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习得性无助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2016-12-23 16:40张博言
青春岁月 2016年22期
关键词:自我评价自我意识

张博言

【摘要】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人经历了挫折与失败后,在面临问题时产生无能为力之感,从而表现为本可以主动解决却不对问题进行任何尝试的心理状态和行为。通过探讨分析军人习得性无助的表现、成因,为军人克服习得性无助提供参考。

【关键词】习得性无助;自我意识;自我评价

一、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人经历了挫折与失败后,产生无能为力之感,从而在面临问题时本可以主动解决却不进行任何尝试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军人由于职业的特殊性,需要经常性地处理高难度的工作任务和进行高强度的军事训练,其习得性无助发生率更高、持续时间更长、损害性更大,在军事训练中具有很强的弥散性。这对军人的工作和生活有着严重影响。

二、军人习得性无助的表现

军人个体的习得性无助表现在认知偏差、情绪不良、意志减退和行为退缩四个方面。

1、认知偏差

一是消极评估。评估是个体对某事件对个人所处状态的意义做出判断的过程。产生习得性无助的军人在面临问题时无法正确地建立起适应于情境的心理图像,无限夸大工作任务的挑战性,过低地评估自身能力,产生强烈的无助感。这使得军人日常的训练、工作、公差勤务、技能学习等变得极难处理,甚至放弃努力,自暴自弃。

二是不良归因。韦纳的归因理论总结出四个基本的归因对象: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和运气,在此基础上又划分为稳定/不稳定,内控/外控,可控/不可控三个方面。稳定性影响个体的成败期望,内/外控与个体的情绪反应有关,可控性则决定努力程度。产生习得性无助的军人常常将成败归因于稳定、不可控制的因素,如能力不足、难度过高,从而产生失望感,降低成功期望,难以持续付出努力。如某战士考军校失败后,始终认为是自己能力太差导致的,再努力也不能成功,从而消极面对,放弃再次尝试。

2、情绪不良

一方面是情绪极端。一般状况下,人们产生的情绪是适应于所处情境的,在合理范围内,个体的喜、怒、哀、乐都是正常的情绪体验。而习得性无助产生后,军人情绪的强度、紧张度走向两个极端,产生过度激烈的情绪反应,从生气走向愤怒、暴躁,由失望走向沮丧、抑郁,由紧张走向害怕、恐惧等。

另一方面是调控失效。个体对情绪的管理和调控是驾驭情绪、保持良好情绪状态的重要保证,产生习得性无助的个体经常采取错误的调控方式甚至拒绝调控,这使得不良心境进一步恶化,直至丧失情绪调控能力。产生习得性无助后,军人在纪律性强、保密性高、生活制度严格的军营环境中,情绪调控失效表现得更加明显。

3、意志减退

意志是维持动机、调节行为、克服困难的重要力量,意志减退表现为动机减弱、控制力下降、行为动力不足。产生习得性无助的军人无法集中力量克服挫折,对预定计划的执行力下降,这导致军人在军事训练时容易中途放弃,无法保持长时间的昂扬斗志,工作任务虎头蛇尾,有始无终。这不仅对军人日常任务的完成造成损伤,更使得军人社会支持降低,绝望情绪和失败感加剧。

4、行为退缩

行为是个体的外显活动,一般状况下,个体的行为与内心活动协调一致,能够积极主动的与目标联系起来。习得性无助导致行为退缩,使得个体行为消极被动、脱离目标、失去方向,与群体中其他成员表现出明显差异,个体无法完成群体目标。军人产生习得性无助后,常常在军事体技能所要求的各项动作面前恐惧畏缩,在实战战术动作演练时临阵脱逃。

三、军人习得性无助成因分析

军人习得性无助的成因主要来源于其职业特点和个性特征。军人职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政治性;特殊性和神圣性;艰险性;劳动的非商品性;严格的组织纪律性。这些特点决定军人只有两项任务:打仗和准备打仗,因此在任何状况下,军人都始终处于角色的表演状态。军人习得性无助的成因,也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1、外部因素

(1)过高的压力

一是工作任务压力。军人的工作任务具有不可违抗性,在执行过程中必须彻彻底底、不打任何折扣,其失败成本极高。这使得军人在完成每一项任务目标的过程中都必须大量调动认知资源、集中身体能量并付出足够时间,此过程中军人必然持续地处于应激状态,生理、心理高度紧张。长时间的压力作用,极易使个体产生无助感,在失败事件的引发下,习得性无助随之产生;

二是环境适应压力。军人的工作范围广、岗位变动频繁,每接触新的环境,或者由于战备等级转换、单位职责变动等引起环境变化时,军人均需对自身进行快速调整,以适应当前工作环境。在环境适应过程中,军人心理上会产生“磨合期”,如果“磨合期”未能合理应对,在遭受压力事件侵袭后极易引发习得性无助。环境适应压力在新兵初入军营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三是人际关系压力。在部队的人际关系体系中,上下级关系明确,具有鲜明的等级性,下级对上级的命令绝对服从。同时,军人集体的构成又是以互相协作、互相融合为基础的,因此军人心理具有以共同活动为中心的高度凝结性,这就需要每个军人既要完成自身任务,又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与战斗单元中其他成员的合作能力。一旦交往挫折产生,将导致连带效应,从而催生习得性无助。

(2)消极的评价

一方面是军人遭遇失败后的消极评价。纪伟,刘丽丽等人的研究认为,大多数个体开始时对一切活动充满兴趣,并愿意去尝试,但经历失败尤其是经历一系列失败后,在消极评价影响下,个体产生焦虑情绪,对活动产生恐惧心理,完成活动就缺少自信。

另一方面是外界的评价方式不当造成的消极评价。受认知风格、个性倾向性、情绪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他人的评价有时是脱离实际、与现实不符的,如刻板效应、晕轮效应等。在非理性客观的评价方式影响下,个体常常无根据地被评价为具有某些不良特征。因这些不当评价方式带来的消极评价会使军人个性受到打压,性格压抑、精神低落,长期的持续作用使得习得性无助随之产生。

2、内部因素

(1)不当的自我意识

一是自我认识偏差。当个体的主观我对客观我产生消极的认识与评价时,个体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失败感,否定自身价值。

二是否定的自我体验。当个体的主观我对客观我产生否定态度时,个体产生强烈的自我责备。如某军官在失恋后,产生强烈的自卑,无法再与他人建立人际交往,从而产生习得性无助;

三是自我控制减弱,个体的主观我无法对客观我形成有效制约或制约减弱时,个体便无法处理当前情境与完成目标的关系,从而丧失对完成目标的努力。

(2)过低的自我效能

一是动机减弱。动机是发起行为的动力,动机减弱则使个体不愿进行尝试行为。个体只有维持适宜的动机水平,行为才能被发起并向预定目标前进,其表现在生理上,就是神经的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普遍激活,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分泌量足够,才能引起有机体的活动。动机减弱使得军人始终无法将目标计划在行动中执行,表现出强烈的不作为,从而产生习得性无助。

二是倦怠感增强。当自我效能过低时,个体产生强烈的倦怠感,无限放大工作的劳累程度,一方面情感衰竭,没有活力,没有工作热情,另一方面工作能力和成就体验下降,产生深深的无力感。这使得个体拒绝承担工作职责,不对解决问题进行尝试,在长期的高倦怠感状态持续作用下,习得性无助顺应而生。

猜你喜欢
自我评价自我意识
幼儿游戏中评价的三层阶梯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如何让自我评价真实有效
海男《关系》中人物情感关系分析
以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飘》中斯嘉丽的性格特征与命运联系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在校大学生自我评价词汇的探索研究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注重情感评价,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上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