出具体的展示要求,让学生分组(合作、创编)学练后进行展示,教师再在展示结束后进行点评,这就存在着学生不一定能够将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的问题。首先要在展示前给予学生鼓励与信任,增强自信心,消除心理顾虑,引导其积极展示,肯定展示行为。其次,要提示学生把握与展示出(技术)教材内容的核心价值。如啦啦操分组展示前,教师要重点强调学生应展现出青春活力、激情与感染力,同时注意面部表情等,这样才能体现啦啦操项目核心表现价值,最终达到最佳展示效果,避免学生在展示时没有抓住核心价值,把啦啦操跳成广播操,敷衍了事。最后,展示结束后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及时反馈,对展示行为作出价值判断,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要完成展示法指导的最后一个环节。
7.评价法指导策略
评价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较难把握的环节。对学生评价法的指导首先要明确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重视自评与他评(师评、学生互评)结合,改变只注重于师评,而忽视学生自评及互评现象。如采用百分制对自评和他评予以打分评价,具体做法为:将师评成绩与学生互评成绩两者求平均得出他评成绩,自评成绩与他评成绩之差的绝对值设为R,如果R大于或等于误差允许的范围(一般为5~8分),说明学生要么过低要么过高地评价自己,则最终成绩取自评和他评成绩中较差的一个成绩;如果R小于误差允许的范围,则说明学生能够比较正确地评价自己,最终成绩取自评和他评成绩中较好的一个成绩。这种做法能够引起学生对自我和他人客观、正确评价的重视。其次,在评价前要指导学生如何去评价(评价什么、怎么去评价?),引导学生用实质性、针对性的问题剖析与客观评价,从如“好在哪里”“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与我的动作有什么区别”等角度进行多元化(如从体能、运动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四个方面)评价,避免学生只用“很好、不错”等主观、整体描述代替评价。最后,要教育学生评价时须公正、公平、客观。如在广播体操教学评价中,把学生分成A、B两组。一组同学展示时,另一组同学一对一他评,最后,“优秀”学生集中展示。此时,一定会有做得相对不好的同学,相对应的评价者可能就会承受压力,因为他不切实际地给出了“优秀”成绩。
参考文件:
[1]毛振明,于素梅.体育教学方法选用技巧与案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杨伯明.基于类动作特征下的技能教学评价-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J].体育教学,2015,(7):29-30.
[3]余立峰.“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案例解读-体育与健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4]中小学校园足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