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子圣耘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利用科技发展促进文山三七产业进步道路上面临的典型困难,根据矛盾内部暴露的焦点问题,思考相应应对措施和解决思路,为运用科学技术拓宽文山州三七产业发展渠道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科技发展;文山三七;产业进步;有效措施
科技产业化程度不高、新型栽培技术研发项目难产、新产品创造止步不前、核心技术进步迟缓、相应技术人才梯队建设不力是当前利用科技进步促进三七产业发展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一、影响三七产业科技进步的主要因素
(一)科技产业化程度低下,难以促进文山三七科技发展
伴随我国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三七产业模式改革和优化面临新节点。持续扩大的市场需求和对三七产品质量更高的要求,使三七种植培育技术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当前三七产业市场规模愈发庞大,但也愈发暴露出三七生产产业化程度低下的劣势。三七从种植培养到生产加工及后续产品销售等产业运转必要环节互相脱节,三七农户、相应科研单位和三七产品加工企业各自为营,缺乏必要的互动联系,令区域性三七产业模式创新步伐沉滞缓慢、陷入困境。三七GAP(良好农业规范)标准化种植基地项目建设普及率偏低,难以持续跟进三七科技发展步伐。
(二)三七核心栽培技术研究尚欠火候
当前三七重要栽培技术研究成果取得初步进展,三七研究所也已在三七道地性研究、质量评测标准、种植病虫害防治和GAP规范化培育等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令我国三七栽培种植水平迈上新台阶。但在现代化产业发展要求、庞大的市场需求总量和国际化产业运营标准等客观发展条件下,我国现有三七栽培技术研究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三七种植栽培技术中对成品三七质量把控和产量控制等核心技术有待全面提升,相关核心技术研发难点仍待取得重大突破和攻克。
1.三七生长环境和土质变化制约栽培技术进步
通过对三七种植基地的实地调研和分析结果反馈可以明显看出,种植土壤肥力退化、重金属含量超标和土质农药残留过量等因素严重制约新型文山三七栽培技术的发展。依托三七生长环境和土质改善问题的科研项目几乎处于空白阶段。与他种植物栽培手段相较,三七种植具有一定特殊性,但对三七病虫害防治方式仍旧单纯依靠农药治理,致使三七种植农户用药频繁、农药使用量不断提升、病虫害抗药性逐步加强。病虫害防治和栽培环境治理高效技术研发依然是三七GAP规范化种植亟需攻克的难题。
2.三七种植品种选育工作质量差
三七种植品种选育是决定后续成品栽培质量、加工产品品质的关键因素,品种选育工作质量也直接反映三七产业化科技发展体系的规模和细致化程度。当下,由于受到地域经济发展等客观因素限制,文山三七产业化水平较低、产业现代化进程缓慢,三七品种选育技术的核心问题主要有:如何从三七混杂群体中选中优质种苗;怎样务实提升三七品种筛选、提纯、分离和利用效率及效果;如何缓解因品种低劣导致三七产量、质量和抗性衰减的负面效应,降低三七原产品产出品质制约整体产业发展的消极影响等。
(三)三七新产品研发进程止步不前
由于文山州整体加工产业相对落后,科学技术研发水平与配套软硬件设施建设质量不足,致使三七新型产品研发周期过长、项目启动过程缓慢、相关产品种类单一等。地方加工企业空有数量,加工出的产品大同小异,难以使用创新技术手段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相关企业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数量过少,研发产品科技指数不高,难以凝聚核心市场竞争力。针对三七内含各种化学成分的提纯和分离技术亟待加强,有关新型复方产品的开发研究进程步履缓慢,三七内核心药用成分的新用途探索暂未取得进展。上述典型问题也已成为阻碍,横亘在文山三七产业发展的道路上。
(四)三七科研体系完善度不足
文山州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科技研发体系尚未形成规模化、系统化,科学研究必需的经费支持、奖励机制、激励手段等相应环节部署仍处于萌芽阶段,导致三七栽培、提纯、分离、加工等技术创新缺乏必要的动力,相关科研院所、企业和科研人员对待技术创新的态度不够端正,忽视主动探索技术优化改进的重要价值。部分地方三七加工企业目光短浅,只注重眼前利益,轻视科技创新作为维持企业生命力的必要作用,使企业步入窘境;企业创新意识不足,难以达到区域性企业集成化发展布局规划目标。相同类型企业间缺乏必要的联系沟通,很难实现先进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等科学研发资源的合理调配。企业高效合作计划落地困难,将直接影响三七产业化进程,三七加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五)人才梯队建设存在问题
人才储备是促进科技取得长足进步的关键因素,科研人才匮乏将造成技术创新突破困难、科研水平落后时代标准、相应产业结构优化举步维艰等问题。依据对文山州三七研发人员数量的初步统计,从事高级别研发人员、中级科技人员和初级技术人员数量均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企业内部专业分管三七产品营销人才、企业管理人才、新型产品开发人才等数目尤为稀缺。
二、加强科技发展促进三七产业进步的有效策略
三七产业发展进程中取得的每一项建设性成果,都离不开科技进步带来的巨大支持和推动作用。如何根据文山州现有科技研发基础,思考相应有效措施促进科技进步步伐持续加快是巩固原有发展成果、打开科技创新崭新局面的必要条件。在我国市场化经济体制优化改革的大环境下,传统行业产业集成化是顺应时代号召、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标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化转化历程是文山三七事业前行的必由之路。
(一)夯实三七科研体系建设基础
1.创新文山三七科技研发机制,加强科研合作交流
随着三七科研项目的深入开展与不懈探索,三七特有的药材功效已被广大知名企业熟知,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和新型产品研发欲望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为保障三七科技研发的顺利进行,应利用好三七产业市场优势和有利环境,采取先进手段促进产业化进程加快及相关技术科研进步;实行“引进来、走出去”的科研机制创新指导方针,务实办好三七科研项目招标活动;联合政府管理部门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资质底蕴深厚的科研组织负责重点研发项目;定时定期开展关于三七技术难点攻坚的科技研讨会议、学术交流活动,采用聘请顾问、访问学者等多种手段落实科研合作政策,切实拓宽技术研发领域和项目研究范围。为保障文山三七科技研发项目研究的层次和广度,针对重点研发项目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可采取市场竞争机制,在全国范围内聘请相关专家学者参与文山三七核心种植栽培技术的研发项目,确保重难点项目有序推进和跨越式发展。
2.重新整合科研资源,创建新型科技创新舞台
三七产业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产业链条各环节均需要高端科技支持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满足市场发展需求。从三七种植加工至拓宽产品销售渠道,集成产业化进程必须依靠创新科技作为坚实基础。因此,文山州三七行业为实现产业化发展规划,促进经济发展,应重新整合现有科技研发资源,搭建层次多样、领域丰富的全新三七产业科技创新平台。
第一,结合省内外中医药科研单位院所、高等院校和大型企业的科研力量,合力共建国家三七科研中心,打造具备扎实科学研究基础、先进尖端技术的大型专业三七科技研究单位;集结省内外中医药先进技术研究成果、紧密结合云南文山地域资源优势,全面建设合作型、互惠型的科技研发平台。在建设新型科研平台的基础上创建大型三七科技实验基地,将开发的新产品、新栽培种植技术、标准品成果以严谨的实践方式检验实际效用,有效缩短从实验研究到成果推广使用的时间。
第二,融合省内科研基础形成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技术研发态势。充分利用文山州自有技术人才优势,如云南特安呐制药有限公司、三七研究所等,遵循企业产品研发和发展规律,持续深入开展本土三七产业科研技术研究工程。文山州内具备一定自主研发实力的科研组织及企业应主动保持密切学术联系、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州内科研设备、信息资源、人才储备等研发力量共享,务实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二)加大人才梯队建设力度
人才培养除面向全国引进高层次尖端技术人才,重视当地科研人才发掘培养,合理利用地方先天优势部署人才培养战略是推进可持续性人才梯队建设的有力举措。凭借当地人对文山州地势、气候和土质等三七必要生长条件的充分了解,深入开展科技教学和培养活动,将一部分有志之士作为未来三七技术研究的储备力量。同时,采用适当的人才激励手段,吸引当地掌握三七加工、生产、种植栽培等先进技术的基层科研人员投身三七研发事业中,充分挖掘本土人才资源优势。
(三)重视知识产权战略部署
重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部署、加强科研成果保护意识对增进三七产业市场核心竞争力具有首要作用。首先,三七科研院所和当地三七产业内龙头企业应紧密合作,及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其次,针对重大科研成果和技术发明等,及时申请专利保障研究成果的相应权益。最后,对尖端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所有者,应由企业、科研单位或地方政府出资建立奖励机制,充分发挥先进科研工作者的模范带头作用。
(四)加大文山三七产品宣传力度
加大三七产品及加工技术的宣传力度是有力提升文山州三七产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布局。三七原产地产品、三七证明商标成功申报和三七国家标准的实施都可作为宣传工作的有效切入点,采取合理的宣传措施拓宽国内外产品销售渠道。充分利用文山州旅游资源,积极筹措各类三七产品展销会、发布会等。融合地方现有三七产品龙头企业优势,如特安呐公司“准”和“食”字号产品加以宣传。以当地三七GAP种植基地建设、药品GMP生产作为宣传要点,推进文山三七宣传工作的有序开展、深刻展现文山三七产业的领先优势,切实提升文山州三七产业内有关先进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和号召力。
(五)建立健全科研机制
良好的科研环境是扎实做好研究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也是技术研发人才充分发挥才干的必要条件。因此,加强三七技术人才储备、防止核心人才流失的首要任务是构建作风严谨、基础设施充实、科研经费充足的科研环境,给予科研人才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科研资金投入,确保三七科研项目的立项和展开,给予相关专业人才充分的经费支持和利用资源;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将不断突破技术研发局限、不畏科研失败的高端科技人才凝聚在一起,在三七技术研发事业道路上戮力同心,共同实现自我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三、结语
科技是促进传统行业发展、保证集成产业化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永葆强有力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文山州三七产业化历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确定正确的前进方向、突破三七产品加工、分离提纯、种植栽培技术局限性是三七事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分析科技促三七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探析相应有效的应对措施,旨在促进产业进步。
参考文献:
[1]乔进超,李旭玮,李瑞杰,刘泰然,施蕊.云南省三七产业基础现状研究[J].云南科技管理,2021(02):47-52.
[2]郭旭初.健康中国视角下的三七产业发展战略设计[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8(06):126-130.
[3]崔秀明,黄璐琦.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三七产业创新发展[J].中国现代中药,2018(03):247-252.
[4]苗瑞雪.浅议云南文山三七的推广发展思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06):168.
[5]刘晓行,李宏.云南文山三七市场价格变动分析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09):145-147+233.