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华
【摘要】核心问题能营造良好数学课堂环境,在教学中让学习氛围更加浓郁,促成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共享、交流,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文章在对核心问题的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核心问题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策略,通过对问题设计、聚焦问题本质、关注认知冲突三个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核心问题的应用,能改善教学流程,促进学生学习进步,以期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问题;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核心问题指能集中体现学科知识,以学生疑难为起点,以教学意图为导向,对课堂有牵引、支撑作用的问题,具有引领性、导向性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设计和运用核心问题,能发挥问题的提纲挈领作用,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需求,拓宽能力培养载体,彰显学科育人价值.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之下,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不明显,导致学生思考空间有限,不利于提升核心问题的应用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应通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核心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领悟所学知识中蕴含的思想,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习进步目标.
一、核心问题概述
(一)小学数学中核心问题的基本概念
核心问题,顾名思义是在开放度较高的课堂中,由教师设计的,可以引发学生探索、思考、聚焦的问题.数学核心问题指反映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本质的问题,学生通过它能理解重难点数学知识,加深对数学核心知识点的理解.数学核心问题是整堂课的关键和重点,教师通过问题的引领推动学生思考.总之,核心问题能带给学生思维方面的冲击与挑战,是基于核心知识以及呼应学生认知水平、数学素养、课堂教学的问题.
(二)小學数学中核心问题的应用价值
1.教学的“风向标”
核心问题具有较高的开放度,在教学内容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学生探索、思考的中心.在小学数学中应用核心问题,能发挥问题的“风向标”作用.教师根据数学教学内容、学情研究成果、课堂动态生成等因素,综合判断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设计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钻研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知,小学数学核心问题是教师教学的“风向标”,能为教师指明教学方向,发挥提纲挈领作用,提升教学质量.
2.学习的“驱动器”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能根据核心问题指引,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分析问题本质,紧紧抓住问题进行学习,在了解问题答案以及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方法后,提升学习质效.在小学数学中应用核心问题,增加了数学学习的厚,能促成有意义的学习,赋予数学学习生命力.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核心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器”,教师利用具有关键性、统摄性、生长性的核心问题开阔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的认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水平.
二、基于核心问题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策略
(一)立足教学目标,设计核心问题
核心问题源于教学内容的疑点、重点、难点,教师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时候,应把握教学关键,立足教学目标,设计具有导向性的核心问题,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事半功倍.教师要立足教学内容整体,聚焦重点知识细节,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在讲解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混合运算”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明确以下教学目标:
1.解决混合运算问题,理解正确运算顺序,掌握四则混合运算技巧;
2.在具体问题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想法;
3.在训练中积累运算经验,树立运算信心,感受数学乐趣.
其次,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出示问题:“怎样算同时存在加、减、乘、除的算式?”将这一问题视为本课的核心问题,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教师为学生提供综合算式(见图1),要求学生观察运算顺序,使学生能明白在不存在括号的情况下,乘除法、加减法算式,需要按照从左至右顺序运算.
再次,为了启迪学生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思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一组酸奶有四盒,现有四组酸奶,其中一组酸奶缺一盒,请问一共有多少盒酸奶?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求学生先算“4×3”,再算“12+3”,使学生了解两步运算相对烦琐,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想法.教师要求学生列式“4×3+3”,思考问题:“不存在括号的算式里,同时存在‘乘和‘加该怎样运算?”由此引发学生的探讨,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总结点评学生的问题答案,出示运算步骤(见图2),使学生一目了然,懂得优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同时存在除法、减法的混合运算算式同理.
最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综合问题:食堂一共要做90份套餐,已经做了36份套餐.如果每次能出餐9份,那剩下的套餐还要分几次做?此题要求学生运用混合运算思维分析、解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析两个问题:
1.食堂没做的套餐有几份?(90-36=54)
2.剩下的套餐食堂还要分几次做?(54÷9=6)
在分析以上问题后,学生能产生运用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想法,教师鼓励学生自行列式求解:(90-36)÷9=54÷9=6(次).
教师立足实际教学目标,设计核心问题,在核心问题“怎样算同时存在加减乘除的算式?”的统领下,混合运算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成果.学生能在教师的带领下分析问题,逐渐了解带括号、不带括号、同时存在乘除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掌握运算技巧,将核心问题与混合运算教学紧密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有利于实现预设教学目标.
(二)聚焦问题本质,启迪学生思考
核心问题是重难点知识的反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支点.教师聚焦问题本质,带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推动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能启迪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要通过提问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要求学生聚焦问题本质,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启迪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
在讲解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联系实际生活设计核心问题:“小数有什么现实意义?”由此启迪学生聚焦问题本质进行思考.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米、厘米”“元、角”之间的换算关系,利用新旧知识迁移活动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初步了解除整数外,生活中也存在其他形式的数字———小数.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3,根据商品标注的价格,读出对应小数,由此发挥核心问题优势,让学生聚焦問题本质,明白生活中小数代表的含义(商品价格).生活中的商品价格,能让学生将小数与生活建立起联系.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读图中的小数:0.85(零点八五),2.60(二点六零).教师还可出示体温计、计量秤等生活物品,要求学生根据体温计的示数、电子秤显示的克重数据,读出对应的小数.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还可以出示图4,鼓励学生分析一元钱与一角钱的关系,启迪学生运用小数表示一元钱(0.1元).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硬币,根据已有经验试读小数,按照整数部分读法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
同时,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从区别整数与小数的角度入手,向学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将练习题中的整数转化为小数,或将小数变为其他形式的小数.
7厘米=( )分米
4元6分=( )元
3.5元=( )角
12.6米=( )米( )分米
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教师要公布正确答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元为单位、米为单位的小数的现实意义,紧扣核心问题,启迪学生思考,使学生能运用所学小数知识描述生活中的价格、身高,在单位换算中感知小数含义,提高应用意识.
(三)关注认知冲突,推进解题反思
核心问题是动力引擎,推动学生探究、解题,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指明方向.教师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启迪学生质疑问难,有助于推进数学解题反思.核心问题是学习支架,辅助学生深入反思,具有工具性价值.教师应利用好核心问题支架,合理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获得内部学习动机,在应用数学知识解题后,积极通过反思,积累学习经验,提高解题效率.
在讲解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指向同分母、异分母加减法算理的核心问题,利用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逐步带领学生解题、反思.首先,教师利用分饼图(见图5),设计核心问题:“同分母加减法分母保持不变,分子相加减对吗?”指导学生分析同分母加法计算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认知冲突,利用核心问题推进学生的解题反思,能让学生明白正数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分数,理解约分、通分道理,提高解题反思意识.
结 语
小学数学核心问题是教师教学的“风向标”,学生学习的“驱动器”,在教学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立足教学目标,设计指向思维品质提升、学习能力培养目标的核心问题,可以衔接重点学习活动,重构学习体系,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聚焦问题本质,鼓励学生自主研究问题,既能启迪学生深入思考,又可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冲突,利用核心问题分析活动推进学生的解题反思,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断强化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娟.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问题的设计及运用———以《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为例[J].山西教育(教学),2022(11):32-33.
[2]朱佳香.基于核心问题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2(31):69-72.
[3]陈镇水.小学数学课堂核心问题驱动探究性学习的策略[J].名师在线,2022(29):17-19.
[4]许志琴.基于深度学习视角探索小学数学核心问题教学———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J].学园,2022,15(27):45-47.
[5]潘亚珊.基于高阶思维的小学数学核心问题的构建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25):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