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转型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可持续发展探究

2023-04-29 00:44:03颜绘秋
中国科技投资 2023年2期
关键词:自我评价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颜绘秋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政策的执行者,承担着制订政策并组织实施的重要职责,具有行政管理、执法监督和社会管理的职能,并为相关社会服务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保障。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实施的短板效应逐渐显现。本文首先概述了信息化转型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涵,分析信息化转型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信息化转型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即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建立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沟通与报告程序,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立与优化内部控制审计监督机制,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价与预警机制。

关键词:信息化转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国家对于公共事务的投入逐年增加,行政事业单位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重要的社会服务机构,不仅承担着服务社会的责任,也担负着社会经济建设的责任。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行政职能的行使主体,隶属于政府,为社会公众提供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信息化转型条件下,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情况没有公开披露,导致部分单位缺乏大局观,不利于正在建设内部控制的单位把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进程。本文从信息化转型角度切入,探讨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信息化转型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涵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一种资源协调手段,能促进各组织单位内政策有效落实,确保会计数据合规,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水平。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各行政事业单位战略实施的改变,要做出相应调整,发挥协调作用,是管理者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实现管理目标、提高单位工作效率、履行其行政职能、规范单位的各项行为活动,保障资金的流动安全以及财务等信息真实准确,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采用一系列内部管理手段,对各类风险进行分析应对的过程。应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有全面性原则、适应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和制衡性原则。目标主要有: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安全和使用的有效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合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有效防范行政事业单位舞弊和预防腐败。

(二)信息化转型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优势

1.有助于改善运营管理现状

行政事业单位在信息化转型视角中创建相应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改善运营管理现状。在内部控制在信息化转型视角下,提高管理的透明性与公开性,能帮助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各类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明确各类人员的职责,可解决工作中的约束性与规范性问题,提升单位工作的效率。

2.有助于维护国有资产安全

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资产都属于国有资产,信息化转型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助于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有资产的有效使用率,预防出现资产流失、资产浪费等情况。信息化也可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发现内部的资产安全风险问题,使得内部控制部门和人员能够转变传统工作观念,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

3.有助于增强财务会计数据信息完整性

财务会计数据信息能够准确并客观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状况,信息化转型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助于增强财务会计数据信息完整性。可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财务数据的收集、分类、归纳与整理,不断优化财务内部管理模式,确保财务信息的有效性、安全性、完整性与真实性,可以积极共享财务数据信息内容,从而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

二、信息化转型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目前信息化技术发展较快,使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复杂,不确定性风险越来越多。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未能构建分工制衡、运转高效的组织架构。另外,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培训内容主要围绕廉政教育等方面展开,对信息安全、内部控制的培训宣导不够。部分单位基层部门员工规模庞大,工作内容较为机械,欠缺主动学习意识,且接受新知识能力不强。多数单位未将风险管理与单位的经营理念相结合,无法体现对风险的重视程度,未能发挥对风险防范意识的引导作用。

(二)内部信息沟通与报告不畅

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沟通需要有畅通的信息沟通系统,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管理体系不完善,导致内外部信息沟通不畅。现阶段,各单位已经加强了在信息化等方面的投入,但外部信息系统不够完善,导致沟通不畅。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还未创建自己的信息化沟通平台,与外界信息只能单向沟通,信息化发展速度较慢,存在未设置内部信息沟通渠道或内部沟通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有的单位出于安全性考虑,信息权限一般以部门职能划分,各部门只能了解到自己权限内的信息,无法第一时间获取其他需要的信息,影响到内部控制的协作性,不利于部门间联合办事效率提高。同时一些单位的信息化过程未结合本单位实际,直接照搬照抄国家、上级单位相关制度,或简单堆砌重复、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贯彻执行。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环节仍然存在内部控制不完善的情况,使得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与现阶段的状况不相适应,导致内部控制无法全面覆盖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部分单位因为规模较大、业务复杂,内部控制制度难以落实到单位各部门的末端,政策执行主要依靠员工的自觉性,内部控制执行效果无法保证。

(四)内部控制审计监督缺位

审计监督是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的保障,但目前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关注点还是在财务报表的数据上,更重视对财务数据的审计与内部控制效果的评价,忽视了对生产经营各环节可能存在风险的控制,并没有从单位未来发展的风险因素进行考量,审计制度无法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对单位各部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监督作用不强,使得内部控制审计监督缺位。

(五)风险评价与预警机制不健全

当前很多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在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中强调了对财务风险的管控,但风险预警体系建设仍不够完善。大部分单位的风险预警需要通过财务风险指标变动完成,缺少风险预警部门。这种情况导致单位在面对行业市场变化与政策调整时,无法做到系统性应对,不能为单位的长期发展提供指导。另外,风险预警岗位没有实现专人专岗,财务预警分析由基层财务人员完成,在面对突发状况时难以保证预警工作有序完成。财务工作人员对风险预警的关注往往停留在数据的变动上,难以发现数据背后的潜在风险,加大了风险预警工作的开展难度。

三、信息化转型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一)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

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工作对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各种社会服务的监督和指导效果,科学和健康的内部控制环境便显得非常重要。应对行政事业单位内的各职能和业务部门的人员定期开展内部控制相关政策规定的学习,并通过专业化规范化的培训,积极探索并运用内部控制工作中。应当积极制定并印发用于开展内部控制工作规范化操作的指南和手册,以便更好的指导和开展规范化的内部控制工作。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还必须不断强化自身的财务意识,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工作在单位持续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为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提供必要的帮助。清晰划分职责权限,一旦发现问题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确保单位全员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

(二)建立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沟通与报告程序

建立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沟通与报告程序有利于将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充分互补融合,可充分保证日常工作和经济活动中的资源共享信息互联,有助于实现内部控制的程序化、常态化和自动化,提高运行和管理效率,既能有效减少内部控制各个流程中因人为因素造成的缺陷和漏洞,又能全方位、实时监控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和运行情况。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水平还可以开阔单位相关领导和负责人的视野,促进工作作风和管理方式的革新,使各项工作在信息系统下高效运行,节省时间、精力,做到简政放权、抓大放小,集中处理重大问题。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

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的控制是完善内部控制工作的重点。为了保障经济活动的持续健康运行,并有效规避风险,就需要在涉及经济活动的相关工作中严格按照规定对可能存在问题的各个流程进行精准管控。在处理收支业务的相关工作时,财务工作人员应该在提高业务能力的同时做好财务工作,除了对票据和凭证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把关外,还应充分了解单位业务层面经济业务的各个流程,避免他人使用虚假信息滥用国有资产。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经济和业务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并由单位领导担任组长,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风险评估,并形成书面报告及时提交领导班子。若单位内部人员无法胜任,可适当借助外部力量,聘请外部专业机构或人员共同参与。

(四)建立与优化内部控制审计监督机制

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业务层面的实施情况较好,但是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审计监督机制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预算绩效评价差、政府采购缺乏协调、对外投资管理薄弱、合同控制不到位等问题。因此,重点管控各项业务的薄弱环节是单位对自身业务活动的重新梳理和构建。单位可以依靠风险评估机制或者业务流程梳理,识别出重点业务的关键风险,结合具体业务控制目标,选取合适的控制手段,管控重要的业务风险。针对薄弱环节,单位应该实施专项管理,调高管理级别,组织相关人员,设计管控方案,具备“稳、准、快”的控制能力。最后,控制重点业务风险不能只是简单地进行事后实施控制,单位业务的每个操作环节都有产生风险的可能性,单位还需要培养控制业务风险的时点意识,灵活使用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方法,打破仅控制业务资金活动的现状,针对业务开展的前中后阶段,进行相应程度的控制,尽可能地消除即将形成的风险,减少不需要的资源损失,实现业务控制目标。

(五)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价与预警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价与预警机制的不断完善,对促进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非常重要。自我评价体系在制定相关标准时,既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要起到促进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作用。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来优化外部评价体系。不过,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因为受到各种级别或者职能范围的影响,他们无法对于某些细节评价进行横向比较,在这一方面具备优势的机构是会计师事务所。因为该机构不会受到太多的地域约束,同时也没有层级限制,与被评价单位并无直接的利益职能相关,相关能够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平性。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外部问题,创建完善的风险预测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控制,从而增强内部控制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于廷永.国库集中支付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18):63-65.

[2]李嘉茵.数字化转型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18):90-92.

[3]罗嘉慧.大数据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困境及应对[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17):102-104.

[4]郝蕾适,孙璟琨,凌燕.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17):60-62.

[5]韩伟.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2(09):136-138.

[6]赵冬明.行政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2(17):46-48.

[7]赵宁.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2(17):145-147.

[8]寇媛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22(25):167-169.

[9]谢丽琼.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模式选择与指标构建[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16):61-63.

[10]程晓丽.基于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16):100-102.

[11]宋慧群.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富生活,2022(16):106-108.

[12]黄梅.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讨[J].财富生活,2022(16):157-159.

[13]秦雯懿.内部控制视角下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今日财富,2022(16):55-57.

[14]张荣珍.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策略探析[J].财会学习,2022(23):167-169.

[15]张尧榛.关于“十四五”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发展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2(08):69-71.

猜你喜欢
自我评价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军人习得性无助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16:40:44
幼儿游戏中评价的三层阶梯
考试周刊(2016年92期)2016-12-08 02:06:55
给你一个支点,玩转“自我评价”
人力资源(2016年11期)2016-11-24 12:33:27
如何让自我评价真实有效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19:22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15:44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56:52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05:09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3:56:37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