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提升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2023-05-08 16:04:07王飞
传播与版权 2023年8期
关键词:教学实效性高校思政课互联网+

王飞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如何实现“互联网+思政课”融合,发挥高校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既面临挑战,也迎来机遇。当前,“互联网+”的发展,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崭新思路。高校思政课应“加强师资建设,全方位提升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坚持以生为本,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加强教学投入,注重线上教学平台整合和应用”“完善课程规划,丰富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不断化解制约“互联网+思政课”融合的不利因素,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提升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 “互联网+”;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线网络、新媒体等如雨后春笋展现蓬勃生机,“互联网+”的影响力也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契机,使高校思政课教学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室,不断拓展教与学的空间和边界。因此,高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把握“互联网+”的时代契机,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实效性,为国家培养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青年。

一、“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提升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性

(一)顺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要求

“互联网+”这一概念在2012年末被首次提出,随即获得各界广泛关注。“互联网+”指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发挥互联网的融合与集成优势,促进新产业、新业态的产生及不断发展。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2]可见,“互联网+”在2015年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目前,“互联网+”在我国已取得长足的发展,和工业、农业、金融、教育、医疗等各传统行业实现深度融合,甚至促进各类产业的生产与结构模式完成改造和升级,为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思维、消费方式等已发生巨大的改变,“互联网+各行业”形成了发展浪潮[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也势在必行。因此,高校思政课要准确定位,凸显时代特色,把握时代条件,借助互联网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探究“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解决可能产生的教育教学新问题,提升教学实效性。

(二)满足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目前,大学生是重要的人才资源,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我国发展的未来。高等教育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思政课也应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火车头”的作用,承担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任务。当下,00后成长于互联网普及的年代,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绝对主力,他们朝气蓬勃,具有独立、有主见等鲜明特征。由此,高校思政课与“互联网+”相融合,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有助于教师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发展状况,有效开展教育引导,从而提高学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然而,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为高校思政课提供有效的教育教学平台,也会引发各种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弊端。同时,当下的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其也容易被网络中的错误信息所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4]。因此,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应坚持以生为本,促使教师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知识的同时,正确引导学生辩证思考,使其能够在信息传播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真正地提升教学实效性。

(三)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

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倾向于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其教师以学校教室为主要教学场所,一般利用教室多媒体和运用PPT、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完成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被动地获取和接受知识,不利于其发挥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传统高校思政课的课堂教学短板日益突出,教学场所和教学信息传递的效能度、师生互动关系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可见,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成为高校思政课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相融合也为高校思政课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因此,高校思政课应鼓励教师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方式,打破传统教学场所、时长的限制,促使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线上学习。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道,“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要促使教师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逐步探索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道路和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并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翻转”,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实效性[5]。

二、“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提升教学实效性的实施路径

“互联网+”包含共生共融的思想。当前,高校思政课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推进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促使教师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探索教学新模式,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媒介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双提升”。

(一)加强师资建设,全方位提升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

第一,加强思政课教师培训。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所在教研室三个层面应加强思政课教师培训:一是广泛促进教师熟练掌握线上教学平台操作,以雨课堂、优学院、超星等平台为依托,邀请平台人员来培训教师,并整理平台操作指南印制成册;二是全方位增强教师教学能力,完善其知识体系。在“互联网+思政课”的融合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考验其追踪时政热点、分析和评论的教学功底,学院会议和各教研室集体备课会等也应发挥培训思政课教师的积极作用。

第二,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各思政教研室应广泛采取结对子、分小组等形式,促进思政课教师之间互助合作,将资深教师和新教师结成对子或分在同一小组,让资深教师帮助新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学习教学技术、积累教学经验等,让新教师促进资深教师掌握并熟练应用计算机、互联网、在线教学平台等,从而使各层次、各阶段的思政课教师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第三,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教学保障制度。在“互联网+思政课”的融合背景下,思政课教师在做好线下教学的同时,需要发挥“互联网+”的传播与媒介优势,利用网络传播思政课教学内容。这就要求高校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相应的教学制度,形成保障体系,可将线上教学纳入评优、评奖、评职称等评价指标体系,树立教学典型,发挥示范作用,激发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主动性,从而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思政课”深度融合。

(二)坚持以生为本,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第一,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高校思政课的主体性。在传统的高校思政课中,学生作为教育客体,是教育接受者,教师则是教育主导者,发挥重要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不利于学生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和认可程度,也不利于高校思政课达成预期教学效果。因此,高校思政课应强调以生为本,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性,提高其教学参与度,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良性开展。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笔者在讲授“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一章时,会提前让学生在互联网中搜集相关的新闻、故事、素材等,并以演讲、朗诵、小品等形式进行课堂展示,使学生利用“互联网+”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讲授“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一章时,笔者在优学院App上布置一些互动讨论话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在线回复,并在下节课时组织学生就回复话题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深入探讨“什么是爱国精神” “用什么样的行动践行爱国主义”等,强化学生的自我表达和思政认知,教学效果显著。

第二,营造“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校思政课应融合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大学生自我教育,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尤其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也应融合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例如,笔者将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发布的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转载到优学院、超星等在线学习平台上,为学生课后学习提供资料,并邀请校友、社会人士等开展线上讲座、座谈等活动,为学生答疑解惑,加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互动交流,甚至利用网络直播思政课课堂教学,邀请学生家长在线观看,鼓励学生将课堂学习成果发布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上,强化学习效果。

(三)加强教学投入,注重线上教学平台整合和应用

第一,重视在线教学平台建设。目前,高校思政课大多采用雨课堂、优学院、超星等在线教学平台,发挥其各自功能和优势,以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一方面,在线教学平台应不断改进和升级软件,及时更新学习内容,畅通师生互动沟通渠道,为教师、学生解决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平台软件的应用问题。另一方面,高校应增加教学投入和经费支持,打造优良的网络环境,使在线教学平台与校园网络稳定对接,确保教育教学网络全覆盖,从而深化“互联网+思政课”的融合。一是高校应扩充网络优质教育资源,鼓励思政课教师打造自己的精品网课、示范网课。二是高校应扩充技术人才队伍,包括网络技术人才、信息技术人才,强化技术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使其助力“互联网+思政课”广泛传播。

第二,利用各种媒介形式广泛传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媒介形式涌现,高校思政课及其教师应广泛利用各种媒介平台开展教学内容传播。以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例,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学院“微党课”“微访谈”等活动,创新视频内容,并将视频发布到学校、学院微信和微博等平台,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另外,思政课教师也在抖音、哔哩哔哩等学生经常访问的视频网站发布相关学习资源,甚至开展思政课直播,创新“互联网+思政课”的内容和形式,广泛发挥网络媒介的传播作用。

第三,利用网络“思政大课”补充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思政大课”由教育部社科司与人民网联合组织,截至2022年12月28日,已经举办了四期课程,面向全国师生,利用网络在线直播。“思政大课”主讲的嘉宾是专家学者,其讲授主题紧跟时代发展和时事政治,对大学生具有极强的思想引领性和实践导向性。因此,“思政大课”能够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补充,思政课教师可组织学生集中观看“思政大课”直播,并进行相关内容的讨论,让学生积极阐发观点,鼓励学生完成观后感。

(四)完善课程规划,丰富线上线下教学资源

第一,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调整教学内容。人文社会科学类和理工科类等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由于在知识体系、认知背景上存在差异,对同一信息的接受能力、接受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思政课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群体做出调整[6]。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在线下课程讲授内容基本统一的情况下,思政课教师要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利用互联网挖掘不同的学习资源,并分别上传到线上学习平台,便于学生加深理解课堂中的学习内容。形势与政策课也可以采取同样方式,思政课教师可以在优学院等App中為不同专业大学生选取不同的学习专题。

第二,发挥集体备课会优势,整合教学资源。如果某一课程教研室对教学内容缺乏统一规划,那么思政课教师在线下教学、线上平台使用中就会出现单打独斗的情况,而集体备课会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改善这一情况。在集体备课会上,针对同一教学专题,思政课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分享从互联网中搜集到的教学资源,从而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教育教学目的,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为开展线下教学和线上平台学习提供便利。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思政课”相互融合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推手,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保障。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高校思政课应分析和研究教育者、受教育和教育渠道、教育内容等,探寻“互联网+思政课”的融合路径,解决制约“互联网+思政课”融合的不利因素,形成学校、学院、教师三者之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把握“互联网+”这一时代发展机遇,促进线上线下教育的融通,切实提升教学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9)[2023-01-22].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2]政府工作报告(全文)[EB/OL].(2015-03-16)[2023-01-22].http://www.gov.cn/guowuyuan/2015-03/16/content_2835101.htm.

[3]赵洁祎,黄莉.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分析[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7(03):80-82.

[4]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4-05-05)[2023-01-22].http://www.gov.cn/xinwen/2014-05/05/content_2671258.htm.

[5]付秀荣,刘蕊萱.“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論课教学的“素质教育翻转”: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6(09):74-77.

[6]孙赫.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44):52-54.

猜你喜欢
教学实效性高校思政课互联网+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16:43:34
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亚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 04:22:10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考试周刊(2016年21期)2016-12-16 09:33:26
提高中职数学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探微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创新研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3:42:06
初中体育学生体能提升的有效策略探析
论专题化教学是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内容改革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