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就业质量探析

2023-04-29 19:09徐斌
中国科技投资 2023年21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就业校企合作

徐斌

摘要:“双高计划”是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决策,是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优化路径。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更加注重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与技能支撑。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天津电子信息技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对高职院校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出建议。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就业;校企合作

DOI:10.12433/zgkjtz.20232141

“双高计划”是根据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

《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对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的战略性部署,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支撑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力量。“双高计划”的高效推进需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为重要抓手,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发展现状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电子信息专业大类为办学主体,2019年入选“双高计划”A档高水平专业群首批建设单位,始终坚持服务产业发展,聚焦“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服务新基建等国家战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与技能支撑。经过分析2022届学生毕业情况,可以看出整体就业质量向好,但仍存在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较低、创新创业不足、未就业人数占比较大等问题。

近几年,经济转型升级、高校扩招等多重因素影响,毕业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学校将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通过建机制、搭平台等举措积极促进毕业生就业。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均在80%以上,积极为天津市经济发展贡献力量。2022届毕业生4150人,就业去向落实率高于90%,从学生的毕业去向来看,主要是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升学、应征入伍、国家基础项目、自由职业以及自由创业等。由图1可以看出2022届毕业生就业呈现四个特点。

分析一是主要以就业与升学为主。毕业生中男女比例为2452:1698,男生占比59.08%,签订就业协议或者劳动合同占比77.9%,升学占比9.11%,其中女生比例均略高于男生。从整体上看,就业去向落实率高于90%,体现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相配性;从生源结构及就业区域来看,天津市生源占比34.63%,其他外省市生源包括河北、山西、甘肃等地。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地区(71.40%)、新一线城市、西部地区等,其中留津占比55.91%,为天津市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持续的人才支撑;从单位类型分布来看,毕业生主要就业于中小型民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小型企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缺口,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从就业行业来看,毕业生主要从事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如计算机及外围设备制造业;数据处理、存储、计算、加工等服务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电商平台)等,所服务产业契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

二是专业相关度较低。专业相关度作为分析培养的毕业生“学有所用”、反映就业质量与专业培养目标达成效果的重要指标。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22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专业相关度为66%,本校为52.69%,即半数以上毕业生选择从事专业对口工作。另外,47.31%的毕业生选择与专业无关的工作,主要是生活压力大导致的先就业再择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工作环境不好、招聘方职位少或者能力达不到要求、专业无关的工作岗位适应性与工资等更加符合个人期待等。专业相关度较低体现出学校在专业设置上不能及时适应调整产业优化升级要求,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市场需求不匹配的矛盾。同时,表明学校在拓宽毕业生就业岗位渠道、校企合作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欠缺。

三是自主创业人数较少。2022届毕业生的自主创业占比仅为0.344%,创业领域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其次是文体和娱乐业,创业的主要形式是互联网创业(36.36%)、创立公司(33.33%)、工作室创业、孵化机构创业等形式。经调研发现,毕业生选择创业的主要原因是有好的创业项目,大多数人属于“机会型创业”,创业项目与专业相关度仅为45.74%。这表明创业人数较少,大学期间所学技能无法更好地运用于创业项目中。毕业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如缺乏技术与资金、前期项目论证不够充分、缺乏企业管理经验、市场推广较为困难等,制约着创业的数量与成效。这反映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执行落实力度有待提高,如创新创业鼓励及支持政策不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缺乏充分的实践性、创新创业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引导性缺乏定向性及全面性。

四是未就业人数占比较大。2022届毕业生的未就业人数达241人,占比5.81%,男女相差较大。学生自身素质欠缺、专业技能无法达到企业要求、想法不成熟、职业规划不清晰等因素都会造成学生“懒就业”“慢就业”。同时,高职院校作为专业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训基地,虽然在多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就业指导服务,但整体仍然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尤其是相关政策及服务主要针对在校学生,而对离校未就业学生的关注度及服务力度较低,对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的追踪较局限。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集教育、科研、生产、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极具办学特色。2022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虽然整体向好,但也有部分问题凸显。为更好地推动国家“双高计划”推行实施,高职院校应在专业设置、校企合作、双创教育、就业指导模式等方面下功夫,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学生就业质量,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实现人才供需平衡

在推进“双高计划”建设过程中,要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高职院校依托优势特色专业,集中力量建设与区域经济产业相契合的专业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作为专业群服务水平的重要体现,学生的培养质量以及就业的专业相关度作为打造高水平专业群的重要指标,需要及时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等,缩短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缓解人才供需矛盾。

三、革新创新创业教育,开创工作新局面

优化并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如激励师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的制度措施,突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考核点,真正实现学生“能学敢创”,教师“能讲会导”的工作新局面。高职院校要积极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如依托“众创空间”或创业孵化基地设置创业基金项目,为学生实践提供政策指导、场地、资金等;通过“挑战杯”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挖掘师生团队创新创业潜质,选拔和培育优质创业项目,促进大学生创业项目转化落地;搭建通识性、专业性、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形成完备的人才培养方案,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加强师资体系的建设,建立“校内—企业”双导师制,逐步建设一支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创教师队伍;推进校企实训平台建设,建立校内校外培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与合作共赢。

四、探索就业指导新模式,提升就业指导质量

在“双高计划”推行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显得愈发重要,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就业指导工作机制势在必行。学校要成立统一的就业指导小组,形成完善的全过程就业指导管理工作体系,将人才培养目标与区域经济发展及企业需求挂钩,创新就业指导内容及形式,提升就业指导实效。一是建设专业指导教师队伍,尤其是充分发挥辅导员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角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就业及创新创业观,及早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加大基层调研力度,及时了解学生职业规划动态及新兴产业需求,将企业实践与课程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自主性。二是不断更新及丰富职业规划教材及内容,创新课堂形式,由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转变为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合理利用假期时间到企业实习或者进行其他社会实践。三是将就业指导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单一的群体性指导转变为一对一指导,同时对学生分类就业帮扶,提升就业服务的精准性与针对性,尤其对于离校未就业学生定期追踪,多渠道提供就业信息,解决就业难题。

五、整合就业资源,拓宽就业渠道

推进“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并深化作用发挥,参与组建创业联盟,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的校企合作关系,构建“学校—政府—企业”三方合作机制,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与行业领军企业深入合作,与优质企业建立长期稳定联系,通过建设产业学院和校外实训基地等平台,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加大政策性岗位宣讲,组织实施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开展大学生征兵工作,助力毕业生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挖掘利用校友资源,建立完善校友数据库及工作网,深入了解校友企业,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拓宽就业渠道,促进校友企业良性发展,实现合作共赢;深入推进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切实解决校企供需互动、人岗精准匹配、信息资源共享等问题,实现数字化“强就业”,形成有效的“云就业”服务模式。

六、结语

高职院校要以“双高计划”为发展机遇,不断深化“三教改革”、加强专业建设、优化培养方案,全面提升育人水平。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以供需对接为抓手,加强校企协同育人,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与学生高质量就业实现良性互动,为企业输送大批优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A].2019-4.

[2]曹祺.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22(27):60-63.

[3]徐新洲.产教融合驱动行业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的内涵、机理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09):63-67.

[4]吴薇.生涯发展理念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5.

[5]刘文清.构建利益驱动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05):10-12.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就业校企合作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