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3-05-14 00:22张万永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34期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应用策略小学数学

张万永

【摘要】项目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强调指导学生完成系列知识学习,在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中梳理知识脉络,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基于此,文章简述了小学数学项目化教学的意义,并从创设项目化教学情境、明确项目化角色定位、设计项目化研究问题、组织项目化成果展示、优化项目化教学评价五个方面简述了小学数学项目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项目化教学;应用策略

引 言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工具型学科,是每一名小学生都必须学习并掌握的基础学科.小学数学包含的知识点多且杂,同时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及认知水平还不完善,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无法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无法灵活应用知识.小学数学是初中及高中以上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项目化教学强调从新课程标准出发,立足于课堂教学,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提炼,从中找出核心知识,确定项目问题,然后组织开展项目化教学,进而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后续数学知识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一、小学数学项目化教学的意义

第一,项目化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项目化教学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可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在项目化教学中积极表现,将自己的想法应用到项目问题解决上,从而在验证方法可行后获得学习的成就感,由此课堂上的学习氛围被有效烘托,学生对项目化教学任务产生参与兴趣与热情.

第二,项目化教学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化教学中,学生需要与小组成员共同就项目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与探索,应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与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听课式的模式完全相反,学生主体意识被进一步强化,其主人翁意识高涨,最终在项目化教学的推动下,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等得到显著提高.

第三,项目化教学可强化学生学习自信,发展学生数学思维.项目化教学是围绕教材内容开展的,但为了不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自信,项目化教学的任务难度设定通常比较中等,既不会太难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会过于简单而降低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学生可真正体会自己解决问题的喜悦感与自豪感,随之学习自信心被激发,其数学思维也将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得到发展.

二、小学数学项目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项目化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其更倾向于通过形象思维思考问题,简言之,学生更愿意解决可以看到的、碰到的或者是听到的具象问题,这些具象问题会使学生在大脑中构建清晰的框架,从中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应依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开展项目化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项目化教学情境,指引学生在情境中分析项目化任务是什么,需要解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以及要应用哪些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对小学生而言,在学习情境中学习并解决数学问题更富趣味性,同时更具挑战性.因此,教师在创设项目化教学情境时需要依托学生的现实生活,一方面,使学生更有效地分析项目化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便于学生利用现实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在项目化教学情境的构建下,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被有效激发,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进一步增强,能高效保障教学质量与效率.

例如,在“百分数”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依据教材内容积极为学生创设项目化教学情境,以情境吸引学生,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最终在高涨的学习热情中高质量完成项目化教学任务.项目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依托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这样更利于学生参与思考.如以超市购物这一常见生活情境为依托设计项目化教学情境:元旦来临之际,为回馈消费者,共同庆祝节日,超市现推出购物优惠套餐.套餐一:购物满100元享95折优惠.套餐二:购物满200元享9折优惠.套餐三:购物满300元享85折优惠.套餐四:购物满500元享75折优惠.请问:购物多少享受优惠最多?在此项目化教学情境的指引下,学生回想起与家人在超市购物时的场景,接着想到家人是如何计算的,如100×95%,200×90%,以此类推.经过计算后,学生确定套餐四最优惠.依托于现实生活创设项目化教学情境,能促使学生更轻松地理解什么是百分数,明白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就感,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实现了教学目标,一举两得.

(二)明确项目化角色定位

教师将小学数学项目化教学模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若想达到更为显著的教学效果,则必须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明确自身主人翁地位.与此同时,项目化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驱动学生深度思考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按照一定规则均分为若干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项目化教学.确定项目化角色定位的本质是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项目小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同时通过与小组成员的团结合作,可以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通常情况下,一个小组中的成员确定在3~5名最为适宜,这样既利于每一名小组成员都能充分发言,表达自己所想,并将所想应用到问题解决中,以此在验证过程中进一步夯实知识,强化学习动机,又利于每一名小组成员体会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义与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合作学习意识,在后续学习中主动与他人沟通交流,探讨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确定项目化角色定位.

例如,在“统计图”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用项目化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统计图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较广,故若想学好这部分知识,必须勤于实践应用.于是,教师可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合作小组,要求每一个小组完成班级统计任务,统计问题包括班级学生兴趣爱好、擅长体育活动以及上下学交通方式等.具体项目任务的选择由每个小组自行确定,但无论选择哪一个项目任务,每个小组都应确定个人角色,如小组长负责协调统计,副组长负责绘制统计图,其他小组成员负责问卷调查.当角色确定后,每名学生都需要认真完成各自任务,并共同将收集到的问卷资料汇集整理,形成统计图上报教师,由教师点评指导.在此项目化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更发现团结合作的价值与意义,进而在后续知识学习中会主动与他人交流沟通,加深对知识的探索理解,逐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三)设计项目化研究问题

小学数学项目化教学必须有具体的研究问题.以问题驱动项目化学习的顺利开展,既能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又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由小学数学项目化教学的教育意义可知,项目化教学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问题的设计显得更加重要与关键.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为推进教学活动也会设计一些教学问题,但此时的问题设计较为单一,学生只需朝着一个方向思考就能找到答案,无须过多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这种问题设计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项目化教学时必须重视设计项目化研究问题.

例如,在“统计图”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开展项目化教学,并设计项目化研究问题.问题的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性,要有一定的思考难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在问题解决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因此,项目化研究问题的设计应遵循可行性、针对性与具体性原则.针对统计图相关知识的教学目标可设计项目化研究问题如下.问题一:统计图可以表示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哪些相同点或相似点?问题二:统计图中包含信息较多,如何读懂图、找出可用信息?问题三:统计图各个部分表示的含义还可以用其他方式表达吗?具体应如何表达?在统计图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体验到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及分析的过程,进一步明白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及所起的作用.统计图包括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以及折线统计图,在项目化研究问题的设计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以上三种统计图的优点与特点,同时分析不同情况下应用哪一种统计图更加直观,进一步培养学生深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总之,项目化研究问题的设计对整个项目化教学效果起着关键性作用,教师必须重视对其的综合考虑,从而优化设计.

(四)组织项目化成果展示

组织项目化成果展示在小学数学项目化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部分教师的教学认知中,成果展示环节并不重要,其认为过程大于成果,当学生充分参与到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后,其对学习成果是全然知晓的,无须安排特定时间专门展示项目化成果.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展示成果并不仅仅是进行成果展示,更多的是展示学生的努力与付出,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肯定与激励.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从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多个层面进行教学分析,明确项目化成果展示的重要性,从而专门安排这一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项目化成果.此外,在项目化成果展示过程中,教师应明白学生是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其必须是成果展示的主要展示者,同时在展示时不可以单单展示最终的学习成果,而要尽可能地将项目完成过程也展示出来.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突显项目化教学成果,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完善,另一方面可以为其他组外成员展示成果研究过程,扩大项目化教学影响范围,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成长.

例如,在“统计图”相关知识的项目化教学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展示项目化成果.因不同小组选择的统计对象不同、统计图不同,所以研究学习过程也存在一定差异,最终在成果展示时,每一名學生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比如,一个小组的统计对象是学生的体育运动爱好,那么此小组在展示项目化成果时就必须将研究动机、研究过程以及研究成果一并展示,并且小组中的每一名成员都需要将自己负责的内容充分展示出来,如小组长在展示时需要说明项目研究动机,以及具体的研究方向和任务分工,副组长及组内成员要说明自己负责的收集、整理、分析、绘制统计图等工作.此时,学生可以利用黑板现场绘制统计图说明,也可以在项目成果出来后制作PPT,应用信息设备展示项目研究过程.但无论是哪一种项目化成果展示方法,都必须由学生独立操作,如此才能突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

(五)优化项目化教学评价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其核心理念是突显学生学习主体性,将零散知识内容以项目形态呈现,指导学生在完成项目学习任务过程中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建立学习自信.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此教学过程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判断此教学方式的可行性.与此同时,评价方式必须进行优化,将传统的教师单一性评价方式优化升级,增加学生评价与学生互评.在学生自我评价中,教师可以发现项目化教学对学生各项能力培养所起的作用,进一步帮助学生从中找到自身学习的不足之处,进而加以完善、提高.在学生互评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团结合作意识的发展程度,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程度,从而明确教学调整方向.而教师评价则应具有针对性与总结性,充分考虑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找出项目化教学还存在哪些不足,并研究应采取哪些手段予以纠正和完善.总之,项目化教学必须建立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标准,以此确保项目化教学开展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保障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

例如,在教学“统计图”后,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设定评价标准.如在核心能力培养方面,学生需要明白统计图的价值与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应用统计图解决问题,从而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深度理解数学知识.在成果展示方面,学生需要找出统计图的具体特点与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优势.在学习品质方面,学生需要通过参与项目化教学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认真聆听他人见解,虚心听取他人意见与建议.比如,一名学生这样进行自我评价:“我性子急,看到问题就想马上解决,常在解决过程中发现还有问题没有找出,无法解决问题.在项目化教学中,我也犯了相似错误,但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我静心思考,研究统计图特点,明白了统计图的制作重在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可见,项目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应用对学生个人成长而言意义重大.

结 语

综上可知,小学数学项目化教学的意义极高,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学习自信,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总结教学经验,研究应用项目化教学的策略,以此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让学生发现数学学科的魅力,从而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烽.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分析[J].考试周刊,2022(48):86-90.

[2]蒋励青.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的课堂实践与应用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2(18):32-34.

[3]王晓辉.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10):72-74.

猜你喜欢
项目化教学应用策略小学数学
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
刍议项目化教学法在本科动漫实训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众筹模式引入工业产品设计项目化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